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霸主-第3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我们所需要的,是预言未来战争模式的大胆推测。我需要诸位能够接受这套理论,和我一起把它发扬光大”因为知道体系的重要性,所以李乐才越发的重视它。

    “在我们的战术内容,空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空军被打败,那么失去了天空的陆军,也会因为缺乏掩护尝失败的苦果。”李乐必须让所有的人都接受他的说法,才能够正确的引导德国武器的发展方向。

    当武器成为体系之后,可以增幅最强的方向,压倒敌人取得胜利。这样做并不是没有副作用,危害当然李乐也非常的清楚。

    武器一旦成为体系,也对体系有了“依赖性”,这种依赖说白了是被体系掩盖起来的武器自身的缺陷。

    对付武器装备体系的最好的办法,是选择对方武器体系较脆弱的环节,摧毁掉对方的武器体系。

    只要达成了这个目的,那么对方的战斗力会瞬间被削弱,漏洞百出自顾不暇,直到崩溃输掉战争。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实际二战德军的迅速胜利,和逐渐走向失败,都和这套理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排除掉早被大家熟悉的盟军资源碾压理论之外,武器系统决定的德军战术体系的崩溃,也是德军失败的一个次要原因。

    战争的初期,德军在战场所向披靡,依赖的是其相对完备的闪电战理论。

    把观察的目标缩小到战术层面,闪电战是装甲快速推进战术。至于说突破敌军防线之后是合围还是继续向纵深突进,那都是后续选择,并不是最初的战术。

    闪电战的核心,是在快速机动作战,集使用装甲兵,协调使用机械化步兵和空军,形成突击矛头,摧毁敌军防线。

    延伸到武器体系下,构筑闪电战的武器技术体系,是可靠的无线电运用、娴熟的兵种配合以及轻量化快速度的武器装备。

    在这套武器体系内,mE…109战斗机负责争夺制空权、斯图卡轰炸机充当快速支援火力,2号、3号和4号坦克甚至是38t这样的小坦克充当地面快速推进矛头,欧宝汽车和半履带装甲车充当补给运输坚……

    看看,这些武器恰好都是符合闪电战战术体系的,却不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

    德军的闪电战体系掩盖了这些武器装备的缺点,让德军取得了一系列战争的伟大胜利。

    而当德军被动的升级他们的武器装备,转而向速度慢装甲厚的坦克过渡,不得已放弃斯图卡轰炸机的时候,他们打不出行云流水的攻击作战了。

    估计最疯狂德国将领,也不敢指望豹式坦克和虎式坦克如同皮实的3号坦克那样挂满油箱狂奔千里吧?

    所以,当德军放弃了他们熟悉的闪击战,开始面对攻坚战和巷战等难题的时候,败亡也近在眼前了。

    李乐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他想要沿着最正确的方向引导德国武器体系,让这个体系一直可以高效的运转下去。

    因为只有这样,德军才能够用最少的资源,打赢一场旷日持久的世界大战。

    :

555怎么样了() 
“正因为如此,在未来我军的战术体系下面,空军是绝对不允许失败的”李乐一边说,一边指了指一旁摆放着的一摞各式各样的图纸。%

    “新式的飞机,我们必须要有两手准备……第一是要开发Fw…190战斗机的后续机型,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是谭克博士”他一边说,一边伸手指了指不远处的谭克。

    身为德国下一代活塞战斗机项目的总工程师,谭克现在可真的是非常忙碌。

    他正在按照李乐的要求,监督发动机的研发,以及战斗机本身的设计工作。

    拿到了英国的梅林发动机,以及英国有关喷气式引擎的各种资料,德国的发动机项目进度还是非常快的。

    有了这些支持,谭克博士的tA…152战斗机研发项目,估计会在明年完成实验,开始向一线部署。

    而如果装备了tA…152战斗机,李乐的德国空军,基本不会在战斗机性能,惧怕任何对手了。

    毕竟后世的tA…152战斗机,和美国的野马性能不相下,同样可以称为活塞战斗机的巅峰之作。

    看到元首指向了自己,谭克博士站起身来,微微欠了一下身子,然后又坐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作为一名航空界最杰出的工程师,谭克还是非常有傲气的。在他的眼,会议室里除了元首是真正的技术专家之外,剩下的政客和军官,都和白痴差不多少。

