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霸主-第3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打大规模的围歼战,是德军现阶段的唯一目标,元首的意图非常的明确,那是歼灭苏联的有生力量。

    在这个基础,德军第一阶段的战略目标,定在了明斯克和基辅等地区,并没有太深入苏联腹地。

    全新的巴巴罗萨计划,再没有了能源还有经济方面的牵绊,变成了一套为了打败苏联而拟定的纯军事计划。

    希特勒那个让人钦佩又让德国元帅们无法忍受的战争政治经济学说,其实是有其无奈的局限性的。

    在真实的二战历史之,德国缺乏战略资源,所以只能尽可能的南下,将作战重心放在道路不便的苏联南部地区。

    经过乌克兰这个被苏联压榨一空的大农场,进入到遥远的高加索地区,与苏联打一场消耗战,这都是德国不得已的选择。

    可是现在,德国在利亚发现了大规模的油田,它再也不用去千里迢迢的,去惦记着苏联的高加索油田了。

    而且起历史缺乏远程战略轰炸机的德国来,现在的第三帝国,可是有JU…188这种德国版的B…17作为杀手锏的。

    李乐计划的非常的简单,哪怕按照真实的历史走向发展下去,他的部队只要推进到斯大林格勒附近,可以起飞远程战略轰炸机,对苏联的战略目标实施毁灭性打击。

    只要炸毁了容易损毁的巴库油田,只要炸毁了在乌拉尔山附近的苏联工厂,苏联的战争潜力,也彻底完蛋了。

    所以,在这一次进攻苏联的新巴巴罗萨计划,德国下下的战略目标高度的统一,那是闪击苏联,攻占莫斯科

    “北方集团军群和央集团军群一旦合围了苏联的西方方面军,可以齐头并进,向莫斯科方向攻击了。”指了指地图那个醒目的莫斯科,勃劳希契昂着下巴说道。

    在公路更加完善的北方发起进攻,投入德国最精锐的装甲部队作战,这是德国梦寐以求的作战方式。

    一旦形成初期的战役优势,德军可以在短时间内冲向莫斯科,在苏联完成动员之前,打到莫斯科城下。

    “最迟9月,我们的装甲部队会撞进莫斯科,摧毁苏联的指挥枢。”勃劳希契用教鞭在莫斯科附近画了一个圈,说出了德国的战略意图。

    ……

    李乐站在地图旁边,也在对凯特尔说着自己的战略构想。他得意的提起了自己闪击莫斯科的计划,准备一举拿下苏联的首都。

    那场雄壮的莫斯科阅兵不会再出现了,为人所津津乐道的红场阅兵之后,部队直接开往前线的壮举也不会存在了。

    德军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口气打下莫斯科,避免在苏联陷入巷战的困境之。

    按照李乐的判断,给苏联的指挥体系制造混乱,可以有效的避免苏军利用城市有计划有目的的节节抵抗。

    在攻占了莫斯科之后,再挥师南下攻击斯大林格勒,那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只要我们的攻击足够快,斯大林只有两个选择了。”李乐对自己的参谋长凯特尔元帅夸耀道。

    他伸出了两根手指头来:“第一个选择,在莫斯科战死,苏联会随着他的战死覆灭掉……”

    “第二个选择,他离开莫斯科,大清洗的后遗症会爆发出来,我们随后的战斗也将变得更容易。”元首似乎对自己的战略,很满意。说完这些之后,他看着凯特尔。

    凯特尔谨慎的皱着眉头,最后点了点头说道:“我没有办法证明您的计划存在明显的漏洞,这说明计划本身是有可操作性的。”

    “只要不随便更改战略目标,我们的军队可以少走弯路”李乐对南下基辅兴趣缺缺,开口对凯特尔说道:“这样一来,在冬季之前进入城市,避免冬季带来的危害,顺理成章了。”

    和李乐之前看到的穿越小说不同,李乐不打算用步步为营消耗苏联有生力量的办法,来打赢这场苏德战争。

    他要做的事情,是以最快的速度攻占莫斯科,用闪击战摧毁苏联的政治枢,进而取得震动苏联政局的战果。

    一旦斯大林死亡,或者是他离开了莫斯科,那他短时间内无法恢复对苏联的有效控制,混乱也会蔓延开来。

    陷入混乱的苏联,腹地工业潜力被摧毁的苏联,缺乏能源的苏联,是不可能的战胜德国的。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也可以,用更快更体面的手段,结束苏德战争。

