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2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斯大林说着狠话,目光转向了满头大汗的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

    “总书记同志,已经有2个重型轰炸航空兵旅做好了出击的准备,”伏罗希洛夫说,“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和法属叙利亚的大马士革都在重型轰炸机的作战半径之内。”

    苏联重型轰炸机和他们的战斗机一样,都已经显得老旧了。现在苏联空军的重轰仍然是TB…2及其改进型TB…3,数量多达6个重型轰炸航空旅,总共拥有近1000架老式的四发重轰。

    在30年初期,这些四发重轰可以说是一股威慑帝国主义的强大力量。但是到了1940年,这些航速慢、火力弱而且飞不高的老式飞机已经没有多少用武之地了。哪怕在夜间出击,也很容易被对手的地面火力和夜间战斗机击落。

    不过挨了炸不还手也不是毛子的脾气,斯大林在这个问题上只能硬不能软,否则下面的同志可就要有想法了。

    “今晚上去炸大马士革!”斯大林下达了命令——叙利亚人民这下要躺着挨炸弹了。可这也没有办法,巴黎太远,苏联的飞机够不着啊。

    伏罗希洛夫这时小声发问:“总书记同志,要不要和德国人联络,派几个重型轰炸航空兵旅去炸巴黎?”

    从德国的领土起飞,倒是能够得着巴黎。可是斯大林却冷冷地追问:“要不要再派几个机械化军去和德国人共同进攻法国?”

    难道不应该派吗?伏罗希洛夫看斯大林的脸色不对,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

    “巴统炼油厂的损失情况怎么样?”斯大林转移了话题。

    “总书记同志,”担任人民委员会主席的莫洛托夫回答,“情况比较严重,一个大型储油罐被击中,引发了大火,而且工厂还有可能遭到第二次轰炸。”

    第二波轰炸已经开始了,不过克里姆林宫还没有接到报告。由于第一波轰炸引爆了储油罐,现在巴统的炼油厂已经燃起大火,成了非常引入注目的目标。现在法国人的LeO…451型轰炸机可以在6000米以上的高空投弹了。除了拉格…3,苏联空军还没有任何一架歼击机可以在这样的高度作战(伊16的理论升限超过6000米,但是因为没有封闭座舱,达到这个高度后的飞行员可就要受大罪了)。就算是拉格…3,理论上虽然能飞挺高的,但是真的上了高空性能就下降得厉害,还容易失速,非常危险。

    “生产会受严重影响?”斯大林沉着声音问。

    莫洛托夫点点头,“可能会停工几个月,不过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不是特别大。”

    巴统石油城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时引进德国的机器和技术,在沙俄时代遗留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大型石油加工厂。每年能加工几百万吨石油,占到苏联国内石油加工量的50%左右(没有70%那么多,由于苏联是个铁幕国家,所以英法并不知道有第二巴库油田和乌法石油城的存在),如果几个月不能开工,自然会让苏联国内的燃油供应出现紧张,但绝对没有英法想象的那么严重。

    斯大林点上了烟斗,一边吸烟一边思索,“法国人轰炸巴统的目的是什么?准备侵略南俄?我看不是的……他们的目的还是想让我们减少对德国的石油出口,或许每月50万吨的石油出口量的确有些多了。现在我们自己的石油基地遭到了法国的轰炸,损失比较严重,所以就没有办法继续以每月50万吨的标准供应原油了。”

    “总书记同志,”负责内外贸易的政Z局委员米高扬问,“那我们每月应该给德国供应多少原油?”

    斯大林吐出一圈白色的烟雾,思索了一下,说:“4月份暂停输送一个月,就说储备的油库被炸毁。5月份开始减半,一个月给25万吨……另外,要求德国从5月份开始替每月我们加工25万吨原油。”

    这是德国没有办法拒绝的要求,如果德国还想拉拢苏联这个朋友的话。

    斯大林看了一眼莫洛托夫,说:“把这个情况告诉美国人……如果美国不想我们站到德国一边,应该会有所行动。”

    原油是没有办法直接使用的,如果德国每月替苏联加工25万吨原油,那么他们自己就要少加工25万吨,而且苏联卖给德国的原油也会减少25万吨。这就意味着法国人的轰炸已经部分达成了目标。

    “总书记同志,”兼任着外交人民委员的莫洛托夫这时问,“现在我们是要否向法国宣战呢?”

