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霸主-第5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他再扣一下扳机,迅速的打出另一发新的子弹,一直到自己的弹匣里空空如也,才缩回到了自己的掩体后面。

    和美国的m1加兰德步枪不同,德军的g43步枪采用的是10发子弹的弹舱,而不是加兰德的8发子弹的弹舱。

    加兰德在中国人送外号八大粒,说的就是八发子弹的特征。可以想象如果g43流入了中国,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名字——十大粒?

    这如果放在中国,再由哪个带着方言的士兵念出来,估计这个武器的外号也就有了——斯大林

    g43精度相当的高,而且射击距离也远,火力还非常凶猛,比起美国的同类型步枪m1来丝毫不逊色。

    也就是原来德军物资匮乏,又对单兵半自动步枪重视程度不够,才没有能够大规模的列装。

    现在李乐这个穿越者元首是给德军武器系统把关的最高话事人,没有任何道理不普及这种性能全面的武器。

    德军的自动武器实在是太多了,苏军在进攻的时候无数次领教了德军坚守阵地的能力。

    200米左右的距离上,莫辛纳甘射程远精度高的优点一点儿都没反应出来,反而是德军的凶猛火力成了战场的主宰。

    这也是为什么现代战争强调武器在体系内的作用的原因:没有万能的武器,只有适合自己战术体系的武器罢了。

    类似德军,在1000米左右的距离上,一般都是用机枪还有迫击炮来解决问题的,并不太需要射程远威力大的步枪。

    更远的距离,德军有数量巨大的突击炮还有坦克,可以掩护步兵接近到200米到400米的正常交战距离上。

    所以,德军强调武器的射速,已经不再如同真实的历史时空中那样,需要保留更多的毛瑟98k步枪了。

    在由毛瑟98k还有g43、mp…40、stg…44以及mg…42这些武器组成的德军火力网面前,苏军的进攻真的好比飞蛾扑火。

    “乌拉!”被压制了几分钟之后,更多的喊声加入了进来,又一批新的苏军士兵疯狂的冲出了自己的掩体。

    利用夜色,他们迅速的接近了德军的阵地,尸体在地上累积起来,可战斗依旧没有半点儿要结束的意思。

    “嘭!呦啪!”在一片混乱的枪声之中,一个低沉的声音响起,然后拖着鸣响,一枚照明弹在空中绽放开来。

    强光在天空中突然照亮,让人们都不由自主的眯起了自己的眼睛。黑夜亮成了白昼,夜间变成了天明。

    “突突突突!”一个沉寂已久的德军机枪阵地在强光之下突然爆发起来,它的子弹扫射出来,从近乎侧面的位置上,扫进了苏军进攻的人群里。

    虽然夺取了一些弹坑,杀掉了里面的德军士兵,可苏军也把自己塞进了三面都是德军的大口袋里面。

    战斗就这么进入到了高潮之中,密集的子弹从四面八方打入了苏军士兵的人群。

    鲜血在人群之中飞溅四散,无数年轻的士兵浑身颤抖着倒下。他们躺下的地方,已经有还没有冷掉的尸体。

    拥挤在一起的苏军士兵感觉到了对面德军带来的那深深的寒意,但是他们依旧没有后退,而是端着自己的武器一次又一次尝试接近德军的阵地。

    人群之中,一名苏军政委挥动着自己的胳膊,用手枪指着前方,大声的为自己的士兵高喊:“为了苏维埃!前进!”

    他的身边,无数端着武器的苏军士兵悍不畏死的继续前行,他们有的已经冲上了废墟,有的已经和德军士兵近在咫尺。

    “乌拉!”看着士兵们一个接着一个的被德军的子弹打倒,剩下的苏军士兵仿佛受伤的野兽一样,发出了低沉的吼叫:“乌拉!”

