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的情况和1923年不一样了!”赫斯曼给餐厅里的所有人都倒上了酒,然后举起酒杯,“我们更加强大,而敌人已经变得衰弱!”

    他知道经济危机将是世界性的!德国现在遭遇的通货紧缩只是开胃菜。再过一年。美国的泡沫经济一破裂,危机就会向全世界扩散,大概只有苏联不会被波及到。

    而且这种程度的通缩是全世界人民头一回见,特别是那几个把自由经济当圣经的国家,一开始的时候根本不知道怎么解决。所以都采取了紧缩而不是扩张的财政政策。在错误思想的指导下,军费都是首先被砍的对象,当然没有力量来收拾想要挣脱《凡尔赛条约》这个枷锁的德国了。

    “上校,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办?”施特拉塞又问。

    “你们继续骂政府、骂布尔什维克和社民党就行了。”赫斯曼喝了一大口葡萄酒,笑着说,“我和将军有很多事情要做……这场危机会让我们忙得脚不着地的。”

    赫斯曼跑日本、中国,一多半的原因就是即将发生的大萧条——他得把能签订的合同都签了!再过几天,他还得去苏联参加八月革命十一周年庆典,顺便再和斯大林谈生意。而施莱彻尔同样很忙,拉丁美洲那块都是他负责的。大光头将军在那里有不少朋友。大多是些和他臭味相投的“政治将军”,有些是独裁者,有些则想当独裁者。

    而即将席卷世界的经济危机则会在拉美国家制造出不少军人政权,这对德国而言绝对是好事情——一般来说军事独裁者都喜欢抓军工,德国又能卖出去很多武器和机器了。

    “上一回选举是1927年,”施莱彻尔接过话题,“如果不出什么意外,1931年将是大选年……到时候希望纳粹党可以团结到大多数处于底层的人民。因为我们要实行的制度,需要中下层的支持。”

    争取下层就是军方扶植纳粹党的原因!自社会主义粉墨登场以来,欧洲国家一贯就是经济繁荣。各种激进的社会党影响力变小;经济危机,激进的****势力就大涨。

    所以德国只要陷入经济危机,布尔什维克党和纳粹党就一定能得势。到时候如果大部分无产阶级都支持纳粹党,那么容克军人集团就能和纳粹党结盟。干翻“十一月罪人”,然后建立一个集权政府。

    有了集权政府,自然就能夺回货币发行权,通货紧缩就不是问题了——不过在撕毁《凡尔赛条约》,赖掉巨额赔款,再走上扩军备战创造内需的路子以后。世界大战就是个问题了!

    “阿道夫,格里戈尔,”赫斯曼的语气突然放沉,目光炯炯地看着两个纳粹党的头子,“纳粹党上台的日子或许不再遥远,但是有一点我现在要提醒你们。将德国从《凡尔赛条约》的枷锁下拯救出来,让她成为欧洲的领袖,再进而得到世界的领导地位,是我们德意志军人的职责!”

    “这也是我的职责!”希特勒高声叫嚷,“一旦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掌握政权,立即就会恢复义务兵役制,扩充陆军,建立空军,制定大规模的海军造舰计划!”

    赫斯曼和施莱彻尔互相看了一眼,大光头将军的嘴角上浮出了嘲讽的笑容,“希特勒先生,恢复义务兵役制、扩充陆军和建立空军,以及将德意志帝国和波罗的共和国合并之事,是用不着等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上台的……德意志军队的责任,我们自己来承担!”

    听到这个话,希特勒的脸色微变,眉头也稍稍一皱。

    军队不需要纳粹党的恩惠——这个原则是赫斯曼提出的,施莱彻尔立即就明白它的意义所在。荣耀军官团不能让纳粹成为军队的恩人,这样军队就有可能沦为纳粹党的工具!

    在他们二人的计划中,未来的德国将是纳粹党和军队共治,而不是军队跪舔纳粹党——如果纳粹党不愿意合作,那么建立军事独裁政权也是可以考虑的选择!

    因为这个时空的德国荣耀军官团比历史上强大得多!

