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霸主-第4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也是美国上上下下最不愿意看到发生的事情。

707给他们一个教训() 
一  虽然说,在二战的大环境下,攻击美国并且打败美国军队,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

    可如果战争继续下去,美国的海上补给资源被切断,自己过的也并不会太舒服。

    即便美国不依赖石油和钢铁进口,可如果美国无法拿到二战的补偿款,无法顺利的获取南美洲的橡胶资源,想要腾飞绝对是痴人说梦了。

    不要小看美国在二战之中捞取的政治和经济资本,那可是用数字都难以描述的巨大利好。

    也正是凭借着这份利好,50年代到60年代的美国才能够高速发展,成为真真正正的世界第一强国。

    别被美国二战时候的恐怖工业能力给吓着了,那是在吸血英国,全世界供养美国的大环境下,创造出来的奇迹。

    事实上美国本身的精密加工,包括科学技术飞跃,其实是在40年代到60年代之间逐步完成的。

    至少在50年代前后,美国的优势还远没有80年代那么的明显和夸张。

    可惜的是,前世界脊梁欧洲在50年代还在重建废墟呢,当然没有什么能力和美国一较高下。

    而苏联因为在二战之中实践的歪理邪说沾沾自喜,已经点歪了自己的科技树,坐等崩盘了。

    受到本身加工水平的制约,还有二战胜利过程中对高级工业的不屑,苏联的工业发展走上了傻大黑粗的不归路。

    哪怕是到了八十年代,新锐的米格和苏霍伊战斗机,都还带着T…34坦克那粗糙的影子……

    今日世界工厂,经济发动机的中国,那个时候才结束二战,老一辈的革命者们还在思考要怎么建设发展呢。

    而可怜的是,新中国在实践然后失败,失败之后再思考,一直到80年代才勉强算是走上了正轨。

    但是,这个时代的美国却在电子制造还有高精尖加工业,蓬勃发展,一直到今天依旧掌握着先机。

    换句话说,坐等欧洲自己打残自己,美国再干掉底气不足贪心有余的日本,就可以稳坐世界第一的宝座。

    现在的问题是,欧洲远远没有被打烂,德国差不多用一年的时间,就把欧洲横扫了下来。

    只要德国人继续保持现在的态势,不犯傻,不自毁长城,慢慢的整合欧洲的生产能力还有科技底蕴,就可以了。

    而日本却成了美国的绊脚石,看上去是一个软柿子,可捏起来还真的是非常的扎手。

    “带着兰利号,还有突击者号航空母舰,我们的舰队速度会受到影响。”尼米兹看着面前的资料,对罗斯福说道:“海军不能再继续拿舰队冒险了。”

    “我理解,我明白!”罗斯福点了点头,海军的存在,是陆军和空军的有效补充。只有海军不倒,日本才不敢轻易对美国本土动什么歪脑筋。

    事实上罗斯福更想做的事情,就是让海军去偷袭一下日本本土,为珍珠港事件复仇。

    只是现在,舰队损失太巨大了,他也不敢拿剩下的战舰继续冒险。

    “不过,有情报日本正在筹备攻击中太平洋上的岛屿,我们要想办法阻止这次阴谋。”罗斯福给尼米兹下达了命令。

    不能让日本真的完成它在战争之前构想的布局,因为一旦日本完成了这个布局,美国就真不好破局了。

    用岛屿作为战略支点,依托先进的大航程战斗机,配合上强大的联合舰队……美国估计要打到1943年,才能寻求到突破口。

    可是两年之后,德国可能都把苏联占领了吧?到时候美国再攻击日本,德国可就要加入到这场太平洋战争之中了……

    “海军部门推测,日本海军下一个进攻点,是中途岛!”尼米兹给出了一个相当准确的推断来。

    外界所谓的美军破译了电文获取了日本攻击中途岛的说法,很大程度上有演绎的成分。

    摊开地图仔细看一看就知道,日本在占领了马来亚之后,已经无力攻击澳大利亚和缅甸印度了。

    日本继续发动攻击,占领广袤的缅甸印度,或者攻击澳大利亚,实际上都需要时间调动本土的兵力。

    调动这些兵力需要石油,部署这些兵力需要时间,这两样显然还都不是日本富余的资源。

    所以,日本实际上在这个时候,只有两个选项,一个是攻击拉斯维加斯这样的美国废土;另一个就是拿中太平洋上的岛屿做文章了。

    尼米兹这样的聪敏人,背后还有马歇尔这样的战略布局大师,怎么可能看不破日本的这一个“死局”?

