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势-第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架。还有二十个飞行员,都是从突击队里选拔的。除此之外,太平镇当地与遇罗山本地有民团2000人,辽阳方向有护卫队近3000人。”陆尚荣汇报了部队状况,“如果再加上卫队,总计兵力2。5万,不包括警察系统。”

    “飞机我看先搁一搁,毕竟目前还不是很成熟,不如飞艇作战有效,用来侦察倒是不错。装甲车是改进过的吗?”无错小说网不跳字。秦时竹想起了那个很难看的铁柜子。

    “改进过了。不过肯定不能和现代货色相比。车内为三人乘员组,一个驾驶员。一个重机枪手,一个瞭望手兼供弹员,除装备个人步枪外,另行携带子弹6000发。装甲车时速15公里每小时,极限行驶路程200公里,除火炮直接命中外,100米外所有枪支(此时还没有反器材枪)对它没有杀伤力,当然轮胎那里还是软肋。”

    “这样已很不错了,趁还有一点时间,抓紧再造两台!”秦时竹又问,“军械制造情况如何?”

    “毛瑟1898式制造了7000杆,我全部扣着没发;75mm山炮造了24门,同口径野炮16门,现在还在制造局里,就等最后安装撞针就可以用;37mm和57mm口径地火炮总共制造了70门,已划拨出去一半;枪弹目前有400万发,炮弹都按20个基数准备,私造军火包括:枪弹600万发,手榴弹14万个,地雷1200颗,60mm和82mm口径迫击炮分别为200门和100门,弹药基数同样是20,钢盔人手一顶外加2000顶库存。训练由郭宝负责,每门火炮按双倍人员配置,不过能完全达到训练纲要的不过三分之一。火炮所需地撞针、枪栓等关键部件全部堆积在辽阳公司的秘密仓库里,拿出来就可以装备使用。”

    “经济建设不能放松,新开工项目情况如何?”

    “铁厂第三期设备六月底全部运到了,正在紧张施工,最快要到明年年末才能投产。此外还购买了8部5kw和2部20kw的无线电台,外加相应的小型发电机,可以运用于部队通信,操作人员由洪义训练,同时在三电公司内做了伏笔。”

    “都训练的差不多了,我专门设计了密码本,现在这个世界上谁也无法破译。”葛洪义补充说,“要不在开战前将电台分配下去?”

    “明天就可以分配了,尽早磨合起来。”

    “我补充一点,”何峰发话道,“杨宇霆、韩麟春和杨文铠已在制造局任职,上个月被我派往各大兵工厂招募熟练工人。杨宇霆去了汉阳,韩麟春去了江南制造总局,杨文铠去了北洋机器局。考虑到**爆发后各地生产会受到影响,武汉更是军队交锋的地方,工人流失比较多。对我们自己来说,一旦**,军火也会开足马力制造,多添人手完全是需要的。”

    “哎哟,老何地政治观念强了不少了。”海强揶揄的话逗得大家笑了。

    “好!大家刚才都把自身层面的准备情况说了,我心里有了底。”秦时竹清清嗓子,说:“从**形势来看,四川已成燎原之势,短期内是镇压不下去的,清廷从各路抽调陆军,那么其他省的兵力就相对空虚,各地新军的起义就是这么爆发的,还有四天,武昌就将传来枪声;就奉天新军来看,总体数量不足,第六镇和第二十镇已抽调入关,参加预定的河北省永平府秋操,他们将爆发滦州兵谏,到时候关内地第三镇还会再出关,整个东北除了驻扎在吉林的第二十三镇12000人外,就只有在奉天的第二混成协了,而该协协统蓝天蔚是**分子;从旧军的数量来看,黑龙江和吉林的巡防营总共只有20个营,人数不足1万,其间小羽又占了4000的兵力,马龙潭和冯麟阁总计约有近8000人,估计要与我们为敌,吴俊升手里也有8个营,4000人,但他和我们关系一向良好而和马、冯两人不和,如果我们起义顺利,他会投向我们这边;从整个力量对比看,敌我双方兵力对比为1:1,考虑到还有洪义手里地警察部队以及我们的武器装备情况,我们可以占据上风。更关键的是,我们进行的是**事业,会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再加上我们已做了充分的准备,**必定是会成功的!”

