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6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斯大林现在是绝对不能离开莫斯科的。但是苏联布尔什维克党中央、最高苏维埃和人民委员等等的苏联中央机关,却不能留在莫斯科这座危险的城市中。否则一旦被德国人包围了,那可就是一网打尽。

    “同志们,我建议将苏联的战时首都设在外乌拉尔的车里雅宾斯克市。”斯大林提出了他理想中的战时首都地点,不是历史上的古比雪夫,而是更加遥远的车里雅宾斯克。

    车里雅宾斯克位于乌拉尔山脉南端的外乌拉尔地区,在地理上属于西西伯利亚平原和乌拉尔山脉的交汇处,西面有乌拉尔山脉为屏障,东面是资源丰富且辽阔的大平原,南面则是哈萨克斯坦大草原。

    如果苏联在莫斯科沦陷后以此地为首都,不仅可以凭借乌拉尔之险抵挡德军和白俄军的进一步入侵,而且还可以就近控制辽阔的中亚地区。

    车里雅宾斯克州虽然属于西伯利亚地区,但是气候并不寒冷。冬季最冷的月份的平均温度也就是零下16摄氏度…零下18摄氏度之间,夏季则在17摄氏度…20摄氏度之间。虽然比莫斯科冷一些,但还是可以接受的。而且车里雅宾斯克还有大片的黑土地和丰富的水利资源,对于发展农业和牧业非常有利。

    至于车里雅宾斯克的工业基础也非常不错,由于西伯利亚大铁路从该州境内通过,因此在前沙俄时代(现在是后沙俄时代了)那里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

    经过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设,车里雅宾斯克已经成为了以采矿业、冶金业(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和机械工业(车里雅宾斯克拖拉机厂)为核心的新兴重工业基地。

    从哈尔科夫、顿涅茨克、明斯克、斯摩棱斯克和列宁格勒等地迁移出来的工厂,也大多汇集到了车里雅宾斯克和更加遥远的鄂木斯克、新西伯利亚和伊尔库茨克等地。

    另外,从美国“租借”而来的大量工业设备,也都就近(这些设备大部分是从太平洋航线运来的)用于西伯利亚工业基地的建设。因此又进一步加快了以车里雅宾斯克、鄂木斯克、新西伯利亚和伊尔库茨克等地区为核心的西伯利亚地区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进程。

    “由于同德国帝国主义和白俄反动派的战争必然是长期且艰苦的,”斯大林一边说话,一边点燃了自己的烟斗,吸了一口,“因此我们需要一个不会被敌人打扰的大后方,而这个大后方现在看来不可能是伏尔加…乌拉尔河地区,只可能是西伯利亚和中亚。所以从现在开始,加快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的建设,应该成为和军事斗争同样重要的工作。”

    斯大林吐了口白烟:“我们必须从正在遭受帝国主义和白俄蹂躏的苏联的欧洲地区向西伯利亚、中亚转移大量的人口。应当动员大量受过良好教育、信仰GC主义、热爱苏联和布尔什维克党的男女青年去西伯利亚和中亚,以加快那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争取早日将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变成发达和繁荣的社会主义家园。而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们显然还需要更多的外部支援。”

    说到这里,斯大林看了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一眼。莫洛托夫知道这是斯大林在下达命令,他马上回应道:“总书记同志,我马上去一趟美国。”

    斯大林点了点头,说:“还有日本!我们必须要让东京方面清楚,德国人实行的是极端反动的种族主义路线。按照德国人的观点,斯拉夫人固然比雅利安人要低等,但是比他们这些亚洲人不知高贵多少。所以德国不是他们真正的朋友,除非日本人能把自己变成金发碧眼的白人,否则别想什么脱亚入欧!”(未完待续。)

第923章 日本的大目标() 
“路德维希,日本大使大岛浩中将已经到了。”

    娜塔莉。列辛斯卡雅推开了一间的办公室橡木房门,微笑着对里面帝国元帅赫斯曼说。

    因为苏德之间的谈判大门被彻底关闭,娜塔莉在瑞士的使命也就结束了。不过赫斯曼没有再让她去波兰,而是让她担任了自己的私人秘书——这其实是个非常重要的职位,相当于赫斯曼的机要秘书或办公室主任。

    “大岛浩?”赫斯曼从一份关于巴拿马运河已经恢复通航的报告中抬起头,看着身穿着国防军女助手军服的娜塔莉,“他是为巴拿马运河的事情而来的?”

