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霸主-第4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昨天,日本政府已经发动了对马来西亚的攻击”

    “昨天,日本军队攻击了关岛”

    “昨天,日本军队攻击了菲绿宾群岛”

    “……敌对行动已经存在。毋庸讳言,我国人民,我国领土和我国利益都处于严重的危险之”

    “但是,我们整个国家都将会永远记住这次对我们进攻的性质。不论要用多长时间才能战胜这次预谋的入侵,美国人民以自己的正义力量一定要赢得绝对的胜利”

    “相信我们的武装力量——依靠我国人民的坚定决心我们必将获得伟大的胜利,愿帝帮助我们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4月12日起,日本发动无端、卑鄙的进攻之时开始,美国和日本帝国之间已经处于战争状态”

    “美国,必将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他收起自己的演讲稿,站在高台,看着面前的记者还有议员们。

    “宣战宣战宣战宣战”

    “战争战争战争战争”

    在场的所有人都高喊着口号,没有人会在这种时候拿自己的国家开玩笑。

    平日里总是要搞一些噱头的美国国会议员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他们的立场。

    他们全票通过了与日本宣战的决定,并且坚定的站在了罗斯福的一边,准备与他们的敌人死战到底。

    而当这份国会决议通过的那一刹那,美利坚合众国已经卷入战争,与太平洋另一端的日本开战了

    起罗斯福在国会的慷慨激昂,没有能够拿到珍珠港确切损失报告的李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只能粗略的评估日本人的战果。

    他预计到了油料库被摧毁这个变量,然后估计出了美国太平洋舰队这一次损失一定不小这个事实。

    但是他无法确认日本人真的击沉了全部的美国战舰,所以他也无法判定究竟这个时候是日本占优,还是美国占优……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的态度只能变得暧昧起来。德国元首在4月14日才匆匆发表声明,表明了德国不愿意卷入太平洋战争的立场。

    为了回应德国的立立场,美国筹集了30艘船只的面粉,廉价直接出售给了德国,打破了两国之间的贸易坚冰。

    要知道,在德国挑起二战之后,美国以禁运这种实际行动,制裁了德国的不断扩张。

    而这一次,美国为了稳定大西洋局势主动示好,德国也笑纳了这些美国为大西洋缴纳的保护费。

    和历史不同的是,鸠占鹊巢的假希特勒,德国的元首李乐并没有迫不及待的对美国宣战,而是选择了保持沉默。

    他不保持沉默又能如何呢?缺乏海军兵员的德国,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撑起英国人留下的海军,当然也无法填满自己要下水的战舰。

    等这些战舰形成战斗力的时候,也许都要1942年甚至是1943年的时候了。

    所以德国人现在既没有威胁美国根本的能力,也没有找美国麻烦的必要。

    帮日本堵住美国的加勒航线,实际是得不偿失的——即便切断了这些航线,有巴拿马运河在,有墨西哥陆地运输在,美国的后勤补给永远不可能被切断。

    更何况,美国人可以选择走西海岸的航线:日本可没有能力切断美国西海岸航线的能力,所以德国根本不可能达成战役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老老实实让美国人把注意力转移到太平洋去,才符合德国的切身利益。

    缺少了英国而且在夏威夷损失惨重的美国也没有咄咄逼人,而是尽量保持着大西洋表面看起来的和平。

    同样在4月14日这一天,几乎没有英国部队的香港,被伊丽莎白几乎抽调一空的香港,沦陷成了日本的新殖民地。

    而有意思的是,在攻击了法国还有英国在海的租界之后,日本人留下了德国租借,并且还给予了非常宽松的出入条件,派兵提供了必要的保护……

    当然了,法国流亡政府名义的辖区越南,同样被日本人闹了一个天翻地覆。

    等到5月的时候,本来依附在法国流亡政府左右的部分非洲殖民地,看到了越南的下场之后,改旗易帜,转而成了维希法国的簇拥者。

    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日本在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的扩张,让德国在遥远的非洲地区,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佳效果。

