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霸主-第5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确实有够忙的,欧洲的正义大军,已经包围了斯大林独裁的罪恶之城,莫斯科就要被光明照耀了,这比什么事情都重要。”李乐看着艾德礼,开口笑着说道。

    看上去只是说自己很忙,可其中的威胁和提醒的意味,却非常的浓正义大军?那可是涂满了铁十字的“正义大军”!

    德军在东线差不多动员了500万以上的部队,这不是什么国家机密。

    而且武装这500多万大军的,是上万辆坦克自行火炮,还有上万架各种型号的战机。

    另外,能够提供这么多的战争武器,本身对资源的利用和工业产能的统合,都是一种考验。德国能够完成这种级别的动员,就证明德国有这样的战争潜力。

    别的暂且不提,这样规模的军队,而且是能够横扫法国英国的百战雄师,足够让人忌惮的了。

    “战争进入到了最紧要的关头,艾德礼首相!欧洲究竟会不会被斯大林插满红旗,就要看我们的抉择了。”李乐并不想真的威逼艾德礼,所以他顶回了艾德礼的讽刺之后,就转移了话题。

    “我想,首相来我这里,也是为了共同抵御共产国际的攻击,解放整个欧洲吧?”元首李乐让出了半个身位,做了一个引路的姿势:“那么,里面请吧,首相先生,我们有很多事情,要详细的讨论了。”

    连打带消,李乐算是简单的化解了一路上冷落艾德礼一行人带来的不满。

    站在元首身后的凯特尔不得不佩服一番,作为一个政客,元首手腕的高明,确实值得他这样的军人钦佩。

    希特勒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他比政客更懂外交,比外交官了解军事,比军官们更懂技术,却比技术工程师更懂政治……

    所以他最拿手的事情,就是跟另一个领域的人聊自己更懂的专业。比如说经常和他的将军们谈政治,和他的财阀们聊技术。

    当然了,因为多了七十年的见识,李乐比希特勒懂的更多,所以他可以和专业的人聊更专业的事,这衬托着他更专业……

865标准() 
    希特勒愿意和他的将军们聊政治,而且也愿意用自己所为的政治思路来影响军事决策。

    这让他在之前的战争中无往不利,也留给了许多陆军将领们一个“元首很懂战争”的形象。

    可是这种形象在苏德战争这种不死不休的决战之中,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陆军固执的认为应该先进攻莫斯科,利用苏联北部地区完善的交通网打赢闪击战。

    希特勒却固执的认为,应该先拿下高加索,获取足够的资源来打一场持久消耗的战争。

    结果其实很悲催,进攻莫斯科的时候希特勒不爽,最高统帅部掣肘陆军;反过来攻打高加索的时候,陆军一大堆将军甩锅,最后坑死了保卢斯。

    希特勒同样愿意在财阀面前谈论政治,他可以在一次见面之后,就让法本公司的掌控者赞扬他的睿智和英明,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可是渊博并不能让希特勒的学识变得精深。等他的障眼法被手下人识破之后,各个专业方面的人才,就开始用专业的办法来哄骗他了。

    比如说戈林,那个希特勒的拥护者和追随者,就经常在技术层面上哄骗希特勒。

    他曾经自豪的和别人说:“元首只问我有多少架飞机能够参战,却从不问我都是什么型号的飞机。”

    更要命的是,曾经有人向元首兜售自己的列车炮,并且认为这种列车炮在反坦克战斗中能有奇效……

    可悲的是,那个看似渊博的元首希特勒,竟然相信了这种鬼话,最后逼的古德里安等一干将领哭笑不得,用赌注的方式来结束了这场闹剧。

    不过好在现在的元首,已经不是那个元首了。李乐对未来技术方面的掌控,可要比任何专家都更精准。

    他在这方面开的外挂,要比任何方面都多。在技术方面,他的话语权在德国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

