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召唤女将-第3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协更加慌乱,就在这个时候,中官飞跑进来,叫道:“陛下,前将军行尚书令丁立丁大人在外求见。”

    刘协都要哭出来了,伏寿抓着他的手叫道:“陛下!请您拿出面对董贼的勇气来,我爹爹和哥哥还在外面,我哥哥的越骑营里,有一千精兵,他不会不来管我们的!”

    刘协被喝得镇静了一些,咬咬牙,心道:“从小就怕死,不是怕何皇后,就是董老贼,这一段时间的皇帝才做得有味,就算是死了也就值得了!“想到这里大声叫道:“宣他进来!”

    中官飞奔出去,一会的工夫,丁立带着贾诩、慧梅、李鑫还有一众兵丁闯了进来,刘协本来激起来的勇气,一下子又消散了,惶惶然的看着丁立,叫道:“前……前将军……何故引军入宫!”

    丁立知道,自己这次这么大的动作,事情就算是很顺利的通过,也会让刘协从此忌惮于他,日后的麻烦事少不了,所以一开始他就打算了,反正日后要让这个刘协背黑锅,那就不如直接挑明了说,所以也不客气,只抱剑行礼,道:“末将有大事上奏,却请陛下等诸官到了,再行通知。”

    刘协心道:“什么事要等大家都到了再说啊?”想到那日董卓废他哥哥时候的情景,不由得越发害怕,叫道:“你……你也要废帝不成!”

    丁立长叹一声,心道:“现在不废,日后就免不了了。”但嘴上却道:“微臣不敢!”

    刘协一听不废他这个皇帝,那一切就还有缓和的余地,不由得安下心来。

    又过了一会太师杨彪、太保伏完、太尉丁绍,以及九卿诸官,尽都到了,高夫人身为太仆,也在被邀之内,她凑到了丁立的身边,小声说道:“立儿,无论你做什么,姨娘都支持你。”

    丁立暧心的向高夫人点点头,然后四下看看,只有蔡邕没到,他回府之后,就让蔡文姬回去绊住蔡邕了,他是丁立的长辈,在这里说什么丁立不好回嘴,所以干脆就不让他来。

    丁立向大家行了一礼,然后道:“某请诸公道此,乃是为一件大事而来!”说着向前一步,双手捧着那奏章,逞到了刘协的面前,道:“请天子准了此章!”

    在场众人先是一怔,随后无不泄气,就是一份表章,至于闹得这么兴师动众的吗,只有荀彧、荀攸叔侄二人,对觑一眼,心思难测,心道:“丁立又不疯,他是绝不会只要一封普通表章如此大动干戈的,只怕这里的文章不小。”

    刘协看到丁立还跪他,更加放心,把表章接过来,逐字逐句的读了起来,只读了一半,他的双手就颤抖起来了,也不再往下读,用力的把表章摔在了地上,叫道:“丁立!你这是在动摇我大汉国本,朕岂能允你!”

    杨越他们不知道那上面写了什么,一个个都面面相觑,伏完大着胆子把那表章捡了起来,小声读给了众人,一篇表文读完,立时引起了轩然大波,所有人都不谈定了,底论纷纷,闹得皇宫像菜场一样。

    司马芝从人群之中挤了出来指着还跪在地上的丁立叫道:“荒谬!大汉四百年江山,郡县王国并存于世,然封王者,不得离设证,此乃高祖之命!杀马椎牛,异姓不得封王,此乃天地见证,尔何敢有些祸心!”

    丁立凉凉的道:“高祖还要所有人忠心为国呢,那为什么会有张角、董卓之流出来乱世啊?”

    荀彧凑了过来,道:“前将军,此诏一出,天下危矣,百姓危矣。”

    丁立平静的道:“文若,若是天下皆乱,而并州独善,可否能定天下。”

    荀彧停顿了一下,道:“可是……。”

    丁立摆手道:“没有可是!而今并州以一州之力,面对各路诸侯,若他们不乱,则并州必亡,并州一亡,大汉何存?还请陛下三思,臣愿将一切罪孽都背负在臣得身上,只为大汉江山,能一劳永固啊!”

    “疯了,疯了!”刘协连声说道:“朕绝不允许你做这种丧心病狂之事!”

