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2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错,”赫斯曼说,“他们的确是个关键因素!土耳其扼守着我们从陆路进入中东的门户。如果土耳其同意我们的军队过境,最多1个月,我们的军队就能占领苏伊士运河,并且将伊拉克、伊朗、沙特和英属科威特置于帝国的保护之下。而这四国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足够满足整个欧洲对石油的需求。”

    伊拉克和伊朗现在是英国石油的主要来源地,而沙特阿拉伯和英属科威特现在虽然没有大规模产出石油,但是早在1937年1938年,这两国的沙漠中都发现了储量丰富,而且非常容易开发的石油资源。

    而且伊拉克和伊朗这两个国家长期被英国压迫,因此就把英国的对头德国看成了救星,是非常亲德的。如果土耳其可以开发通道,德军进驻伊拉克和伊朗毫无困难。

    另外,法属叙利亚当局现在也服从贝当政府的领导。如果德军可以从土耳其通过,立即就可以接管法国在叙利亚的军事设施和政权,将那里变成德国在中东的大据点。

    如果历史上隆美尔的装甲部队是从叙利亚南下,并且由伊拉克和伊朗供应石油的话。英国人就算有三头六臂也守不住苏伊士运河。

    而苏伊士运河一丢,那么英国在地中海东部的海权也就算完了,同时英国在地中海西部的存在也维持不了几天。因为英国在地中海西岸只有直布罗陀这么一个大据点,是非常容易被封锁和监视的。

    正因为土耳其所处的关键地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和英法都在努力拉拢土耳其。

    当然,双方对土耳其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英法,或者更准确的说是英美现在对土耳其的要求是中立,用中立和土耳其多山的地形封住德国南下中东的通道。

    而德国则希望土耳其可以和上一次世界大战时一样,成为德国的坚定盟友。作为回报,德国将会帮助土耳其部分恢复失去的帝国。在日内瓦和会上提出废除《色佛尔条约》和《洛桑条约》就是为明确向土耳其政府传递德国的善意。

    但是土耳其这个曾经让欧洲基督教文明心惊胆颤的帝国,现在却已经丧失了雄心壮志,只想守着自己的小亚细亚半岛过安稳日子了。

    “总理先生,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多诺万上校看来是个神通广大的人物,或者是他背后的华尔街财阀们足够神通广大,总之他现在已经见到了躲在总领事馆里当宅男的土耳其总理。

    穿着剪裁得体的西服,戴着黑木框眼镜,长相也非常欧化的雷菲克。赛达姆总理看上去就像一个上了些年纪的老派欧洲政客,老奸巨猾而且滴水不漏。

    他对来访的多诺万微微一笑,开口就是流利的英语:“上校,我现在一点都不忙,因为日内瓦和会要讨论的事情和土耳其没有太大的关系。”

    “没有关系?”多诺万一愣,“你们土耳其不是《洛桑条约》的缔约国吗?”

    “是的,我们是《洛桑条约》的缔约国。”雷菲克。赛达姆说。

    “可是现在德国人要废除这个条约。”

    “土耳其对此没有意见,”雷菲克。赛达姆认真地说,“我们土耳其向来遵守国际法和国际联盟。”

    多诺万被土耳其总理的表态吓了一跳,“你们要站在德国一边了?”

    雷菲克。赛达姆总理摇摇头,说:“上校,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您难道认为《洛桑条约》废除和土耳其参加战争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吗?”

    “难道不是吗?”多诺万问,“《洛桑条约》一旦废除,土耳其不就能收回阿拉伯地区的领土和塞浦路斯岛了吗?”

    雷菲克。赛达姆总理一脸惊诧地看着多诺万:“啊,你们美国人是这么看待国际法的?你们以为领土划分和土地买卖一样简单,买卖合同无效,就能收回土地了?”

    “这个……”多诺万看着眼前的土耳其总理,“您的意思是土耳其不打算收回阿拉伯地区的领土?”

    雷菲克。赛达姆总理笑了起来,说:“阿拉伯地区的领土并不属于土耳其,那是奥斯曼苏丹作为哈里发的领地。而土耳其在二十年前就驱逐了奥斯曼苏丹并且废除了哈里发制度。所以阿拉伯地区和土耳其没有半点关系!”