901夜战() 
    一夜之间,整个莫斯科都没有平静下来。苏军的反击持续了整整一晚上,曼斯泰因一晚上都没有休息。

    战斗打的太激励了,最开始的时候是一个德军步兵团与一个苏联近卫师之间的战斗。

    随后,因为两边都投入了更多的兵力,这场战斗演变成了莫斯科城西的一场大混战。

    德军4个师的部队投入了战斗,而苏军有7个师在夜袭之中参与了行动。

    谁能想到,一场局部战斗推倒了多米诺骨牌,就好像引爆了一颗炸弹一样,引爆了大规模的莫斯科巷战。

    一枚接着一枚的照明弹被打上天空,德军甚至在凌晨的时候,动用了他们的管风琴火箭炮,覆盖了苏军进攻的区域。

    那可是曼斯泰因这位集群总司令直辖的火箭炮部队,级别比军级的火炮单位还要高。

    平日里想要调动这样的火力支援都不容易,结果这一晚就如同盛宴一样,它们全都出现了。

    是的,包括德军的150毫米口径榴弹炮;管风琴火箭炮部队;集团军群司令部直辖的280列车炮部队,都加入到了这场炮兵混战之中。

    仿佛是知道了自己的末日一般,苏军的炮兵第一次不甘示弱,开始了猛烈的还击。

    双方在夜里十点到第二天凌晨6点之间,差不多打了1万发各种型号的炮弹,同样一直到天亮才停歇下来。

    火花体育场在战斗中三度易手,德军在下午的时候刚刚占领了这里,结果半夜就丢掉了三分之二个体育场。

    然后德军组织反击,连夜又夺回了整个体育场这也是德军伤亡很高的主要原因。

    苏军也没有想到,一直都不愿意夜战的德军,真的就在夜里展开了凶猛的反击。

    本来,按照习惯来说,德军往往更愿意选择在天亮之后,利用火力优势来夺回丢失的阵地。

    可这一次德军一反常态,在被苏军夜袭之后,就进入到了反击的模式,让这场血腥的夜战一直打到了天明。

    战斗到天亮的时候,德军损失了大概1000人,这已经是超过曼斯泰因预计的一个吓人的数字了。

    要知道,一天损失了整整1000人,等于说是一个步兵团全军覆没了!这个损失相当的巨大,是德军无法承受的起的。

    1000人的损失,意味着有两个步兵团必须要撤出战斗休整了,如果计算损失,可能这两个团所在的师,也要撤出战斗休整才行了。

    苏军阵亡的士兵数量也不少,差不过有3000人在夜里的进攻中阵亡这个数字同样让苏军高层郁闷万分,这么损失部队他们也承受不起。

    过去的10天里,苏军一共为莫斯科增援了4万人,可增加的防线还有损失的士兵,让这些增援瞬间就消失得一干二净了。

    大概两万人被补充到了莫斯科北部的防线上,还有一万人被分配到了莫斯科南部战区。

    而剩下的一万人被拆分开来,补充到了损失惨重的部队里,甚至还有大量的不足。

    苏军一天可不是只损失1000人,所以10天的时间里补充一万名士兵,无法扭转苏军越打战力越少的趋势。

    因为莫斯科的战斗,已经不仅仅是城西的战斗了北面还有南面都在战斗,这让科涅夫颇有一种捉襟见肘的感觉。

    在莫斯科的北方,德军正在进攻多尔戈普鲁德内区,那里是莫斯科北部的一片居民区,建筑物相当的密集。

    本来这里是没有多少苏联驻军的,5000名苏军士兵和临时征召的3万名莫斯科平民军负责这里的防务。

    显然,凭借这些部队是无法阻止德军的推进的,所以科涅夫补充了3万名苏军士兵,来稳固这里的防御。

    问题是,即便增加了两个新的步兵师,也无法阻止德军的推进。最后不得已,科涅夫又调集了两万人增援那里,才勉强稳住了局势。

    让科涅夫有些焦头烂额的是,现在比比列沃区也马上就要成为直接面对德军进攻的前沿阵地了。

    防御比比列沃,又至少需要5万人,甚至是10万人他手里是有这些部队,可都这么投入到越来越长的防线上,预备队就在逐渐的减少。

    实际上,困扰科涅夫还有赫鲁晓夫的还有另外一些问题,比如说巷战中越来越大的损失问题。

    苏军每一次反击,每一次坚持,都要付出无数士兵的生命作为代价。损失越来越大,也就让这种防守作战越来越被动。

    10天之内,苏军损失了大约9万人,只得到了4万人的增援,这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

    略微计算一下,如果一个月损失15万人,那么守到11月天气可能变得恶劣的时候,苏军至少要损失75万人……

    这计算的是在增援不断绝的情况下,城内守军的纯粹减员数据。实际上的数字其实更触目惊心:苏军会实际损失兵力135万,补充60万新兵。

    如此数量的损失,差不多等于城内所有的苏军都阵亡掉,全部换成新来的!

