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霸主-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备战的过程中,建造的新式驱逐舰自然要优先供给本国使用,所以淘汰下来的老式驱逐舰,才是通过《租借法案》置换给英国的装备。

    “科技部门正在开发更新的反潜装备,德国的潜艇已经对我们构成了相当巨大的威胁。”主管科技的老人开口,说出了有关大西洋潜艇战技术革新的事情。

    潜艇破交战的成功,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启示与刺激。美国同样是面对两个大洋的海洋型国家,罗斯福也害怕德国的潜艇真的切断美国迈向大洋的扩张之路。

    负责外交的官员继续开口,说着准盟友英国的其他需求:“英国递交了新的需求报告,里面多了许多新东西。”

    “他们还想要什么?我们每天都要给他们钢铁和其他物资,他们还不满足吗?”军方的代表有些不满的嘀咕了一句。

    不怪他的不满,对英国的支援现在已经影响到了对日本方面的积极备战,军队代表不可能一点儿情绪都没有。

    “他们在和德国人战斗!注意你的语气!”罗斯福呵斥了一句之后,示意自己的外交官继续说下去。

    外交官尴尬的挤出了一丝微笑来:“针对北非的战况,英国希望我们支援2000辆坦克,300架飞机,用于北非作战。”

    “他当我们生产武器装备不需要时间吗?”负责统筹工厂生产的官员听到这个数字,就有些坐不住了。

    虽然美国在历史上是以那变态到极点的产能著称于世的,那恐怖的下饺子一样的战舰量产速度,一直被广大网友们津津乐道。

    可是,一口气拿出如此庞大的物资,再找船只之类的东西运到非洲去,对于美国来说,也是一次消耗巨大的行动了。

    “当然,英国要的是这些,我们要不要给,或者说给多少,那就需要协商和讨价还价了。”外交部门的官员尴尬的对罗斯福说道。

    他也不希望成为英国到美国之间的传声筒,毕竟在这个时候,传声筒可不是那么好做的。

    就像是现在,他传话过来就要引起本国官员的不满,打个折扣再把能满足的部分要求送回去,英国那边同样要抱怨一阵。

    让人遗憾的是,这样的工作必须有人去做,而他碰巧就是被命令去做这种倒霉事情的那个“倒霉鬼”。

    “想办法,用中立国的船只……自由法国的也好,我们自己的也好,准备给北非的英国军队送一批物资去!”罗斯福略微的思考了一下,就开口吩咐道。

    他是倾向于支援英国的,毕竟支援英国还有好处可以拿,而且美国不希望看到一个强大而统一的欧洲,这不符合美国的根本利益。

    在罗斯福的智囊团队里,几乎全部人都认为不能眼看着德国在欧洲打得顺风顺水。

    他们倾向于支援英国,继续让这个“欧洲搅屎棍”发挥作用,削弱欧洲进而把美国变成新的世界中心!

    “从现役的装甲部队那里,弄200辆3坦克,交给英国!”罗斯福给出了自己的价码,坦克的数量一下子缩水了10倍。

    美国当然不可能做到英国人要多少物资就给多少物资,所有的支援都是限制在让英国无法结束战争,又可以继续坚持下去这个程度内的。

    罗斯福并不是一个傻子,美国当然也不可能是傻子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没有把英国拉下世界王座,精心准备了这么多年,怎么可能再错过第二次机会?

    “飞机可以给多一些,就按照英国的要求给吧,我们不是正在更换新式的p…40吗,把淘汰的飞机给他们!”罗斯福在轮椅上好不容易慷慨了一回。

    这个时候美国装备的飞机,大部分还是性能落后的p…36战斗机。

    大名鼎鼎的p…40战鹰战斗机这个时候才刚刚开始量产3个月,所以还不是能够凭《租借法案》白送给英国的时候。

    当然了,无论是落后的p…36战斗机,还是美国刚刚量产的p…40战斗机,和第三帝国天上飞的me…109e战斗机以及fw…190战斗机比较起来,都已经落后了。

    此时此刻为了保证北非利比亚油田的绝对安全,戈林在非洲和马耳他一共部署了超过170架me…109e战斗机的沙漠型。

    即便是300架p…40运抵北非,也不一定是这批德国me…109e战斗机的对手更何况是坑爹的p…36了。

    “情报已经非常准确,德国人在利比亚发现了大型油田。”主管情报的军官这个时候终于开口,他是屋子里唯一一个到现在才开口说话的人。

    罗斯福看向了他,然后很好奇的眯起眼睛:“谁能告诉我,德国人是怎么在利比亚找到石油的?”