    而在政治上,虽然李乐这个时候不一定有希特勒那种捕捉对方弱点的敏锐能力,可他循规蹈矩还是会的。

    早就已经制定好的既定国策,这个时候只要拿出来用就好了,不需要任何的更改。

    “宽限英国战争赔款的事情,我觉得我们可以分两部分来看!”李乐看着艾登爵士,还有脸上写满了期待的艾德礼,给出了自己的方案。

    他用手弹了弹停战条约,还有英国书面形式递交的有关战争赔款宽限请求的报告,开口继续说道:“一方面,我们可以减缓一部分赔款的追缴。”

    说完之后,也不看英国首相和外交大臣脸上露出的期待,自顾自的说起了第二点来:“另一方面吗,你们可以拿出一些产品,来抵债嘛!”

    这可能是两国之间最简单的贸易结算方案了:无论英国请求减免多少战争赔款,德国方面都只有一个态度:用东西来抵债吧!

    用这个方法,德国可是从英国拿走了无数产品,包括海军的战舰、炮弹,还有英国的发动机。

    劳斯莱斯的发动机在二战的时间段上,还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发动机之一呢。能够用上劳斯莱斯发动机,也算是德国许多汽车飞机的幸运了。

    正是因为有了英国和法国这类国家的工业体系加盟,德国才能在一边作战的前提下,一边从容的进行着自己的四个现代化。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苏联可能是倾全国之力在和德国战斗了,而德国最多只拿出了七分力来。

    在莫斯科会战正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施佩尔在法国敲定了造船工业整合办法,开始整合法国西部的造船工业产能。

    整个法国造船业都要开始行动起来,为德国生产合格的运输船还有补给船。

    这可是一个大工程,至少德国未来几年内的用船需求,都要仰仗法国的工业能力了。

    按照李乐的计划,未来3年内,德国要新造1000艘各种型号的军用辅助船只,3000艘大型远洋轮船。

    因为论起战舰来,其实德国海军已经不缺什么了,可是论起其他能力来,德国海军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地中海航线想要繁忙起来,需要的不是战舰,而是海量的商船。沟通印度洋有无,拓展亚洲市场,每一样都需要数不清的船只。

    掠夺需要运输船只,倾销同样需要运输船只,而德国缺少的,恰恰就是英国这种海洋国家,拥有的海洋底蕴。

    同样的,在李乐的计划中,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海军绝对是至关重要的存在。

    而一支远洋的海军,和德国现有的海军构成,是完全不一样的。

    远洋海军需要的海军基地,德国几乎没有。所以大量的补给舰只,就是德国急需的装备了。

    投送能力,和美国海军的正面交战能力,掌控海洋的能力,就是未来德国海军需要重点建设的环节。

    这可不是和英国在大西洋上打破交战,不需要远洋补给,只要战舰开过去破坏航线就可以了。

    毁灭敌国的航线,破坏敌国的海上运输,这只是最基础的制海权争夺战。

    真正的海战,是要最终利用起海洋,控制起海洋的!而德国海军恰恰就不具备这种能力。

    想要补充上这种能力,就不能像德国海军那样,依靠潜艇和雷达航母剑走偏锋,打技术不对称作战的小套路了。

    利用起海洋,并且主宰海洋,就要走一战时候的大英帝国,还有二战之后美国的路子,一步一个脚印,堂堂正正全面发展。

    德国在这方面仅剩的两个优势,就是有李乐这个元首存在,可以在技术发展上少走一些弯路;还有日本正在拼死牵制着美国这头怪兽。

    “我们新开发了一套标准,这套标准是用来规范未来运输行业的……”李乐说到了这里,就提起了有关行业标准的问题。

    现在德国是欧洲的霸主,由德国提出一个行业的标准,是理所当然,顺理成章的事情。

    而听到制定标准这件事情,英国首相艾德礼的脸色就变了。他最害怕的事情,可能就是以后英国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参照德国标准了……