    法国炸了巴统炼油厂,这是赤果果的战争行为,理论上是应该宣战的。

    “宣战?”斯大林哼哼了一声,“那是资产阶级国际法权的一部分,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打仗还需要宣战吗?”

    莫洛托夫轻轻吐了口气,宣战容易停战难。不宣而战还好操弄些,要是堂堂正正宣了战,那就得打出个你死我活。而且一旦宣了法国,那么和英国还能和平相处?要是和英国也宣了战,那可就直接上了德国的船了……当然,德国的船也不是不能上,问题是条件到现在还没有谈妥呢。

    斯大林顿了顿,又说:“莫洛托夫同志,你立即去一趟柏林,和德国人讨论苏联加入战争的问题。”

    莫洛托夫闻言又紧张起来了,看着斯大林发问:“总书记同志,我们应该提什么样的条件?”

    现在这个时候和德国讨论参加战争,对苏联肯定是不利的,不过不讨论也不行。谁知道和法国人炸来炸去的“武装冲突”会不会步步升级呢?

    斯大林说:“红军要进驻芬兰、俄属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土耳其、法属叙利亚、伊拉克和伊朗。另外,印度人民的解放事业也应该由苏联负责。”

    莫洛托夫点了点头,凭心而论,这样的条件并不算苛刻,毕竟苏联的加入等于确保了德国可以赢得世界大战!

    但如果真的满足了苏联的要求,那么整个中东产油区和罗马尼亚的油田都会落入苏联之手。而且占有了俄属波兰后,苏联红军就能直接威胁德国的核心本部,所以德国接受这些条件的可能性并不大。

    “总书记同志,如果德国不接受这些条件,”莫洛托夫斟酌着提问,“那么还有没有第二或是第三方案?”

    斯大林抽了两口烟,思索着说:“可以慢慢讨论……什么都不要回绝,什么也不要答应,除非德国接受我们的条件。

    另外,要提出技术帮助的要求,我们的航空技术已经落后了,要求德国转让BF…109和福克零式的相关技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护巴库、巴统和格罗兹尼的产油区。要不然法国人多炸几次,我们就没有石油可以供给德国了!”(未完待续。)

第341章 胜利在望了?() 
“布尔什维克党员们,青年团员们,公民们,苏维埃祖国正遭到法兰西帝国主义的侵略,祖国需要你们每一个人……”

    巴统街头的高音喇叭中传出了自治共和国党委第一书记谢洛夫同志的声音,他在号召每一个苏维埃人以行动保卫祖国,保卫巴统。

    这位在早上6点钟时一度准备去古拉格劳改营度过余生的贪污腐败分子,现在又显出了老布尔什维克的本色。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就把巴统完全动员了起来。一个又一个的“工人营”、“消防营”和“劳动营”被迅速组建,所有的青壮年无论男女,都被组织起来投入到了保卫苏维埃祖国的斗争中去了。

    现在可是1940年不是1990年,虽然刚刚经历了大清洗,但是苏联布尔什维克党的高效组织能力仍然还在!所以当糊涂的法国人(负责扔炸弹的法国人还不知道英国人放了他们的鸽子)在准备第三次大轰炸的时候,巴统市已经从一座和平的工业城市变成了一个战斗堡垒。

    数以万计的市民投入到了扑灭化工厂大火的行动之中,使用他们能够得到的一切工具,奋不顾身地冲向火海。在这些勇敢的苏维埃人的奋力扑救下,巴统石油城的大火终于在第二天上午得到了控制,在三天后就完全被扑灭了。

    另外,还有同样数量的青年男女在巴库遭到轰炸后的12个小时内穿上了军装,由各个工厂和机关中的退伍军官负责训练,准备发放给他们的武器也从边防军控制的军火仓库中领出来了。

    至于上了些年纪的市民,则被组织起来去巴统城外的高地挖掘战壕了。

    如果土耳其帝国主义的军队真的要来进攻巴统,那么肯定会有一场血战在等待他们的!