    “对,一定成功!”众人齐声赞同。

    “我们什么时候动手,是不是11号就起兵响应?”海强兴奋地按耐不住。

    “不要性急,太早动手对我们不利,大家一定要克制,等我命令,说开始才能开始!”秦时竹很冷静,“一方面,虽然部队肯定会跟着我们走,但如果阻力过于强大,难免会军心动摇,只有等全国多数省独立后,给他们包括整个东北造成大势所趋的印象,就比较容易;另一方面,东北地近中枢,如果我们动手过早,清廷很可能把主要力量用来对付我们,到时候就太过麻烦。所以一定要忍耐,忍耐到最佳时机。”

    “那还要等多久?”

    “起码到等到滦州兵谏后,可能要到11月初,起码还有近一个月的时间。”

    “还要等一个月啊!”海强很失望,“我怕夜长梦多。”

    “这一个月绝不是干等,我们可以再完善准备。首先,腾龙社要全体出动搜集情报,其次,我们各家的家眷在武昌起义后要转移到安全地点;再次,可通过‘人民之友’和报纸进行秘密串联,统一思想加强舆论宣传;最后,还得维持方方面面地关系。”秦时竹告诫众人,“现在地任务就是按各自的责任分担,同时加强保密。”

    为了镇压保路运动,端方从湖北抽调军队前往,这就使得湖北力量大为空虚,共进社和文学社两个**团体联合成立了起义总指挥部,10月10日当晚七时,炮队首先发难,紧接着工程第八营开了第一枪,晚上十点半,起义军已完全控制了城里地局面,各起义部队顺利武装并且开始围攻当地反动势力的大本营――湖广总督署,一夜血战后,**军肃清了城里的顽敌,一面醒目的十八星旗,在黄鹤楼头迎风招展,2天内,武汉三镇全部光复。

    武昌起义的枪声,犹如一颗火星掉入了火药场,地火在运行、奔突,它就要喷薄而出了

    。。。

第三卷 辛亥狂飙 【第001章】思绪万千() 
第三卷辛亥狂飙第001章思绪万千

    辛亥**的爆发绝对不是偶然的,清王朝早就埋下了亡国的种子,区别只是在于何时、何地。当戊戌变法失败、预备立宪成为骗局后,形势已根本上不容挽救——“对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中国的形势与法兰西**前夕的局面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但对旧世界的摧毁是他们共同的任务。

    10月12日晨,**党用都督黎元洪的名义通电全国,宣告武昌光复。同时致电上海,催促居正、黄兴、宋教仁到鄂,并请孙中山速回国主持大计。

    武昌首义并不奇怪,怪就怪在**党的都督居然是谈谈新军协统、从来没有对**表示过赞同或认可的黎元洪,这里面自然有**党说不出的苦衷——由于起义前原定的起义首脑不是被迫流亡就是在搜捕中走散,剩余人物威望都不足,于是就用枪逼着黎元洪强迫他**。**党有三重考虑:一来黎是当时名将,用他可以震慑清廷,增加**军声望;二是黎元洪在湖北新军中深得部下拥护,可以号召部属附和**;三是推举一个以前并非**党人做都督可以表现出**党人不是贪慕权势之辈,可增加**凝聚力。

    “黎菩萨”果然是个福大之人。当年甲午海战,黎所在的广甲号不幸触礁,搁浅于茫茫大海。老黎随身带了件救生衣。在海中挣扎一番,漂泊了三个多小时,居然被海浪冲到岸边,奇迹般地活了过来。由于他出过洋,接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后来被任命为新军协统,以善于治军著称。平时。他注意笼络士兵,待人宽厚。故有“菩萨”称誉,而且老黎脸胖胖地,从外表来看确实有几分菩萨样。

    张振武等人用枪逼着黎元洪做了都督后,武汉到处传言:“原来黎协统都是**党!”,残敌纷纷投降或逃窜。但黎元洪本人却不情愿,面对既成事实,他真的做起了“黎菩萨”。任你怎么相逼就是不张口,甚至不吃不喝。别看他表面上如此做派,心里早就盘算妥当:**的声势是越来越大,看样子似乎有成功的可能,但现在还没有定局,不适合发表意见,万一将来清军反攻也能有个回旋余地,等时机成熟再摘桃子不迟。

