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之逆血洪流-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徊却满脸忧虑的看了看岸上策马追逐的马队,若只是这样追击倒也无妨,毕竟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岸上,可前方不远处便是陈留县,船只从汴河出京必会经过那里,马队可以提前赶到那里,客船怕会被拦截住了。

    果不其然,十多人的马队,分出了半数加速离去,剩下的半数依然跟着客船。

    娘的!看来蔡绍下定决心要致自己于死地了!方徊抚了抚额头,很是头痛。

    二猛看到他这付神情,握着拳头喊道:“大哥,不如咱们上岸干掉他们!”

    方徊狠瞪了他一眼,煞笔憨货!就我们两个能打的地蹦子怎么干掉六个骑手!上了岸岂不被马踩死!

    二猛缩回了头,低声咕哝几声便不吱声了。

    “商伯,而今之际只有原路返回,先摆脱了这些人马,我们再做打算。”方徊此时也想不出别的注意,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商洛想了一会,点了点头,招呼着船工掉头往回行驶。

    “徊哥儿,这样岂不是会自投罗网?”杨青觉得不应该回返,直接一路不停,那些皇城司探马也未必能拦截的住。

    “我们过不了陈留!回返至虹桥,我们可以走陆路,隐藏好行迹便可无忧了。”方徊解释一番,“再者,也不能害了商伯吃了官司。”

    听了徊哥儿这么说,想必他有个万全的打算,杨青也不再质疑,毕竟已经见识过徊哥儿令人惊讶的能力了。

    天色已黑暗下来,汴河上的行船很少,岸边的探马似乎被远远撇开了。毕竟夜行多有不便。

    方徊让众人作好准备,待听不到岸边的马蹄声,便让客船靠岸,一行人从西岸下了船,临走时方徊给了商洛五十两银子以做酬谢,只是商洛再三推辞,只得作罢。

    京畿路人口稠密,以开封府更甚。开封府下辖十七个县,相隔不远便有不少的寨子村庄。

    一行人摸着黑总算寻到了一处寨子。

    此处的百姓生计还算不错,临近汴河河运,不靠着种地也有别的收入养家糊口。屋舍齐臻臻,虽并不富丽堂皇,倒也干净整洁,一片安逸祥和之状。

    寨内偶有灯光未歇,大多数人家要么早早进入了睡眠,要么在进行着有氧造人运动,动静过大,惊得一片犬吠。

    “有人在吗!”二猛走到一户人家院门前大声喊到,并大力拍了拍门。

    声音传至整个村寨,还回荡了几番。

    于是整个村寨瞬间静谧,几瞬息后许多男女同时大骂。

    “那个杀才半夜吼叫!”

    “直娘贼!吓死老娘了!”

    “俺艹啊,还没生娃呢!这下怎生是好!”

    …………

    方徊指了指二猛,想骂几句却只是张了张口,气得说不出话来。这厮唯恐天下人不知道他们跑到这个地方了啊!

    这时院里面有人喊道:“谁在外面聒噪!大晚上的也没个消停!”

    二猛还要开口,方徊一把拉住了他,冲着院子里说道:“在下一行人等自汴京而来,意欲往陈留,半路客船损坏,不得已登岸寻车马前行,天色已晚寻不到车马行,也没个落脚处,不知能否在府上借宿一宿?”

    院里人沉默了半晌才打开门探出半个脑袋,院门口挂着灯笼能看清楚方徊等人,见方徊一副秀才打扮,其他几人也非恶人的模样,才推开门来。

    “寒舍怕是容不下这么多人!”他这才看清楚方徊一行共六人。

    方徊哂然一笑,从怀中取出一两碎银交于他:“实在是麻烦老丈了!”

    那男子约摸五旬年纪,一副市侩的模样,见到碎银满脸笑容怒放,忙不迭的接过去用牙咬了咬,确定是真银,更是欢喜。

    “寒舍虽简陋,小老儿将自家住处,不,连同子孙的屋舍都腾出来,总不忍心几位露宿外头,几位且随俺来。”

    老丈热切的说道,引着几人走进院里,将几间屋舍腾出来安顿好方徊等人。

    方徊与二猛一屋,杨安与杨青一屋,暖儿与王婶一屋。

    “俺们青城寨比不得汴京城,着实是穷乡僻壤,哥儿且担待些,若是腹中饥饿,俺便去烧些饭食。”老丈觑了觑方徊背着的包裹。

    方徊心中自是警惕起来,摆摆手:“老丈费心了,天色已晚,我等便要早早歇息了。”

    “如此便不打搅哥儿了。”老丈抱了抱拳便离开了。

    青城寨,便是史书上留有一笔的地方。因为此地是在靖康之耻时关押了宋宗室女眷的金军大营之一,与另一个金军大营刘家寺共关押11635名女子。这些女子受到了金军惨无人道的蹂躏,其中就包括了史上有名的茂德帝姬和柔福帝姬。

    对于喜欢历史的方徊来说,这些事情虽记得不是太清楚,可大致的情形还是记得住的。尤其在他看到这些史书文字中记录的悲惨的一幕幕,差点砸掉电脑。耻辱!禽兽!