    而与此同时,驻扎在克里米亚半岛上的一个重型轰炸航空旅的150架TB…3轰炸机已经起飞,准备飞越土耳其领空去贝鲁特和大马士革丢炸弹了。由于这两地距离克里米亚半岛超过了1100公里,因此那些TB…3轰炸机根本装不了多少炸弹。但是为了表示苏联的愤怒,这些TB…3轰炸机哪怕只丢个手榴弹也得飞过去。

    而和这些TB…3同时出发的,还有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兼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和前任外交人民委员李维诺夫——他刚刚被任命为苏联驻美利坚合众国的大使,他将会借道英国前往大洋对岸的美利坚。

    “首相,李维诺夫又要来伦敦了,”哈利法克斯子爵一走进唐宁街10号的会议室,立即就告诉了张伯伦和其他已经到场的阁员一个好消息。“名义上是去美国当大使的。”

    “这是一个好消息!”海军大臣丘吉尔立即发话,“子爵,俄国提出要安排你和李维诺夫见面了?”

    哈利法克斯子爵点点头,说:“是的,他们提出了。”

    “看来俄国在巴统的损失真的很大!”丘吉尔抽了口雪茄,问航空大臣霍华德。金斯利,“法国人的通报收到了?”

    “是的,”霍华德。金斯利说,“他们已经完成了2次空袭,巴统的石油城被大火笼罩。特德上将已经看过照片了,轰炸效果非常理想。

    法国人自己损失了3架飞机,其中1架是被地面炮火击中,2架被苏联的战斗机击落。”

    击落2架LeO…451轰炸机的是刚刚从列宁格勒的飞机场转场到格鲁吉亚的几架拉格…3战斗机。另外也有一些伊…16勉强飞到了6500米以上的高空(因为第一波轰炸点燃了炼油厂,因此法国空军的第二波轰炸采取了高空突防以规避地面火力),但是因为伊…16的高空性能太差,并没有取得战果。

    “他们还在准备第三波轰炸吗?”丘吉尔又问。

    “是的,”霍华德。金斯利笑了笑,“恶人只能做到底了。”

    哈利法克斯子爵在一旁补充说:“法国人可是相当愤怒啊!”

    英国人放了鸽子,让法国人独自去承受红色帝国的怒火,这事情自然是让人愤慨的。不过法国人现在也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轰炸,希望可以完全摧毁巴统的炼油设施。

    “但我们已经胜利在望了,”丘吉尔非常乐观,“没有了巴统的炼油厂,斯大林就他没有了别的选择,只能切断德国的石油供应!”

    丘胖子和这个时代大部分的政客、军事家一样,严重高估了轰炸的威力。

    实际上这次大轰炸虽然点燃了许多库存的燃油,但是对巴统石油城生产能力的破坏却不是致命的——因为油料仓库距离炼油厂的核心生产设施很远,只是照片上看着很可怕。

    根据后来的情报,在“巴统大轰炸结”束后的两个星期,炼油厂的日产量就恢复到了原先的50%,一个月后就恢复了70%的产能,三个月后就完全恢复了。

    不过斯大林却有意夸大了损失……

    “元帅,苏联大使馆送来了有关巴统事件的照片。”1940年4月5日(也就巴统大轰炸的次日)下午,刚刚列席了希特勒和莫洛托夫会谈的总参情报处长盖伦上校给赫斯曼带来了一叠被大火和浓烟笼罩的巴统炼油厂区的航拍照片。

    “阿尔贝特,你来看看。”赫斯曼将照片递给了空军司令凯塞林,后者正和赫斯曼一起在总参第一作战指挥中心里面。

    “看不出什么,都被烟雾遮挡住了。”空军大将凯塞林一张张仔细端详着照片,“俄国人怎么说的?他们的损失情况怎么样?”

    盖伦上校回答:“损失非常惨重……法国人的炸弹击中了几个新建的大型储油罐,点燃了上百万加仑的汽油,而且这几个大型油罐距离炼油厂很近,在油罐破裂后,大量的汽油流到了厂区,引发了可怕的火灾,大火现在仍然在燃烧。根据俄国人的估计,炼油厂需要12个月才能修复,在至少6个月内,苏联将失去70%的石油加工能力。因此莫洛托夫提出由我们在12个月内承担一部分苏联原油的加工业务,每个月替苏联加工25万吨原油。”

    “每月25万吨12个月就是300万吨,”凯塞林皱着眉头说,“这占了我们一多半的石油加工能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