    “总统先生,我们在德国的间谍机构被破坏的非常严重。”情报部门的军官无奈的回答道。

    他很郁闷的说出了一个困惑他至今的问题来:“大约在两个月之前,我们的间谍就开始因为各种理由失去联系。”

    “各种理由?”罗斯福皱起了眉头,一个两个还可以说是巧合,这么多谍报网络同时出问题,就不是偶然事件了。

    “英国人的间谍网络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我怀疑剩下的部分谍报人员,是敌人故意留下的,或者是已经策反了的。”情报军官开口说道。

    他说完之后,就又补充了刚才罗斯福总统的疑问:“另外,根据最后一条可靠的情报分析,德国人是在两个月前,开始利比亚油田开发的。”

    “也是两个月?这么凑巧?”罗斯福一脸的疑问,看着自己的情报负责人:“你确定这个时间点么?为什么所有的问题,都是两个月前突然出现的?”

173算计() 
两个月,这个词罗斯福太熟悉不过了,最近的十几天的时间里,他听到的最多的一个时间,就是两个月!

    英国提供了很多情报,比如说德国在英国高层埋设了一个庞大而且高效的间谍机构这个事件的爆发点,就在两个月前。

    两个月前,英国准备奇袭投降德国的法国驻外的舰队,结果损失了战列舰决心号,让h舰队至今都没缓过气来。

    同样是两个月前,德国开始大规模的肃清国内的间谍机构,包括美国和英国还有苏联的谍报人员,都被莫名其妙的干掉了。

    依旧是两个月之前,情报机构最后一批可靠的情报送回,表明德国正在量产新式的战斗机。

    也是两个月前,德国人发现了利比亚的石油,让北非战场从鸡肋变成了另一个主战场。

    整个世界大战的局势,也随着这个油田被发现,变得相当微妙起来。

    算算时间,德国人在8月1日开始空袭伦敦本土,用了2天时间就彻底摧毁了英国本土东南部的防空防御体系,那这场空袭的准备,也应该是从两个多月之前开始的!

    当然,更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是两个月前,流亡的法国戴高乐政府提供了一个有意思的通告他们组织了一次刺杀希特勒的行动,结果看来是失败了……

    “这么多事情都发生在两个月前,谁能告诉我,在两个多月之前,也就是法国战败的时候,究竟发生了什么?”罗斯福看着他面前的四个幕僚,开口问道。

    “总统先生,这个我们还无法调查出来!”情报军官无奈的回答道。

    “建设一个油田,不是两个月就能完成的!现在利比亚这个油田的威力还没有全部爆发出来,就已经让我们如此难受了。”罗斯福摇了摇头,感觉自己的舌尖有些苦涩。

    他支援英国打这场战争,实际上也是要付出代价的,不仅仅是国内的反对声音,还有对美国自身的消耗。

    都说美国产能无双,都说美国地大物博,可谁能说一说,那些生产了这些武器装备的物资,究竟是不是美国出的呢?

    美国在二战整个过程中,生产了m4坦克数万辆,生产了数十万架各种型号的飞机,还生产了三十艘航母,改装生产了上百艘的护航航母……

    如果算上著名的自由轮之类的辅助装备,钢铁石油橡胶,拿出这些物资的美国难道就真的一点儿都没有感觉到吃力么?

    真实的历史中,二战结束的时候,美国动员的兵力就超过一千万人美国赢得了战争,但是绝对不是“躺赢”的!