    这位日本大使并不在赫斯曼今天准备接见的名单当中,也不是随时可以和他见面的国防军高级将领。而且赫斯曼也不是外交部的官员,和日本大使打交道不是他的本职工作。不过美国人修复巴拿马运河却是个可以让赫斯曼和大岛浩见面的理由——这位挂着中将军衔的大使,实际上代表的不是日本政府,而是日本军方。

    “为了两件事,”娜塔莉回答,“一是联合作战,二是日俄建交谈判。”

    现在俄罗斯帝国复兴了,不再是流亡的白俄,而是一个真正的国家,那么自然就有外交承认的问题了。而奥丽加的白俄政府和斯大林的苏联政府,现在都奉行“一个俄国(苏联)”的外交政策,而且是“苏俄不两立”。

    任何外国要和俄罗斯建立外交关系,那么就必须和苏联断绝外交。同样的,要和苏联保持外交,那就不能承认俄罗斯。

    所以世界各国现在都得在苏俄之间选边,只能承认其中一个。而日本帝国的情况有点特殊,作为轴心国的一员,它却同苏联保持着比较良好的关系。

    不过在德国的撮合下,日俄之间还是展开了建交谈判,具体负责的就是大岛浩。

    可是日俄之间的谈判却进行得相当不顺利。日本在建交谈判中提出了萨哈林岛(库页岛)属于日本和远东地位未定两大条件。

    萨哈林岛属日在日本看来是天经地义的,现在萨哈林岛南部已经归日本所有,岛北产油区出产的石油也全部低价卖给日本。因此日本以索取北岛主权作为和俄罗斯建交的条件,根本不算过分。

    而白俄政府则坚持认为萨哈林北岛(北纬50度以北)属于俄罗斯所有,不可以出让。而且态度十分坚决——白俄现在要融欧了嘛,后台像钛合金一样硬,才不把小日本放眼里呢。

    不过萨哈林北岛问题在希特勒和赫斯曼看来还是可以商量的,毕竟只是四万平方公里的荒凉之地嘛。而且……希特勒和赫斯曼的“融俄计划”只到乌拉尔山脉——并不是说乌拉尔山脉以东就不要了,只是暂时不吃,维持苏俄对抗。等到日耳曼人在生娃的问题上都向赫斯曼和克洛伊看齐了,“西俄”也完全融入欧洲了,再去收拾东苏也不迟。

    可是日本的昭和参谋们不知道吃错什么药,在列宁格勒变成彼得格勒之后,还提出了“远东地位未定论”。意思是苏联远东地区归谁所有现在不知道,得看情况而定。估计这帮昭和参谋准备在德国夺取莫斯科后对苏开战,拿下苏联远东地区。

    而这个“远东地位未定论”却遭到了俄罗斯政府的坚决反对,同日本的建交谈判也因此破裂。

    对于日本这项要求,希特勒和赫斯曼都觉得没有啥好商量的——虽然俄罗斯远东地区荒凉的很,但是地图上好大一块呢!一刀下去变成“未定”了,奥丽加女皇的合法性不就成问题了?

    而且……希特勒和赫斯曼现在并不希望日本往苏联背后捅刀子。一刀子捅下去,欧洲共同体中的俄罗斯人没准就多出几千万!日耳曼人直接从第一大民族变成少民了,这怎么能行?

    “娜塔莉,你去和大岛说,”赫斯曼轻轻吐了口气,吩咐道,“日俄建交问题不必讨论,俄罗斯的东方领土不容分割。”

    赫斯曼对俄罗斯东方领土的立场并没有让大岛浩感到失望,因为这早就在他的预料之中。

    这位日本的德国通非常清楚,欧洲统一已经是德国的根本国策了。而欧洲统一的基础就是融俄,只要德俄合体,英法就只能追随。而德俄英法合体,欧洲就必然一统。而一个统一的欧洲则肯定能称霸世界!