    这显然是颠倒黑白,但却是一个让德国很难反对的软钉子。

    “可是土耳其的民意呢?”多诺万还是觉得不放心,“您知道的,德国人很善于挑动激进主义情绪。”

    “土耳其没有什么激进主义,”雷菲克。赛达姆总理笑着说,“土耳其只有凯末尔主义,我们既不是泛YSL主义者,也不是泛突厥主义,土耳其就是土耳其!”

    和乱哄哄的南斯拉夫不一样,土耳其拥有一个强有力的统治集团——凯末尔创立的土耳其共和人民党。该党虽然不符合英美的审美观,但是这个党的存在却让英国免于在1940年遭遇灭顶之灾。因为这共和人民党有足够的力量压制国内的民族主义者,同时也不会因为热爱民主自由就糊里糊涂去当英美的炮灰。

    “那么,您能保证土耳其在未来不会和德国站在一起反对自由世界吗?”

    雷菲克。赛达姆总理摇摇头,说:“上校,我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未来也不掌握在土耳其这样的国家手中,决定未来的恰恰是你们美国。现在欧洲人人都知道,只有美国参战,德国才有可能会失败。而土耳其,无论如何不能再和失败者站在一起了。虽然我们不想得到什么,但也不想失去我们仅有的,为了保住仅有的,我们将不得不在必要的时候和魔鬼合作!”

    ……

    “不想得到什么,也不想失去什么,这就是土耳其的立场!”德国驻土耳其的大使冯。巴本这时也提到了土耳其对待世界大战的态度。“我想……他们要置身事外!”

    “这实际上是在帮助英国,土耳其人一贯如此,善于利用我们欧洲人之间的矛盾达成扩张的目的……”希特勒下了个结论,然后他问赫斯曼,“元帅,我们要不要考虑入侵土耳其?”

    “领袖,”赫斯曼摇了摇头,说,“土耳其的地形对入侵者不利,我们很可能会在小亚细亚陷入泥潭。”

    “那我们该怎么办?”希特勒用平静的,阴冷的语气问,“难道我们德意志帝国就这样被土耳其人随便愚弄吗?”

    “领袖,他们将来会因为拒绝我们的善意而付出代价的。”

    赫斯曼元帅对希特勒说:“但是现在,我们要做的不是入侵。而是明确告诉土耳其,我们很快就会打败英国在地中海的舰队,到那时土耳其对我们就没有价值了!如果他们想保住眼前的东西,还想有所收获,就应该在英国地中海舰队失败前和我们站在一起。”

    他的话虽然这么说,但是希特勒和巴本都知道土耳其其实是有价值的!哪怕在英国失去地中海的情况下——因为土耳其的投靠可以确保德国抢在苏联前进入伊朗和伊拉克。

    而且,土耳其多山的地形和彪悍善战的民族气质,还能在未来成为阻挡苏联南下中东的一道屏障。

    “我明白了!”希特勒站起身,背着手走了几步,然后对冯。巴本说,“去告诉土耳其总理,我的底线就是苏伊士运河被我们或意大利人控制。到那时土耳其必须立即和我们站在一起,否则德国就会夺回君士坦丁堡!

    我们不会去占领多山的小亚细亚,但是我们可以轻易夺走君士坦丁堡!如果土耳其人还想在战后拥有那里,就要在我们我们夺取苏伊士运河后立即成为我们的盟友……这是最后的时机!”(未完待续。)

第394章 请不起的毛熊() 
希特勒和莫洛托夫的会面发生在6月20日,这天也是日内瓦和会休会的日子。为了避开各方面的耳目,会面被安排在日内瓦湖上的一条游艇里面。

    苏联一方出席的就是莫洛托夫、柯伦泰夫人和工农红军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德国一方出席的则是希特勒、赫斯曼和里宾特洛甫。

    也不是什么正式的外交谈判,只是双方聚在一起喝个午茶,聊聊社会主义红旗将要插遍全球的大好形势。

    “现在社会主义的红旗插遍了大半个欧洲和大半个亚洲(东亚大陆也是社会主义),至少一半的人类已经获得了解放。如果世界上的两个社会主义大国苏联和德国能够团结一致,那么红旗插遍环球的日子就指日可待了!”