    立宪派汤化龙原本是谘议局议长。现在也像模像样地参加了临时政府,还担任了政事部部长,年初口口声声要求立宪的人现在摇身一变,唱起**高调来居然也不落于人后,居然也是个**党了,真是变得比谁都快。在他的榜样作用下,一大批旧官僚、立宪派进入了**政府,真正的**党人反而只有孙武一人担任了军务部长。

    武昌起义成功地消息迅速传遍了全国,极大地鼓舞了人民,上海望平街报馆门前,每天都是人山人海,民众争相打探湖北**胜利发展的消息。大家都认为满清必败、**必胜,一次报上登了汉口**军败退地消息,居然遭到一千多人的围攻,认为是造谣。破坏民心(有时候中国人就只愿意一厢情愿地按自己想法来估计事情的发展。至于真实情况究竟是如何反而很少有人关心了)。

    坐镇京师的载沣明白大事不妙,急忙召集内阁商议派兵镇压。此时全国已编练成的新军共有14个镇、18个混成协(并非连续番号)。分布在全国各地。议来议去,认为南方各省新军大都不太可靠,只有寄希望于北洋六镇。根据商议结果,载沣命令在永平参加新军秋操的第四镇统制王遇甲率领第四镇、第三、第十一混成协编为第一军,星夜赴湖北增援,陆军大臣荫昌赶赴湖北,节制所有湖北军队及增援部队;令海军提督萨镇冰率海军和长江水师,迅速开往武昌,协同作战,主要军舰有甲午战争后新购买的“海容”、“海琛”和“海筹”等;以第五镇、第五、第三十九混成协编为第二军,由冯国璋率领,迅速筹备,听候调遣;将京城禁卫军和陆军第一镇编为第三军,由贝勒载涛督率,驻守京畿。

    应该说,这个调度还是很合理地,水路并进、两军依次开拔,梯度配置、形成钳形攻势,又有第三军保卫大本营,但纸上谈兵容易,真正执行起来只有一个结果——难!

    消息传到河南,正在为袁世凯举办寿宴的袁府马上撤去酒席,转而变成时事谈话会。袁世凯下台后,原本与其关系一般或者只是趋炎附势的人物多半不再前来,现在能参加寿宴的大部分都是他的铁杆心腹,众人议论纷纷。有人说**军不过区区数千人马,而且孙中山、黄兴都不在,缺乏领袖,必定难以持久。

    老袁只静静地听着,一语不发,脸上露出常人难以觉察的笑容,议了半天,有人问袁宫保的看法,孰料袁世凯诡异地一笑:“局势难料,谁知道有这么一出呢?”

    众人心领神会,纷纷附和道:“局势非袁公不能收拾!!”袁世凯但笑而不答。

    两天之后,湖北起义的消息传到东北,虽然尚在高级官僚地圈子中流传,但民间已纷纷谣传湖北起义,奉天时报主持者柳亚子、马叙伦和邵飘萍急忙找秦时竹打探确切消息:

    “消息是真的。”秦时竹一脸郑重,“武昌新军兵变,已成立**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

    “哎呀,想不到传言都是真的,太好了!!!”柳亚子满脸兴奋。

    “我明天就写文章把消息登出去,鼓舞民心!”邵飘萍摩拳擦掌。十分激动。

    马叙伦老成持重:“消息么肯定是要透露的,不过采取地形式还可斟酌一番,复生兄?”

    谁料秦时竹居然道:“登不登是办报之事,我不干涉,不过只提醒诸位注意,东北的天还没变,不可太过得意!”

    这是明显话里有话了。其他三人岂能听不出来。

    马叙伦笑道:“起义不能说,说兵变总可以吧!?”

    哈哈哈哈——这不是一回事么!

    柳亚子想到一事:“现在时局纷扰。奉天和武汉相隔甚远,如果一直呆在这里,恐怕很难向民众传达消息。”

    “对啊,我们消息实在有些闭塞,要不是找到复生兄,明天我们还不敢登确切消息。”

    “我看报社留一人主持大局即可,另外两位去外地办报、采访。然后每天以电报地形式发给奉天!”秦时竹对于宣传也有自己的全盘考虑。

    “此意甚妙!只是一时哪里去外地找合适的地点办报呢?这个又费钱,又要有关系,一时恐怕讨不得好。”柳亚子说了他的担心。

    “这个我已有办法了。”秦时竹问;“你们当中究竟谁去关内呢?此人必须要有人脉,不然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