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宰执大宋-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浩是实在靠不住了。

    不过钟浩虽然躲着杨怀玉拉他喝酒,但是也不能慢待他。每天,钟浩每天晚上都让可瑶做上几道拿手菜肴给杨怀玉送去做酒肴。

    可瑶如今在钟浩的指导下,早已学会了炒菜。可瑶颇为心灵手巧,又爱琢磨,很快其炒菜技艺在钟浩看来,已经超过了自己。

    其实,杨怀玉每天来拉着钟浩一起喝酒,主要就是想吃可瑶做得炒菜。这炒菜在麟州可是从来没有吃到过啊,其味道当真是美味。

    既然钟浩让可瑶每天送炒菜到杨怀玉营房,杨怀玉也就不去拉着钟浩喝酒了,反正有炒菜吃了,其实杨怀玉觉得和钟浩那种喝酒磨叽的人喝酒,远不如和自家豪迈的家将喝起来痛快!

    如果钟浩知道杨怀玉以前每天来自己这里拉着自己喝酒,根本就不是如他嘴里说的是与自己气味相投和佩服自己的知识渊博,而为了可瑶做得炒菜,怕是会气得吐血:枉我把你真的当知己了!

    ……

    静羌寨的建设和发展,现在虽然是刚刚起步,但已经算是基本走上正轨了。

    钟浩觉得建造学堂的计划,可以提上议事日程了!

    平西军的家眷中的那些小孩子整天没有人管也是一个大问题,这些孩子可平西军的未来,教育必须从小抓起。

    钟浩觉得建所学堂,让孩子们从小学些知识,提高未来平西军的兵士质量,还是很有必要的。

    兵在精不在多,平西军这样的厢军,就是十个军,碰到一个精锐的骑兵营,估计也是只有被宰割的份。其实,在钟浩的规划中,未来平西军的五个营,除了挑选一部分会手艺的工匠,组成一个工匠营之外,其余的都打算让他们退役,转为民籍。

    当然这些平西军军士之所以加入厢军,就是因为为民时活不下去了,为了吃上饭才加入厢军的,钟浩也不能粗暴的让他们退役后,就不管了。钟浩到时自然会把静羌寨的田地分给他们一部分,让他们安心种田。

    这些厢军的战斗力上战场,其实也是给人送菜,还不如安心种田,给静羌寨提供一些粮食来得实在。

    至于战兵营日后定然要在平西军中占一个营的份额,工匠营也要占一个,至于另外三营,钟浩打算日后静羌寨发展后,再按照自己的要求招募一些,至少经过训练要能形成一定的战力。平西军除了战兵营的这些兵士,大都底子太差,就算再训练,也很难有什么战力。

    其实,钟浩最看重平西军兵士,的是未来从那些少年中挑选一些,从小培养。这些少年的可塑性强,从小灌输忠诚观念和家国思想,会让他们更加容易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从而能保证对自己的忠诚和对大宋的忠诚。而不像如今的这些平西军兵士那样,没有自己的价值观,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当然,这些都是比较遥远的设想。钟浩也只是随便在心中想想,其实他觉得自己未必能等到平西军的少年成长起来,就说不定离开这里了。钟浩来这里,大部分是为了做出些成绩给自己岳父看看,为娶富若竹增添些砝码。其实,他心中等他娶到富若兰,还是愿意在内地安安稳稳的度日,实在不愿意整天在边地过提心吊胆的日子。

    不过现在钟浩既然在其位,就要谋其职。钟浩觉得如今自己既然领了这份差事,就要将它做好。自己既然把平西军带到了这里,也要让他们更好的生活下去。

    在营地选定一处空地,钟浩开始指挥抽调来的一些平西军兵士开始建造学堂。

    那平西军的兵士在听说了这学堂是为寨中的孩子建造的,而且寨中十二岁一下的孩子全部可以免费入学后,干活的积极性异常高涨,都很是卖力。

    在平西军的兵士看来,自己这辈子苦了一辈子,自然不希望后辈再像他们一样受苦。他们觉得孩子们只有识文断字,便有机会改变人生。因此,平西军兵士都对不但给他们饭吃,给他们活路,还给后辈创造改变人生的机会的钟机宜异常感激。

