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之召唤武将系统-第4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德环视一周,拿出简雍快马传来的急报,命人给众大臣传阅,刘德也直接对众人道:“简爱卿从西州传来的急报,吴龙殿下拔剑要杀简卿,被赵卿斩断了手臂,百里云端本就有所迟疑,见状便同意了归顺大汉,并同意了咱们之前提出的要求,然后中枢可以派遣副将前往,而且百里云端唯一的孙子也会送来北平。。。”

    “他的要求是什么?”

    一人忽然问道。

    “保吴龙一命!”

    此时的急报刚刚传到满宠那里,满宠便是直接回道,随后便将急报递给了下一位臣工。

    “简卿不能做主,那现在孤便要问问诸位,这吴龙该如何处置?”

    “殿下!”

    作为首辅的荀直接出列道:“简尚书在下面还陈述了西州的各方反应,总的来说,并不如意。”

    刘德颔首道:“没错,是我高估了百里云端,百里云端虽然老迈,但身体康健,能骑马射箭,就这样都压不住麾下各势力,这令孤十分的失望。”

    房玄龄出列应道:“殿下,看来无法兵不血刃的拿下西州了!”

    “哦?看来房卿已经有了对策,说出来,让众卿家议一议。”

    “是!”

    房玄龄躬身道:“殿下如果想彻底解除西州隐患,就不能采取怀柔,也就是所谓的宽恕吴龙,吴龙当殿刺杀简尚书,完全是蔑视大汉威严,如不严惩,必将后患无穷。”

    “可那样的话,百里将军会不会因为吴龙的死,而拒绝归顺大汉?大汉将士连番征战,粮草不济,北地又有雪灾,实在是不宜在动刀兵。”

    有一名官吏提出异议。

    “其他人呢,还有没有意见?”

    刘德再问道。

    谭政出列道:“殿下,西州吴龙一方对归顺大汉十分抗拒,如今吴龙敢在大殿之上行刺简尚书,未必不会派人再次暗害简尚书,甚至是起兵作乱,就算有归顺之意,也有反叛之嫌,不如趁此机会彻底解决后患,也好过将来用兵南下,西州在后方生出祸乱。”

    其余将领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对于他们来说,肯定是打仗比不打强,打仗便代表着有军功,军功就是官职,就是爵位,就是金钱,就是田地。

    刘辟上前一步道:“殿下,末将赞同房别驾与谭司业的看法,决不能轻饶吴龙,不然大汉的威严何在?”

    其他将领也纷纷出列,表示要严惩吴龙。

    刘德当然知道谭政与众将的想法,谭政与简雍,还有刘德自己乃是有同窗之谊,不管是为了私心还是公心,谭政提议严惩吴龙是必然的。

    不然以谭政木讷的性格,一般情况下根本不会如此出头。

    而将领的想法前面也说了,就不必多言了。

    刘德自己的看法也是要将西州的后患解除掉,因为刘德思虑再三为了将来考虑,迁都洛都绝对是利大于弊,如果迁都洛都,西州作为西方仅有的屏障,绝对是不能生乱的。

    当年姬元武唯一做错的事情,便是没有提前将曹睢之子曹卓调回京师,最后造成了曹卓领西州之兵攻破洛都,诸侯乱起,百姓流离,除了端坐在高台的小皇帝,大周就什么都没剩下了。

    郭嘉年纪轻轻,几乎未立下寸功,便侍奉在刘德左右,当然不甘示弱,出列对刘德建议道:“殿下,臣从信中所见,百里云端虽然要保下吴龙,但实际上并不坚决,咱们不如只诛吴龙,而放过吴龙家族,将其迁往北地或者燕地,百里云端必然不敢相抗,既如此,西军生变的可能性也不高,大汉可派遣一卫大军将西州各郡县的大族强迁到其余地方,便足以平定乱象,不需要损失太多的兵马与粮草。”

    “你怎么肯定百里云端,或者说吴龙不会铤而走险,那样的话简尚书还有赵将军可就危险了!”

