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霸主-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盘子大了,蛋糕多了,那戈林也就理所当然的变得随和起来。

    都说不见兔子不撒鹰,现在戈林这只老鹰见到了元首丢出来的兔子,自然也就乐意给元首一定的支持了。

    首先就是在犹太工人方面,戈林成了支持元首的人。他的战斗机需要人来维护和生产,而他才不关心生产这些飞机的人是不是无耻的犹太人。

    另一个妥协的事情,让海军统帅雷德尔心情舒畅——戈林终于让出了齐柏林号航空母舰的指挥权,现在这艘德国的航母又开始了建造。

    只不过这一次建造,直接连着进行了一次元首决定的改装:对海平射的大口径火炮拆除了一半,所有37毫米手动装填高射炮也全部取消掉了。

    取而代之的是新的博福斯高射炮,数量提高了不少。显然元首认为航母不是单独出海的战舰,而是一个舰队的核心。

    同时接受改装的,还有已经下水的提尔比茨号战列舰,以及服役许久的卑斯麦号战列舰——改装项目竟然全是防空武器。

    提尔比茨号项目要在这个改造的过程中赶工,抢在41年的时候进入海军服役。

    另一个秘密改装的项目是雷达系统,三艘战舰都将安装新式的雷达,可以提供可靠的对空警戒功能。

    天晓得元首为什么如此重视对空作战,老牌海军将领雷德尔觉得元首有些过于杞人忧天了。

    他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指挥数量少但是质量高的德国战舰打击英国的海上交通线,这可是实实在在的海上破交战。

    在这样的作战中,应付英国人的海上战列舰部队,才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至于说天上那些玩具飞机,雷德尔不认为它们会对装甲厚重的战列舰有什么致命的影响。

    不过元首拿齐柏林号航母作为筹码,让他不得不认真执行战舰改装工作,预计整个舰队将在41年完成改装,组成一个新的公海舰队。

    这支公海舰队的战斗力大的吓人——两艘新式的战列舰战斗力超越英国海军任何水面舰艇,还有一艘航母随行!

    有了这样一支海军舰队,李乐就有把握真的撕开英国人的封锁,杀到大西洋上切断英国人的战略补给。

    在李乐看来,一艘卑斯麦就能击沉胡德,他的舰队能够取得的战果将会更大,加上其他的战舰,足以让英国海军绝望。

    7月上旬,简直就是李乐和他的将军们之间难得的蜜月期,他们之间的关系好得蜜里调油,融洽到所有军官见到李乐都被感情且……

    能不亲切么?李乐给陆军开出了2200辆4号改进型坦克的订单;给海军改造了几乎所有战舰,并且争取到了航母指挥权;同时给戈林真的订购了超过2500架各种型号的飞机。

    除了经济方面的官员沙赫特之外,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元首虽然有些变化,却是在向着更好的方向变化着。

    工厂拿到了更多的订单,加班加点的生产让老板们赚足了钞票;军队拿到了更多的武器,陆军急着扩建8个装甲师,空军闹着要培训2万名飞行员……

    似乎只剩下一个问题让人纠结了——钱从哪来?

第34章 34有没有兴趣做一点儿投资()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重要到让人无法忽视也无法逾越。

    后世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的时候,都会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意见。

    比如说:XX步枪不错啊,我们应该量产这种武器啊!XX坦克不错啊,为啥不多生产5000辆啊?

    现在问题来了,知道某种武器非常不错,就一定有钱生产或者说有办法让人帮你生产么?

    所有人都知道,如果把手里的兵力扩大一倍,新式装备多采购一倍,也许就有更大的机会赢得战争。

    问题是,这样单纯的扩大一倍,可不是随便说说就能够解决的。

    产能方面暂且不提,另一个致命的关键点是:你用什么东西刺激,来让手下人启动保留的产能?