    钟浩觉得再苦不能苦孩子,因此对学堂的建设要求异常严格,建设标准也定得很高。其实,不用钟浩要求,平西军兵士自然愿意给自己的孩子,建造最好的学堂,不会有任何偷工减料。

    在钟浩和平西军兵士的共同努力下,一座学堂很快建好了。

    学堂的教室虽然还是土坯垒就的屋墙,但是却是用青石做得地基,房屋建得异常高大结实。墙壁都是用白灰和着沙子刮了的,很是白净。

    三间宽敞明亮的教室内都整齐的摆放着许多桌椅,屋内的桌椅都是带着新鲜的木材香气,虽然粗糙,但是却非常结实,看得出工匠们用了心。

    按照钟浩的要求,工匠们还在三间教室的前面挂上了一块很大的木板,还用黑色染料涂刷过,这是要当黑板用的。至于粉笔,钟浩就决定用石膏条代替了。

    看着这学堂,钟浩很是满意,看来这些平西军兵士对于自己的后辈学习知识,还是很上心。

    这让钟浩非常欣慰,起码这表示他们还没被生活压迫的麻木,还是有挣脱这困苦生活的上进心的,起码对后辈抱有期望。(未完待续。)

第一一二章 学堂的女先生() 
学堂建好了,钟浩发现教书先生却没有着落。

    平西军内识字的都没几个,更别提教书了。至于牢城营的那些配军,呃……这个不提也罢!

    钟浩手下只有这些人,这教书先生还真是个问题。

    钟浩想了一圈,发现静羌寨的这学堂的先生,似乎暂时还真的只有自己能当。

    钟浩不禁有点发愁。自己还要统筹静羌寨的诸多事宜,偶尔去教教孩子们可以,可是没有工夫天天去教孩子们啊。

    今天中午吃饭,可瑶见钟浩闷闷不乐,不由问起缘由。

    钟浩便把静羌寨学堂缺教书先生的事情跟可瑶说了。

    可瑶听了不由的在旁沉吟。

    等钟浩吃完饭,可瑶想要说什么,张了张嘴,却又止住了。

    钟浩瞥见可瑶欲言又止的样子,不由的笑道:“可瑶你有什么话,直说便是,跟我不用客气!”

    可瑶鼓了鼓勇气,脆声道:“奴家想问一下这学堂的先生需要什么条件?”

    钟浩苦笑道:“还要什么条件,能识文断字就行了!”

    可瑶问道:“奴家勉强读过一些书,不知道奴家当不当得起这个先生?也不知道奴家一介女流适不适宜做学堂先生?”

    钟浩大喜,笑道:“啊,好啊,女流怎么了,咱们静羌寨可没有那么多讲究,你要能当先生,那可是太好了。咱们这学堂,也不暂时不要求做什么学问,能教他们识文断字就好,就先把《百家姓》和《千字文》让他们学会,对这两本启蒙书籍上的字,会认会读会写便是!”钟浩对这学堂的学生要求也不高,能识能写些常见字便好了。

    听了钟浩的话,可瑶脸上一红,赧然道:“奴家只学过《千字文》,《百家姓》却未曾学过,那是不是难以胜任啊?”

    《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在隋唐时期早已普及。隋唐时期的沙州和中原王朝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千字文》自然在沙州非常普及。而《百家姓》则是成书于宋初,此时沙州和中原王朝已是隔着许多异族政权,联系早已少了很多,《百家姓》在沙州不流行也非常正常。因此,钟浩听可瑶说自己识字,却没学过《百家姓》倒也不奇怪!

    钟浩对可瑶微微一笑,说道:“没事,也不拘囿于那两本教材,只要能教他们认字便行了。到时我给你另外一本童蒙教材《三字经》,你教完了《千字文》,再教《三字经》便是!”

    其实,钟浩本来就觉得《百家姓》远不如《三字经》使用,毕竟《百家姓》只是单纯的按韵律排列了几百个姓氏,并没有什么文理,学不到什么日常知识,只是单纯的作为识字的教材。而《三字经》的内容却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能让孩子学到很多的知识。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所以,钟浩觉得不学《百家姓》也没什么,倒是自己默一本《三字经》,让可瑶用《三字经》代替便是!

