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霸主-第1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软硬兼施的情况下,李乐才把目前的这个框架搭建了起来,这可能是他穿越来的两个半月时间里,做的最大的一件事了。

    “……”看了一眼希姆莱,哪怕明知道他会阳奉阴违,继续做一些迫害犹太人的事情,李乐也只能暂时做到如此了。

    他已经安排了爱娃去监督,又提拔了几个名义上忠于自己的手下,尽量看着希姆莱和他的人,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事。

    ……

    北非,西迪拜尼拉,隆美尔在城市的唯一一条街道上,看着自己隆隆开过的装甲部队,以及穿插其间的汽车。

    为了携带大量的补给,隆美尔手下的军队机械化程度可能是整个德国军队之中最高的。

    这可不是能够随意凑合的环境,这片荒芜的沙漠里,每一滴水每一滴油,都来自遥远的补给站。

    因为条件的限制,这里不能使用战马和其他牲畜来代替运输,所以消耗比起东线之类的地方,更加巨大。

    “长官!消耗的物资实在是太大了!进攻马特鲁比我们计算的,要消耗更多的资源。”一个后勤方面的军官,对隆美尔抱怨着。

    就在刚才,隆美尔的3万大军几乎是兵不血刃的占领了西迪拜尼拉,可是因为一路上的消耗,他带的日常用物资,也消耗了不少了。

    实际上,虽然看起来,德国占领马耳他,并且北非从利比亚到埃及一路上有许多港口,可是实际情况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乐观。

    首先,轴心国在北非的最大港口,是利比亚的首都的黎波里,这个吞吐量大约5万吨的港口,距离隆美尔的距离已经远到让人绝望了。

    然后,德国一直在疯狂建设的重要港口苏尔特,作为日后的石油运输港口,现在的吞吐量少的让人绝望。

    经过德国工程师的设计,和使用了很多刚刚开发出来的浮动港口技术这里的吞吐量也只有不足1万吨。

    不要小看这1万吨的总量,这已经是原来苏尔特这个小港口吞吐量的二十倍了。

    意大利因为进攻埃及的需要,重点经营的港口,是班加西和托布鲁克。

    这两个港口现在也无法满足德国还有意大利联军的日常需要班加西经过强化之后,吞吐量大约有5000吨,托布鲁克更少,只有2000吨左右。

    拜尔迪就不说了,经过战争的破坏和长期的忽视,这里的吞吐量几乎就是两位数而已。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隆美尔装甲部队的后勤补给,实际上耗费是非常惊人的。

    差不多有300辆各种坦克类车辆,以及上千辆汽车装甲车的隆美尔,现在的总消耗量,在5万吨左右。

    所以,这已经差不多就是北非轴心国运力的极限了。消耗在道路上的物资每天数以千计,任何一个看过消耗报告的人,都会觉得肉疼。

    如果每天补给车队运输的物资,里面有三分之一是燃油的话,那到了前线西迪拜尼拉,隆美尔能拿到的补给油料,就只剩下一半了。

    算上吃的和喝的,这消耗损失更大。原本在北非就是谁进攻谁倒霉,这都是港口补给能力决定的事情。

    虽然因为利比亚油田的发现,让利比亚境内的港口情况要比历史上好了一些,可也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隆美尔刚刚在汽车上,看了一眼有关补给物资的消耗记录,也觉得自己进攻埃及,在攻占亚历山大之前,都是一笔赔钱的买卖。

    至少在物资层面上,自己现在消耗掉的资源,差不多已经和集团军不相上下了。

    可是,要知道,集团军可比非洲军团规模更大一些至少也要有10万人左右吧?

    实际上,隆美尔把改善自己的后勤补给的希望,寄托在了攻占马特鲁这个港口上。

    攻占马特鲁之后,尽管还是无法满足非洲军团每天的物资消耗,可是却多少能够让物资更快的抵达前线。

    再如何计算马特鲁被英国军队破坏,也能给非洲军团留下几十吨甚至上百吨的吞吐量。

    有了这些吞吐量之后,海上的小船运输就有了可能,多少可以节约一些油料方面的消耗。

    如果不计算保护利比亚油田这个战略必须决策,如果不计算在埃及打败英国能够控制地中海并且为海军打开局面这个利好。

    那么,进攻马特鲁,或者说进攻埃及,无论如何都是一个不划算的决定。

    一辆sdkz222装甲车带着黄色的烟尘,冲到了隆美尔敞篷汽车停靠的位置附近。然后汽车上跳下了一个军官,风尘仆仆的走向了隆美尔所在的地方。

    他很随意的敬了一个军礼,然后开口汇报道:“长官……预计明天我们就能推进到马特鲁外围,侦查部队传回来的消息,依旧是狐狸跑了!”

