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武将修改器-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他已经有十几年的治政经验,再加上科举成绩非常优秀,马应直接任命他为大理少卿,相当于最高法院副院长之职。

    司马懿、法正、杨修等人也各有任命,不过暂时只有司马懿和贾逵被划入军机省。

    除了他们之外,还有许多优秀人才,不管是三流人才还是二流人才都有不少。将他们填补进各个部门之后,整个凉公国的行政体系变得完善了不少。

    “主公,喜报!老夫人命人前来通知主公,一刻钟前张夫人诞下一男婴,主公要不要过去看看?”胡虎走了进来,禀报道。

    马应正忙着处理政务,听到这个消息,终究还是将批文放下,道:“去看看吧,女人产子也不容易,不能冷落了她。”

    张氏是他后来娶的一房妾室,乃是敦煌张家嫡女,相貌品行都还不错。只是,也不知道是不是妻妾太多了的原因,马应对她并没有太多的感情。

    他知道,这样不好,对张氏非常不公平,他也尝试过去和她培养感情,可是……时间终究还是太少了。哪怕不在外征战,他每天也没有多少时间陪着妻妾。再加上妻妾又多,已有六人,平摊下来,根本没有多少与她们单独相处的时间。

    况且,根本不可能平摊,与万年公主、貂蝉独处的时间肯定会更多一些……

    总之,马应和张氏之间的感情一直没有培养起来。当然,也不是一点感情都没有,毕竟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同床共枕,多少还是有些感情的,只是没有那么强烈。以至于张氏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他也没有太过激动的感觉。

    这其实是他的第二个儿子,第一个儿子名为马乾恒,乃貂蝉之子,已经一岁多了。

    在给长子取这个名字的时候,还遭到包括貂蝉在内许多人的反对,因为这个时候的观念是,单名为贵,双名为贱。甚至王莽那个逗逼,直接颁布律法禁止取双名,致使东汉乃至三国都没什么双名出现。

    可是,大汉人口这么多,只取单名的话,重名情况将会非常严重。因此马应以身作则,主动打破这个陋习,再次恢复双名的地位。

    当然,他也颁布了一条关于取名的律法,只准取单名或双名,绝不允许超过两个字!

    因为他的坚持,长子的名字还是被定为了马乾恒。

    许多文臣武将得知此事后,为了迎合主公的心意,不少人都开始给自己新出生的子孙取双名,俨然已经快要形成一种风气。

    当马应回到后宅的时候,产房已经打扫干净,也不知是不是太过劳累的原因,张氏已经睡着了。而新出生的男婴,则是马应的阿母和几个产婆在照料。

    见马应到来,阿母没有给他好脸色。在她看来,自己的儿子越来越铁石心肠了,等到生完了才过来看一眼,根本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显然,她的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

    “阿母。”马应行了一礼。

    “看看你的儿子吧,有没有想好给他取什么名字?”老夫人虽然有些埋怨儿子,但也没有真的生气。

    “早想好了,就叫马乾升。如月之恒,如日之升。”马应赔笑道。

    “又是双名。”老夫人眉头微蹙,显然不满意,不过倒也没有再反对。因为长孙出世的时候他就反对过了,没用。

    见马应似乎想要进去看看张氏,老夫人阻止道:“她才刚睡下,你让她多睡一会儿吧,别惊醒她。”

    马应点了点头,“那我晚点再来。”

    抱了一下刚出生的次子,马应便转身回了凉公府前殿,继续处理政务去了……

    并州,马超率领三万玄武军入驻太原郡,已然和张燕会师。

    凉军忽然出现,却是吓了袁绍一跳,当即暂缓攻势,唯恐败于马超之手。同时召集手下文臣谋士,商议对策。

    “马应之所以会出兵援助黑山贼,多半是因为贼首张燕已然投靠了他的缘故。有马应为后援,再想夺占太原等地只怕非常不易。”袁绍手下谋士郭图说道。

    与他不对付的逢纪反驳道:“不然,马应虽兵强马壮,但夺占益州不足一年,正在休养生息,难以再发动一场大战,此次他只派出了三万人马就是明证。故而,只需击败这三万人马,就能轻易夺占并州五郡之地,与马应划河而治。若现在错过了这个机会,待马应彻底巩固益州之地,再想与之争锋就更加困难了。”

    “何止三万人马,且不说张燕还有数万精兵,待秋收一过,马应至少可以出动七八万人马。再加上有太行山为屏障,强行攻打只会招致大败!”郭图继续坚持自己的观点。

    袁绍却是被他这番话给刺激到了,不悦道:“那依你之见,孤以后是不是见到凉军就当退避三舍?”