    所以德国称霸世界的基础就是融俄,而融俄的基础就是奥丽加女皇和她的政府。

    因此德国无论如何都不能拿奥丽加和白俄政府的合法性做交易。在如今德国出版的地图上,实际上由德国政府直接统治的左岸乌克兰和东白俄罗斯还都是俄罗斯帝国的附属领土。只是改名为小俄罗斯王国和白俄罗斯王国,由德国皇太子路易。费迪南和太子妃基拉女大公统治。而他们两人同时也是俄罗斯帝国皇位的合法继承人,在法理上是完全没有问题的——由皇位继承人担任某一个重要属地的君主是欧洲君主国常见的情况。

    左岸乌克兰和东白俄罗斯都这样安排,德国怎么可能在远东问题上捅奥丽加一刀呢?

    所以在见到赫斯曼后,大岛浩并没有再提及日俄建交,而是直接告知了一个正在准备当中的大计划。

    “帝国元帅阁下,我帝国目前正在准备和美国进行太平洋之最终决战,因此急需贵国提供援助并且进行配合。”

    “最终决战?”赫斯曼眉头皱了起来,“你们打算怎么打?需要多少援助?”

    “我帝国准备在夏威夷群岛与美国决一死战!”大岛浩说,“海军联合舰队及部分陆军精锐将汇集于夏威夷群岛,先取守势,以九段战法消耗美军实力,最后再以4艘大和级战列舰和机动舰队进行反击,彻底歼灭美国太平洋舰队之主力,迫使美国接受我帝国之和平条件。”

    做梦吧?

    赫斯曼心里面对什么最终决战根本不屑一顾,不过面子上还是礼貌地发问:“现在美国海军实力增长很快,每个月都有几艘航母服役,他们现在有什么必要急于决战?如果将进攻夏威夷群岛的时间推迟到1944年下半年,预计可以集中100艘以上的航空母舰,舰载机数量将会超过3500架……”

    土豪就是土豪啊!

    虽然那100多艘航母大部分是护航航母,可照样能起降飞机,还是F4U和F6F这样的高性能战机。

    虽然日本得到了德国的技术支持,解决了18缸的中岛“誉”系列发动机(这款发动机是陆海军共用,陆军成为Ha45)的散热难题。让日本海陆军拥有了可靠的2000马力级别的高性能空冷式发动机,使得历史上因为发动机问题而一再延误的Ki84疾风战斗机和紫电改战斗机得以在1943年6月进入量产阶段。P1Y银河轰炸机的原型机也在43年6月底安排了试飞,计划在43年底前量产。

    但是Ki84疾风和紫电改都是岸基飞机,它们的性能比起美国人舰载的F4U和F6F也没有什么优势可言。而日本的舰载战斗机目前还是靠零式撑市面,德国的Fw…190T不合日本的要求(因为优势空域在高空,而且着舰性能不是好,发动机又太复杂),日本人自己的“17舰试”现在连原型机都没有完成,年内能进入试飞阶段就不错了。

    所以在飞机这一块儿,日本在开战初期的优势已经不存在了。

    另外,美国在飞行员数量上还有较大优势——对美日而言,飞机数量都不是太大的问题,问题是飞行员的数量。飞行员多,常备战机就多。飞行员少,常备战机也就少了。

    世界大战爆发前美国就有大量的飞行俱乐部,有飞行执照的美国人多达几十万。所以在战争爆发时美国军方可以从中招收到许多有飞行经验的新兵进行训练。

    而且美国还有用不完的石油,完全可以让飞行员新兵敞开了飞!

    所以同样是战争爆发后入伍的菜鸟飞行员,美国人那边的飞行时间都是几百小时计的(包括在入伍前的飞行,入伍后标准训练飞行时间通常是300小时),而德国这边目前已经缩短到了100…150个小时,日本更是减少到了50个小时。

    而飞行训练时间的差距,也就直接决定了美德日三方飞行员技术的好坏。德国这边因为有苏联这个王牌陪练,可以让菜鸟飞行员们在实战中积累经验,所以现在有相当多的王牌飞行员可用。

    但是日本那边就惨了,除了开战前积累的一批老飞行员外,开战后训练出来的飞行员技术都不靠谱。想要用飞行员技术碾压美国基本是做梦,而且美国飞行员在数量上还比日本多几倍。

    所以在巴拿马运河被修复后,太平洋上的优势已经在美国一边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的优势将会越来越大,因此美国人根本没有必要在1943年就去强攻夏威夷群岛。(未完待续。)

第924章 轰炸西海岸() 
“帝国元帅,我方准备逼迫美国对夏威夷群岛发起进攻。”

    因为需要德国提供关键的援助,大岛浩没有一点隐瞒的意思,而和盘托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