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年歌之五代-第2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腥系模堑玫搅顺⒌拇罅χС郑蚴钦判⒅摇⒄琶迅缸恿饺耸浅⒌乃乐抑迹⑿枰氖侵矣诔⒌某甲樱庑┏甲又涞墓叵翟蚴悄┲Π樟恕

    张茂昭早年为父效力,官加检校工部尚书,张孝忠去世后,他获朝廷承认,接管义武军,封延德郡王,两年后,进位义武节度使。

    张茂昭忠于朝廷,在唐德宗、唐宪宗在位时两次入朝觐见,颇受宠遇,累加同平章事、太子太保等衔。

    元和五年,唐宪宗遣宦官左神策中尉吐突承璀率河东、义武、卢龙、横海、魏博、昭义六镇对成德军镇进行讨伐,义武军节度使张茂昭率义武军参战,在奉命讨伐叛乱的成德军节度使王承宗,于木刀沟大破成德军,因功加检校太尉兼太子太傅。

    其年八月,张茂昭举家入朝,打破了安史之乱以来河朔藩镇父死子继、断绝朝贡的局面。被授为河中节度使,旋即再度入朝。

    张茂昭举族入朝后,朝廷任命任命任迪简为义武节度使,张茂昭为河中、慈、隰、晋、绛节度使,负责护佑京畿长安,元和六年,张茂昭病逝,年五十。册赠太师,谥号“献武“。

    从此之后,义武节度使成为朝廷直接任命的藩镇,成为抵制河北河朔三镇割据的雄藩巨镇,义武军又在后来的日子里,多次参加对河北河朔三镇叛乱和昭义节度使刘稹的讨伐,其历任的节度使都是朝廷信赖的重臣,后期更是由朝廷亲睐的禁军将领们领任,因此在黄巢刚刚入长安时,四海的臣子都翘首探看,无援助之臣,唯独义武节度使王处存立即痛哭流涕,立即动身率领整个义武军前去长安勤王。

    这就是因为,义武军在唐朝后期始终是由朝廷的重臣和忠臣控制之下的。

    (本章完)

第443章 王处存() 
    “报,幽州兵马自范阳出发,已经过了涞水,如今淌过拒马河直逼易州城。”报事的军士从城外驰马入城之后,迅速进入了军府之内,义武军的节度使王处存听着报事军士的禀报,缓缓点了点头,他吩咐着旁边的军司马道,“当务之急还是要赶紧向河东方面求援,幽州已经出兵了,那么恒州方面恐怕也要往定州靠拢了,只要咱们这边顶住幽州的进犯,定州那边倒没那么危险,河东的李克用会帮助咱们将那只野狼的脊梁给砸断的。”

    王处存顿了下,又想了想继续说道,“给朝廷也知会一声,咱们在这里,如今以朝廷的情况,确实也帮不上忙,但咱们还是得让君父知晓咱们如今的难处。”

    “遵命。”旁边的军司马点了点头,他看着这位义武军节帅,深深地叹了口气,他是对王处存本人很了解的,但如今义武军陷入了这么严重的危机之中,真的只是靠河东军就行吗?再说,河东可靠吗?

    王处存站在厅堂的门口,目光看着外面,他内心轻轻地告诉自己,“王处存,这次一定可以挺过去的。”

    王处存一生的仕途还是比较顺利的,他是京兆万年人,世籍神策军,是兴元节度使王宗之子。

    王处存的父亲王宗,善于经营财货,富比王侯,初为唐朝神策军吏,后官至金吾大将军、兴元节度使。王处存生于富裕之家,少年时即侯服玉食,僮奴万数,靠着父亲的地位和关系,王处存得到右军镇使的职位,与朝廷内的宦官集团关系密切起来,其后升任骁卫大将军,定州制置、内闲厩宫苑等使。

    乾符六年十月,王处存按部就班,升任为检校刑部尚书、义武军节度使,被宦系集团照例派到委以重任。

    广明元年,黄巢起义军攻陷长安,唐帝出幸蜀中,举世皆惊慌不知所措,唯独义武军节度使王处存得讯,悲愤痛哭,不等朝命,即率领本部人马入援护卫,其先派两千人从间道前往山南,保护唐帝。

    当时,黄巢势大,天下藩镇,多受其命,只有前宰相郑畋守凤翔,河东节度使郑从谠守太原,与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守河中等人忠于朝廷。

