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1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希米亚联邦的“民主进程”。

    “总理,我们实际上已经拿下整个波希米亚王国了,”赫斯曼加重语气说了“王国”。仿佛有什么特别的寓意。“现在的苏台德自由邦的面积超过了3。5万平方公里,而人口则已经占到了整个王国——也就是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的50%左右。”

    相对于经济落后的斯洛伐克省和外喀尔巴阡…鲁塞尼亚省(就是喀尔巴阡乌克兰),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这两个省是原来捷克斯洛伐克的发达地区,人口密度也大——赫斯曼和希特勒想要的就是这两个省。

    而两个省拥有近900万人,其中德意志人(或自认为是德意志人)者有350万,捷克人有约500万,还有50万人属于其他民族。要拼选票,德意志人理论上是比不过捷克人的。

    但是赫斯曼却是个“政治将军”,算计选举的事情和算计打仗一样拿手。

    在他制定的《绿色方案》中,就有用选举拿下整个波希米亚王国(波希米亚省和摩拉维亚省)的计划。整个计划的核心。就是扩大苏台德自由邦的面积,争取将超过100万捷克族人变成苏台德自由邦的居民——根据民主原则,某个地区可以选举出多少个国会议员或立宪会议议员,是要根据人口数量来确定的!

    也就是说。如果苏台德自由邦的人口超过450万,那么该邦在联邦议会或立宪会议中拥有的代表,就应该和捷克自由邦相当。

    因为在这450万人中,德意志人又占350万——也就是说,苏台德邦的选民是德意志人占绝大多数,所以德意志人党将能囊括苏台德邦选区的所有联邦议席!

    再加上和德意志人结盟的斯洛伐克人(斯洛伐克邦)、匈牙利人(菲尔维代克邦)选举出来的联邦议员。德意志人党就能控制未来波希米亚联邦的议会和立宪会议。这样德意志人党就能制定出符合德意志帝国利益的波希米亚宪法。

    “那我们什么时候可以把这块大蛋糕整个吞下呢?”希特勒一边朝着路边欢呼的群众挥手致意,一边问赫斯曼。

    “那要看皇帝陛下什么时候可以在德意志帝国复辟!”赫斯曼看了希特勒一眼,“波希米亚立宪会议的选举这几天就会结束,随后就会开始制定宪法……到时候,德意志人党会提出将波希米亚联邦变成一个王国!”

    “国王是谁?”希特勒问。

    “就是我们的那位陛下!”

    波希米亚议会将会选举威廉二世为波希米亚王国的国王!与此同时,波罗的共和国也会修改宪法,从共和国变成王国,国王当然也是威廉二世。

    “到时候,我们只要让皇帝陛下复辟,”赫斯曼看着希特勒,一字一顿地说,“德国就能和波罗的、波希米亚组成共君联盟,然后奥地利也会加入……而共君联盟,将是德意志帝国完全统一的重要步骤。”

    赫斯曼是在用波希米亚、波罗的和奥地利做筹码,促使希特勒尽快推动威廉二世复辟。

    “可是各国对皇帝陛下复辟大多持反对意见。”阿道夫。希特勒缓缓地说。

    “波兰会得到切欣和喀尔巴阡乌克兰,匈牙利会得到菲尔维代克(靠近匈牙利的狭长地带),至于意大利……我们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南蒂罗尔问题!”

    “南蒂罗尔问题?”希特勒似乎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我们要怎么解决?”

    “那里的几十万同胞,让他们回归帝国。”赫斯曼放沉了声音,“我们可以失去土地,但我们不能失去人民!所有在世界大战后成为外国人的德意志人,都应该回到祖国,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在德意志、奥地利、波希米亚或波罗的的土地上安居乐业。”

    知道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赫斯曼再清楚不过人口对德意志的意义了。如果可能的话,他很想将散落在全欧洲的德意志人都集中到德国的土地上。这样德意志帝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时候或许就能有一亿人口了。

    “对,我们不能忘记他们!”希特勒这回倒是和赫斯曼有了共识,“我们应该发动一场回归帝国运动,只要愿意回到祖国的德意志人,都让他们回来,这会增加我们的凝聚力。”