    谭政质问道。

    “臣以性命保证,百里云端定然不会反悔,他已经老了,二子一孙全部战死疆场,他唯一的念想便是培养自己唯一的孙子长大成人,而吴龙就算想铤而走险,赵将军有一千白马义从,又有白毅在,吴龙翻不起风浪,只不过那时,西军恐怕会折损不少,那时大蕃人才是最大的威胁。”

    郭嘉说道。

    “大善!诸卿所言,正合孤意。”

    刘德一拍案几道。

    。。。。。。

第六百一十二章 霍去病大婚() 
“荀卿,立即派人给简卿传信,让他按照今日所定行动!命秦琼率领本部兵马立刻前往中州边境待命,随时强行迁移西州世家豪族。”

    “臣(末将领命)!”

    荀与秦琼二人出列应道。

    。。。。。。

    “草民司马迁拜见殿下!”

    一位大概三十上下,颇为风采的文士向刘德叩拜道。

    “请起!”

    刘德伸手虚扶道。

    司马迁随即恭敬的坐到了刘德下位的案几上,吏部尚书徐光启作陪。

    司马迁在这个时空被系统植入的身份乃是世家史官,当然司马家族最辉煌的时代还是在周朝的上一个朝代魏朝,在周朝虽然不如魏朝,但也在当地,甚至天下具有一定的清名。

    这名声也足够刘德宴请司马迁了,而刘德也想见一见这位宫刑之后,写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诗巨著《史记》,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鲁迅:上一句话真是我说的!)

    要说司马迁在历史上的评价绝对是一点毛病没有,但对刘德来说,其实司马迁有些地方并不得刘德喜欢。

    比如,司马迁对霍去病、卫青这两个汉武帝的外戚很是不喜欢,嫌弃二人的出身,对于外戚这种身份非常的抵触,而司马迁却对李广家族非常的同情。

    所以在《史记》当中,对卫、霍二人的内容非常简略,甚至司马迁运用春秋笔法,狠狠的黑了卫、霍一番,而对李广也是运用春秋笔法美化了一番。

    有个评价是说司马迁将李广的传写成了,卫、霍的传写成了流水账。

    所以在广大群众当中,李广变的非常的牛逼,但实际上李广的能力真的很一般,一个带兵打仗的将领,竟然因为迷路而失期,真是可笑至极。

    对了,李广的政治水平也极为有限,从接受梁王的将军印就可以看出来。

    不过有一点,司马迁虽然有自己的好恶,但却没能抹杀卫、霍二人的功绩,也在别人的传当中写出了对卫、霍的赞美之词。

    而对李广虽有偏袒,但对李广的污点也是毫不隐瞒,比如杀霸陵尉。

    刘德对司马迁道:“徐爱卿对你们司马家可是颇为称赞啊!”

    司马迁连忙拱手谢道:“草民真是愧不敢当!”

    刘德呵呵一笑道:“司马先生,司马家世代为史官,家中有数朝历史记载,不知司马先生可愿创作一本巨著?将上下千年历史书写其中,以供后人瞻仰!”

    “将上下数千年历史书写到一份巨著当中?”

    司马迁有些惊愕,身子微微挺直,对刘德拱手而言:“殿下所言,真是令草民心潮澎湃,草民愿竭尽一生,也要将此巨著写出来。”

    “大善!”

    刘德颔首道:“有此雄心壮志,孤心甚慰!”

    “徐爱卿,改翰林院修撰为太史令,任命司马迁为太史令,在翰林院为太史令单独选一院落,要清静,安适,以供太史令藏书、著书之用。等财政宽裕,在另行为太史令建造一所阁楼,孤要将这天下之书全部藏于这阁楼当中,以供天下人学习,还要在这阁楼里召集天下学者,包括儒、法、墨、农、道等等各学派,就在此阁楼里畅谈天下!”

    这时,不光司马迁对刘德的话惊呆了,徐光启也是一时愕然,刘德的话可是透露出太多的内容,这是想要统一思想啊!

    殿下想做的事情永远都是敢他人不敢想,做他人不敢做,当其他诸侯只看到眼前的一亩三分地的时候,刘德就已经看到了未来需要做什么了。

    刘德却是说到做到,这一点天下没有人会去质疑,这样的雄主才是值得投靠的啊!