    李乐给出的东西让所有人都很开心,因为他许诺的都是给出利益的环节。

    这样的许诺让人非常舒爽,就好像你是一个市领导,你许诺建造更多的公路,许诺盖更多的楼房,许诺更好的空气质量和更多的工作岗位……

    听到这些许诺,当然大家都很支持你,觉得你是一个好人。但是最后你补上一句:所以我要收百分之三百的税款,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所以李乐不能让帝国的经济部门增加税款,所谓的开源是基本不可能了。

    沙赫特帮第三帝国玩出来的那一套借鸡生蛋的类似骗贷款的把戏,实际上也就基本上毁掉了第三帝国脆弱的经济。

    很多人都知道这种开支票然后脱出经济范畴的互相借贷,最终还是要有人来为政府的信用买单的。

    至少在战争之后,政府要给前期投入者足够多的便利和好处,来偿还之前借贷生产留下的经济问题。

    说的浅显一些,就是德国一直在借钱生产武器,然后在战争胜利后偿还。

    这种模式下,资本家当然不可能开足了马力生产物资,因为他们没见到真金白银,动力当然也就不足。

    后来他们不得已开足了马力生产,一方面是因为战争不利必须要挽回之前的投入,一方面也是因为被对手逼迫不得已而为之。

    说到经济的另一个方向节流……李乐这种花钱如流水的扩军狂人,节流什么的,完全就是一个笑话。

    “我的元首,您现在许诺的东西,都很有吸引力。”戈林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他看着李乐,开口问道:“您许诺陆军新式的步枪以及更多的坦克,许诺空军更多的战斗机,海军方面也在拼命的建造潜艇船只……可是元首,钱从哪里来呢?”

    戈林的问题代表了在场所有人的疑惑,他们都很想知道,只花钱却从不赚钱的元首,是如何让自己的经济保持在不崩溃的水平上的。

    要知道,沙赫特的战前经济虽然玩的很好,可是他现在已经成了反对第三帝国政策的人,并且已经在39年被关押了起来。

    指望一个同等类型的金融天才,再给德国无中生有的变出一大笔钱来,可能是一个类似于天方夜谭的想法了。

    在戈培尔等人的眼中,他们宁愿相信明天德国就制造出了原子弹来改变整个世界的态势,也不愿意相信元首能改善德国的金融现状。

    同样的,李乐自己也知道这一点,他现在诸多的空头支票,完全是建立在利比亚油田的基础之上的。

    元首的新计划之中,一旦利比亚油田被找到,那么德国的经济就会充电。

    就和攻占了一片殖民地,或者说就和扫平了一个国家一样,在原有的土地上发现新的资源,也是一个极端利好的消息。

    如果这个发现,可以用惊人来形容,那就再好不过了。投资还有开发会让许多人疯狂,而产出也能填补经济上的入不敷出。

    显然,利比亚的油田,就是一个足以让人疯狂的利好消息:这个油田足够让德国挥霍到下个世纪去,而且不用付出太多的代价就能得到。

    比起遥远的巴库来说,这里可是真真正正就摆在眼前的好处,唾手可得而且没有任何后遗症。

    而他派出去的里宾特洛普,果然不负众望的拿回了意大利方面的有关利比亚石油开采的合作协议。

    这份协议里面,规定了意大利拥有20%的石油开采份额,以及随后追加份额到30%的权力。

    同时,这份协议里还规定,德国拥有在利比亚投资石油管线以及筑路等权力,换取的项目包括工厂技术专利还有关于巴尔干半岛问题上德国的让步与支持。

    在意大利人看来,利比亚基本上是一个贫油国家,能够在哪里采集到少量的石油就已经非常幸运了,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大的发现。

    他们可不是凭空做出这种判断的,因为他们在那里的荒山野岭里找了10年,整整10年的时间里他们除了花费掉海量的资金外,根本就一无所获。

    所以意大利的技术部门还有高层都认为,德国人也会和他们一样,找不到任何石油的踪迹。

    本着谨慎的原则,他们要了20%的石油份额,并且要了一大堆的好处。

    可是在李乐看来,这些要求和利比亚巨大的石油利益比较起来,根本算不得是什么要求。

    简直就是把整个油田送给了德国的资本家们,或者说简直就是白送给了李乐!