    光是德国陆军的人数就比历史上多一倍,账面上就有20万,实际上有23万,而且还保留了总参谋部——这23万人里面可没有“真正的士兵”,都是可以充当军官和士官的骨干。

    除了23万人的陆军,德国防卫军还拥有1。5万人的海军,同样也是由精挑细选的精英骨干组成。

    而且荣耀军官团实际上还拥有一个国家——波罗的共和国。这个国家现在拥有将近350万人口,常备军的数量对外公布是3。5万,实际上超过了5万。不仅拥有陆军,还有空军和海军。装备有飞机、坦克、潜艇、轻巡洋舰和驱逐舰等各种先进武器。

    而赫斯曼控制的军事情报局和史塔西机关,也是荣耀军官团的力量。经过十年发展,史塔西的特务已经遍布德国,还在国外建立了庞大的情报网。麾下的侦查员和合作通报者的总人数已经超过了两万人!

    如果将荣耀军官团控制的所有军人和特务相加,光是人数就高达三十多万,比目前纳粹党的冲锋队人数多两倍。

    另外,德国防卫军还掌握着工业促进委员会和航空促进委员会这两个权力很大的委员会。前者对德国的重工业有相当程度的控制(通过入股和发放贷款),而后者则控制着大量的飞行员(有业余也有专业的),可以在必要的时候迅速扩大波罗的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规模——这可是吓阻法国再度入侵鲁尔区的王牌。

    所以在这个时空,德国撕碎《凡尔赛条约》的风险比历史上小的多。过去几年不动手,是因为当时英法经济尚可,还能维持强大的军事力量。而德国的工业也能借助《凯恩斯计划》不断成长,自然没有必要铤而走险。

    “上校,”希特勒问,“你们打算什么时候撕碎那个该死的条约?”

    “现在肯定不行,”施莱彻尔用手转动着酒杯,“现在危机刚刚开始,敌人还没有失去力量,而我们也没有团结起来。如果贸然行事,风险还是很大的。”

    什么时候下手可是个学问!因为从宣布实行义务兵役制到完成扩军,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所以必须挑一个敌人正处于虚弱和混乱的时间动手。

    而且,德国本身也要足够团结。决不能出现1918年的情况,敌人还没有打过来,自己先起内讧。所以必须有一个能够团结大部分下层民众的工人党和荣耀军官团合作。

    按照赫斯曼和施莱彻尔私下商量好的办法,扩军行动将在纳粹党、祖国人民党(容克的自己人)、人民党(右翼民族主义者)这三个党派在国会中的席位总和超过50%时,由兴登堡总统颁布总统令实行。同时,由波罗的德意志民族党控制的波罗的议会也会通过加入德国的决议,而在此之前,波罗的防卫军会扩充到15万人以上,并且做好和波兰交战的准备……

    ————

    第550票加更,5月1日的暴更到此为止,明天开始正常更新。第600票和1000首订的加更,会在5月2日12点和5月3日12点奉上,罗罗感谢大家的支持。罗罗累坏了,要去睡觉了,明天见。(未完待续。)

第170章 将军内阁() 
路德维希。冯。海因斯贝格。赫斯曼伯爵现在乘坐着一辆1931年最新推出的奔驰W07豪华轿车,正在前往总统府的途中。他在1930年2月时获得了一次军衔晋升,如今是一位少将了。

    在仅有23万人的防卫军陆军中,少将几乎是处在顶峰的人物了。站在这群少将之上的,大概就是总参谋长库尔特。冯。哈麦施坦因…埃科特中将和国防部部务司司长施莱彻尔中将等寥寥数人。而其中最有权势的施莱彻尔中将,现在就穿着崭新的呢子军装,佩戴着绶带和勋章,端坐在赫斯曼身边,一边抽着一支短粗的烟斗,一边看着车窗外正在游行示威的一群人发呆。

    “库尔特,你在想什么呢?”赫斯曼问。

    “我想到了1918年!”施莱彻尔用拿着烟斗的手指了指窗外的群众,那是一群布尔什维克党的拥护者,举着红旗,唱着《国际歌》——并不是要去造反,而是为了即将举行的大选造势。

    德国的经济,自然早就陷入了大萧条。和历史上一样,它是最先陷入大萧条的国家!从1928年下半年开始,德国就陷入了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

