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势-第7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试过了,轮子什么的当然没问题,关键就是炮筒,如果在平地上倒也好办,大不了用骡子拉着走,可是要爬坡,实在是无能为力。师长,都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可我实在是黔驴技穷,想不出法子啦。”郭宝哭丧着脸,“眼瞅着这么好的炮用不了,我也着急呢!”

    陆尚荣一时也想不出好办法,眼睛在几个中级军官的脸上扫来扫去,希望能找到什么好办法,最后他的眼光落在刘翼身上,直愣愣地盯着他。

    刘翼被他盯得浑身发毛,赶紧说:“师长,您别看我,我也没有好办法。”

    “有,你有办法!”陆尚荣突然想到了,猛地拍了刘翼的肩膀,痛得对方直龇牙,却不敢抗议。你用大飞天把大炮吊到山上去。”

    “师长,我不是没想过这办法,但火炮太重,怎么才能放到吊篮里去呢?”

    看他如此不开窍,陆尚荣急了:“谁让你放吊篮里去的,用绳子直接绑住吊在外面不就行了?”

    “我怎么没想到呢?”刘翼兴奋地说,“我赶紧去试试。”

    “千万注意安全,绳子弄的结实点,要是断了可不是闹着玩的。”

    “知道啦!”刘翼头也不回,朝飞艇飞奔而去。

    一个小时后,刘翼和其他队员就操纵着一艘满载着沙袋的大飞天飞到,为最大限度发挥飞艇的升力,吊篮里除了必要的操纵人员外,全部都放满了沙袋,吊篮与火炮之间的绳子被捆得结结实实,关键部位还缠上了铁丝加固,陆尚荣和一大群官兵围在旁边给他们加油鼓劲。沙袋一个接一个地被抛出吊篮,绳索绷得越来越紧,等到沙袋被抛掉七成时,飞艇吊着火炮缓缓地离开了地面。下面齐声叫好,纷纷鼓起掌来,飞艇又陆陆续续地抛下了几十个沙袋,带着火炮越升越高,螺旋桨也旋转了起来,慢慢地朝山头方向飞去。

    到了炮兵阵地上空,刘翼指挥气囊放气,飞艇缓缓地下降高度,当火炮立足脚后,下面的人赶紧解开绳索,脱离了火炮重量的束缚,飞艇一下子轻了很多,猛地往上一窜。就这样,整整忙乎了一个上午,终于把四门火炮都运到了山上。下午就是炮营的事了,一方面要构筑阵地,另一方面要校正射角,安排试射。炮兵没过多久就摸透了这几门新炮的脾气。望着榴弹炮惊人的威力,大家议论纷纷,卯足了劲要给对面的北洋军一点颜色看看。

    经过了前一天的忙乎,第二天四门榴弹炮一字排开,黑洞洞的炮口直指北洋军军阵地,郭宝要给对面的曹锟吃重达31斤的“糖”了,为了保证射击精度,还要安排空中火炮校正。一般都用校正气球的,但革命军向来没有气球,不消说,这个任务又落实到了飞艇队头上。刘翼指挥飞艇飞到了离地七百米的高空,细看之下,飞艇的吊篮里还拖下来一根长长的电线,这是工兵营的杰作,为方便报告弹着点,修正弹道,特意架起了电话。在山坡前面,临时搭建了一个通讯中转中心,由通讯员将飞艇报告及时通报给在炮兵阵地上指挥的郭宝。

    前几次炮战,北洋军吃了不小的亏,也学乖了很多,将营寨远远地扎在离阵地15里的地方,那里已在革命军原有火炮射程外,但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革命军又拥有了更远射程的利器,再加上是山上往下射,射程超过22里,整个清军营地,都在榴弹炮的覆盖范围内。

    关于轰击目标的选定问题,师部几个指挥官和炮营讨论了一清晨,最终决定,首先是敌人的兵营,以杀伤有生力量为目标,其次是炮兵阵地,反正敌人的火炮一时半会也拖不走,等打完了营地再来收拾也不迟。上午九时,炮击正式开始,炮兵们揭去炮衣后,迅速转动方向机,再通过转动高低机,将标尺定在8500米的距离上。

    炮兵们抱起三十多斤的炮弹就往里塞,准备就绪后,郭宝向陆尚荣请示:“报告,一切准备完毕,请求开炮。”

    “好!开炮!”