    可瑶听钟浩的话,看来是愿意自己做这个教书的女先生了,不由的喜上眉梢,脆声道:“那奴家就教教试试,还要公子多多指点!奴家若是做得不好,公子也随时提出来!”最近,可瑶每日在营房中除了伺候钟浩起居,别无事情可做,无聊得很。此时有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做,倒是很是高兴。

    钟浩笑道:“可瑶要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行的。”钟浩巴不得可瑶能做这教书先生,那样才能解放自己。

    ……

    钟浩最后统计的平西军家属中,五到十二岁的适龄学童有六十多个。

    之所以只让五到十二岁的学童入学,是因为钟浩觉得太小的学不了,还是让他们多玩耍几年,留下个快乐的童年好些。十二岁以上的在学有些不太赶趟了,再说静羌寨人手太有限,他们还要去帮闲,也不能再来学堂了。

    当然这六十多个学童,也有很多女孩子,钟浩对想要入学的女孩子没有拒绝,钟浩觉得让她们学下识文断字,也没什么不好!

    最后六十多个适龄学童中,有十几个年纪大些的女孩子没有来学堂,来学堂暂时有四十六个学童。

    钟浩虽然愿意适龄的孩子们都来学堂,不过不来倒也不强求,那些不来的肯定有自己的考虑。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十一二岁的孩子很多都非常懂事了,或许那些不来的女孩子家长,觉得男女孩子在一起有些不妥吧。

    不过现在就可瑶一个教书先生,也不可能分开教,暂时只能将就了!

    ……

    可瑶对教书的事情很认真,学堂开学之前,抱着一本《千字文》研读了好几遍。

    等到学堂开课,可瑶很快投入了角色。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可瑶每读四句,便让孩子们跟着读熟背过。

    《千字文》是由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其语句平白如话,读来琅琅上口,很是易诵易记。

    等孩子们读熟背过后,可瑶就让孩子们辨字形,把每个字的字形记住,把意思解释给他们听。

    等孩子们听明白了意思,可瑶便让孩子们用树枝在桌子上的沙盘上学习照着自己在黑板上写得字,一遍遍遍画写。

    可瑶在旁看着,帮写得不对的孩子一遍遍纠正。四十多个孩子着实不算少,可瑶挨个看一遍颇费时间,不过可瑶依旧认真的挨个察看。

    大宋的纸张是比较贵的,练字比较废纸。好在现在孩子们还远不到练习书法的时候,因此钟浩让工匠们给每个孩子坐了一个沙盘,里面装着细细的河沙,用来练习写字。

    当然,纸张和墨条钟浩也让人去兴县买了一些,这些要待孩子们把《千字文》和《三字经》的字都学会后,再在纸张上练习。不然的话,太浪费纸张了。

    练字有“骨软易伤”的书法,不到十岁的孩子,钟浩是不让在纸张上练习书法的。不然的话,容易把底子打坏。

    孩子们用的毛笔是手巧的平西军的军士自己做得,笔尖是用野兔或是黄鼠狼尾巴尖上的毛做得,笔杆是用的静羌寨旁边的青竹。砚台也是工匠们自己做得,用天台山文理细密的青石研磨而成。平西军的军士工匠们做得很用心,钟浩试过了毛笔和砚台后,觉得还是颇为顺手的。看来大家对孩子们的事情,还是很上心的。

    可瑶教得很认真,孩子学得也很认真,可瑶每天教《千字文》八句,二十四个字,孩子们竟然基本都背过,并且学会写了。

    可瑶对孩子们的认真劲儿很是满意,而孩子们对可瑶这个不但漂亮,而且和蔼亲切的女先生也很是喜欢。

    可瑶觉得应该每天再多教几句,但被钟浩劝阻了。钟浩觉得贪多嚼不烂,每天学八句《千字文》,对这些刚开始学习知识的孩子们来说,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下午一般暂时由钟浩教算术。可瑶对算术不太精通,也跟着孩子们一起学,等日后静羌寨忙了,钟浩怕是没时间教孩子们了,还要靠可瑶来教。

    能写还要会算,钟浩觉得最基本的加减乘除孩子们是需要掌握。孩子们能写会算了,以后找个活计或是做别的,都不容易被人糊弄。

    不过这年代没有阿拉伯数字,学起算术来,还真有些麻烦。

    钟浩不禁考虑要不要把阿拉伯数字教给孩子们呢?

    思索再三,钟浩还是放弃了让孩子们学习使用阿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