    徐光启心中想道。

    只不过现在天下纷乱,主持这样的会议只能是等到天下一统之后,现在时机绝对还不成熟。

    刘德与徐光启还有司马迁随意谈论起其他的东西,而刘德也趁此机会查看司马迁的属性:

    人物:司马迁

    性别:男

    年龄:32/55

    伤病:健康

    势力:刘德(汉)

    身份:世家

    官职:太史令

    爵位:无

    声望:1480

    功绩:500

    忠诚:98

    统率:31

    武力:27

    智力:73

    政治:80

    魅力:76

    适性:步兵c骑兵c弓兵bsp;bsp;水军c

    宝物:无

    特技:著史【写出一份独一无二的史书】(四级辅助特技)

    。。。。。。

    新年已过,大汉也得到了一份喘息,陷入了久违的安定,而北平城中却是欢庆鼓舞。

    因为霍去病与刘德的侄女大婚临近了,这是一个仅次于刘德大婚的日子,一个是百战百胜的骠姚将军,曾北上深入大漠,斩首万余,凯旋归来,也曾率兵南下,扫平晋州,年纪虽轻,但战功彪炳。更是汉军五大都督之一。掌握巨大实权。

    而另一方更是不得了,乃是刘德唯一的亲侄女,身份之尊贵无人能比,所以他二人的结婚可谓是全城轰动,百官敬贺。

    这里面还有一个小趣闻也在霍去病述职归来后流传开来,据说,当霍去病得知自己将要成婚的时候,对卫夫人,也就是霍去病的姨母,说道:“天下未平,合一为家!”

    结果把刘嘉气哭了,然后刘德直接命军法官打了霍去病一棍,名义便是霍去病惹刘嘉生气。

    这样的事情,看似对刘德有一些影响,但实际上这样的事情更引得百姓们津津乐道,对刘德的评价又上升了一个档次,更加的有血有肉,而不是高高在上的那种感觉。

    这件事也使得本来就素有威名的霍去病名声更加的响亮,当然,霍去病乐不乐意,他可就说了不算了。

    。。。。。。

    张居正风尘仆仆赶到了北平,刚看到北平这颇为喜庆的模样还有些诧异,这不是新年过了吗?

    等从友人那里得知了事情的经过才恍然。

    不过随后张居正便对友人道:“霍都督本就军功赫赫,如今又娶了殿下侄女,可谓恩宠正隆,但这对霍都督可不是什么好事啊!更主要的是,霍都督的舅舅同样是边境掌握万余兵马的大将军,姨母乃是殿下的妾室,怕就怕烈火烹油,盛极而衰啊!只希望霍都督不要恃宠而骄啊!”

    。。。。。。

第六百一十三章 张居正() 
而张居正的友人却不以为然道:“张兄此言差矣,霍都督本就年少,当然是少年豪气,英姿勃发,有些倨傲也是很正常,更何况刘小姐乃是殿下最为疼爱的侄女,唯一的亲侄女,如果因为霍都督军功赫赫就去打压霍都督,那殿下又何必将刘小姐嫁给霍都督呢?”

    随后友人端起酒盏,对张居正道:“张兄,勿要想那么多,如今乃是庆贺张兄回京,既然被吏部急召回来,肯定是要委以重任,今日吾便先为张兄贺!请!”

    “请!”

    张居正也将一堆心思抛之脑后,与友人碰了一盏,便一饮而尽。

    晚上的时候,张居正便住在了友人的家中,等到第二天,洗漱完毕,换上新衣,张居正便前往了吏部述职。

    早就得到吩咐的小吏带着张居正来到了徐光启所在。

    徐光启放下手中的书籍,示意张居正坐下,张居正端坐在堂下,挺直腰板,等候徐光启的吩咐。

    “放轻松一些!”

    徐光启笑着道:“张居正,你可知本官为何如此急召你入京?”

    “下官不知!”

    徐光启抚着颌下胡须道:“几位公子年幼,但也到了蒙学的年纪,所以殿下特意选了几人为公子之师,公子们出身富贵,殿下恐公子们不知民间疾苦,所以准备从各县挑选一名知百姓事的县令为公子师。。。”

    张居正多聪明啊!

    一听就明白了过来,立刻向徐光启拜道:“下官多谢大人举荐!”

    “这可不是我的功劳,如果不是你的政绩出众,殿下又怎么会选中你呢?”

    徐光启笑笑道。

    随后起身,“你回来的正是时候,殿下如今就在汉公府衙,你随我前去拜见殿下!”

    “下官领命!”

    。。。

    “殿下,徐尚书带着张居正县令来了!”

    典韦向刘德汇报道。

    此时的刘德并没有在殿中批阅奏章,而是在汉公府的校场当中习练剑术,听到典韦所言,扭过身来,“让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