    此时此刻,另一个分散美国精力的目标珍珠港,还是一片废墟呢,所以日本唯一的攻击目标,就只剩下中途岛了。

    “我军已经隐蔽调遣了40架战斗机,部署在了中途岛。”陆军航空兵的军官,开口对罗斯福汇报道。

    “岛上的设施建设非常落后,机场正在扩建,工期马上就要完成了。”陆军航空兵负责岛屿上的基地建设,汇报也当然是由他们来负责。

    “一旦工程完成,我们还能再增派200架飞机过去。依托岛屿和航空母舰,也许我们真的可以打退日本海军。”最后,这名将领给出了自己的结论来。

    尼米兹点了点头,开口说道:“如果岛屿上的飞机数量可以达到400架,我们就可以围绕中途岛,做一些文章了!”

    “我们可以引诱日本部队先攻击中途岛,一旦他们暴露,我们的航母舰队就可能找到他们,并且先手实施打击!”尼米兹一边讲解,一边递给了罗斯福一份文件。

    “时间还很充裕,毕竟日本海军部分兵力还在缅甸。”情报部门的将领说出了自己的判断:“日军要掌控菲律宾还有马来亚,并且重建这些地区的设施,也还要一些时间。”

    “5月底,我们最后的时限了!”罗斯福看着自己的将领们,开口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那么!就5月底!我们在中途岛附近等待日军的行动,看看能不能找到机会,给日本人一个教训!”尼米兹站起身来,立正对罗斯福说道。

708战略预判() 
一  通过一些演绎和含糊其辞的非官方说法,每一个国家都把自己的战略分析大师们掩藏起来,只露出表面的一些野史,来满足大多数人对历史的好奇心。

    如果历史真的可以简单到,通过破译一种密码,就能够改变战争的结果,那所有的战略家和名将们,都可以举枪自杀了。

    把建立在数据库之上,通过战略决策者们的分析得出的结论,归功于破译了一份文件或者几份文件上,实在是有些太过儿戏了。

    各国也乐于用一些野史,捕风捉影的故事,来演绎那段过去的历史,弱化左右着世界发展走向的战略布局和精密分析大师的存在。

    诺曼底登陆,是依靠一个不存在的上校的尸体,还有身上的那份文件,就把希特勒和隆美尔耍得团团转了?

    不,根本不是如此简单!事实上希特勒对于大西洋壁垒的判断,是建立在对现有军事技术运用上的,他认为盟军登陆的地段内必有大型港口。

    这个推论德军深信不疑,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盟军已经有了浮动码头这种技术创新!

    而隆美尔的装甲部队被部署在法国纵深,是战术上的妥协,还有对盟军空中支援的估计不足。

    因为兵力有限,又只能集中起来使用,所以隆美尔只能在二线部署他的装甲部队。

    因为陆军大范围机动第一次必须面对敌军掌握制空权的情况,所以难免出现了进攻路程对攻击影响上的误判!

    这才是盟军获胜的根本原因,至于说什么假巴顿什么上校尸体文件,那都是锦上添花的作料罢了,认为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绝对是言过其实了。

    放在太平洋战场上,也是一样如此:什么美军破译了日本的情报,其实是日本的战略选择,在之前就已经走到尽头了。

    在此之前,如果日本放下菲律宾和马来亚,甚至是缅甸还有东南亚不打,直接攻击太平洋上的美国领土,美国是无法笃定日军会袭击中途岛的。

    可是在日本攻击了马来亚,攻击了菲律宾还有东南亚之后,它剩下的选择,也就仅仅只有一个中途岛了!

    这个时候,破译了日本电文的美国情报部门,才能笃定自己手中的情报,是准确的。

    如果时间提前一些,他们即便拿到了这份情报,也只能想办法去分析,是不是日本在中途岛给美国海军残余兵力挖的一个陷阱!