    当然了,如果他知道李乐的高瞻远瞩和对航空领域的知识究竟来源于哪里,李乐在他眼里同样也和白痴没什么两样……

    “第二手准备,我已经交给梅塞斯密特公司了,帝国的天空不能永远依靠活塞战斗机来拱卫”李乐说起这个的时候,心里还是非常的有底气的。

    毕竟他的第三帝国,是世界第一种把喷气式战斗机投入实战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大规模使用喷气式战斗机的国家。

    大名鼎鼎的mE…262战斗机,和后续的其他喷气式战斗机,都说明了德国航空业的强大。

    “仅仅依靠空军的武器装备性能优势,还是不够完成确保空域安全的重任的。一个只强调战斗机的空军,绝对不是一个完整的空军”李乐不愿意涉及太深有关秘密新式战斗机的问题,匆匆带过之后,开口说起了其他武器系统的发展方向。

    无线电导航,还有雷达体系的完善,缩小雷达体积,完善空勤培养体制,甚至是维修抢修保障效率……

    李乐知道,相关的配套项目看去并不起眼,可却是左右空军实际战力的关键。

    这些细节如果不同步发展,德国空军只是吹大的气球,表面看起来庞大无,实际却是个空皮囊罢了。

    要想成立一支能战的空军,逃不开任何一个环节的补强。这是一个烧钱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见效最快的过程。

    “建立测试用的雷达站,尽量使用女兵和预备役士兵,这件事情要抓紧时间去办。”李乐说到这里的时候,看了一眼身边坐着的戈林。

    对这种提高空军影响力,壮大空军规模的事情,戈林从来都不会反对。他赶紧起身,向元首保证道:“我会亲自去办请元首放心”

    是你要亲自去办,我才要不放心,还要安排艾德里安盯紧的啊李乐腹诽了一句道。

    然后他收回了自己的目光,继续开口说道:“雷达的缩小化问题,以及雷达探测显示器等配套设施的研制,西门子等公司一定要尽快完成。”

    任何一个科技的进步,都不会是一个简单的单项成果。谁能想到雷达的技术和显像技术结合起来,才会赋予雷达更直观更简洁的功能性。

    谁又能想到,一个连着一个的技术积累,最终可以把人类送太空,送到月球表面去?

    接下来的时间里,李乐都在和德国最巨大的化学公司法本集团的代表们交谈。

    因为他们现在有两项德国军队的命脉科技,重要到需要李乐亲自过问。

    一项技术是石油炼化,法本公司在利亚生产的石油,有效的补充了德国短缺的燃油。

    有了这条新诞生的生命线,德国的战车不会再为缺油而困扰。正是因为法本公司的努力,很多困扰德军的问题迎刃而解。

    如说高质量的航空燃油,在过去一直都是德国根本无法解决的难题。

    罗马尼亚虽然产油,可罗马尼亚油田的石油质量并不高。和最好的美国还有东石油相,这里的石油仅仅只能解决有无问题。

    利亚的石油更多,同时它的石油质量也更好一些。虽然依旧不如东和美国的石油,但是质量的提高确实存在。

    正是因为有了更高质量的汽油,德国的飞机和坦克的发动机,输出的功率更高了。

    因为石油产能提升,煤转油掺入汽油弥补数量不足的手段也不用做的那么疯狂了。

    这也让德国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故障率也跟着降低了不少。

    本来德国精密设备生产是很强的,真实的历史却因为要勉强使用不合格的汽油,缩短了很长的使用寿命,故障率也居高不下。

    现在拥有了更好的汽油,德国发动机可以在更宽松的环境下工作,提升的效果完全可以用惊人这个词来形容了。

    充足的石油,也让德国可以炼制柴油,为自己的海军提供充足的动力。

    眼看着柴油越来越多,德国陆军也终于动了心思,准备要搞一台扭矩更强劲的柴油机,安装到坦克试一试了。

    事实证明,德国工程师们也不是一群傻子,他们在有选择的时候,也可以提出很切合实际的意见。

    咬牙在虎式坦克和虎王等坦克使用汽油机,硬是忍着汽油机故障多等问题,并不是德国人看不到问题的严重性。

    他们只是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因为他们手里只有掺了煤转油的劣质汽油,柴油那是海军的“特供”。

