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年歌之五代-第2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河中府虽然地比关中和河东府都小,但论起富庶来说,却一点都不比这两个地方差,黄河蜿蜒向东流逝,在吕梁山脉的阻拦下,顿时掉头向南,而顺着淮河之上的商队、漕运船只则由东向西,最终蒲州,这个黄河南北、东西转向处汇集,货物的交流,商贾的云集,使得蒲津渡口繁盛无比,蒲州城也因此而越发繁盛富饶,但除了交通便利的条件外,河中府还有一个发财之处,那就盐池,中条山的北麓,面对黄河由北向东的转弯处分布着数百里的大小盐池,最大的解池横跨解县和安邑,常人策马沿着解池要跑上将近一天,才能将这个庞大的盐池转上一整圈。盐池岸边干涸的地方,雪花般堆积着盐粒,在太阳的照射下,泛着刺眼的白光。

    ???解池的盐每年可产数万石的食盐,而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里供应着河东、关中、河南、关北、河北甚至塞外和陇西之地,成为了朝廷名副其实的聚宝盆,朝廷一直在这里设立有盐铁转运治所,一直有直属中央的榷盐使管理这里的盐池,直到黄巢攻陷了长安之后,朝廷才最终失去了对河中盐池的控制。

    ???之前河中府一直垂涎盐池的获利,但慑于朝廷不敢有非份之想,可王重荣夺取了河中之地的控制权之后,一切都变了,朝廷的榷盐使被连轰带搡地被赶出了榷盐所,河中府的军队正式收管了这片庞大的盐池,而这些白花花的食盐,最终也变成了白花花的银子,充盈了河中军府的府库,整个河中军府军饷全部都由盐池所供应,府库充盈了,整个军府上下待遇自然也都上去了,因此,朝廷此番下旨要求收回解县、安邑两处的盐池,军府上下将领都表现出了极大的愤慨。

    ???“大人,咱们可不能退缩啊,您要上表抗争,这圣旨咱们可不能接受,那盐池是咱们河中的命根子,要是没了盐池,军府上下都要喝西北风去,漕运的赋税虽然也不少,但比起盐池来说,还是不值一提。”王重荣召集了几个亲信将领在后院亭内议事,其身后蒲州城军司马吕温大声地说着,他挥舞着手臂,表达着极其愤慨的情绪。

    ??“是啊,大人,咱们河中不能没有盐池。”

    ??“盐池要是没了,河中的军队也就散了。”

    ??“大人,盐池一定要在咱们河中手里把持着。”

    ???王重荣微微颔了下首,他扭头看着亭旁挨着自己坐着的那个人,那人与其他官将们身着不同,其一身清水月白色的长服,下面着着的浅丝锦云靴子半露在衣摆之外,三缕长须整理的非常顺溜,但看起来却透露出一种阴柔的气息。

    ???“冯先生,您对这事怎么看呢?”王重荣平静地看着那人问道。

    ???被称为冯先生的人名叫冯骥,是河中府王重荣的谋士,当年王重荣作为河中府马步都虞侯时,冯骥是其帐下的一名书吏,王重荣看着此人伶俐机警,便经常将一些紧要之事托于其办理,成为了王重荣名副其实的智囊,后来王重荣起兵发动兵变驱逐节度使李都,这次兵变的背后就有冯骥的影子。

    ???冯骥轻轻站起了身,他的声音很低沉,让人听了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节帅,解县、安邑两处的盐池,我们河中确实无法还给朝廷,”他用手轻轻地敲击着侧边的红色木柱,“先前咱们河中府没有管理解县、安邑的盐池,尚且能够维持军府开支,那是朝廷有统一调度,我河中军府虽然也是藩镇,但与其他河朔藩镇、淮南、江南藩镇不同,他们是自己打理治下财政,我河中府的调拨运转,一切都是隶属朝廷的,现如今,朝廷财政都困难重重,想起来咱们河中处的盐池,也是为了解其燃眉之渴,但并没有说对咱们河中如何如何,现下肯定指望不上朝廷的调拨了,那么咱们就等于是白白将河中的供给断掉,来供应朝廷,届时朝廷吃饱了,咱们河中却要饿死了。”冯骥摇着头说道。

    ??“哦?那咱们应该怎么办呢?”王重荣看着冯骥,脸色也变得有些寒冷了。

    ???“现在还不能和朝廷翻脸,大人是匡复京师的忠臣、重臣,是大唐的功臣,此番朝廷要解掉河中盐利,肯定也是有朝中之臣在内游说谋划,咱们在朝内也有大臣,不如先拖上一拖,毕竟朝廷也只是出了一份圣旨,至于现下的榷盐使还都没有委任,咱们有时间去争取一下,或许朝廷方面能够收回成命,”冯骥看着王重荣说道,“再说了,咱们河中府,现下还有很多朝廷的眼子,这些人现在也在看着我们呢。”