    丁立看着眼前的小皇上,他到了并州,养尊处优,精神气色,好了许多,但是日夜荒淫,又让他有些神疲气泄,这会虽然叫嚣,但是声音之中,已经有些底气不足了。

    丁立缓缓低头,重重的磕了三个响头,然后慢慢的抬起头来,目光炯炯的看着刘协,伏寿的心一突,急声道:“皇上,前将军,一心为国,不会对您不利,您就准了这表章吧!”一边说还一边扯了刘协一下,意思让他看看那些兵,丁立闹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岂能草草收场啊。

    刘协完全没有注意到伏寿的示意,仍然大声叫道;“说不行,就是不行,朕绝不会让一个疯子来掌控朝政!”

    此话一出,丁立最后一点歉意也没了,沉声道:“陛下印得是玉玺,臣印得也不是石头!”说完站起身来,大声叫道:“苻宝郎!”

    早有一个中官跑了过来,双手把玉玺交给了丁立,这是他看《三国演义》时候记下的,早早就把交上来的传国玉玺给了一个熟人,省得用得时候挨骂。

    丁立抓起玉玺就在表章上印了下去。

    刘协暴怒的大吼一声向着丁立扑来,丁立一把将他推开,沉声喝道:“皇上累了,步兵校尉,看好门户!”随后带着人就走,一众大臣莫敢拦他,将到宫门前,丁立站住又道:“自明日开始,废除三公议事,所有事务,都有尚书府掌管,明天一应人等,都到尚书府聚齐,不想来的,就到天牢门口等着去吧!”说完大步离去了。

    (本章完)

第364章 三百七十:大败王允() 
尚书衙门大堂之中,丁立郑重的向胡仙真道:“我这里有一件大事要托付给你,你一定要帮我完成。”

    胡仙真本来以为丁立要登基了,没想到闹了一个雷声大雨点小,所以这会恹恹的,没精打采的向着丁立一拱手道:“但请主公吩咐。”

    丁立拍了胡仙真一掌,叫道:“精神点!”胡仙真无奈,只得打起精神来,丁立这才取出一只黄铜钥匙,道:“这是我在城里新置的宅子,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前一段时间囚过薛仁贵,一会要是有人跑到天牢门外去叫骂,你就把人带到这里去,关在那宅子里,好吃、好喝、好伺候,明白吗?”

    胡仙真瞪大了眼睛叫道:“这……这是为什么啊?”

    丁立老神在在的道:“为什么?因为这些人都是我费尽心机掏换来的人才,现在的皇上用不上,可是以后的皇上却是要用的。”

    胡仙真猛的瞪大了眼睛,看着丁立,眼中异彩流动,笑吟吟的道:“我知道了,这刘皇帝用不到,那丁皇帝却是用得到的。”说完向着丁立一拱手道:“请丁皇帝放心,我定然会为您留住这些人才的。”说完欢欢喜喜的走了。

    丁立沉着脸坐在帅案后面,翻着怪眼,叫道:“丁国宝,你派人去天牢外面,看看都有谁在那里骂人。”他知道,自己那样不顾一切的下手,在政治上是不成熟的表现,但是丁立自执有系统在手,完全不顾忌别人的想法,而今天他就要看看,有多少人会反对自己,又有多少人会附和自己,当然这里不包括那些他召唤出来的人。

    慧梅偷偷看了一眼丁立,小心翼翼的道“要不要派人看看,有谁来尚书府……。”

    丁立摆摆手道:“不必,我到要看看,有谁会给我一份惊喜。”

    几个人就在尚书府的大堂里等着,过了一会,一个丁国宝的部下飞奔过来,叫道:“御史中丞司马芝大人到天牢门口去骂人了。”

    丁立冷哼一声,道:“我就猜到他一定会去了!”随后又长叹一声,道:“这些书生,只要一被激,就会不顾一切,我昨天要是没说那句话,只怕他们回去之后就要殉死了!”

    又过了一地,又有人来报,秘书郎徐璆,法曹椽阎象,廷尉钟繇,先后到天牢门口骂人了,丁立站起来,走了几步,道:“钟繇也去了?这倒是让我意外。”他沉吟片刻,道:“派人去看看,王家有什么动静。”

    派出去的人过了一会就转回来了,向丁立道:“王家还没有动静。”

    丁立这才放心一些,王家是太原豪门,也是最早追随丁立的,如果说他们也有变动,那对丁立接下来的屯田措施就会变得困难一些了。

    丁立看看大门,苦笑一声,道:“人家去天牢的大概知道有好饭吃,所以走得都快一些,咱们这里什么都没有,就没有人过来了。”他派人通知下去了,所有他的心腹人,都要在接到新的通知之后,再来尚书衙门,所以这会一个人也没有过来。

    看着日昝的刻影渐到时间,丁立一拍桌子,刚要下令通知的人过来,然后准备新召唤女将,来填补丢下的这空额,上一次进级之后,系统对召唤的限制放宽,除了那些武将,也可以相应的招收一些文才秀士了,中国古代女将多,可是女秀才更多。

    “行尚书事荀彧、太尉府主薄荀攸入堂!”