    “主公息怒,我并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不能强行攻打,当连同其他诸侯一同对抗马应。就如同当年高帝连同其他诸侯一起对抗西楚霸王一般。”

第229章 进军河东郡() 
见他这样说,袁绍的脸色终于好了不少。沉思了一会儿,他继续问道:“公则(郭图表字)可是要我联合曹孟德?不过曹孟德似乎正准备攻打徐州。”

    “不只是曹孟德,还可联系刘表。如此,足以让马应方寸大乱。”郭图认真道。

    可边上的逢纪却阴阳怪气道:“且不说曹操正准备攻打徐州,刘表这个守土之犬又哪会与我等联合攻打马应?除非太阳打西边出来。”

    “非也。”郭图反驳道,“曹孟德乃是人杰,当清楚马应的威胁,若是主公相邀,必会暂时放下徐州,出兵关中。毕竟,若能夺占关中之地,与他而言也是非常大的一个诱惑。而刘表,则可以许之益州,若他能够独占荆、益二州,便能成为西南霸主,必能让他心动。”

    逢纪斜了他一眼,讽刺道:“你倒是大方,一口气就将关中和益州之地送了出去。如此,就算覆灭了马应又如何?只怕刚灭一虎,又养出两匹饿狼来。”

    “关中、益州自然不可能真的给他们。若到时候真的击败了马应,主公便是最强大的诸侯,关中、益州等地的归属,不还是主公说了算?”郭图笑着说道。

    听到这,袁绍终于点了下头,算是认同了他的提议。

    不过,他依旧没有立即下达命令,而是转头看向荀谌,问道:“友若以为如何?”

    荀谌没有多言,只道:“若想击败马应,确实当联系曹操和刘表二人。只是现在出兵太仓促了一些。尤其是曹操,因为未灭徐州之故,怕是无法尽全力……”

    他看得比郭图更透彻一些,知道没那么容易说服曹操。毕竟,若曹操真的率兵攻打关中,刘备绝对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多半会趁机进军兖州和豫州!

    想要联合曹操击败马应,必须要等曹操吞并了整个徐州才行。

    可是,这样的话他不敢说,也不能说,因为曹操吞并徐州,并不符合袁绍的利益。毕竟,真到了那个时候,曹操将坐拥兖、豫、徐乃至司隶部分地域,将成为另外一个心腹大患!

    袁绍摆了摆手道:“友若不用担心,届时我会书信一封给刘备,量他也不敢在那个时候攻打兖州。”

    荀谌眉头微蹙,但见袁绍已经下定了决心,也就没有再劝。因为他知道袁绍的性格,在他做出决定之后,再怎么劝也没用。

    河东郡,杨奉接见了马应的使者。他是白波军的首领之一,在得知使者的来意之后,并没有立即做出选择,而是陷入了犹豫。

    其实到了现在这个时候,白波军已经没有其他出路了,只有招安一途。毕竟他们夹在马应、袁绍和曹操三大势力之间,根本发展不起来。

    只是,到底该接受那个势力的招安,他们暂时还无法做出决定。马应实力虽强,但却没有得到世家豪族的支撑,到底能不能夺得天下还尚未可知。而袁绍,四世三公,又是河北霸主,似乎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然后是曹操,坐拥兖州和豫州,潜力同样不俗……

    至于刘表、袁术、刘备、孙坚之流,却是没有在他的考虑之列,毕竟这些势力隔得有点远,无法守住河东郡。

    见杨奉还在犹豫,使者忍不住说道:“不知将军为何迟迟无法做出决定?莫非还想投靠袁绍、曹操不成?袁绍只重用世家子弟,像将军这样的出身,只怕都入不了他的眼,纵使率众归降,也不会给予厚待。

    而曹操,身处四战之地,西有我家主公,北有袁绍,东有刘备,南有袁术,根本无法成事。投靠他的话,只会与他一起覆灭。”

    听了他的话,杨奉咬了咬牙道:“我可以率众归降凉公,只是除了偏将军之外,我还希望凉公能够保我一生富贵!”