    “这样我们就把意大利解决了一个难题,”赫斯曼露出了一个得意的微笑,“而且那位领袖还急需我们在西班牙内战问题上提供支持,所以他会支持我们的。”

    西班牙内战在奥运会开幕前的7月18日爆发了,驻西属摩洛哥和加那利群岛的西班牙殖民军在弗朗哥、埃米利奥。莫拉等将领的策动下发动叛乱——这不是少数西班牙军队的叛乱,而是被右Pai军人控制的西班牙军队对左Pai控制的西班牙政府的集体作乱。因此军队叛乱很快在西班牙全境发生,但是西班牙左Pai的反应也非常迅速,立即放手发动群众,组织起了人数庞大的国民军。在很多地方,特别是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工业城市,叛乱的军队都没有取得胜利。

    在这种情况下,意大利的武装干涉似乎就成为西班牙叛军取得胜利的关键了。而由于德国和苏联目前的“特殊关系”,德国的态度就显得非常关键。(未完待续。)

第231章 国际练兵场() 
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开幕仪式无疑是有史以来最壮观的,能够容纳11万名观众的柏林帝国体育场内座无虚席。当鲁登道夫和希特勒出现在主席台上的时候,所有人都起立行抬手礼,高呼着“德意志帝国万岁”的口号,场面动人心魄。

    意大利领袖墨索里尼和他的女婿,新任的意大利王国外交大臣齐亚诺也在帝国体育场的主席台上,感受着德意志这个一直以来都“骑在”意大利脖子上的野蛮国度的再次崛起。

    虽然意大利的法西斯领袖很不愿意承认,但是德意志终究是一个让意大利难以企及的强大工业化国家。这个国家的工业、科技和教育在全世界来说都是出类拔萃的,而且早在上个世纪的下半页,德意志帝国就借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成为了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国。虽然经历了一场世界大战的惨败,但是德国人的工业依旧在高速增长,始终紧追大洋彼岸的工业巨人美国。

    而意大利无论怎么努力,终究在工业化国家中排名垫底。在墨索里尼看来,意大利工业实力的薄弱并不是因为没有技术,意大利人能够生产出全世界最好的汽车和飞机——虽然意大利的空冷式发动机技术比德国差了一大截,但意大利的液冷式发动机并不落后,而在军用飞机的设计和制造领域,意大利则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但是眼睁睁看着本来就领先发达的德国从1931年开始的突飞猛进,让墨索里尼颇感到一些命运的不公。他殚精竭虑的为意大利奋斗了十几年,所取得的成就却远远比不上希特勒在短短几年内让德国所收获的十分之一。

    而且由于德国的崛起,英国、法国和美国也先后开始了扩军备战的步伐。海军假日时代结束了,各国都在酝酿建造新式战列舰和航空母舰。各种新式飞机和新型的坦克、装甲车也层出不穷。机械化军队的理论也开始在英国、法国和德国流行。

    从现在的趋势来看,武装一支强大的未来机械化军队所需的经费,将是一笔天文数字!

    而这样的机械化军队还需要强大的工业实力为后盾,德国人拥有这样的工业实力——单论钢铁的话,他们在1935年就生产了2300万吨!而意大利仅仅只有230万吨,是前者的十分之一。只比刚刚被德国控制的波希米亚联邦的170万吨和波兰的150万吨稍多。而且由于意大利极度缺乏发展重工业所需的各种资源。想要进一步发展已经非常吃力了。

    因此意大利的法西斯领袖认为,如果欧洲主要强国都开始扩军备战,那么凭借他们强大的工业优势,将能很快实现对意大利的赶超——就如同德国开始扩军备战后的情况一样。

    再过几年。意大利在军事上的优势都有可能荡然无存!

    所以必须趁着意大利还有军事优势的情况下,尽可能扩大在地中海及其周边的势力范围。

    现在阿比尼西亚已经被意大利踩在了脚下,如果再能利用西班牙内战的机会将西班牙变成意大利的附庸,那么罗马帝国的复兴大概就成功一半了……

    带着满腹的心思,意大利法西斯领袖压根就没有注意奥运会开幕式的情况。不知道过了多久,才听见自己的女婿齐亚诺的声音:“领袖,希特勒总理将在贵宾休息室和您会谈。”

    墨索里尼这时才发现奥运会开幕式已经结束,鲁登道夫和希特勒都已经离开了主席台,体育场看台上的德国人正井然有序地退场——这和喜欢一哄而散的意大利人完全不是一个风格!

