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7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希特勒顿了顿,又说,“我们还得给斯大林足够的时间疏散伏尔加…乌拉尔地区的人口。他们虽然是劣等的斯拉夫人,但是比中亚和西伯利亚的野蛮人还是要高贵的,应该拥有一定的生存空间。”

    赫斯曼点了点头,他当然知道中亚的生存空间还是能养活很多人的。如果不是信仰GC主义和东正教(现在苏联放开东正教了)的俄罗斯人去占地盘,那里可就是一片“绿油油”的啦。

    看到赫斯曼点了头,希特勒轻轻吁了口气,现在德国的事情,只要他和赫斯曼达成了共识,就没有办不成的了。

    “帝国元帅,你得让娜塔莉去找柯伦泰夫人,把我们的意思告诉斯大林。”希特勒说,“让他早点离开莫斯科,可以先去高加索,然后通过里海把部队带去哈萨克斯坦。”

    看来希特勒在这个时空真的是斯大林的好基友,连逃跑的路线都帮他想好了。

    “我知道了,”赫斯曼想了想,“我亲自去一趟瑞士,当面和柯伦泰夫人商量这件事情。”

    ……

    赫斯曼在同希特勒商定好了拯救苏联和斯大林的办法后,第二天就向总参谋部请了假,然后带着妻子克洛伊和私人秘书娜塔莉还有副官卫兵等人,一起去瑞士的别墅度假了。

    度假当然只是个名目,和苏联驻瑞士大使柯伦泰夫人见面才是真正的目的。

    而在赫斯曼等人登上前往苏黎士的火车之前,娜塔莉已经和柯伦泰通了电话。所以在赫斯曼抵达的当晚,他就在自己和克洛伊的别墅内同柯伦泰夫人见面了。

    看上去非常忧愁的柯伦泰夫人在晚饭后坐在赫斯曼的书房里面,蹙着眉头听完了赫斯曼的话,用非常怀疑的语气问:“帝国元帅,你们德国人到底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想要同苏联进行和平谈判?”

    “并不是和平谈判,”赫斯曼有些无奈地苦笑了一下,“如果奥丽加没有成为彼得格勒的主人,我们之间完全可以达成和平协议。但是现在……苏联和德国之间的战争已经变成了俄罗斯的内战,而我们不希望俄罗斯在短期内实现统一。夫人,你能理解我们的想法吗?”

    柯伦泰冷冷地看了赫斯曼一眼,缓缓点头说:“谁都不希望看到一个统一和强大的俄罗斯,无论它是红色的还是白色的。”

    赫斯曼无言地点点头。

    谁让俄罗斯族现在是欧洲第一大民族呢?如果把整个俄罗斯民族都吞下去,日耳曼人的人口优势就不存在了。

    “那么以后我们和白俄之间的战争,你们会不会插手?”

    “如果战火烧到欧洲,”赫斯曼说,“我们肯定是要插手的。”

    柯伦泰夫人沉默了片刻,又问:“如果日本进攻我们呢?这样的事情是很有可能会发生的,是吗?”

    “我们会尽可能说服日本不采取行动,如果日本不听从我们,那么……我们也不会向日本提供任何支持。”

    “这不够。”柯伦泰摇摇头,看着赫斯曼,“你知道苏联是否能够续存的关键是什么吗?”

    “什么?”

    “是物资。”柯伦泰苦笑道,“西伯利亚和中亚缺乏物资,根本养不活那么多的人和军队,至少在我们充分开发中亚前不可能。而可能的物资来源,都在日本的威胁之下。”

    “暂时不必担心,”赫斯曼明白柯伦泰的意思,不过他也没有办法在这个问题上给出什么保证,“现在日本和美国正在大战,而且根据我们所掌握的情况,日本人打得并没有他们宣称的那么好。实际上……他们正在被美国打败!虽然日本人在过去的2个月中一直宣称胜利,但是实际上的情况是他们正在失败。”

    现在美日之间打的是“太平洋战争”,整个太平洋都是战场,夏威夷群岛之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虽然日本不断宣称在夏威夷群岛战场上重创美国,但是在太平洋的其他地方,日本正在遭遇挫败。

    而作为日本的盟友,德国对此并不是一无所知。因为欧共体自己跑大东亚航线的船队在3月和4月一共损失了11条船,共11。8万吨!这个数字占到了3月、4月进入马六甲海峡以东地区的欧共体货船总数的30%以上。另外还有10条舰船被击伤,两者相加,居然占到了欧共体在大东亚地区轮船(不包括军舰)总数的50%以上。