    当然,对于4月的德国来说,这些效果都已经是后话了。现在的德国,正在努力的完成自己既定的作战计划,将苏军尽可能的歼灭在明斯克周围。

    而负责前锋攻击的古德里安,这个时候正在考虑的,是如何用最小的代价,越过鲍里索夫,向更遥远的奥尔沙发动攻击。

    刚刚赶到奥尔沙的朱可夫,在得知自己预设阵地鲍里索夫已经被德军绕过之后,痛苦的下达了新的作战命令。

    他命令苏军部队后撤,撤退到克鲁普基一带,重新组织防线,迎战进攻速度超乎想象的古德里安装甲军团。

    在得到了增援之后,他手里现在有大约15万部队,却要防守住原来40万部队驻守的防线长度。

    情势对于他来说不容乐观,因为布琼尼在南线侧翼的反击已经失败了,德军侧翼部队击退了他的攻击,并且展开了凶猛的反击。

    结果布琼尼差点儿把利沃夫丢了——他现在再也不敢轻易进攻,只能不断的加固自己的防线,来应对德国越来越猛烈的攻击了。

    这样做的结果是,200万左右的苏军在南部死守毫无作为,而朱可夫却只能用极少的部队,来正面迎战靠近斯摩棱斯克的德军。

    莫斯科岌岌可危,列宁格勒也快要成为前线城市了……苏联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型城市,现在差不多都已经在德国人的攻击范围之内了。

    现在可才刚刚到了4月份,距离苏军希望可以阻止德军攻势的冬天,还有漫长的7个月呢

    ………

    加更,这一章龙灵又用了美国总统的宣战演讲,毕竟是历史经典,龙灵更倾向于致敬一番,所以又又又一次拿来用了。

    因为又又又拿来用了,所以龙灵这一章的字数有意多写了一些多出来的不足1000字,是不收费的。

    把演讲水出来的字数给大家补了,所以大家不必吐槽说龙灵不厚道……

    :

612遭遇战() 
漫长的7个月的时间,究竟有多长呢?长到让李乐这个穿越者,都开始思考,究竟要不要尝试一下,南下先合围基辅的作战方案。……

    毫不夸张的说,一旦央集团军群,或者说仅仅只是古德里安的装甲集群南下,苏联在基辅附近的方面军,彻底完蛋了。

    这些部队会被德军合围,然后在基辅附近被歼灭掉。德军会和历史一样,取得意料之的基辅大捷。

    而和历史不一样的是,尽管需要消耗掉3个月的时间,可德军还是有4个月用来向莫斯科攻击,这要历史充裕太多了。

    所以,在德军高级将领们没有考虑到南下这个方案之前,李乐已经考虑起了这个方案的可行性。

    要知道,南部乌克兰境内的200万苏军,好像是一块案板的肥肉,时时刻刻都在诱惑着李乐。

    不过,李乐最终放弃了这个南下的方案,他在心里戒备着和希特勒走同一条道路的选择,那会让他缺乏安全感。

    人是这样一种怪的动物,一旦知道了某个选择可能失败之后,会下意识的抵触这个选择。

    在内心取舍的时候,李乐也一次次的告诉自己,现在的情况已经不同了,南下并不意味着一定会错失机会。

    可是他依旧还是无法说服自己,依旧还是抵触南下的这个选择。

    他更倾向于直接攻占莫斯科,用最快的速度攻占莫斯科,击溃苏联的这个最核心的指挥节点,然后再考虑其他的事情。

    因为不仅仅是他自己,还有不少德军将领,都认为攻占莫斯科是尽快结束战争的最有效的选择。

    不管是元首统辖的最高统帅部的参谋长凯特尔元帅,还是陆军总司令部的司令官勃劳希契元帅,都是这种观点的支持者。

    他们两个人都认为,一旦攻占了莫斯科,苏联会崩溃倒塌,再不会对德国构成威胁。

    陆军高层之,大多数人都支持这种观点,因为这种观点是由元首提出的,也经过了陆军高层反复的论证过的。

    之前李乐也是这种观点的支持者,而且他还是这种论调的提出者。

    因此,不管怎么说,在1941年的4月17日,也是差不多苏德之战爆发一个月的时间里,德军越过了明斯克,越过了鲍里索夫,继续向莫斯科方向挺进。

    卡尔尤斯的111号坦克依旧在苏联为数不多的道路颠簸着,因为他们是最快的推进部队,所以他们脚下的道路还很平坦。

    等到载重卡车驶过,然后跟着再路过足够多的马车,道路会崩坏,变得坑坑洼洼,让后续部队头疼。

    那都是之后的事情了,冲锋在最前端的德军装甲部队,前进的道路大多数时候都是平坦的。

    “听说了吗?日本对美国开战了。”透过无线电,远处的112号坦克的肯特车长,八卦着他刚刚得到的消息。

    元首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博士在广播里宣传着日本和美国之间的战争。他把这场战争形容为一场遥远野蛮的争斗。

