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1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胖子戈林也有足够的权威,过去的几年中,他先后制定和督办了两个四年计划,效果看起来很不错。在他的指挥下,德国在1937年生产了2660万吨钢,4。73亿吨煤,702亿度电,25万吨电解铝和52万台汽车。另外,德国的造船工业也得到了恢复,“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和“塞得利茨”级航空母舰的建造就说明了这一点。

    不过军备总局也不会完全交给戈林。倒不是不信任戈林的能力,实际上戈林是相当能干的,只是在历史上被权力腐蚀了。在这个时空,戈林的权力还没有大到可以把他腐蚀的地步。但是知道未来武器装备的发展方向可是赫斯曼最大的倚靠,因此这个部门的管辖权依旧在军方。

    总参谋部和国防部有权共同决定军备总局局长、副局长以及下属各局(陆军局、空军局、海军局和储备局)局长的人选。而且,军备总局的局长只负责组织生产。至于生产什么武器,则需要由一个由赫斯曼本人担任主席的军备委员会决定——国防部、陆军(总参谋部)、海军和空军都在这个委员会中有代表,而总参谋部和国防部又掌握最后决定权。

    也就是说,要生产什么,不要生产什么的权力是由赫斯曼掌握的。

    当然,由军备委员会审定的军备生产计划最后还是要由总理希特勒签字确认的。赫斯曼这时就将一份最新版本的海军“优先级”造舰计划交给了希特勒。

    “总理先生,这是Z计划的最新案的一部分。”赫斯曼说,“这份造船计划是以1939年战胜波兰、1940年战胜法国、1941年战胜英国为目标制定的。”

    1940年战胜法国?1941年战胜英国?

    希特勒和胖子戈林互相看看,都有一种听人说梦话的感觉。

    赫斯曼说:“在战胜波兰之前,海军将以潜艇破交作战为主。在战胜波兰后打败法国前,海军将以潜艇破交为主和打击英国本土舰队为辅的方略进行作战。在战胜法国后,海军将以争夺北海和地中海制海权为目标进行作战。”

    “怎么还有地中海?”阿道夫。希特勒插话问。

    “因为总参谋部预计,在德国战胜法国后,意大利将会成为我们的盟友。”赫斯曼说,“随后战争的重点将会转向地中海。”

    “难道不是立即进攻英国吗?”赫尔曼。戈林笑着问,“你们不是要在1941年战胜英国吗?”

    “是的,”赫斯曼认真地点头,“我们会在1941年内让英国屈服的!不过达成这一目标的战场却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我们要用潜艇让英国窒息,同时还要夺取他们的石油并且威胁他们最宝贵的殖民地印度……而且成功实施这一战略,将会使我们的战略资源供应状况变得相当充沛,这将有利于我们整合欧洲的力量。”

    和历史上希特勒并不重视地中海战场不同——希特勒可能认为墨索里尼有能力征服这个地区——赫斯曼是相当重视那里的。因为他知道中东和北非有德国维持战争并且成为欧洲领导者所需要的资源。

    中东丰富的石油,土耳其和伊朗的各种金属资源,埃及的粮食和棉花,都是极其重要的物资。它们能让欧洲的工厂全速运转,还能让被德国领导的欧洲人过上还算舒服的战时生活。

    “……Z计划中的优先级:两艘‘俾斯麦’级战列舰,1940年内完成舾装投入现役。”

    希特勒这时低声念出了他最关心的大型水面舰艇建造计划。目前德国海军已经拥有了一些新式大型水面舰艇,包括两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和三艘“德意志”级装甲舰。不过总的来说,德国海军的实力还是非常有限,急需要加强。

    “四艘‘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1939年内全部完成舾装投入现役;两艘‘塞得利茨’级航空母舰,一艘1938年内完成舾装并且进行海试,一艘在1939年内交付海军……”希特勒抬头看了眼赫斯曼,“优先级就只有这些?”