    所有损失和负伤船只中的70%是被美国潜艇造成的,余下的30%则是美国水雷的战果。而美国人布下的水雷虽然击沉和击伤的船只较少,但是对生产和运输造成的损失却更大。因为少量的水雷就会造成航道和港口暂时无法运用,运输船只被迫等待排雷。

    在3、4两个月中,仅仅是马六甲海峡就因为美国布下的水雷(马六甲海峡水浅,是个布磁性水雷的好地方)中断了整整21天,因而严重影响了欧洲和日本间的物资转运。

第1043章 拿什么拯救您,敬爱的斯大林 下() 
“同志们,目前的形势表明,伟大的卫国战争的胜利取决于高加索GC主义堡垒的得失,而不是莫斯科城的得失。因为莫斯科仅仅是一座没有什么价值的孤城,而高加索地区拥有苏联70%的石油产能,而且还靠近帝国主义的石油生产中心中东地区。如果高加索GC主义堡垒的经营可以获得成功,我们就能从那里将民族解放和GC主义革命的火种输送到整个中东。备受压迫的中东各国人民就会揭竿而起,反对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而帝国主义的石油供应,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枯竭……”

    正在车里雅宾斯克的GC主义宫(苏联布尔什维克党政Z局驻地)滔滔不绝鼓吹什么高加索GC主义堡垒重要性的是刚刚从印度返回的赫鲁晓夫。

    他现在是GC主义事业接班人的热门人选,因为印度革命的形势相对来说还是不错的。由于甘地和尼赫鲁为首的国民大会党的软弱,印度革命的民族革命的大旗也落在了印度布尔什维克党手中,革命高潮也因此来临了。

    由铁木辛哥和赫鲁晓夫共同指挥的印度方面军,更是在44年的头几个月里横扫印度西北。还在4月中旬解放了距离德里仅400多公里的旁遮普省的省会拉合尔——这里是历史上印度仅次于德里的政治中心城市,莫卧尔王朝在1525…1707年时就建都于此。这座城市的解放,似乎意味着印度革命正在迈向高潮。

    不过赫鲁晓夫从拉合尔来到车里雅宾斯克的目的并不是报告印度革命的大好形势,而是和同志们讨论苏德战争的严峻形势的。

    而与会的政Z局委员们(斯大林缺席)听到赫鲁晓夫在会议开始的时候就第一个发言,而且还大肆吹捧GC主义堡垒,都是一愣——政Z局会议讨论的内容通常是事先确定的,很少会有“突然袭击”的事情出现。不过斯大林的政Z局委员们脑筋转得都很快,马上就明白了赫鲁晓夫的意思。

    “赫鲁晓夫同志说的对,”代替斯大林主持会议的莫洛托夫马上就附和了赫鲁晓夫,“高加索GC主义堡垒的确比莫斯科更重要,失去了那里,我们的事业就会面临失败。而只要守住高加索,德国人就抽调不出足够的兵力在1944年内进攻伏尔加…乌拉尔地区。这对我们疏散伏尔加…乌拉尔工业区和等待太平洋战场发生根本性转变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他的目光在会议室中扫了一圈,诧异吃惊的表情已经从与会的委员们脸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张没有任何表情的面孔。

    “我提议,”莫洛托夫斟酌着用词,“政Z局通过一个决议,重建革命军事委员会,并且请斯大林同志兼任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另外,鉴于目前的战争已经转变为内战,全俄肃清***及怠工非常委员会也应该恢复……”

    革命军事委员会是上一次苏俄内战中成立的工农红军最高统帅机构,担任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就是托洛茨基。不过苏俄的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和后来东方某国的军委主席是不大一样的。在托洛茨基担任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期间,他很少呆在莫斯科,而是辗转于各个重要战场,亲自坐镇指挥。实际上,苏俄的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类似于红军的总司令或是总政委。

    现在莫洛托夫提出重建革命军事委员会是双重意义的,首先革命军事委员会是领导苏俄内战的统帅机关,现在的苏德战争正在转化为苏俄内战,自然需要重建革命军事委员会了。

    其次革命军事委员会的主席应该去最重要和最有决定意义的战场坐镇督战……这是托洛茨基留下的惯例。而斯大林一旦出任了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那么就能循着他的死对头(已经死了的对头)托洛茨基的惯例,离开莫斯科去高加索GC主义堡垒了。

    这实际上就是在替斯大林解套!