866热情的事业() 
    德国兴建大量的海上船只,不可能还按照原来那种装卸体系走。李乐来自二十一世纪,自然是要使用集装箱标准的。

    有了这种标准,他就可以用更少的资源做更多的事情。集装箱可是一个好东西,一个值得投资的运输标准。

    只要按照这个标准,德国的所有货运都可以统一规格,最终成为更容易运输的集装箱。

    它的宽度和长度参考火车平板车皮以及火车的牵引汽车规格来制定。

    有了这种来自未来的设计,拥有新造舰船数量优势的德国,才能够在未来海上运输上,抢占自己的先机。

    等大洋彼岸的美国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海量的船只就都不具备经济性了。

    至少,他们在采用集装箱运输这方面,是处于落后境地的。而这种东西最重要的一个参考指数,其实就是市场的保有量。

    一旦轮船海运还有陆地运输都开始使用德国的集装箱标准,那么整个欧洲就一定会使用这个标准。

    到了那个时候,美国如果不用等尺寸的标准,就无法在欧洲任何一个港口卸运,也就彻底落后。

    “我们打算使用一种新的运输模式,这种运输模式可以让运输效率提高至少一倍。”元首李乐对来访的艾德礼说出了自己的要求来:“英国也要使用这种模式,毕竟它代表着世界的未来。”

    是代表着德国的未来吧?心中暗自骂了一句,艾德礼脸上依旧还挂着笑容,开口说道:“船只技术改造方面的事情,我们英国一项是保守的,相信元首也能理解,我们在一些方面进程的缓慢。”

    英国确实在很多方面都非常保守,比如说对舰船的改进等方面,有他们自己的固执和坚持。

    这种坚持有的时候是对的,有的时候却是错的。比如所英国海军坚持认为,海军战斗机必须都是双座以上的,这就造成了海军航空兵舰载机的性能低劣。

    不过这个时候,艾德礼提出这方面的顾虑,其实就是准备要静观其变,不参与德国的运输系统改革了。

    毕竟,这种时候英国是不希望融入德国主导的欧洲的。它更希望的是保持自主独立,一直熬到德国崩溃为止。

    “我们正在统一建造宽度和长度有严格规定的船只,只有这样的船只,今后才能够运输规定的货物。”李乐固执的坚持自己的看法。

    “如果你们不采用我们的规格,那么之后的运输配额,英国就享受不到了。”李乐一边威胁,一边给出了自己的好处。

    毕竟,英国和法国甚至包括整个欧洲都百废待兴,整个时候工作的机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而且,如果英国无法融入一个德国胜利的欧洲的话,那么英国的恢复也就无从谈起了。

    “有关用产品抵扣战争赔款的事情,具体上的交涉,就交给外交官们去讨论吧,你说是么?艾登爵士?”李乐看向了一旁的安东尼?艾登爵士,笑着开口问道。

    然后他又看向了自己眼前的艾德礼:“至于我说的海上运输规划的事情,也交给他们去磋商就好了。”

    “其实我们两个国家之间,分歧是非常小的。在许多地方都有合作的可能,完全没有敌视的必要。”李乐说着就搁置了前面两个话题,开始讨论其余的事情。

    其实,这一次艾德礼来德国,是有求于德国的英国国内本来在战争之前就有本土的“纳粹党”在活动,现在这些党派又活跃起来了。

    随着战争的结束,还有战争之中英国的战败,得到了德国支持的英国纳粹党,已经蠢蠢欲动,正在影响着英国工党等老牌政党的统治地位。

    在德国国社党内部看来,既然英国那边有“同志”,那扶持同志就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就好像当年墨索里尼扶持德国的国社党一样,这是同志之间的友谊,也是让英国加入轴心国成为牢不可破的盟友的合理手段。

    当然了,如果按照此时此刻英国的弱小还有德国的强大来说,干涉英国内政,德国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

    只不过,究竟要支持谁,和谁一起构筑大欧洲联盟,选择权在元首和国社党,不在英国国内。

    如果从可靠性来说,其实选择英国的纳粹分子更忠诚一些,但是李乐对这些极端分子本身就很头疼,所以没有什么好感。

    毕竟他身边就有一群每天都祈祷着要杀光犹太人的疯子,他纠正这些疯子已经很心力憔悴了,不想再多找一些民族主义同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