    “很好!既然英国人还没什么动静,我们明天就去马特鲁看看!”隆美尔眯着眼睛,看着意大利陆军的卡车,拖着大炮从自己的眼前经过。

    要说现在的德意联军,武器装备可是相当精良了,有了意大利炮兵的补充,隆美尔部队攻坚战上最后一块短板也被补齐了。

    现在他的军队战斗力很高,至少比起劣势的澳大利亚第6步兵师要高了很多。

    这本就是一场不对称的战斗,隆美尔的部队要比对面的英国军队多出很多历史上,这个数据是经常被反过来的。

    “这是一场速战速决的战斗,英国军队在马特鲁外围没有层层阻击,虽然避免了溃败,也节省了我们的时间。”隆美尔分析道。

    补给物资可不是能儿戏的事情,稍微迟到一天,都会引起部队战斗力下降的事情。

    为了让自己的部队可以在进攻马耳他的时候保证自己的战斗力,隆美尔削减了部分携带量,增加了淡水和粮食物资。

    如此一来在路上消耗了大量的弹药,是要被迫停下来的。可是英国人太谨慎了,让德国避免了在路上的消耗。

    因为这样,隆美尔几乎不费一枪一弹就夺下了塞卢姆,攻占了西迪拜尼拉……再一次把前线推进到了马特鲁外围。

    节约了时间,也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斗,一切都被隆美尔出发之前猜中了,这也让他的部队从准备并不充分,变成了准备充分。

    他们虽然减小了弹药的携带量,可在英国军队层层抵抗下打到这里,消耗之后的弹药数量相比,也并不差多少。

    对于进攻方来说,这一次至少比上一次兵临马特鲁准备更充分一些,带给敌人的压力也更大一些。

    面对来去如风的隆美尔的部队,负责接替尼罗河集团军指挥权的英国将领坎宁汉将军,采取了消极抵抗的策略。

    他放弃了马特鲁的外围,并且在马特鲁港口上安放炸弹,打算摧毁这个可以用来补给的地方。

    “将军!”一个英国军官走进了坎宁汉将军的办公室,递给他一封让他哭笑不得的信件。

    坎宁汉已经准备要放弃马特鲁,将防御后退到阿拉曼去了,可是这封来自丘吉尔的电报,命令他必须坚守马特鲁,不允许后退一步。

    “真是见鬼!这种情况下,让我用2万不到的兵力,迎战二倍的敌人?”坎宁汉把电文丢在桌子上,抱怨了一句。

    他都已经在码头上安放了炸药,做好了跑路的准备了,现在竟然有人告诉他,不让他跑了。

    “丘吉尔首相究竟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被围歼在马特鲁,阿拉曼要用什么去守?”坎宁汉看了一眼送电文来的军官,当然知道对方不可能会有这个答案。

    显然,他也没有打算让这个军官回答自己的问题,马上继续说道:“给丘吉尔发电报,告诉他,我们无法执行命令,已经撤退向阿拉曼了。”