    另外,在苏俄革命期间和革命军事委员会相辅相成的还有全俄肃清***及怠工非常委员会,简称就是契卡!

    现在革命军事委员会恢复了,那么法力无边的契卡自然也要恢复——相比内务人民委员部,当年的契卡可拥有更加无边的权力。

    而契卡组织,当然也是要由斯大林的心腹贝利亚或是别的什么斯大林完全信任的人来控制!

    有了革命军事委员会和全俄肃清***及怠工非常委员会这两个强力机构,斯大林对红军和苏联剩余领土的控制就能变得比较牢靠。

    那么请他离开莫斯科就成为可能了。

    虽然让斯大林离开莫斯科会让每一个政Z局委员感到如芒在背,但是为了GC主义事业的前途,参加今天会议的所有人都在第一时间表态支持恢复革命军事委员会并且请斯大林担任主席的决议。

    在政Z局通过该决议的当晚,赫鲁晓夫就冒险乘坐一架加拿大生产的蚊式夜间特别运输机(其实就是一架经过改装的夜间轰炸机),飞到了被欧洲联军重重包围的莫斯科。

    下了飞机后,赫鲁晓夫马上就换乘神秘的“莫斯科地铁2号线”抵达了斯大林在莫斯科内的地下指挥所。

    此时的莫斯科城内几乎没有平民存在了,吸取了之前列宁格勒被饿垮的教训。莫斯科城内的平民在44年4月之前就被彻底疏散了,大部分人去了中亚——“古拉格”在哈萨克斯坦建有规模巨大的劳改营,有许多现成的设施和农场,可以用来安置莫斯科人……

    而留在莫斯科坚持斗争的战士们,平时也都藏在地下。莫斯科市内有大量位于地下的国防工程,在城市外围的防线上也遍布地下掩体,完全可以为莫斯科的保卫者们提供最安全的居所。

    因此1944年5月下旬的莫斯科,如果从低空俯瞰,几乎就是一座没有什么人烟的空城。不过在莫斯科的地下,却藏着一百二十万全副武装的GC主义战士!

    然而拥有莫斯科坚城和120万战士的斯大林,却一点都感觉不到安全。因为现在保卫莫斯科的大军比原本计划中的要少80万——按照原来的计划,莫斯科城的守军会多达200万!另外在莫斯科州外围的弗拉基米尔州、梁赞州、雅罗斯拉夫尔州还会有100万人以上的机动部队负责打配合。

    可是在“莫斯科外围会战”结束后,斯大林身边却只剩下120万人,另外在加里宁市还有不到70万军队在绝望中困守。而在莫斯科州外围的弗拉基米尔州、梁赞州、雅罗斯拉夫尔州等地,只剩下了归属预备方面军指挥的不到50万残兵败将,根本不可能对包围莫斯科和加里宁市的德军(联军)构成任何威胁。

    而更加让人感到绝望的是,原本计划应该用于防守莫斯科的大部分JS…2坦克、T…34/85坦克、A…19加农炮等重型反坦克武器,都在莫斯科外围会战中丧失了。

    没有它们,苏军几乎拿不出可以威胁E…50A坦克和猎豹坦克歼击车正面装甲的武器。连装甲“缩水”的虎式H型坦克,现在也足够在苏军最坚固的反坦克防御阵地前横行了。

    所以斯大林此刻非常清楚,莫斯科的防御远远没有原本计划的那么坚固。只要敌人有足够的决心,准备付出几十万条生命,就能拿下莫斯科和自己的生命了。

    不过现在,还不是斯大林离开的时候。

    一边吸着烟,一边一言不发地听完了赫鲁晓夫传达的政Z局决议,斯大林沉默了许久,才点点头说:“作为一名布尔什维克党员,我当然服从政Z局的决定,担任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赫鲁晓夫原本拧成一团的眉头马上就松了开来,满脸欣慰的笑容:“这可太好了,这下苏联就有救了。那您什么时候能去高加索?我来莫斯科之前听说德军的一个庞大装甲集群已经进入了罗斯托夫州,显然是在向高加索进军。”

    目前正在向罗斯托夫州的是隶属于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的第2装甲集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