    德国发现了一个新的资源点,这等于说是在打游戏的时候开了一个分矿,资源相应的也就变多了。

    和一个资源变多了的对手继续消耗下去,显然要消耗掉更多的物资,这明显是一个让人痛苦的事情。

    “尽可能的帮英国稳住北非战场!如果北非战场输了,我们就真的很难相信英国会继续坚持了。”罗斯福有些无奈的说道。

    在昨天,还就几个反对美国参战的议员,前来白宫游说过罗斯福,希望罗斯福不要不顾美国利益,卷入欧洲战争进而让整个太平洋都陷入危险之中。

    在战争爆发之前,美国国内的纳粹党也有着不小的势力,举手礼在美国也非常盛行,一直到战争爆发,美国镇压了本土纳粹活动之后,才算是有所好转。

    不过相比较而言,美国国内的事情,已经算是非常少的了,它的现状要比每天担惊受怕被轰炸的英国本土要好的多。

    可是,现在的美国太过歌舞升平了,在世界的腹心欧洲,战争已经蔓延开来。

    在另一侧的亚洲战场,日本的扩张已经动摇了美国在太平洋的核心利益。

    掩盖在一片灯红酒绿下的,是美国可能陷入两线作战的尴尬还有无奈,同样也是美国肩负起世界工厂这个身份的责任与压力。

    “这个方面的情报还有,在意大利我们还有两个可靠的眼线。”情报军官说起这个,多少来了一些精神。

    他摊开了几张照片,还有一些电文,开口汇报道:“德国方面正在疯狂的向非洲抢运石油设备,法国的殖民地有消息,说是见过大量的设备运抵。”

    “法国殖民地?德国人在利用法国的比塞大!还真是精打细算啊!”用手在自己的太阳穴上揉了揉,军方的代表赞了一句。

    原本北非的运力是非常紧张的,实际上支援隆美尔进攻埃及,就差不多让整个意大利殖民地的港口满负荷运转了。

    罗斯福计算德国的油田建设不会太顺利,实际上也是考虑了这方面的问题。

    现在问题是,因为德国拯救了法国舰队,又以雇佣的方式与法国舰队轻度合作了几次。这个时候用法国的港口和运输力量,转运一些“民用设备”,完全不成问题啊!

    比塞大可是一个有2万吨以上吞吐量的港口,比起的黎波里也差不多少,用来运输不必送往前线的民用物资,简直是再适合不过了。

    在这里登陆的石油设备,不必跨过漫长的补给线,到拜尔迪甚至是马特鲁去,它只要到利比亚中部平原就可以了!

    算上已经可以生产部分石油制品,汽油已经不再稀缺的可怕的北非来说,这段距离已经比原本想象中,短了许多许多!

    “现在问题复杂了!我们已经不能按照我们自己评估的速度,来推算利比亚油田的建设速度了!”工业部门的负责人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出发,开口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如果他知道,德国正在意大利秘密的生产一种“浮动码头”准备用轮船直接拖拽到苏尔特,将那里建设成吞吐量超过10万吨的港口,不知道会怎么想。

    李乐原本开发浮动码头,是用来在不久之后登陆英国做准备的,可是很快,北非运力不足的问题跃出纸面,德国海军就想出了这个办法,来给陆军解决运力方面的问题。

    结果就是这个浮动码头立刻就成了拯救北非物资运输的法宝,在意大利秘密投入建造,连一天的功夫都没耽搁。

    作为德国的秘密武器,这东西虽然不能像虎式坦克那样纵横沙场,却可以保证无数量虎式坦吃喝不愁这只能说是两个方向上的伟大了。

    “是不能估算了,最坏的可能性,利比亚估计已经可以生产一些汽油之类的简单产品了!”罗斯福点了点头说道。

    “那就不要吝啬了,我们也没有再吝啬的条件了。”军方的代表看着罗斯福,开口劝说了这样一句。

    原本他是不赞成将太多太多的武器装备,还有战略物资倾斜到英国的。可是形势已经转换,他不敢再继续固执的坚持自己的想法了。

    看到不赞同扩大支援英国的军方代表已经改变了自己的想法,罗斯福也知道有些事情必须立刻决定了。

    他想了想,然后对着一旁的外交负责人,开口说道:“计划需要变更了……500辆坦克,我们会尽量为英国人挤出来,同时想办法弄400架战斗机给他们!”

    这个数量估计已经是英国希望真正拿到的武器装备援助要求的两倍了,外交方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