    在这位宣传部长的口,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的苏德战争,是骑士一样的决斗;而美国和日本的战争,类似于狗咬狗了。

    大家把这件事情当成是茶余饭后的谈资,最近今天交谈的话题,都围绕着那场太平洋的遥远战争展开。

    “是的,我听到电台里的说法了……日本和美国打起来了,这对于我们来说,也许是一个好事。”另一名车长抢在卡尔尤斯开口之前,笑着接话道。

    “你觉得这是一件好事?为什么?”卡尔尤斯有些好,开口这样问道。

    对方的回答显然有些出乎意料,引起了大家的哄堂大笑:“这样我不用对美国人的破烂坦克开火,把那些蠢货干掉了。”

    说实话,对于美国坦克来说,东线的德国装甲部队,绝大部分人都是没有概念的。

    美国援助英国的坦克,大部分都被送到了非洲和英国本土,并没有出现在德国东线的战场。

    不过这并不妨碍那些m2和m3lee坦克,在德国装甲部队内扬名立万。

    美国坦克的落后的性能和拙劣的表现,都让德国装甲部队的士兵们有些轻视。

    毕竟和豹式坦克较起来,美国人在坦克并没有任何优势,甚至连可取之处都很少见。

    “我觉得,如果美国人敢对我们开战,有肯特一辆坦克,够打到华盛顿去了。”卡尔尤斯虽然年轻,可是德军头号坦克王牌声名在外,和自己的战友们开起玩笑来,并不显得多么的拘谨。

    在进攻的过程,卡尔尤斯已经击毁了70辆苏联坦克,魏特曼击毁的坦克数量多了许多。

    这样的战绩,给他带来了一枚非常漂亮的铁十字勋章,而且是骑士铁十字勋章。

    能够获得这样的成绩,说得直白一些,和运气也不是没有关系:魏特曼现在还在后方呢,战绩根本不可能随便提升。

    听到了卡尔尤斯的夸奖,肯特显然很得意,笑着用无线电对自己的连长喊道:“看到没有,下一次战斗,我的战绩估计能到20辆”

    德军有培养王牌的传统,很多部队之,战绩实际是集在少数几个人身的。

    不过这种现象不存在于第505独立重型坦克歼击营,因为这个营里大家几乎都是精英。

    截止到现在为止,这个装甲营已经击溃了苏军至少500辆各种型号的坦克装甲车辆,是当之无愧的全军第一。

    “前方发现一个可疑的村庄,也许你们应该停下来休息一下,等步兵来再做打算。”一个骑着摩托车的德军侦察兵,带着风镜路过1连的坦克,大声的汇报着前方的情况。

    “可疑的村庄?”卡尔尤斯看着侦察兵,大声的反问了这么一句。

    那名侦察兵让摩托车停了下来,回头对卡尔尤斯喊道:“我看到了不少苏联步兵,可能有敌人的坦克。”

    “见鬼苏军的抵抗越来越密集了。”听到了那名侦察兵的喊声,肯特的抱怨声从耳机里传了过来。

    卡尔尤斯皱了皱眉头,不知道自己应该庆幸又遇到了苏联人的坦克,还是应该一起抱怨自己的运气实在不怎么好。

    “看来我们的攻击,让苏联人举得有些坐立不安了。”连长的声音,透过耳机传进了卡尔尤斯的耳朵里。

    现在,第505独立重型坦克歼击营的位置,是想要在克鲁普基建立新的防线的苏军,最敏感的区域。

    朱可夫不可能放任这支德国部队继续如同矛头一样,切入苏联纵深腹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