    “是的,”赫斯曼点了点头,“目前确定的只有这些。”

    关于造舰计划,总参谋部和海军部的分歧很大,讨价还价还在继续当中。

    ……

    夏尔。戴高乐非常吃力地从狭小的坦克舱门中钻了出来,波兰人的7TP轻型坦克对他这个大高个来说实在太小。不过他仍然对这款波兰人的坦克感到非常满意。

    “上将,这是非常好的坦克,几乎和我们的R…35坦克一样好。”戴高乐从这辆7TP坦克上跳了下来,跑到了被一群波兰将军众星拱月般围着的法国陆军总参谋长甘末林上将面前。

    甘末林军事代表团的来访,意味着法国和波兰军事同盟关系的全面加深,也给波兰人吃了一个定心丸。

    “我想波兰应该加快7TP坦克的建造,”戴高乐提出建议说,“然后再将所有的7TP坦克和我们提供的R…35坦克以及英国的维克斯坦克集中使用,这样就足够组成4个到5个坦克营。如果将这些坦克营组成两个坦克旅,再和两个正在组建中的摩托化旅混编,就能组成两个轻装甲师了。”

    7TP坦克是波兰自行“攒机”生产出来的坦克,装了瑞士或英国的发动机,采购了瑞典博福斯的炮塔和火炮(也有一些型号使用了自行生产的炮塔加上英国的火炮、勃朗宁的机关枪),算是一种很不错的轻型坦克。不过产量不高,历史上只生产了一百三四十台。

    而在这个时空,因为波兰拿下了右岸乌克兰和立陶宛,财力和工业实力都有所增强。所以能够生产更多的7TP坦克,同时采购更多的英国维克斯轻型坦克和法国的雷诺R…35轻型坦克(历史上波兰人也有这两款坦克)。但是总数也多不到哪儿去,按照一个营49辆的编制水平,波兰人的轻型坦克最多可以组成5个营。另外,波兰还生产了八百多辆TK系列的超轻型坦克,不过这些超轻型坦克只能用于支援步兵,没有组成装甲部队的价值,所以每个波兰步兵师都拥有一个装备TK坦克的连。

    ……

    “夏尔,把你的想法说给我们的波兰朋友听听。”

    在波兰国防部内的一间作战室内,甘末林上将让戴高乐说出法国陆军总参谋部对于未来战争的设想——从20年代德国还被《凡尔赛条约》束缚的年代到现在,法国军队一直在研究如何同波兰、英国一起再次打败德国。还制定了许多个版本的计划,而且其中一些计划就是针对苏德联盟的。

    夏尔。戴高乐从一位波兰军官手中接过指挥棒,然后走到了一幅巨大的军用地图前面。地图上展示出来的是波兰联邦目前面对的严峻的防御形势。波兰联邦“太大”了,需要防御的地方太多,而且还被德国本土、东普鲁士、波罗的、波希米亚、斯洛伐克和苏联的国土包围。想要采取“寸土必争”的战略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们认为,波兰联邦在未来的战争中不可能在每一条边境线上都部署重兵进行防御。”夏尔。戴高乐说,“因此只能采取重点防御和机动防御相结合的战略,将整个波兰联邦划分成‘重点防御区’、‘机动防御区’和‘暂时放弃区’。”

    戴高乐用手里的指挥棒点了下属于波兰自由邦的布列斯特和平斯克;属于乌克兰自由邦的基辅和利沃夫(乌克兰自由邦首府)。

    “布列斯特、平斯克、基辅和利沃夫都是重点防御区。”戴高乐说,“由于波兰面临多线开战,因此坚守整条毕苏斯基防线是不现实的,波兰联邦没有那么多的兵力。

    但是毕苏斯基防线上的三个重要支撑点布列斯特、平斯克和基辅却有很大的坚守价值。另外乌克兰自由邦的首府利沃夫也必须坚守,因为那里是波兰的重工业中心。而坚守这些地区,将能够最大限度拖延苏军的进展,杀伤苏军的有生力量,为西线的机动防御作战取得胜利创造有利条件。”(未完待续。)

第250章 准备开战 五() 
戴高乐,或者说是法国陆军总参谋部提出的“重点防御”方案,其实就是死守困守几个大城市。

    具体说,就是重兵死守布列斯特、平斯克、基辅和利沃夫四座城市——由于吞并了右岸乌克兰和立陶宛,现在的波兰联邦和苏联的边境线弯曲绵长,超过了2000公里!想要全线布防显然是不现实的。即便在20年代就开始营建的毕苏斯基防线,也只是重点防御右岸乌克兰地区,同时在西白俄罗斯和立陶宛的重要城市进行布防。

    而在戴高乐提出的建议中,波兰东线的布防被进一步收缩,以便节省兵力,同时又能让每一座设防的城市可以分配到足够多的兵力。

    “布列斯特、平斯克、基辅和利沃夫应该要塞化,”夏尔。戴高乐说,“并且储备上足够的粮食和弹药,做好坚守12个月的准备。而每一座重点布防的城市都应该拥有充足的兵力,至少需要部署5个没有机动能力的步兵师,配备足够数量的大炮,并且还要充分动员民兵。”

    在如今的波兰,大炮并不稀缺,兵源也不缺乏——特别是在乌克兰自由邦打毛子,连动员都可以省了!