    “不知将军的意思是……”

    “爵位!”在说出这两个字的时候,杨奉自己都感觉有些不好意思。如果换做以前,像他这样的贼首,别说爵位了,能被赐予偏将军这样的官衔已经是天大的幸运。

    使者皱起了眉头,好半天才说道:“还请将军稍等几日,此事我无法做决定,还需将此事禀报我家主公。另外,就算我家主公同意了,以将军之功绩,最多也只能得封里侯。”

    因为与凉公国接壤的缘故,杨奉自然知道里侯是个什么样的爵位,直白点说就是百户侯。不过,于他这样的人来说,能被封为百户侯也足够了,至少可以保证下半辈子的富贵。

    想到这,他当即说道:“若能得封里侯,我愿意率众归降!”

    使者点了点头,没再废话,直接出了他的府邸。

    没几日,马应就收到了他的奏报,忍不住骂了一句:“这杨奉,居然好意思开口讨要爵位。”

    “主公打算拒绝吗?”一旁的郭嘉询问道。

    “为何要拒绝?不过一个里侯而已,我还给得起。不过此人我不打算用了,就让他顶着里侯的爵位养老去吧。”马应淡淡道。

    “主公英明。”郭嘉赞美了他一句。

    在他看来,用几个里侯的爵位换取整个河东郡,其实并不亏。毕竟,凉公国的爵位采用的是递减继承制,而里侯再往下,就直接掉出勋贵之列了。也就是说,这个爵位也就只能持续一代而已,算不了什么。

    既然做出了决定,马应当即命人通知河东郡那边的使者,接受杨奉的条件,同时让张辽高顺二人统领两万陷阵军进入关中,随时准备渡过黄河接收河东郡。

    得知马应答应封自己为里侯之后,杨奉见好就收,没有再提出其他条件,当即表示愿意率众归降。

    而后,使者秘密离开杨奉府邸,又开始去劝降白波军其他将领……

    一番努力之后,李乐、胡才二人相继表示愿意归降。

    得知这个情况后,驻扎在关中的两万陷阵军不再犹豫,立马开始渡河,进军河东郡。

    那些没答应归降的将领得知消息后,顿时大惊,赶忙前往抵御。可就在这个时候,杨奉、李乐和胡才三人忽然临阵倒戈,白波军大败……

第230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 
“本初的意思我已明白,友若,请先下去休息一宿,明日孤再给你答复。”曹操客气地说道。

    荀谌没有再说什么,行了一礼后,便在侍卫的带领下退了出去。

    在他走后,曹操看了一眼麾下谋士,询问道:“袁绍邀孤一同攻打马应,不知孤该如何抉择。”

    程昱首先出列道:“当下并非攻打马应的最佳时机。淮南袁术被孙策牵制,暂且不提,可徐州刘备,乃是蛰伏的猛虎,一旦给他机会,必会出兵攻打我等。故而,在没有拿下徐州之前,不宜与马应开战,否则两面竖敌,于主公无益。”

    “仲德所言虽有道理,但此次不出兵,恐怕会恶了袁绍,以后再想与之联合,一起攻打马应,只怕就没有现在这么顺利了。况且,若真能击败马应夺占关中,则主公霸业可期。”钟繇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听他这么一说,曹操也有些心动,询问道:“那徐州刘备当如何?袁本初的书信只怕起不到什么作用。”

    钟繇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叹道:“若能给刘备制造一些麻烦,倒是不用再提防他了。”

    他的话音才刚刚落下,一名儒雅的文士便随之站了出来。此人只有三十多岁,但已然拥有了极大的名气,不是别人,正是荀攸的族叔荀彧。

    “若要给刘备制造一些麻烦,其实并不困难。据我所知,吕布此人狼子野心,且素无忠义,虽为刘备藩属,但却一直在暗中联系徐州豪族,似有反叛之心。若刘备真敢出兵攻打我等,便可遣一使者联系吕布,说使他趁机夺占徐州。如此,刘备必会回军救援,主公后方可无忧矣。”荀彧侃侃而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