    要知道,无论是多尔戈普鲁德内区,还是比比列沃区,都在莫斯科的北部,这还不包括莫斯科以南!

    罗科索夫斯基集群撤退向梁赞,留下了大量的防御真空地带。德军利用自身的机动性优势,迅速的占领控制了这些地区。

    现在,古德里安的g集群正在南部地区虎视眈眈,虽然他们还没有做好准备进入莫斯科打一场攻坚战,可德军随时都有可能换预备队上来接替这些前沿阵地。

    换句话说,包括马里诺区还有布托沃区在内的地区,也随时会变为战区,需要投入无数的兵力。

    德军可不是傻子,他们一定会切断莫斯科口袋与外界的最后连接。一旦合围了莫斯科,城内的守军就失去了希望。

    没有了新的援兵,那么损失也就得不到补充。之后他们就会因为消耗崩溃,毫无任何悬念。

    加速这个崩溃的过程的,是苏军城内囤积的弹药快会告罄。失去了弹药的苏军,会变得更加脆弱。

902古德里安的突击() 
    有的时候,如果对方不怕死,并不能震慑住真正的士兵。既然对方不怕死,那就用枪林弹雨送对方去死就可以了。

    但是,当不怕死的士兵多了起来,前赴后继甚至有可能短暂的战胜钢铁的时候,任何人都会对这样的精神产生敬畏。

    这种感觉在真实的时空中,美国士兵面对志愿军的时候出现过,在平行的时空这里,德军也见识到了。

    俄罗斯是一个战斗民族,一个悍不畏死的民族。苏军悍不畏死的希望可以夺回火花体育场,付出了3000多名士兵也没有能够成功。

    可是他们还是让德军见识到了苏军的力量,让曼斯泰因的下一步行动变得小心谨慎起来。

    至少,这位元首的宠臣,德军挥镰行动的制定者,现在理解了为什么白俄罗斯的两个师连一天都没坚持住,就被击溃了。

    他知道凭借白俄罗斯那样的武器装备和弹药补给量,德军也未必能够坚守住自己的阵地,击退如此彪悍的苏军。

    而且他也了解到了,面对这样悍不畏死的苏军,一旦阵地被彻底凿穿,德军也会崩溃并且损失惨重。

    所以,对付苏军的反击,就是要顶住并且大量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进而瓦解对方的攻击。

    “一个不太好的消息,苏联人正在他们的城市里埋设地雷,虽然数量不多,可给我们的士兵造成了困扰。”参谋长走进曼斯泰因的办公室,对曼斯泰因说道。

    最近苏军也在玩一些高科技武器了,比如说廉价的地雷,还有致命的波波沙41冲锋枪。

    虽然波波沙41冲锋枪的性能不错,但是德军却没有大规模的仿造这种武器。

    因为在德国的武器序列里面,就连昂贵的mp…40冲锋枪都已经快要被全面淘汰掉了。

    现有的德军冲锋枪手,实际上使用的都是早期德军生产出来的冲锋枪型号。

    而且,一线的作战部队随着战争的推进,已经很少配备冲锋枪手了。

    大量的stg…44突击步枪取代了冲锋枪的位置,在近距离上虽然不算方便,却胜在全面。

    剩下的mp…40冲锋枪,还有mp…38冲锋枪,都在逐步转移到二线作战部队内服役。

    比如说装备给坦克部队,炮兵部队,后勤补给部队,还有侦查部队使用。

    德军的摩托车骑手很多都装备mp…40冲锋枪的,这让他们在面对敌人的时候,可以从容的倾泻密集的火力。

    “地雷不是主要问题,实际上我们进攻的主要方向上,都是水泥路面的街道,敌人的地雷并不好布置。”曼斯泰因对这种小打小闹没有什么担忧。

    他担忧的是北方集团军群还有中央集团军群能不能从两翼打开局面,早日合围莫斯科。

    早日合围莫斯科,这也是另一位元首的宠臣,装甲部队的明星指挥官古德里安想的事情。

    他的身后,中央集团军群把部分阵地移交给了曼斯泰因之后,就挪出了大量的机动部队。

    这些部队开始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