    “恨不得杀光狗鞑子!”方徊清晰的记得自己当时说得那句话,嘴里不禁的说出声来。

    二猛疑惑的看向站在窗边的方徊:“大哥,你说什么?狗鞑子?俺在戏文里听说过,辽国鞑子,哦,对,听说辽国被那什么金蛮子给灭了,皇帝都被抓住了,俺的天爷,坐在金殿里咋没人遮护呢?辽鞑子很厉害,幸亏被灭了,这金鞑子……”

    方徊满眼怒火,瞪了瞪二猛:“你觉得金鞑子下一个会灭谁!”

    二猛被他的眼神下了一跳,半晌不敢吱声,挠了半天的头,猛然喊道:“大哥!俺明白了!下一个就是夏国!”

    方徊顿时满眼睛:“@#:*。+?!@*……”

第二十二章 计划变化() 
夜深更阑。

    窗外蛐蛐与其他虫儿不知疲倦的鸣叫,偶尔有犬吠为黑夜增添几许宁静。

    二猛早已沉入梦乡,粗重响亮的呼噜声跌宕起伏,让方徊更加难以入睡。

    起身站在窗边,极目远眺夜空中明亮的银河星云,诸星光芒正炽,看不出有任何亡国之征兆。无论是枉炽星西流,还是日黑如褐、月赤如血,都只是牵强附会的所谓的谣谶。当国家累积了无数的矛盾:君主昏庸、奸佞当道、朋党相讦、横征暴敛、民不聊生、积贫积弱……在周期律的作用下,亡国不可避免。

    后世对北宋的评论,或曰积贫积弱、或曰外族势力过强,而在方徊看来,北宋亡于士大夫。以文御武的制度直接导致了拥有先进的军事科技和装备、经济达到了历史社会巅峰的北宋偶然间亡于金国。穷究整个宋代,既非积贫亦非积弱,一个重文抑武的国家,强而不悍——四字而已!

    终宋一朝,没有较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两宋也非亡于农民起义,却是亡于外族,汉民族也因此付出了惨重的损失。而宋金战争直接导致二百多万人死亡,一千五百多万汉人沦为金国奴隶!这个统计实际远非真实数据。

    而如今,不满二十万人口的生女真将不费吹灰之力攻入当时为世界第一大国的都城,再次将这个四处受气的大国打入历史的耻辱柱里。两位大宋皇帝匍匐在鞑虏脚下,满朝文武大臣成为鞑虏的奴隶,无数的黎民百姓沦为卑贱的牲口。

    耻辱啊!方徊深深叹息。一个具有血性、尚武、智慧、创造、包容等等优点的民族在渐渐的沦丧。自宋伊始,经历程朱理学、蒙元统治、满清奴役,一个具有超强忍耐力、奴性、愚蠢、内斗、道德沦丧的民族诞生,除了三寸软骨,再没有可挺起之处。

    而现在自己在做什么,方徊开始了自我反省。逃跑与苟且偷安,躲避着压迫,躲避着将至的兵祸,却不敢直面现实。从一个蝇营狗苟的世界里来,脱离了蝇营狗苟的生活,在这个民族骨气尚存的时代,何不成就一番事业努力的将历史带入一个全新的轨迹?!

    “青史留名”四个字闯入他的脑海里顿时让他怦然心动。王侯将相他并不敢奢望,若是在将至的乱世里搅弄一番还是有希望达到目的的。

    此时他心中开始铺设新的规划。

    也不知何时沉入睡眠,他浑浑噩噩的捱到了天亮。

    青城寨鸡鸣犬吠的清晨与后世的乡野农村并无多少不同。

    炊烟袅袅升起,凉风吹来,整个寨子一片清醇的气息。

    方徊召集了众人开始说出自己的想法。

    “我打算去济州郓城。”