    中和元年四月,泾原行军司马唐弘夫率军击败黄巢将领林言、尚让,乘胜进逼京师。

    王处存自渭北亲选骁卒五千,皆以白溃牛艘谷刖┏恰;瞥簿撇焕艘苟萑ァM醮Υ娼氤ぐ玻忻窕逗羧罚慷右蚨⒙遥瞥驳玫较ⅲ藻鄙匣鼐俅蜗鞒ぐ玻タ耍醮Υ娲蟀埽坪敕蛘剿溃缓猛顺龀ぐ玻站褂

    为了平息叛乱,王处存前后多次遣使前往河东,见当时拥有强兵的沙陀军阀李克用,以姻好为名,请他出兵收复长安,李克用出兵后,黄巢终于退出长安,王处存又派大将张公庆率劲兵三千,合诸军击黄巢于泰山,以功升任检校司徒。

    王处存刚刚去义武军镇时还觉得很欢喜,毕竟是出去做节帅,一方土大王,自己说什么,就算什么,那对未来是相当的憧憬呢。

    但过了不久,王处存就笑不起来了,他觉得很憋屈,这也是历任义武节度使的同感,在义武军镇中,最大的本事就是忍,一直忍到皇帝都忍不住了,才能无需再忍。

    义武军镇在河朔三镇之间的夹缝之中艰难的生存着,王处存见惯了明枪暗箭,见多了尔虞我诈,他变得成熟起来,也变得更加势力起来,为了生存,他会想法设法拉拢任何自己可以依靠的势力,而李克用就是王处存拉拢的最大的靠山,他的方法很简单,他很简单的对李克用说,“老李,你家的三大姑八大姨家的亲戚的六姑姑是俺娘的老姨的外婆家的表姐妹,当初嫁到我们老王家了,咱们可是姻亲啊。”

    李克用可绕不过来这层关系,但是他明白了,王处存这是在示好,这就行了,这也正是自己需要的,当河东势力在迅速膨胀时,不由避免地将势力的触角伸入到了河北道,将之前已经固化了的势力范围,搅乱了起来。

    河东要发展,向西是长安,李克用还不敢立即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挑衅皇帝,向南是河南道,自己非常想去干掉那个朱全忠,但皇帝不允许,再说那里如今是秦宗权当道,自己如果去了,那还要和秦宗权掰掰腕子,还不如让朱全忠和秦宗权先拼个你死我活再说,消耗掉彼此的势力,届时自己再挥兵南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北面是游牧民族,自己的部属们很多来自于草原地带,自己自然不好意思杀向草原立威,再说去草原也没有太多的意义,想称霸,还是要去河北道,也只能去河北道。

    河北依山傍海,三面山海环抱,南面中原。燕山山脉起着抗击塞北游牧民族南下的屏障作用,翼蔽河北乃至整个中原的安全。居庸关、山海关、松亭关、古北口、冷口、喜峰口等关隘,扼守穿越燕山山脉的几条交通孔道。太行山脉为河北的右侧翼的重要屏障。紫荆关、倒马关、井陉关、滏口等关隘扼守穿越太行山脉的往来通道。在河北平原腹地上有一些东西向的河流,如拒马河、沱河、漳河等,在中原政权抗击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中,也能够加以利用,建立河防体系。对于由塞北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而言,河北尤其是河北北部地区的意义就在于它将农耕经济的中原地区与游牧经济的塞北联系起来。这种联系在他们的统治受到来自中原的挑战时显得为尤重要。

    自唐以后,中国政治重心东移,关中地位始渐衰落。

    河北依山傍海。三面山海环抱,南面中原。东面是浩淼的大海,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延绵千里,环绕其西、北两面。河北境内的几条主要的河流均发源于这两条山脉,切穿山岭,形成交通孔道,也因此而形成了一些险要关隘。

    燕山山脉将河北与内蒙古草原联系起来。内蒙古草原历来为北方游牧民族驰骋之地。塞外游牧民族强盛之时,常南下扰掠中原。河北为其南下的一个主要方向。塞外游牧民族入据河北,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自辽河流域而来,一是自蒙古草原而来。辽河流域与河北之间的往来通道是辽西走廊,山海关扼其咽喉,卢龙、迁安、乐亭、遵化等地为重镇。蒙古草原进入河北的一条便捷的路线是出大同盆地北部山地低口进入大同盆地,再由桑干河及其支流河谷低地进入河北,居庸关、紫荆关等关隘扼其咽喉,大同、宣化、怀来、张家口等地为重镇。北京作为河北北部的一个重心,可以同时应接这两个方向。在北京外围环燕山山脉,还有松亭关、古北口、冷口、喜峰口等关隘扼守穿越燕山山脉的其它几条交通孔道。