    (本章完)

第413章 养子韩匡() 
    ??“你是说韩匡他们?”王重荣深深地看了冯骥一眼。

    ???“不错,如果在下预料的不错的话,此番收回盐池的倡议,十有八九就是田令孜所为,其盯着咱们盐池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冯骥点了点头说道,“圣驾回京之前,田令孜就设法将其养子韩匡安插到了咱们军府之内,别人看不出来,节帅您总是明白的吧,这人就是田令孜的眼子,军府内已经查明,这个韩匡每五天就会向京师方向传递一次讯息,从未间断,将我军府内的动向透露给朝廷。”冯骥不仅是河中军府节度使王重荣的谋士而且还掌管着军府内专管刺探、秘密任务的黑羽尉,因此对军府上下动向、信息都了如指掌。

    ???“这个人是田令孜的养子,本官早就知晓,之前安排时,有人早就给本官交代过来,托我多加担待,本想着这个纨绔子弟在咱们军府内混吃混喝,好好呆着,也不差他这一碗饭,如今他暗地里使枪弄棒,看来咱们河中府是不敢再留他了。”王重荣冷冷地哼了声,对冯骥说道。

    “我下去安排,这个人可以利用一下,既然田令孜想向我河中下手,那么我们就先还击一下,看看田令孜什么反应,若是能够拿这个人作为交换,或许能够解了咱们这次盐池之祸。”冯骥点了点头答应道。

    王重荣看了看冯骥,知道此人肚子里满腹的阴谋阳谋,要对付一个小小的韩匡,自然是绰绰有余,王重荣微微笑了下,“你可拿捏好了,千万别把人给废了,留着其性命,都有个回还余地。”

    “属下自然有分寸。”冯骥办起事来,恢复了严肃的本色,他拱了拱手答应道。

    “嗯,都散了吧,这段时间蒲津桥、风陵渡方面要严加盘查,将每天封禁的时间前后再延长一个时辰。”王重荣轻声吩咐道。

    “遵令,”下面的几个将领们齐声应道。

    阳光不知不觉已经从亭子的顶上移到了围栏之处,整个军府后院的光亮也开始暗淡了下来。

    临夜,蒲州城还没有平静下来,像黄巢祸乱前的长安一样,蒲州城的宵禁也并不是天天都有,每逢三、五、十这几天,坊市尽头的街鼓到了酉时并没有响起,所有坊市的坊门还保持着打开的状态,夜灯一盏盏亮了起来,蒲州城内的酒楼、客栈灯火通明,街边的小吃摊子也点亮了萤火般的烛灯,张罗着路过的人们歇歇脚,来一碗温热的面饼、尝尝炸的喷香的油鱼。

    蒲州城西面靠着水门的地方,有一幢装潢华美的酒楼,从水门进入蒲州城内,沿着码头的台阶向上百步,就能到这栋酒楼门口,酒楼的幌子从顶上六楼一直垂下,整整数十米,上面用金粉蘸着写着三个龙飞凤舞的大字:“明月楼”,红漆大门的两旁立柱上面,画着醉八仙的画幅,李白、贺知章等人的形象栩栩如生,在蒲州提起明月楼,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是一家官营的酒楼,背后最大的靠山就是河中军府,官府在这里面砸进去了大量的银钱,而明月楼也如期回馈给了官府金山银山。

    “来,喝!”明月楼三楼处的一处靠楼的雅座里,几个年轻人正撸袖子划拳,喝酒喝得正入巷,面前的桌案之上堆满了珍馐佳肴,旁边坐着一位艳丽的歌姬正和着牙板轻声地唱着,“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来,兄弟们,喝,今天哥哥我高兴呐!”其中的一个身着绫罗的公子哥儿,喝得满脸通红,撸起袖子大声喊道,其手中端着的一盏酒随着其大喝声,晃荡得顺着盏盅溢了出来。