    二猛与他母亲倒没什么反应,反正是要跟着他走,去哪里都无所谓。

    杨安、杨青、暖儿吃了一惊,只不过表情各异。

    杨安满脸激动,毕竟郓城是他们老家,上了年纪的人自然希望落叶归根。他激动了半晌,快速的点了几下头。

    杨青却是略为失望,即便那里是他小时候生长之地,他却不愿意回到那个穷乡僻壤,当下说道:“徊哥可知京东西路并不安生,梁山泺四周的府县盗贼频生,朝廷剿不胜剿,怕是……”

    暖儿也略为不乐意,原想去看看诗书里描绘的如画江南,此时无法成行,颇为失望,但是既然徊哥哥改变了计划,她就要支持。

    “我们现在已经摆脱了皇城司,去江南自然不用担心。可人生地不熟,万一朝廷下了海捕文书,还往哪里去?隐姓埋名、东躲西藏的日子岂不是很痛苦!”方徊扫视着他们几人,“之所以要去郓城,一来那里是杨叔的老家,乡里乡亲自会遮护我们,二来那里不安定可以掩盖我们的行踪。”

    杨青摇了摇头:“俺听闻京东两路多数田地皆被划入了西城所,没了土地该如何过活?”

    方徊摆摆手:“这些都是小事,只要站住了脚,生计无需担忧!何况我手上还有两万多两白银。”他又转向杨安:“杨叔可识得梁山渔人张荣?”

    杨安紧蹙着眉毛,想了半晌摇摇头:“离乡里已十载,并不识得此人。”又睁大眼睛看着方徊:“徊哥儿怎识得此人?”

    方徊嘿嘿一笑,自然不能告诉他自己是后世穿越而来的人。张荣是历史上善战的义军首领,当年新水浒传热播时,方徊特意查了查水浒相关人物,发现宋江等人基本上与梁山泊无关,却发现张荣在梁山泊举兵抗击金军,倒是史书上不为人所留意的猛将,所以随口问了问杨安。

    既然杨安不知道,到时候自己去寻访一番,想必并不难。招到这个善战的渔民是他计划的一部分。当下他没有回应杨安的疑问。

    杨安已经点头,二猛、暖儿自是紧跟着方徊。

    “大哥可愿随我同去?”方徊注视着杨青。

    杨青看了看众人,既然都赞同,自己孤家寡人一个还反对个什么劲,只好无奈的点点头:“罢了,同去!”

    见众人统一了意见,方徊心中轻松了许多,毕竟要完成心中的计划需要可靠的人手,杨青也是计划的一部分。

    “既然如此,我们今日就出发!时间紧迫!”

    方徊使了些银两托那老丈雇了辆牛车,众人乘车匆匆而去。

    不到半天便到了京城东北五丈河一处渡口,又花费些银两才登上一艘货船,往东行去。

    从开封到郓城约摸四百多里,水运速度慢,夜里多要停泊靠岸,故而这一路要花费两三天的时间。货船上杂乱不堪,船仓里湿热晦暗、臭气熏天,不得已在甲板上挂几个吊床歇息。纵使如此,几人依然苦不堪言,尤其是杨安和王家老婶婶,岁数已大,船行至兴仁府时,两人皆害了病。以方徊看来,应该是热伤风,于是一行人在济阴下了船,在客栈住下,寻郎中诊治二老。

    幸而病不算严重,加之好好将养,二人恢复的很快。这让方徊松了口气,再将息几日便能由陆路去往郓城。

第二十三章 兴仁府之流民() 
兴仁府为京畿辅郡,是京师的屏障。

    作为四战之地的开封,可谓八面漏风,不得不设四州以为关阻,80万禁军拱卫京师,一马平川的京畿之地看似如铁桶般无懈可击。可叹那赵匡胤放着金钟罩不用,却扯块破布织了个铁布衫,如今铁已生锈,裆下透风,让子孙受着无穷的鸟气!

    号称天下无双的禁军早已名存实亡,如一滩烂泥糊在这个强大的帝国身上,远看起来金碧辉煌,近观却是一番龟裂纵横的景象,如牛皮癣般吸附着,刮掉一层又一层,直到皮屑纷飞、鲜血淋漓。

    街上一阵喧闹,方徊从窗口探头见到大队兵卒呼喝着追赶着一群人,正诧异间,店伙计端着盆水走了进来。

    “如此喧闹,却是何故?”方徊满脸疑惑问那伙计。

    伙计撇了撇嘴:“是官府在捉拿流民!一群自济州来的流民,说不得便是逃窜的流贼,皆是该杀的腌臜泼才!捉住了千刀万剐才好!”

    见他冷漠的模样,方徊轻哼了一声。流贼怎敢窜入京畿辅州城闹事,驻扎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