    资金外逃——通货紧缩——利率高企——各种资产价格暴跌——消费和投资需求被严重抑制——生产出现严重过剩——实业陷入困境开始裁员减薪——裁员减薪导致消费更加萎靡,同时政府财政出现巨额赤字,被迫实行财政紧缩,而为了应付必须的开支还要增发国债,从而进一步推高市场利率——导致投资和需求进一步下滑……

    面对这种可怕的困局,执政的联合政府可以说是一筹莫展。想要刺激经济——对一向奉行李斯特路线的德国而言,政府在经济严重下滑时出手干预本就理所当然——可是却囊中羞涩,国库入不敷出,印钞机又被严格监管着。

    而想要把印钞机拿回来,则必须解决《凡尔赛条约》中巨额赔偿的问题!截止1928年底。德国还欠着45。5亿英镑(根据《凯恩斯计划》,德国不必为49亿英镑的巨额赔款支付利息)的巨额赔款。那么大笔的赔偿挂在那里,马克如果和英镑脱钩,刷出来的多半就是废纸。

    而且更让当时执政的施特雷泽曼总理头疼的是。英法两国在1929年6月底就宣布自1930年起停止接收除煤炭以外的所有德国赔偿品,同时要求德国以现金支付剩余部分,否则协约国赔偿委员会就将从德国存放在英格兰银行的英镑储备中直接扣除!

    大概是被这个消息气坏了身体,从1924年起就领导联合政府的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居然在29年10月3日突发心脏病一命呜呼了。

    而失去了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这位政治家的德国政坛,就开始陷入了动荡。从1929年10月3日到1931年初。德国就举行了2次大选,威廉。马克思、赫尔曼。穆勒和海因里希。布吕宁先后出任总理(都是很不稳定的联合政府),不过面对越来越糟糕的局势——就在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去世的当月,华尔街股市突然崩盘,世界范围的经济萧条随之而来——无论谁上台都无济于事。

    到了1931年1月,海因里希。布吕宁因为无力解决越来越严重的失业和经济衰退问题,遭到了纳粹党、布尔什维克和社民党联合提出的不信任案的打击。因为在不信任案的表决中没有过关,布吕宁只得请求兴登堡总统下令解散议会举行大选。

    “库尔特,不会有1918的。”赫斯曼笑了起来。他的心情其实不错,因为目前德国的经济表现虽然糟糕。但是比历史上的1931年不知道要强多少。截止1930年底,失业人数还没有超过250万。工业生产总值因为有苏联订单、日本订单、意大利订单的支撑,只比1928年最繁荣的时期下降了约22%。而且,原来的基数比起历史上也要高出许多。

    不过在欧洲的资本主义国家中,还有表现比德国更好的国家存在。

    赫斯曼笑道:“德国人民现在有更好的选择,意大利就是个好榜样,我们的波罗的共和国也很不错,连波兰都还过得去。”

    他说的这三个国家都是所谓的“法西斯国家”。波罗的共和国自成立之日起,就由奉行国家社会主义的波罗的德意志民族党一党统治,受惠于苏德合作。该国经济一直保持增长。哪怕遭遇大萧条,也能够依靠政府投资和充当苏联的贸易窗口而维持一个低速增长。

    而波兰在1926年5月也发生了一场“法西斯政变”,下野三年的波兰国父毕苏斯基上台建立了一个不是很独裁的独裁政权。将波兰从经济混乱、恶性通胀和社会动荡中拯救了出来。即便在大萧条期间,波兰经济也能勉强维持。比英美法德这些经济强国要好得多。

    “是啊,我们也应该有个墨索里尼或是毕苏斯基,”施莱彻尔有些感慨,又有些无奈。“那样德国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萎靡了……路德维希,你真的认为我们有必要在大选结果出来后把政权再交出去吗?”

    赫斯曼苦苦一笑:“库尔特,这一点你比我清楚……德国不是俄罗斯。我们有民主和社会主义的传统,人民也更难伺候。如果我们德国人有俄国人那样的承受能力,1918年的灾难根本不会发生!”

    “是啊,我们有将近7000万优秀的人民,他们严谨、勤奋、勇敢,而且非常聪明,就是不能像牲口一样吃苦。”

    “所以我们做完了该做的事情,就应该及时退出,”赫斯曼说,“而且国际上也需要有一个热爱和平的总理来领导德国,我们这些将军一直呆在台面上是不合适的……至少现在不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