    墨索里尼站了起来,看了眼周围,发现自己的“老朋友”赫斯曼步兵上将正在走道那里站着,朝自己笑呵呵在招手,他身边还有一个体态丰满的金发美女,是他的女伯爵妻子克洛伊。

    “好吧。我们就和赫斯曼伯爵一起去贵宾休息室吧。”墨索里尼整了整军服,“我想这位第一军需总监(赫斯曼是副总参谋长,但是他现在的权势几乎可以和一战中的第一军需总监鲁登道夫相比了)一定会参加会谈的。”

    ……

    “领袖,国防军总参谋部告诉我,西班牙的国防执政委员会(指叛军)在过去的十几天内遭遇了很大挫折。”

    在一间装潢得相当考究的休息室内,和来访的墨索里尼寒暄了几句后,阿道夫。希特勒就操着奥地利口音很重的德语把自己所了解的西班牙内战情况都告诉了对方。

    “起义在大部分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的省份都失败了,而且国防执政委员会还失去了他们的领袖圣胡尔霍将军。共和派还组建起了人数众多的民兵。

    另外,西班牙的海军和空军也大多站在共和派一边。如果没有外部的有力干涉,国防执政委员会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希特勒说话的语调非常冷淡。仿佛对干涉没有多少兴趣。不过这种态度却让墨索里尼感到放心——他早就将地中海沿岸看成了“罗马帝国”的地盘。

    “所以意大利准备出兵干涉!”墨索里尼用清晰、标准的德语回答,“在前来柏林之前,我已经同意了弗朗哥将军(在圣胡尔霍坐飞机摔死后,弗朗哥成为了西班牙叛军的领袖)的请求。”

    又是一百多亿里拉没有了!赫斯曼一个人坐在一张皮沙发上面。心里盘算着意大利在这场战争中的花费——先是第二次阿比尼西亚战争,然后又是西班牙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意大利打了两场开销巨大的战争,还在阿比尼西亚的殖民事业上花费了太多的金钱。以至于到了1940年时国库空虚,战略储备严重不足,在二战期间就只能当德国的拖油瓶了。

    不过赫斯曼并不打算劝阻墨索里尼——这是办不到的。而且德国的确需要一个试验武器的战场。

    另外,一个弱势的意大利也有利于德国确立轴心国领袖地位。

    “实际上,我们和葡萄牙人已经开始介入战争了。”墨索里尼又说,“我们的飞机已经把14000名西班牙军人从摩洛哥运到了西班牙本土。葡萄牙的萨拉查政府也站在我们一边,允许我们将武器和部队通过葡萄牙港口进行运输……有了我们和葡萄牙的支持,我相信西班牙国防执政委员会很快会扭转不利局面。”

    意大利领袖清了清喉咙,紧握着双手,朝前俯身说:“如果德国愿意和我们站在一起,胜利将会更早一些到来。”

    “英国和法国知道不知道你们在西班牙的行动?他们赞成吗?”阿道夫。希特勒问。

    “他们当然知道,总理先生。”墨索里尼轻蔑地一笑,“您应该知道这两个国家的体制……什么民主啊、自由啊、和平啊,这种无用的理念已经把他们的人民和政府变成了软骨头。他们明明憎恨西班牙的布尔什维克分子,却又不敢出兵。所以只能依靠我们意大利!

    而且,大公教会是站在我们一边的!”

    西班牙大左Pai烧教堂、杀神甫的革命行动固然有其进步意义,但是这种行为也将势力庞大的罗马大公教会变成了死对头。而罗马教会在这个时代,对欧美很多国家的政治有影响力——许多虔诚的天主教徒会听从教会的意见去投票!

    “总理先生,英国、法国和苏联正在筹建一个不干涉委员会。”在场的德国外交部长牛赖特告诉希特勒。“显然他们的态度是不干涉。”

    “唔,”希特勒点了点头,又看了赫斯曼一眼。赫斯曼微微一笑,说:“总理先生,苏联方面希望我们也不要进行干涉。作为条件,他们可以承认我们和波罗的、波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