    “匡三哥,今天什么好事情,让你这么高兴,说出来,大家跟着乐呵乐呵呗。”坐在其旁边的一个公子哥,戴着一顶软脚金丝襆头,好奇地问道。

    “说出来也没什么,哥哥我要发达了。”这个被称为匡三哥的人,就是之前王重荣、冯骥他们提及的韩匡,他是田令孜的养子,田令孜是个阉宦,没有子嗣,因此收养了不少养子,这个韩匡是田令孜在蜀地新收的,之前在京师没有什么人际关系,田令孜回京师前,特地安排了一些面孔生疏的养子到京师各地就职,一来探查这些藩镇们的虚实,以及这些藩镇在黄巢祸乱之后,到底对朝廷的忠诚如何,二来一步步安插自己的人,来影响藩镇节度使们的行为,使得之前对朝廷离心离德的节度使们,纠正过来,田令孜虽然贪权,但是在朝廷利益方面,其又是和朝廷站在一起的,毕竟,有朝廷,才会有他们这些宦官的活路,一个强大的朝廷,才能让这些宦官们获得更多的权力。

    田令孜散出这么多养子,分布到各个藩镇中,他的初衷是好的,为了唐廷的利益,但他却忘了,这些养子们也是良莠不齐,这些人有的颇有才干,有的却是纨绔本色,这些人在田令孜面前是一个样子,到了藩镇里面,就变成了另一个样子。

    韩匡显然就属于后者,在蜀地,其在田令孜面前侃侃而谈,一副雄才博学的样子,指摘天下,一副稳操胜券的模样,而等其真正被派到外面任职的时候,韩匡就露出了其本来的面目,贪婪、好色,他仗着朝廷内的关系,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本来看在田令孜的面上,王重荣对其还比较尊重,后来一看这家伙这个德行,王重荣也懒得跟他再打交道了,每每其入府拜访,王重荣总是推脱懒得见他。

    此刻韩匡得意极了,他低声对这桌上的人们神秘地说道,“知道吗?朝廷派天使来河中府了,要收回解县、安邑两地的治盐权,重新设置榷盐使。”

    “哎呀,韩三哥,那盐池的盐利一年可是金山银海呐,谁要是当了这榷盐使,那可发了,韩三哥,你刚才说的发达了,莫不是你要当这个榷盐使?”旁边的人好奇地问道。

    “刚接到京城那边的消息,我那义父田大人被皇帝委任为盐铁转运使,掌管天下盐铁,咱们这里的盐池自然也在其老人家的管控之内,作为其老人家的义子,当这河中府的榷盐使还不是名正言顺啊!”韩匡哈哈笑着说道。

    ?

    ?

    ?

    ?

    ?

    ?

    ??

    (本章完)

第414章 杀人了() 
    “恭喜韩三哥,恭喜韩三哥。“众人围着韩匡一起恭贺道,这些平日里的狐朋狗友们一想到韩匡以后成为榷盐使得话,那其手中的银子还不是如同流水般,这些昔日的朋友们哪个不能多少沾些光呢,周围的这些人们一得知韩匡的喜讯,也都纷纷弹冠相庆起来。

    “来,大家喝!喝!喝!喝!”韩匡惺忪着眼睛,面红耳赤地大声呼喝道,酒桌上再次推杯换盏起来,韩匡斜眼看了下一旁抱着琵琶唱曲的歌姬,灯烛之下,韩匡酒意渐渐上头,他越看越觉得这名歌姬怎么就长的这么漂亮呢?风髻露鬓,淡扫娥眉眼含春,皮肤细润如温玉柔光若腻,樱桃小嘴不点而赤,娇艳若滴,腮边两缕发丝随风轻柔拂面凭添几分诱人的风情,而灵活转动的眼眸慧黠地转动,几分调皮,几分淘气,一身淡绿长裙,腰不盈一握,美得如此无瑕,美得如此不食人间烟火细致乌黑的长发,常常披于双肩之上,略显柔美,有时松散的数着长发,显出一种别样的风采,突然由成熟变得可爱,让人新生喜爱怜惜之情,洁白的皮肤犹如刚剥壳的鸡蛋,大大的眼睛一闪一闪仿佛会说话,小小的红唇与皮肤的白色,更显分明,一对小酒窝均匀的分布在脸颊两侧,浅浅一笑,酒窝在脸颊若隐若现,可爱如天仙。

    韩匡眼睛里放着光,他摇摇晃晃地站起了身子,走到了歌姬的面前,举着酒杯上下打量着,让那名歌姬被看得很窘迫。

    “公子爷,可是我们唱得有哪里不对之处啊?”旁边拍着牙板的老汉,佝偻着腰,向前问道。

    “唱得真好,只是这妞儿长得可真不赖啊。”韩匡嘿嘿地淫笑着。

    此话一出,那唱歌的歌姬顿时脸色阴沉下来,自己是官府内的乐坊中人,因为官府支持明月楼的生意,所以才会让乐坊的歌姬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