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容克52和Fw…200这两款民用运输机出身的飞机了。

    虽然德国人有性能优越的空冷发动机——至少比日本人强得多——但是却没有开发出什么大航程和大载弹量的战斗机和战术轰炸机,德国人的空军科技树仿佛缺了那么一大块似的。

    在赫斯曼看来,德国的活塞式发动机技术在二战中之所以失去领先优势,它们的空军科技树之所以出现缺失。原因就是从1919年到1933年这一段“禁止发展空军”的时代。

    虽然德国人偷偷摸摸干了不少违反《凡尔赛条约》的事情,但是军备这事儿,靠偷偷摸摸搞是不行的——没有大规模的生产、使用,很多问题不会被发现,而且开发的成本也没有办法摊销。

    所以,赫斯曼现在就盯上了苏联这个大市场了!他要用苏联市场来补齐德国缺失的科技树。

    “我们现在已经初步了解了俄国航空工业的水平。”在机场跑道旁的一座两层楼房里的一间会议室里,赫斯曼和斯克良斯基等人开始讨论合作的具体事宜——当然都是原则性的问题。

    赫斯曼说:“虽然有一定的基础,但还是比较落后的。而且,目前的俄国整体而言都是比较落后的。用列宁同志的话说,社会主义革命在一个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了胜利。不过这并不影响俄国发展它的航空工业,但是我们要根据俄国的实际情况来发展它的航空工业,而不必照搬德国的经验。”

    他转过头,对容克斯和福克说:“俄国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未来每年合作生产的规模将会达到数千架之多!但是我们的产品一定要符合俄国市场的特点。

    所以我们要针对俄国市场进行开发,还要请俄国的专家一起参与开发。我们不仅要设计能够在俄国实现总装的飞机,还要让这种飞机能够使用俄国的原材料——不一定要追求全金属,应该尽可能使用木材。还要让发动机也能够比较容易的在俄国生产,这就要求设计容易生产和保养的发动机。

    另外,这种飞机还要很容易进行维护,还要有较大的航程……毕竟俄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只有三四百公里航程的飞机是不适合俄国的。”

    容克斯和福克互相对视了一眼,都微微皱眉,这位赫斯曼中校太实在了吧?做生意哪儿有这样老老实实的?这样老实不是在自找麻烦吗?

    斯克良斯基也在看自己的两个专家——茹科夫斯基和图波列夫,两个俄国航空专家都非常兴奋。对方提出的条件,真的是在为俄国考虑啊!这个赫斯曼,原来是个有良心的军国主义分子!

    ————

    第三更奉上,求推荐票,求收藏

第125章 法德俄三国志() 
赫斯曼还真是个“实在人”,给出的合作条件可以说让俄国布尔什维克喜出望外。虽然苏俄是有办法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买到先进飞机的,但是想要学到研制飞机的本事,想要引进技术和生产线,想要让帝国主义先进的航空工业开发适合在苏俄生产和使用的先进飞机,基本上是做梦!

    而赫斯曼居然让他们美梦成真了!赫斯曼凭良心做买卖,那么列宁同志当然也不会让朋友在经济上吃亏。

    先给了200架订单,订购福克公司和容克公司现成的飞机,这是苏俄红军急需的。至于价钱都好商量,因为巴库油田还没有收复,就先给了金卢布——易货贸易只是大原则,不是不能有例外的。

    接着《俄国…波罗的易货贸易协定》也草签了下来——现在德国和苏俄还没有外交关系,自然不能签署协定。而波罗的和俄国虽然也没有建交,但那已经是时间问题了。

    在赫斯曼完成访俄任务之后,苏俄外交代表团将在越飞的带领下和他一起前往里加,讨论红军撤出爱沙尼亚的问题。苏俄红军在击败尤登尼奇后趁势攻入了爱沙尼亚,占领了塔林。而库尔兰自治邦的防卫军在英**事代表团的要求下也进入了爱沙尼亚,现在正和红军对峙。

    而这份《俄罗斯…波罗的易货贸易协定》则将作为《俄罗斯—波罗的友好互助条约》的一部分,由波罗的共和国的政府领导人和苏俄代表共同签署。

    而且签署这份《俄罗斯—波罗的友好互助条约》也是英国所乐见的。英国人的主张本来就是大陆平衡加遏制苏俄。而大陆平衡的根基则是德法俄平衡。遏制苏俄则是法德两国居后,“防疫线”在前。所谓的防疫线,其实就是波罗的和波兰。其中波罗的有德国在后面力挺,波兰则是法国的铁哥们,都是有后台的。