    石油的充足,让法本公司生产出了大量的石油化工衍生物,其包括李乐在意的另一个东西——人造橡胶。

    法本公司,可以说是德国发动二战的另一个主要的技术支持者。如果说没有法本公司的支持,德国可能都不会有勇气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起缺少石油来说,德国更缺少的,是平日里不能大量储存的橡胶。没有这样战略物资,德国的装甲部队只是一堆废铁。

    正是有了法本公司的人造橡胶,希特勒才有了战争的资本,才有了德国装甲部队所向披靡的1940年。

    可惜的是,法本公司的人造橡胶质量并不怎么过硬,只是一种无奈的权宜之计。

    所以这才有了德国二战时期著名的双排交错式负重轮,这才有了后期全钢的坦克负重轮。

    现在,李乐不仅仅可以从非洲少数地区进口一些天然橡胶,还可以从法本公司那边拿到更多的人造橡胶物资。

    这些人造橡胶的质量明显得到了提升,因为原材料充足,也不太害怕橡胶的磨损性消耗了。

    拥有了这些物资,李乐可以让自己的工厂生产更多的汽车,更多的飞机,还有更多的坦克。

    而更多的飞机更多的坦克还有更多的汽车,可以让德国打出更炫目的闪电战来,更有效的打击自己的敌人。

    “我的元首,法本集团会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完成军方和民用需求。”法本公司的负责人最后笑着对李乐承诺道。

    任何一个公司都是以赚钱为目的的,更何况法本这种业内联合寡头。元首有钱给,并且愿意给,法本公司没有任何理由拒绝。

    真实的历史时空,也正是这样的态度,让法本这样的巨无霸化工联合集团,在战后受到了严厉的制裁和惩罚。

    不过,在战争结束之前,无论怎样这个集团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策略的。

    “很好我相信你们可以完成承诺。”李乐开了一天的会议,确定了陆海空三军未来的武器发展,突然间感觉到了疲惫。

    即便是有无数的人帮忙奔走,抓起整个帝国的工业生产,这种事情依旧还是很劳心的工作。

    李乐对着面前数十名技术人员还有官僚挥了挥手,示意所有人都可以离开了。

    施佩尔整理好了自己的东西,转身和谭克博士两个人一起走出了会议室。他们两个人在小声的约定Fw…190更新的改进型战斗机,下个月的生产数量和产质量控制问题。

    戈林依旧大腹便便,带着空军的几个将领,有说有笑的走出了会议室。其他的技术人员只能远远跟在他的后面,捧着自己的资料和件。

    “海森堡你留下”在最后一个在整场会议都一言不发的科学家要离开的时候,元首突然间开口,留下了这个男人。

    “和我说说,核裂变还有离心机的研究,究竟进行到哪一步了……我的投资,可不能白白浪费掉……毕竟,我们的时间非常宝贵”李乐闭着眼睛,嘴里说的话却很直接。

    :

556铀计划() 
德国研制核武器实际是有先天优势的,同样也是德国科学家,在1938年最先提出了核裂变理论。

    有先进的理论基础,德国人却没有成为世界第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不得不说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

    这件事情首先和德国排斥其他种族,迫害许多非日耳曼科学家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要知道,大名鼎鼎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是因为德国的迫害不得不离开的。

    实际不仅仅只有一个爱因斯坦,超过两千名工程技术人员和科学技术专家,因为德国的激烈种族政策离开了这个国家。

    如果说这些人的离开,对德国的高级技术没有一点影响,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