    “先生们!我们开销很大,而且正在筹备针对英国人的战争。”李乐昨天拿到了里宾特洛普送来的消息,所以他现在觉得自己已经是个富翁了。

    现在用财大气粗来形容李乐,一点儿也不过分。虽然这些财富现在根本还看不见踪影。

    而且这样的财富,差不都有一大半都要分给德国的工厂还有企业家,用来支付政府欠下的前期债务。

    作为德国的假元首,李乐知道利比亚不仅仅有石油,而且是一个石油储备全世界第9的超级石油大国!

    整个利比亚的境内大约拥有410亿桶石油,这个级别足够德国打赢一场世界大战,甚至参加下一场世界大战了。

    而这些石油储备大约有八CD聚集在北部的锡尔特盆地里,开采距离近而且运输还很方便……

    更让人激动的是,这些石油开采起来非常方便,成本非常低廉——这意味着德国只需要投入少量的设备,就能够在那里获得想要的东西。

    最后,不得不提一句的是:这些石油是优质石油,含硫量极低,能够让德国获得品质更高的成品油。

    可不要小看石油的品质,在整个二战之中,因为油料品质不足,德国的发动机性能整体上比对手低了百分之二十以上。

    这个数据已经大到让人绝望了,如果不是德国精密加工水平很高,差距可能会拉大到百分之三十甚至更多。

    设想一下当工程师们绞尽脑汁对付低劣燃料的时候,对方却随便就能拿出性能更好的装备来,这是一件多么让人无语的悲伤。

    “我的情报渠道确认,在利比亚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油田。”李乐一脸得意的开口,给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差点儿笑场的答案。

    “我……我的元首……您知道,这种事情可不是赌博。”戈培尔赶紧开口劝谏道。

    戈林也摇了摇头:“元首,您不是在开玩笑吧?意大利人在利比亚找了十年的石油都没有找到,他们甚至声称那里一定没有石油了。”

    希姆莱更是不信:元首的情报系统?开什么玩笑,元首竟然还有党卫队不知道的情报系统?难道国防军的情报系统那边有了发现?

    随后希姆莱就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就那群国防军高级将领的态度,指望他们和元首同心协力,分享情报信息,和母猪上树差不多一个难度。

    他作为党卫队的首领,可从来不知道德国的情报系统,会包罗万象到有关石油勘探这方面。

    “昨天,我已经派出了一个石油勘探队伍,前往利比亚了。他们将直接去我给出的地点勘探,想必这个月的月底就能得到我想要的结果。”李乐依旧还是非常乐观,说起话来还是一脸的自信。

    月底就能有消息?7月的月底?所有人又开始活动起了心思来:元首如此笃定那里有石油,莫非情报是真的?

    如果是障眼法或者画饼充饥,那这个所谓的利比亚油田,必然是一年之内都无法找到的美好希望。

    可是如果固定了最后发现的日期,真实性可就提高了不止一星半点。

    莫非元首真的找到了一个油田?一个可以缓解整个帝国经济压力的油田?所有人都不由自主的想道。

    紧接着,李乐抛出了一个让人更震惊的数据来:“而且我还知道,利比亚的这个油田规模不小,大约有40亿吨……”

    “我已经安排好了开采设备,技术工人也已经抽调了不少了。”李乐笑着问出了一个让在场所有人都紧张起来的问题:“那么,现在问题来了,诸位有没有兴趣,做一些能源方面的投资?”

第35章 35吃货() 
所谓的一点点投资,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因为仅仅知道利比亚产油还不够,还远远不够。

    至少对于轴心国之中的德国和意大利来说,地中海可不是一个安全的腹心地带,而是一片充满了危机的战场!

    英国人控制着直布罗陀,这个海军基地和陆地要塞让英国人可以从容的进入地中海作战。

    同时,苏伊士运河也在英国人手中,这让英国人在印度和缅甸等地的物资可以直接运抵亚历山大。

    虽然意大利的地中海舰队差不多阻断了地中海的英国航线,可它的规模和战斗力远没有达到让这里的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