    郭宝将手里的小红旗一挥,四门炮几乎同时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炮弹窜出了炮膛,划着美丽的弧线落到了敌军的阵地上,经过近半分钟后的等待,阵地上的人才听见炮弹在敌营中炸响的声音,同时电话里焦急地传来了刘翼的声音,“偏左400米”。第二轮齐射的结果是偏右150米,炮兵们又一次迅速地调整了方向机,第三轮齐射就正好砸在兵营里。

    其实,在第一轮炮弹落地后,北洋军军就乱了套,谁都没有想到革命军的炮弹居然能打这么远。曹锟正在指挥部,听见炮弹落地的声音,还不敢相信,问副官:“外面出了什么事?赶紧去看看。”

    第二轮齐射后,副官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统制,不好啦,革命军向我们开炮了。”

    “革命军?不可能?他们怎么会有打得这么远的炮?”曹锟还以外又是上次夜袭那样的近距离偷袭,“赶紧命令炮营还击。”

    第三轮齐射后,炮兵营管带连滚带爬地进了指挥部,“报报告,统制,不不是敌人偷袭,是是革命军从关上方向打过来的。”这人一紧张,连话也说不利索。

    “这到底是什么炮?怎么打得这么远?”曹锟极为生气,“你不是说这个距离革命军的火炮无论如何也打不到吗?”

    “统统制饶命,不不知道革命军那里弄来了这么厉害的火炮,卑卑职实实在不知!”

    “这到底是什么炮?”

    “我我猜猜是大口径榴弹炮或或加农炮。”

    “混蛋,敌人的炮弹都打到头顶上来了,你你还在那猜测,赶紧给我去查,去还击,不然我要你脑袋!”曹锟暴跳如雷,眼睛要喷出火来似的。

    炮兵管带失魂落魄地跑出指挥所,向炮兵阵地跑去,很快被溃散部队淹没了。

    “统制,统制,敌人的炮火太厉害了,赶紧找个地方躲起来!”忠心的参谋抓紧时机劝说曹锟。

    曹锟又怒骂了一通,总是自己的性命重要,无可奈何地找了个地方趴了下来。第一轮齐射时,北洋军官兵已纷纷跑出营地,有少数已经昏了头,朝营地右边跑去,正好成为第二轮齐射的牺牲品,大部分人朝后面跑去,只有一小部分人用残存的最后一点理智立即趴在地上。确实,敌人的腿再快,也快不过炮弹的速度。在飞艇的协助下,炮弹犹如长了眼睛,准确地落在四散奔逃的人群中。

    刘翼兴奋地喊,“打中了!打中了!敌人朝后面跑去了,快延伸!快延伸!”

    火炮延伸后,刚才往后面跑的很多北洋军又被延伸的炮火击中,整个营地腾起一团团黑雾,夹杂着士兵们哭爹喊娘的声音,这边变成了人间地狱,山海关上的陆尚荣、蒋方震他们高兴得直挥舞拳头,“好!就这么打!狠狠地打!”

    打完了第一个基数后,革命军把炮口对准了清军的炮兵阵地,刘翼在指挥艇上看得最清楚,炮弹在敌人的火炮中炸响,不时有碎木头、破铁轮被高高炸起,然后又重重地落下。这种单方面的屠杀整整持续了一上午,直到打光了所有的备弹才算数。看见炮击停了,在天上的刘翼还不知道内情,一个劲地在电话里喊,“怎么不开炮了?打啊!打啊!”

    “刘翼,你下来吧,没炮弹了!”陆尚荣命令他,“赶紧到我这边来汇报战果。”

    炮击停止后,曹锟在指挥部里召开了会议,潘矩楹哭丧着脸,“曹统制,二十镇损失大了,被炸死100多,炸死的有近300,不是说革命军的火炮打不到这里吗?是哪个混蛋说出来的,您要给我们做主啊!”

    曹锟心情也不好,他的人员伤亡虽然少点,但炮兵营被炸得七七八八,完好无损的火炮只剩下6门山炮了,基本上可以说是丧失了战斗力,他脸一沉,“你别说了,第三镇的损失也不小。”

    “前些日子我就说革命军炮火厉害,要远一点安营扎寨,偏有人进言说什么革命军最远也只能打到这里,现在倒好,吃大亏了。”潘矩楹用眼光扫来扫去,“高富贵呢?高富贵呢?怎么不见他来开会?就是这家伙说的,真想拉出去把他军法从事。”

    曹锟找了半天,也不见那个罪魁祸首的炮兵管带,问旁边参谋,“高富贵是不是畏罪潜逃了?”