    正在发表高论的是国家社会主义的领袖阿道夫。希特勒。他用高昂且充满激情的巴伐利亚口音的德语说:“莫洛托夫同志,看来整个世界的历史进程已经确定,未来是属于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德国和社会主义苏联将会高举红旗,引领全世界人民走向光明的时代。

    这是我和斯大林同志在去年的里加会晤时所期待的场面,也是社会主义的先驱们所梦寐以求的时刻。在这个全人类将要赢得最后解放的时代来临之前,社会主义苏联是否已经决定马上加入到全世界最壮丽的事业中来了?”

    赫斯曼在现场充当翻译,将希特勒的话翻译成了俄语,同时还要努力忍住不让自己笑出来。

    虽然早就知道阿道夫。希特勒是一个社会主义政治家,但是每次听到他说这种第三国际版本的社会主义套话,总还是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不过莫洛托夫和柯伦泰夫人还有红军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却都一本正经在听,不时还频频点头,仿佛非常赞成阿道夫。希特勒说的话。

    实际上希特勒的话在他们听来并不陌生,从去年的里加会晤后开始,苏联的《真理报》和塔斯社宣传的都是这一套理论。而每一次德国在前线取得胜利,苏联的大小报纸上也都是一片叫好——因为人类解放是苏德两个社会主义大国共同的事业,因此社会主义事业在欧洲所取得的成功,也有慈父领袖斯大林的一份功劳。

    而且人类解放那么大的事情,也不能只靠德国一国,苏联的参与还是必不可少的……

    “希特勒同志。”

    莫洛托夫管希特勒叫“同志”,这个称呼是得到苏联官方认可的。在最新出版的《斯大林文选》中,就收录了几封斯大林写给希特勒的亲笔信的内容,在信里面,斯大林就用“亲爱的希特勒同志”来称呼希特勒。而希特勒则管斯大林叫“尊敬的斯大林同志”。

    莫洛托夫接着说:“斯大林同志认为,德国人民为人类解放事业做出的贡献已经够多了,现在应该轮到苏联人民来做贡献了。”

    赫斯曼将莫洛托夫的俄语翻译成了德语,希特勒听了以后,点点头说:“那当然,世界人民不能只指望德国,德国的人口只相当于苏联的三分之二,生存空间只有苏联的二十几分之一,矿物资源更是无法和苏联相比。这让我们无法负担起解放4700万英国人民的使命,更不用说大西洋彼岸的1亿3000万美国人民了。我期待能和苏联携手,用我们两国建造的战列舰和航空母舰去击败英美的海军,然后再加我们的社会主义联军送上英国和美国的土地。”

    这真是要把红旗插遍寰宇啊!赫斯曼一边翻译着希特勒的话,一边想象着纳粹万字旗和镰刀锤子旗同时在白宫屋顶上升起的一幕……哦,或许还有一面日本膏药旗!

    不过这也就是想想罢了,苏联的要价太高,是德国无法承受的。

    “解放英国和美国?你们的海军能够打败英国和美国的海军了?”

    红军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没有等赫斯曼把希特勒的话都翻译成俄语就抢着发问了(他可是正经的沙俄总参军事学院毕业的,当然懂几门外语,其中就有德语)。

    “这是早晚的事情!”赫斯曼说,“欧洲大陆很快就要得到全面的解放,这意味着我们能将更多的资源投入海军和空军建设。而且在战争爆发前,我们就有一个庞大的造船计划,之前由于资源不足因此进展缓慢,现在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了。我想苏联现在也应该加快海军建设,建造更多的‘苏联’级战列舰和‘喀琅施塔得’级战列巡洋舰。”

    “苏联”级战列舰现在有4条已经开工,预计会在1942年内全部服役。而“喀琅施塔得”战列巡洋舰也是苏联大海军计划的一部分,设计的标准排水量为3。27万吨,装备三联305mm炮塔3座(或3座双联380mm炮塔),在1939年开工了2艘,同样计划在1942年内完工——很显然,斯大林原本准备在1943年大干上一场。不过现在革命形势的变化来得有点快了,看来是得抓紧时间加快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的建造了。

    “解放英国和美国恐怕是很多年后的事情了,在这之前必然有一个建造军舰的比拼。”沙波什尼科夫说,“而为了赢得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