    这样大陆上面就能唱法德俄三国志,想必是能够长期保持平衡的。

    至于波罗的和德国的特殊关系,还有德国和苏俄的暗中勾结什么的,这些英国人其实都知道一点。但是英国是平衡大师嘛,现在欧洲大陆上是法国最强,俄德皆弱。英国自然对俄德私下的小动作睁只眼闭只眼了。三国志嘛,哪有不许两个弱国合纵连横的?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根据皮尔堡男爵的电报,英国的寇松勋爵非常希望波罗的能和苏俄签署条约。因此英国是赞成波罗的脱离俄国独立的,波罗的很快会成为一个共和国。”

    在克里姆林宫,前来和列宁道别的赫斯曼提起了英国对波罗的共和国的立场。库尔兰自治邦的政府从1919年初开始,就在同英国进行接触。而英国对库尔兰和波罗的的态度,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一开始他们坚持要求德国人从库尔兰撤离,稍后就开始松动,不再提什么德国人撤离了。在1919年6月苏俄用割让右岸乌克兰为代价换取和波兰的停战之后,英国就在里加设立了利益代表处,还派来了特别军事代表团——这意味着英国人已经承认了库尔兰自治邦的地位。

    而在奥丽加女皇前往克里米亚,尤登尼奇上将第二次进攻彼得格勒惨败,苏俄红军攻入爱沙尼亚之后。英国的立场再次发生转变,开始支持波罗的在库尔兰自治邦的带领下实现独立了。

    列宁接见赫斯曼的地方是他的办公室,他坐在一张很大的办公桌后面,办公桌上放着一堆文件。伟大导师是一边批阅文件,一边和赫斯曼单独见面的。这说明导师很忙,同时也表明他和赫斯曼的关系很好。

    导师穿着一套粗咔叽的衣服,显得非常宽松,他看起来很疲倦。赫斯曼在莫斯科隐约听到些消息,现在苏俄内部很不稳定,到处都有人造反闹事,为了镇压,红军甚至用上了毒气弹。

    而外部的敌人也不消停,奥丽加女皇任命了新的总司令(弗兰格尔),又得到了英法援助的武器,正在编组新的军队准备反扑顿涅斯克。不过就赫斯曼所掌握的情报,那位女皇陛下大势已去,她的哥萨克军队士气低落,补给匮乏,军纪也变得非常松懈,出现了大量的劫掠事件。这已经不是一支能取得胜利的军队了。

    实际上,目前最让布尔什维克担忧的恐怕还是同波兰的战争——赫斯曼没有得到多少这方面的报告,苏波两方面都在报纸上宣称胜利,但是却都在封锁来自前方的消息。这说明战争正在关键时刻,双方都没有取得决定性的战果。

    就在赫斯曼想打听苏波战争情况的时候,导师已经开口了。

    “波罗的共和国能够成立,对我们双方都是好事,我希望这个国家能够成为苏维埃俄国通往外界的桥梁。”

    列宁在桌子上的文件堆了翻了翻,然后抽出一份文件,递给了赫斯曼。

    赫斯曼看了看,这是一份给对外贸易人民委员部的命令。内容是委任柯伦泰夫人为副人民委员兼苏俄…德意志贸易公司经理。

    这份文件透露出两个信息:第一是柯伦泰夫人在布尔什维克内部的地位正在下降;第二是列宁相当重视俄德合作,看来已经将之当成实现十年计划的捷径。

    “请您放心,经济合作公司和苏俄…德意志贸易公司的合作会非常愉快的。”

    赫斯曼将文件交还给了列宁。列宁又从文件堆里抽出了一份文件,他抬头看了赫斯曼一眼,“经济建设只是一个方面,是吗?”