    “没有,高高管带为为国殉职了。”参谋小声地回答。

    “啊!”曹锟张大了口,半天没回过神来,最后才挤出一句,“找副上等棺木,好好厚葬他。”

    人都死了,潘矩楹也不好意思再说什么,只好问:“眼下怎么应付?这么下去军心动摇,山海关要是趁机杀过来,我怕抵挡不住啊!”

    “潘老弟,不要慌。”曹锟大大咧咧地说,“华甫攻下了汉阳,武昌指日可待,等扫平了湖北,我请求大帅再加派援军。”

    “可我听说袁总理正在和武昌方面和谈呢?”

    “和谈倒也有,这是大帅的缓兵之计。”曹锟想了想,“就是真和谈也好,南方的局势安定了,就有功夫腾出手来对付关外的革命党。”

    “不是我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我看咱们还是赶紧给总理发电,也赶紧和东北方面和谈!这么硬撑下去不是办法。”

    “和谈也是好办法,我这就给京师发报。”曹锟其实也有这个心思,只是不好意思讲,现在潘矩楹既然提了出来,那就正好。

    “和谈之前我看驻地还是要离开关隘再远一些,要是再捱上这么炮击,我们又还击不了,不是干挨打嘛!”潘矩楹算是被榴弹炮打怕了。

    “现在也只有按你的意思办了。”

    。。。

【第049章 】 和谈烟幕() 
12月1日,郭文将双方即将停战的消息电告东北,焦急地提出,“余才疏学浅,参加代表联合会着实吃力,恐怕误事,请都督速派遣得力人选前来接替”,临行前秦时竹只告诉他到武昌象征性地参加一下,和黎元洪见面,没想到居然作为东北方面的代表参加会议,令他十分惶恐。

    谁知秦时竹哈哈大笑,当即复电:“再坚持两天,然后返回沈阳,其余事情不必担心。”

    “都督,这样能行吗?”左雨农不放心。

    “没问题,吴议长来电,明天联军就能拿下江宁,到时候江浙方面肯定会要求把代表会议转移到那里开,并且作为临时政府的政府所在地,那里也只有吴议长他们能应付。”

    12月2日,江浙联军攻克了南京,南京顺利光复。南京光复是革命军的一次重大军事胜利,它使长江以南全部为革命军所有,稳定了汉口、汉阳失守以后的战局。不仅如此,这次胜利还因这座古都的历史而带上一层神圣的色彩。南京曾经是朱元璋、洪秀全的都城,这就使主张“革命排满”的人们特别兴奋。联军入城后,将士们络绎不绝地到紫金山的明孝陵去祭奠,文人墨客也竞相鼓吹,报纸上大做文章。代表会议当即决定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代表会议也随之转移。

    代表会之所以顺利地做出了临时政府设于南京的决议,主要就是因为战局变化,汉阳失守使武昌集团丧失在这个议题上的发言权。而南京的光复,黄兴及其追随者从武昌返回上海,则增加了江浙集团的地位,上海成为了革命党人活动的中心。宋教仁和陈其美出于维护同盟会革命领导权的目的,决定立即在南京成立临时政府。于是,留沪代表选举了黄兴为假定大元帅,黎元洪为副元帅,作为全国统一的首脑,负责筹建临时政府。黄兴本人因为新败于汉阳,倒有自知之明,一再推辞。黎元洪不甘心居于黄兴之下,甚为不满,通电要求取消,汉口代表会也认为上海方面的选举无效(他们并不是不赞同选举的内容,而是不愿意由留沪代表取得决定权)。革命还没胜利,内部的矛盾就日甚一日。

    秦时竹做起了和事佬,提议:“无论汉口会议还是上海会议,都没有权力单方面做出决定,既然江宁已下,不如两家合并,召开全体会议。”这个提议不偏不倚,双方都无话可说,由于时间的耽搁和彼此意见的冲突,真正要形成合议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达成一致,东北方面在这段时间里也不必受什么束缚,反而还成为两边争夺的主要对象。

    袁世凯派人议和的消息自然瞒不过朝中权贵,恭亲王溥伟、肃亲王善耆在御前会议上大声质问:“龟山大捷,汉口收复,乘胜渡江,武昌指日可下,为何打了胜仗,反倒要议和?”

    “汉阳虽胜,损失却颇为惨重,眼下前线兵员不济,粮饷两缺,议和不失为好办法,倘若能让革命党不战而降,那就更妙了。”老袁狡辩道。

    “兵力不济,那就加派兵力,为什么非要议和?”

    “我看兵力不济只是借口罢了,议和才是袁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