    因为在沙俄崩溃后的二十年内,乌克兰民族和俄罗斯民族已经从原本的兄弟变成了如今的死仇。在右岸乌克兰脱离俄罗斯(苏俄)的过程中,乌克兰人就对右岸的俄罗斯人进行了清洗——先是屠杀,然后在奥丽加女皇的抗议下改为了驱逐,但是在驱逐过程中依然有许多老人和孩子死去!

    然后,轮到了苏联对东乌克兰的乌克兰人下手了!1929年、1930年、1931年这“三年困难时期”,左岸乌克兰成了地狱,数以百万计的乌克兰人活活饿死,而且苏联当局还禁止他们逃往右岸乌克兰,还不允许波兰联邦境内的乌克兰人接济他们的同胞……

    而且在右岸乌克兰和西乌克兰合并为乌克兰自由邦的这二十年内,那里的乌克兰人生活得相当舒服——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人口又不多,而且还实行了土地平分,日子再不好过就奇怪了。

    所以在乌克兰自由邦,是没有一个乌克兰人在期盼苏联红军来解放的。

    一旦苏军入侵,乌克兰自由邦可以毫不费力地组织起上百万人参加战斗。

    不过波兰人对乌克兰人也不放心,不敢在苏联入侵之前过分武装他们,否则乌克兰自由邦很可能会变成乌克兰共和国!

    另外,乌克兰人,特别是西乌克兰(东加利西亚)人对德意志人都有好感。

    因为他们原本都是奥匈帝国的臣民,如果他们自由选择当“德国人”、“波兰人”还是“苏联人”的话,他们肯定都会心情愉快地高呼起“皇帝万岁”的。

    所以波兰政府也不敢让太多的乌克兰人去参与西线的作战——以乌克兰人守乌克兰才是上上策。

    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立陶宛,立陶宛人是被迫加入波兰联邦的,他们也不喜欢俄国人。如果没有办法独立,成为德国人总比成为波兰人要好。实际上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就有很多立陶宛人移民波罗的,融入了波罗的德意志人。

    因此在法国人和波兰人的计划中,除了波兰人聚居的维尔纽斯之外的立陶宛,都是准备“暂时放弃”的。

    不过在夏尔。戴高乐现在提出的方案中,连维尔纽斯也必须放弃了。因为动员立陶宛军队去守城不现实,而把波兰军队放在那里则是白白丢掉部队。

    “至于立陶宛,我们认为没有必要部署除立陶宛防卫军以外的其他部队,”夏尔。戴高乐说,“维尔纽斯应该成为一座不设防的城市。”

    穿着神气的波兰元帅军服的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点了下他的光脑袋,算是认可了暂时放弃立陶宛的战略。

    “立陶宛必须放弃,但是……东线能够拖延多久?”他有些担心地问,“苏联有没有可能绕过布列斯特要塞,直接向波兰腹地进军?”

    “可能性很小,”甘末林上将回答,“这不符合苏联的利益。他们的目标是乌克兰,而不是帮助德国人尽快打垮波兰。对他们而言,乌克兰的作战越快结束越好,而波兰和德国的战争拖延得越久则越有利。”

    这是法国陆军总参谋部研究了十多年得出的结果,绝对靠谱!而且,反过来也一样。德国人同样希望早点摆平波兰,然后让苏联人慢慢啃乌克兰这块硬骨头。

    “乌克兰人会替我们拖住苏联的,”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对此毫不担心,“如果法国朋友能够支援一些武器,他们一定会拖延的更久。”

    “我们不仅提供武器,还会提供军事顾问。”甘末林说,“不过这场战争的重点还是在波兰自由邦的土地上!”他一指戴高乐,“夏尔,你继续吧。”

    “是,上将,”夏尔。戴高乐用手里的木棒在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