    “当然,我们是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嘛。”赫斯曼回答。“当然应该在战略上互相配合……”

    就在这时,列宁办公室的门突然被人推开了。快步走进来的是个女人,名叫福季耶娃,是人民委员会和国防委员会秘书,同时也是列宁的秘书。赫斯曼听到脚步声,回头看了她一眼,只见她捧着个红色封皮的文件夹,神色有些紧张。

    赫斯曼心想:难道是前线出了什么状况?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赫斯曼很识趣地站起了身,和列宁握了下手。“您还有事儿,我就不打扰了。”

    “好的,路德维希,我让人安排你去参观顿涅斯克的工厂,虽然情况不好,但毕竟已经回到了我们的手中。”列宁笑着说,“等你从顿涅斯克回来,我们再讨论波兰问题……这几天正是基辅战役的关键时刻,你再回莫斯科的时候,基辅应该已经回到了人民的手中,到时候我们再谈进一步的合作。”

    ————

    求收藏,求推荐

第126章 一定要消灭白色波兰() 
赫斯曼并没有按照列宁的安排离开莫斯科去参观访问,因为列宁同志突然病倒了。

    “路德维希,列宁病倒了!”

    赫斯曼在莫斯科民族饭店的套房的房门,一大早就被匆匆来访的柯伦泰夫人敲开了。柯伦泰非常热情地拥抱了赫斯曼,然后就在他的耳边低声告诉他一个令人惊讶的消息。

    “他中风了!就在昨天下午……”

    柯伦泰的声音很轻,显然不想让周围的人听见。

    列宁居然中风了!赫斯曼也大吃一惊。他虽然知道列宁的命不会很长,可是在1920年8月就倒下,却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现在跟我走,去克里姆林宫。”柯伦泰夫人没有跟赫斯曼进房间,而是直接让赫斯曼和她一起去克里姆林宫。他们随后一起出了饭店的正门,一辆黑色的小汽车已经停在马路边上。两人一起坐进了轿车的后排座位。

    “娜塔莉,去克里姆林宫!”柯伦泰吩咐道。这时赫斯曼才发现,开车的竟然是娜塔莉。列辛斯卡雅。

    “列宁同志的状态还好吧?”赫斯曼试探着问。他懂得一点医学知识,知道这次中风应该是一系列中风的开始,目前的情况可能不会太严重。

    “还可以,”柯伦泰紧蹙着眉头,“不过他的健康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安危,必须要保密……”

    “我知道,我知道。”赫斯曼连连点头,“等我回了德国,就派最好最可靠的医生过来。”

    “谢谢。”柯伦泰感激地冲赫斯曼点点头。这也是她来找赫斯曼的一个原因——这个时代,德国有最好的医生!

    “那么,我能问一下诱发中风的因素是什么吗?”赫斯曼接着发问。昨天他就察觉到列宁的情况不大好,仿佛有块大石头压在心头似的。

    “基辅!”柯伦泰咬了咬牙,“我们在基辅被白色波兰的军队打败了……”

    基辅战役居然打败了!

    原来在过去的三四个月,在右岸乌克兰的战场上,仿佛是红军占有优势,不仅包围了基辅,而且还解放了许多中小城市。但是他们始终没有能在基辅城外摧破波兰白军的主力——指挥这场战役的图哈切夫斯基拟定的是一个围城打援的方案。

    可是出乎红军的预料,守卫基辅的乌克兰白军异常顽固,而且还得到了大部分市民的拥护。彼得留拉集团组织了大量的民兵。使得他们有充足的兵力在防守之余,还能不断发起反击,牵制和消耗了大量的红军有生力量。

    到了7月中旬,也就是赫斯曼刚刚抵达俄国的时候。由法**事顾问团指挥的波兰白军主力,才姗姗来迟,推进到了基辅以西的克罗斯腾。然后就是长达18天的克罗斯腾…基辅会战。

    由于红军在4月中旬到7月中旬的三个月里一直围攻基辅和忙着占领右岸乌克兰的大小城市,同各种各样的乌克兰民间军事力量斗争。所以在克罗斯腾…基辅会战开始前,他们已经筋疲力尽。

    虽然如此,久经战阵的红军在交战开始的时候,还是主动发起进攻,希望可以掌握战场的主动权。红军一度还占了上风,打得经验不足的波军节节败退。但是到了8月13日,毕苏斯基亲自率领援兵抵达克罗斯腾后,波军士气大振,随后发起反击,经过三天三夜的血战,终于将早就是强弩之末的红军击溃!

    这意味着从4月份开始重燃战火的苏波战争,将以苏俄方面的惨败告终——历史上的苏波战争,只能算是个平局。苏俄虽然没有夺下华沙,但还是收复了基辅和右岸乌克兰大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