    底下的一声让丁立不由得一怔,一直坐着不说话的贾诩急忙提醒道:“主公,这二人乃是难得之俊材,有他们两个前来足以!”

    丁立这会稳了许多,重新坐下,叫道:“请荀彧,荀攸二位入堂!”

    二荀走进来,面目平静,向着丁立一礼,齐声道:“荀彧(攸)见过前将军。”

    丁立摆手道:“二位不必多礼,却先请坐。”

    二荀入坐,丁立饶有兴致的看着他们,道:“我没有想到竟会是你们来了,能和我说说理由吗?”

    荀彧拱拱手,道:“彧苦思冥想,总觉得前将军的计划,总有一个缺漏之处,所以特来求教,若是前将军不能为什么解答,那我二人也只好再天牢走一趟了。”

    丁立一笑道:“文若想问什么?”贾诩也打起精神来,这个惊天赌局,是他思谋数月才完善的,这会听到有缺漏之处,到要好好听听,究竟那里缺漏。

    荀攸取出一卷绢书,双手捧到丁立面前,道:“我叔侄二人所疑,都在上面了。”

    丁立疑惑的接了过来,徐徐展开,贾诩探头探脑的过来,两个人一齐看去,上面写着‘新帝刘宠’四个字。

    丁立猛的抬头,看着荀彧,荀彧坦然以对,丁立缓缓的把绢书合上,道:“所言不差,只有刘家人,才能解刘家事,外人;不行!”

    荀彧、荀攸叔侄二人重新而起,向着丁立大礼参拜,道:“参见主公!”

    丁立一摆手道:“二位请起,能和我说说你们的想法吗?”

    荀彧道:“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天子本不当多为多思,三公议事,尚书行权,互为监督,彧以为;此上策也。”

    在中国古代,一度而施行的虚君而实相制,虽然做不到像西方的君主立宪,但是很被读书人推崇,后人说诸葛亮专权,岂不知诸葛亮就是把虚君实相做到了极致,只到了后来,封建皇权越来越集中,虚君实相渐成笑话,一直到了大明宰辅张居正掌权的时候,才又一次施行了虚君实相,让垂死的大明重新又焕发了生机,但是张家也遭到了皇上极其残酷的打击报复。

    虚君实相最好之处,就在于再集权的丞相也是臣子,他运用得方针里,虽然大部分都是他各人的意愿不,但是还会兼顾方方面面的意见,同时在享受上,也要有所忌惮,虽然实相之中,就是张居正权侵朝野,还要在‘夺情’一事上,在乎言官的口诛笔伐,而实君虚相的坏处就是皇上完全可以凭一己好恶行事,好皇上还罢了,坏皇上那就是天下倒霉了,至于言官,醋官拉希,皇上想听就听,不想听就杀,全无顾忌。

    在三国正史之中,曹操专权,荀彧能接受,可是曹操篡位,却是荀彧所不能接受的,只是到了那个时候,他的意见已经不重要了。

    丁立郑重的道:“文若能有这样的见识,天下之幸,吾为与文若一同为天下而尽绵薄之力,却请文若为我演化当今之事。”

    荀彧这一次不再避言,侃侃而谈:“朝庭出了如此变动,天下如之,公之所筹,就有被人而趁之机,故此时,当不废三公,仍设尚书,不言诸君之罪,只以病去,缓缓言之,而后徐徐说之。”

    丁立点头道:“我让人把他们都送到一处宅子里,好吃好喝的养着,一点点再劝他们。”

    荀彧又道:“再设三公,公当自执一席,杨太师忠正柔懦,不与君争,或可留原职,第三人却可向天下片诏。”

    丁立一愕,道:“征诏何人?”

    荀攸接口道:“何人不可征诏?”

    丁立仔细思忖这话,不由得恍然,正像荀攸说得,你们这些家伙刚刚接受了朝庭的王爵,现在朝庭征诏你就不干?好意思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