169照相和风镜() 
坎宁汉跑了,跑的义无反顾。他虽然不如老奸巨猾老谋深算老而弥坚……的海军将领坎安宁那样神奇,可在跑字决上,运用的那叫一个炉火纯青。

    引爆了港口内的各种设施,将马特鲁的港口吞吐量下降到了一个几近于零的水平之后,澳大利亚第6步兵师撤退了,撤退的义无反顾。

    他丝毫没有理会丘吉尔的要求,没有在马特鲁打一场阻击战,就带着手下离开了。

    德军在9月11日占领了马特鲁,同样几乎没有开一枪。英国军队一口气撤退到了阿拉曼,才停止了自己后撤的脚步。

    占领了马特鲁的隆美尔,同样已经没有进攻的物资了,他只能看着英国把南非的一个师调到了北非,加固了澳大利亚第6步兵师的防御。

    现在的德国军队,已经没有再继续向东进攻的能力了,尽管他们在兵力上依旧还占有优势,可是他们的物资消耗也太多了。

    一路上的大部分物资,都要依靠车辆从遥远的的黎波里运输到前线,剩下的港口都只能补给一些急需的东西。

    在马特鲁港口修复之前,在班加西被扩建之前,在苏尔特全面利用起来之前……隆美尔的部队都只能在马特鲁保持防御姿态了。

    唯一的好消息是,英国人短时间内也不会再继续增兵埃及了,毕竟德国和意大利入侵巴尔干的意图越来越明显。

    历史上,支援巴尔干地区的英国印度第4步兵师,已经被隆美尔的反击消灭在北非了,所以现在英国可没有什么能力增援巴尔干了。

    “拍摄这里!对!这里!要把这个马特鲁港的港口照进去!”一个记者正在指挥着自己的手下,架设专业的相机。

    另一边,刻意从班加西还有的黎波里等地赶来的记者,正在疯狂的挥霍着自己的胶卷。

    德军占领马特鲁,将英国部队打退到了阿拉曼,这差不多就是历史上隆美尔在北非最辉煌的时刻了。

    所以,同样和历史上一样,他的进攻受到了德国陆军司令部的肯定。

    勃劳希契元帅亲自签发了晋升隆美尔的命令,将隆美尔中将,晋升成德国陆军上将!

    戈培尔也似乎在这个瞬间找到了打败英国人抵抗意志的方法,他打算和塞卢姆一样,炮制一场有关北非的胜利专辑!

    首先,他已经印刷好了德军占领西迪拜尼拉的宣传传单,准备再下一次停止轰炸伦敦的时候丢给英国平民。

    而现在,正忙活着的记者们,包括意大利的记者也好,还有德国自己的记者也罢,都是要来取材的。

    他们要用更清晰的照片,来记录下德军占领马特鲁的画面,然后让英国人仔细看看,他们已经在北非失败到了什么程度。

    “要拍清楚一些!对!海面还有英国人丢下的防空炮,都要照进去!”记者仔细的打量着周围的一切,开口吩咐道。

    马特鲁这个小城,说实话其实和西迪拜尼拉没有太大的区别,无非就是市区更大一些罢了。

    那个时候的埃及,可不如现在。整个北岸港口,能入得了眼的无非就是亚历山大港一个而已。

    至于说德国占领了马特鲁之后,后勤补给得到了如何的改善,那真的是痴人说梦了。

    马特鲁港的吞吐量本来就和托布鲁克差不多,现在经过英国人自己的破坏,已经下降到了拜尔迪那个水平了。

    所以,德军和意大利军在这里得到的补给,要比拜尔迪的还少一些。

    幸运的是德国军队的人数比历史上进攻的时候少了很多,而且这一次,英国的海军可不敢频繁的去找意大利海军补给舰队的麻烦了。

    毕竟有一个马耳他岛横在海上,上面驻扎着的德国空军战斗机部队,可不是闹着玩的。

    因为马耳他这个钉子被德国伞兵拔去了,所以从的黎波里到班加西之间的陆路和海运,都是很安全的。

    这也让前线的德军补给多拿到了不少可是这仅仅也只是多了一点点而已,并不能支持他们进攻阿拉曼。

    “你们!对!把他们的衣服弄乱一些!要表示得更惨一些。”看到记者要拍照片,一旁的德国军官开始配合。

    他的士兵看押着从西迪拜尼拉抓获的40个英国俘虏,这些英国士兵是奉命最后撤退的,不幸的被德国装甲侦查部队给堵了个正着。

    站在一辆装甲侦查部队的sdkz222装甲车旁边,七八个穿着整齐军服的德国士兵,端着标志性的毛瑟98k步枪,摆出了潇洒的姿势来。

    和真正作战的德国北非军队不同,这些德国士兵虽然穿着短裤,但是却戴着m35钢盔,显得更有德军“范”一些。

    比起那些黄沙满身的作战部队来说,这些负责摆拍的士兵身上就干净多了,配的零件也相对来说更全一些。

    他们有防毒面具的保护盒,身上挂着刺刀还有其他的零件,甚至还刻意选了两个有二级铁十字勋章的来……

    “叼一支香烟,是不是显得更加随意一些……我的意思是说,更显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