    :

558来了个民族英雄() 
闪击苏联是德国现阶段的既定战略,凯特尔要做的事情也只剩下督促陆军尽可能的完成元首的计划而已。

    实际步步为营的战略也非常的不错,不过却无法发挥出德军的攻击优势,只能被动的依靠歼灭苏军来巩固自己的胜利。

    李乐希望可以通过一次快速的攻击,来快速的结束掉与苏联之间的战争。

    虽然想法和希特勒的差不多少,可是他希特勒理智的地方在于,他没有同时让前线部队背负两个战略目标的疯狂。

    在前期,他只想要快速攻占莫斯科,不会对高加索地区有太强的攻占企图。

    这样一来他可以节约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可以赶在冬季来临之前,占领莫斯科这个战略目标。

    真实世界的德国又想要高加索的油田,又想要莫斯科这块肥肉。最终的结局是两个目标都没有完成,最终不得不面对莫斯科的失败和斯大林格勒的败亡。

    现在李乐准备集他的力量,向一个目标去努力。这样他更有把握,完成其的一个战略目标,然后坐等苏联后续的反应。

    “我已经将您命令向列宁格勒进攻的消息告诉给了勃劳希契元帅,我想陆军很快会发动新的攻势了……”凯特尔看着李乐,开口说道。

    李乐点了点头,结束了这一次的谈话:“准备好了之后,开始攻击。如果南面有机会,也可以向基辅方向试探试探。不过不要太勉强,主攻方向是莫斯科的决策,不能动摇。”

    “遵命我的元首”凯特尔立正敬礼,然后转身走出了元首的狼穴办公室。

    凯特尔离开之后,鲍曼作为元首的首席大秘,走进了元首在狼穴的办公室。

    他立正站在门口,对李乐开口汇报道:“我的元首,印度的苏巴斯?钱德拉?鲍斯先生昨天抵达了意大利……”

    提起这个印度人,李乐还是知道许多有关他的事情的。他先是来到了德国,后来又去了日本,成为日本的傀儡,在缅甸等地区组织印度国民军,帮助日本作战。

    说来也葩,日本为了坑死英国,答应了鲍斯有关复国印度的一切要求,让这个人成为了印度独立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照片和甘地还有尼赫鲁一起,摆在印度国会议事堂前。也算是历史轴心国集团里,声名最好的一个了。

    提起这个人来,不得不说一下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战略成功了:大东亚共荣圈这个口号一喊出来,打着帮助亚洲兄弟的旗帜,日本还真骗到了不少当地人的支持。

    和国这个主权国家不同,东南亚当时大部分都处于帝国主义的殖民地状态,并没有自己的主权利益。

    在这样的前提下,日本人对东南亚的入侵,很简单的可以被粉饰为解放殖民地的友谊之战。

    而对于当地人来说,主权反正也不在自己手,从张三换成了李四,从英法美国换成日本,对他们的现状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影响。

    事实日本人也真是这么干的,他们对这些没有反抗也没有主权诉求的半荒芜国家,只有自然资源的掠夺,大大降低了当地人的反抗情绪。

    久久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东南亚国家对日本的仇恨并不刻骨铭心,也让日本在这些地方扶植起来的傀儡领袖,战后半数都成了所谓的独立运动领袖。