    (本章完)

第444章 有军昭义() 
    河北地理位置如此重要,每个有着争霸天下的人都不会放弃称雄河北的念头,此刻,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有着睥睨天下的骑兵队伍,这支占据天下大半的骑军转向何方,都能让对方感到芒刺在背。

    李克用将目光投向了河北道,但因为河东与河北道间隔着有两个蕃镇,这两个蕃镇分别是义武节镇和昭义节镇,这两个节镇的节度使分别是王处存和孟方立,“来吧,兄弟,当我的小弟,咱们一起干吧。”

    “好吧,”王处存想了想,自己之前已经抹下了脸攀附姻亲了,如今跟着牛哄哄的亲戚手下当小弟,也不算丢人,他想了想然后就同意了。

    而当河东的使者到了孟方立的面前之后,孟方立的眼睛立即瞪了起来,“李克用这厮以为我老孟好欺负,在背地给我下绊子、使刀子,别以为我都不知道,你们现在又来让我去给李克用当小弟,我昭义军,没那么贱。”孟方立气咻咻地说道,说着还不解气,“啊,我呸!”还啐了那名使者一脸。

    孟方立确实有这个底气,那就是因为其是昭义军节度使,昭义军也是天下精兵所在。

    昭义军乃中唐所置,至德初曰上党节度使,宝应初曰泽潞节度使,期间自立节到成为朝廷中流砥柱,昭义节镇的历程可谓是非常坎坷多舛。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反唐。

    唐代宗广德元年,朝廷派遣仆固怀恩收复河朔,相州守将薛嵩请求投降。仆固怀恩收复河朔回来后,就表奏薛嵩及田承嗣、张忠志、李怀仙分理河北道。

    中央朝廷此时也元气大伤,无力追究安史叛将。因此,为了笼络河北安史旧部,朝廷就任命薛嵩为相卫节度使。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李怀仙为幽州节度使。李宝臣为成德节度使。各自占据数州之地,此后唐朝进入藩镇割据的局面。

    广德二年,仆固怀恩反叛朝廷,边域各处战争不止,朝廷招抚四方之师平叛。所以薛嵩与幽州节度使李怀仙、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等人得以招回亡散兵卒,各自拥有数万精兵,修缮城邑,训练军队,自己设置文武官将,地方贡赋据为私有,朝廷也无法控制。

    唐代宗永泰元年相卫节度使薛嵩上表,请求把相州的滏阳,洺州的邯郸、武安划出来,设立磁州。朝廷同意了。因此,相卫洺邢等州节度观察使,又称为相卫六州节度使。

    薛嵩对相卫在大乱之后的重建作出了很大贡献。使相卫六州很快恢复了生气。

    大历元年,朝廷封薛嵩为高平郡王,实封二百户,并为相卫镇赐号昭义军,因此相卫六州节度使又称昭义军节度使。

    大历二年,薛嵩向朝廷请求,任命其子薛平为磁州刺史。之后其又因治民有方,朝廷累迁薛嵩至检校尚书右仆射,封平阳郡王。

    大历八年正月,检校尚书右仆射,平阳郡王、昭义军节度使薛嵩去世。其子薛平,年纪才十二岁,将士们想要拥戴他做节度留后,薛平并不推辞,表面答应了下来。过后,他将这一职位让给叔父薛崿,自己却在夜里悄悄护送父亲灵枢回归故里。正月六日,代宗下诏,任命薛崿为昭义军节度留后。

    唐代宗大历十年正月三日,昭义军牙将裴志清在魏博节度使田承嗣的引诱下,举兵作乱,驱逐了节度留后薛崿,请求率部归附田承嗣。田承嗣假言救援薛崿,却率军长途奔袭,攻占了相州。薛崿被迫逃到洺州,并上表朝廷,请求入朝为官,代宗答应了他。于是,朝廷随后任命昭义军大将薛择为相州刺史,薛雄为卫州刺史,薛坚为洺州刺史,因为他们都是薛嵩的族人。

    大历十年正月十四日,代宗命内侍孙知在到魏博节度使驻地魏州告谕田承嗣,希望他恪守本境,不要侵扰旁镇。但田承嗣却没有奉诏。不仅如此,正月十九日,田承嗣反而派遣麾下大将卢子期攻取洺州,杨朝光攻取卫州。

    大历十年二月一日,田承嗣引诱卫州刺史薛雄投降,薛雄没有答应,田承嗣在被拒绝后派人将薛雄暗杀,还将他的妻子、儿女和全家老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