    谁能保证破译的电文,不是日本人故意发的?只要日本集中优势兵力,在中途岛附近布置一个大包围圈,歼灭美国舰队可没有什么难度。

    所以,又是什么让美国舰队决定集中到中途岛去,和日本舰队决一死战的呢?

    是他们的分析,站在制高点上,宛如可以看透一切的战略分析:日本海军是确实要攻击中途岛,而不是挖陷阱对付美国海军舰队。

    只有在战略层面上确定了这一点,美国海军才会在关键的时刻,出现在关键的地点。

    至于为什么日军一定要夺取中途岛,那就要从日军最开始制定的防守反击战略说起了。

    从始至终,日本都没有想过,能够凭借着孱弱的国力,战胜强大的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霸主。

    日本高层从未盲目自大过,他们给自己国家的定位就是刺客,一击得手之后,立刻远遁千里。

    和美国这种武林盟主一样的高手比拼内里,那真的是找死的行为。日本要的是在对方发功之前,就来一刀狠的。

    用足球来做比较的话,日本从一开始的准备,就是要走防守反击的路线。

    利用国际形势,让美国认清耗时三年解决日本这个麻烦是不值得的,剩下的就是谈判和讨价还价之类政客的事情了。

    同样也和足球一样,打防守反击,必须要有资本才行。除掉意大利这种实力强劲硬打防守反击的队伍之外,大多数队伍更愿意在取得领先之后再转入防守反击。

    而日本的这个领先,就是要占领东南亚和马来亚已经菲律宾,加上太平洋中部的几个重要的岛屿。

    只有确实拿到这些岛屿之后,依托这些岛屿,还有大航程的战斗机,日本联合舰队才能拖住优势兵力的美国敌人。

    因为如此,日本才必须要拿下中途岛,补完自己太平洋防御圈上的漏洞。

    也同样是因为如此,日本海军的软肋不是偷袭珍珠港下了赌注,不是必须攻击菲律宾和东南亚拖慢了节奏,而是它有一个必争之地被敌人知道了。

    所以美军在会在真正的二战中,投入劣势兵力强打中途岛之战!美国让出了菲律宾,让出了马来亚,为什么不让出中途岛呢?

    本来美国海军就不占优势,再等半年或者一年的时间,美国海军拥有优势兵力之后,再回来找中途岛的麻烦,岂不是更容易?

    答案是否定的!丢了中途岛之后,日本就能以此为跳板,占领夏威夷群岛。

    按照日本人的设想,在夺取了中途岛之后,在岛上囤积登陆用的物资,再攻击夏威夷群岛就易如反掌了。

    在此之后,美国就要想办法在茫茫大海上去找日本的联合舰队决战了,主动权易手到了日本这边。

    其实就是这么简单:美国自己也知道,如果中途岛这仗不打,继续退缩,那后面的仗就要十倍百倍的艰苦了。

    只要看一看地图,就知道中途岛的重要性了。占领了这里,就可以攻击夏威夷群岛,美军将不得不在附近海域与日军激烈的争夺。

    日军只要在中途岛囤积兵力,然后准备就绪之后,利用自己的优势兵力突击夏威夷群岛,美军就只有战败一个下场。

    随后的问题更加严重了:掌控夏威夷的日军,与所罗门群岛附近的日军遥相辉映,形成掎角之势,联合舰队等在后面,就可以给美国挖一个大坑。

    联合舰队坐拥兵力上的优势,还没有了进攻的风险,只等着美国自己上门来送人头了。

709明星太多() 
一  到那个时候,真实历史上的中途岛海战什么样,日本和美国调换位置重新打一次,就差不多是日本的预想结果了。

    美国的进攻,将会被英勇的日本海军陆战队还有陆军的官兵扛住。路航的战斗机与美军舰载机交战,拖延时间。

    随后,日本联合舰队将在美国舰队突袭岛屿的时候,出现在另一个方向上,起飞精锐的海军航空兵,率先偷袭美国航母编队。

    类似中途岛海战的结果就会逆转发生,美国航母被击沉,日军损失轻微。

    但是随后,日军不用继续进攻,而是退出战区继续防守,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