    这也是为什么,鲍斯投靠了日本人,却在后来成为印度的英雄的原因。

    现在,这位激进的反英人士,在发现德国历史更加强大之后,以更快的速度,来到了德国,寻求第三帝国对其印度独立诉求的支持。

    可惜的是,李乐或者说现在的德国,实在是对遥远的印度,有些鞭长莫及,不感兴趣。

    在李乐的计划,除非德国可以顺利并且毫无阻碍的占领东地区,否则是不应该把手伸向印度的。

    毫无根基的扩张,最终只会导致德国崩溃,而不会捞到实际的好处。

    另一方面,鲍斯这位反英的印度独立运动领导人,并不是德国希望合作的理想人选。

    现在的反英人士,将来会是一个更激烈的反德人士,扶持这样一个人,不如在水到渠成的时候,再临时扶植起一个傀儡来更合适一些。

    “他还真的来了……”李乐在研究二战历史的时候,当然是认识这么一个人物的。

    不过历史他是在1941年的4月来到的德国,而现在才刚刚是3月末。

    李乐这个巨大的蝴蝶煽动的翅膀,卷起的巨大风暴,让鲍斯这么一个无关二战局势的“小人物”,也更改了原本的行动轨迹。

    说鲍斯是小人物,可能印度会有不同的意见。可是放在整个二战历史当,鲍斯这样一个傀儡政权的领袖,真的没有起到任何积极或者消极的作用。

    他在日本人的帮助下,成立的所谓印度国民军,虽然参加了战斗,却没有起到任何左右战局的作用。

    而在整场战争,他除了跟在日本后面进攻了一次之后,一直处于打酱油的状态。

    也确实因为他连半点贡献都没有为轴心国做,所以他才能堂而皇之的被印度人供奉成独立运动的领袖吧……

    说起来还真是让人心寒,一个人竟然是因为他的能力水平不够,最终才被人认可成好人的……

    “让那几个闲着无聊的贵族官僚去陪他扯皮吧,不管是参观柏林郊区的麦田,还是去荷兰看看奶牛……总之,别干正事可以了。”李乐给鲍曼下达了这样一个命令。

    在他穿越来的大半年的时间里,在巩固统治并不是毫无作为。他排挤了好几个容克贵族派系的官僚,把他们送到了无关痛痒的养老的位置。

    为了平衡这些人的怨气,他拿出了一些好处,较平和的过渡了权力移交的阶段。

    有些人不买账,被他扣了暗通英国的帽子,或者借着清除希姆莱的行动,都彻底的清除掉了。

    而有些人很合作,所以也可以留下来享受荣华富贵,却再也无法染指真正的权力。

    在大棒和胡萝卜两相呼应的情况下,李乐让德国的官僚机构重新恢复了一些活力,不再如同之前那样腐朽。

    他嘴里说的那些闲的无聊的人,是那些个安安稳稳交出自己权力的容克贵族们。

    现在鲍斯千里迢迢的赶到德国,李乐希望让这些贵族,去陪着鲍斯做他的春秋大梦。

    当然了,合适的机会下,李乐会和历史一样,把这位鲍斯先生送到日本去,作为一个大礼,好好的换一些实用的东西回来。

    日本德国更在意印度,因为按照历史发展,即便被李乐改变了太多太多,可日本军队还是很有可能在亚洲取得一系列的胜利的。

    等日本拿下了东南亚的时候,自然而然会把目光放在印度身。到了那个时候,一个鲍斯或许可以从日本手里,换来不少德国需要的东西。

    别的不说,从东南亚的港口派潜艇向德国运输急缺的橡胶,可要历史安全的多,也更方便。

    只要从缅甸出发,绕过印度抵达红海,经过德国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可以抵达地海——这距离可不算远。

    让一支舰队经过苏伊士运河南下,想办法歼灭掉英国的太平洋舰队,德国可以从日本稳定的获得橡胶资源。

    多么诱人的一个未来啊,对于第三帝国来说,这只是一个非常非常小的动作罢了。

    毕竟,一个庞大的英国舰队都已经被打败,再打败一个只有两艘战列舰和一艘航空母舰的印度洋舰队,根本不是问题。

    “如果鲍斯提起让我们帮他完成印度独立运动的事情,让那些闲人们闭紧自己的嘴巴……这件事情你写成备忘录,冷处理是我们的基本原则。”李乐对鲍曼吩咐道。

    李乐对这位所谓的印度民族英雄,是嗤之以鼻的。作为一个标准的二战军迷,他对任何投靠日本势力的人,都没有什么好感。

    这是一个灵魂早刻入骨子里的民族情绪,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

    当然了,另一个原因是,即便没有日本这个让李乐厌恶的关系,印度这个国家本身留给李乐的印象,也只有那场自卫反击战罢了。

    凡是招惹过国的国家,李乐都没有好感,所以他对印度的英雄也没有任何好印象。

    他不喜欢这个鲍斯,鲍斯也没有任何值得他投资利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