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问鼎天下-第4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红脸膛的壮汉,正笑着对身前的伍长说道:“俺们这次打下邺城,消灭了曹贼,大将军登基当了皇帝,以后就天下太平了吧?”

    那伍长头也不回的说道:“哪里有这么简单?”

    壮汉纳闷道:“难道不是如此吗?”

    “消灭了曹贼,咱们大将军也未必就会立即登基当皇帝啊。”伍长摇了摇头,接着说道:“咱们只管听令行事便是了,想这么多作甚?”

    步卒们的行军速度并不快,但也很快到了黄河岸边,由于军械营从去年冬季就一直准备,所以渡河对荆州军来说并不困难。

    负责防守邺城的曹仁没有将兵力分散布置在黄河沿线。他很清楚以己方当前的兵力和战斗力,是无法将荆州军阻击在黄河以南的。他唯有将有限的兵力集中起来,使用在关键的地点,以求能够完成防守邺城的任务。

    去年的徐州之战让曹仁损兵折将,也严重的打击了他的信心。不过事已至此,他也只能勉强打起精神应对。

    在曹仁看来,荆州军经过这两个月的休整之后,军心士气必然会再度提高,而反观己方将士。士气则极为低落。若不是曹操在北线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恐怕将士们早就没有斗志了。

    越是在这种情况下,曹仁便觉得越要给将士们以信心和激励。

    荆州军渡过黄河之后,驻守在延津、平丘、白马等地的曹军便陆续主动放弃,除了大部分往黎阳、濮阳之外,其余的人马都撤回了邺城。

    小规模的战斗并不能影响整个战局,随着荆州军陆续抵近黎阳。守卫黎阳的曹军顿时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

    从地形上来看,黎阳、濮阳和邺城构成了一个三角形。而黎阳则是面向南方最为突出的点,等若是邺城的门户。

    所以曹洪对黎阳颇为重视,在刘琮率领荆州军在黎阳城外立营,尚未开始攻城之时,便派出了夏侯惇领兵前往增援。

    黎阳城内集中了一万余人马,在夏侯惇到来之后,便归其统一指挥。面对荆州军霹雳车的进攻,曹军也用城内安置的霹雳车进行反击。

    双方霹雳车投出的石弹虽不似遮天蔽日,却也非常密集。然而荆州军霹雳车数量众多。在付出了数十架的损失之后,将曹军的霹雳车完全击毁。

    夏侯惇深知荆州军霹雳车的威力,因此数度派出精锐骑兵出城,试图毁掉荆州军的霹雳车。不过荆州军防备严密,数次进攻皆告失败,出城曹军损兵折将伤亡惨重。

    荆州军在击毁了曹军的霹雳车之后,便开始集中攻击城墙。密集的石弹带着令人心悸的呼啸声。从天而降

    城头上的曹军虽多数避下城头,可城墙被轰坍塌之后,又该往何处避呢?

    荆州军从城墙崩塌后的缺口蜂拥而至,曹军将士们拼命抵抗,箭矢如雨,刀枪如林。鲜血浸透了每一寸土地。尸体堆满了缺口废墟。

    夏侯惇骑着战马,率领近卫在城内亲自督战,哪里被荆州军突破,他便冲杀到哪里。在他的激励之下,曹军数次击退了荆州军的进攻。

    也许是为了保存实力,也许是为了换一批人马进攻,荆州军在傍晚时分收兵回营。

    残破的黎阳城墙摇摇欲坠。民夫们连夜修补加固,却几乎毫无所用。第二天荆州军霹雳车数轮石弹,就将一晚上的辛苦化为了废墟。

    随着坍塌的城墙越来越多,夏侯惇就越感觉到兵力捉襟见肘。到了这种时候,夏侯惇心里已经很清楚,黎阳城是守不住了。

    援军不可能再有,城内粮草虽还足可支撑数月,但城墙已经残破如此,难道要让将士们全都葬身于此吗?

    荆州军这一次并没有采取围三阙一的战术,很显然这是要将夏侯惇所率领的守军,全部歼灭于此。

    建安九年春,二月十五日佛晓,经过一整夜的激战之后,黎阳告破。夏侯惇死于乱军之中,所部一万余人马,仅有千余得以逃出幸免。余者除阵亡之外,皆被荆州军所俘。

    消息传回邺城之后,曹洪等将领颇为黯然。

    就在荆州军攻克黎阳的时候,曹操也率领大军开始进攻范阳。

    范阳城的城楼上,刘备面容严肃的望着城外,心情颇为沉重。他其实还可以领兵北撤,但刘备很清楚,那样做的意义已经不大了。难道最终退到辽东吗?可即便是退到辽东,自己还能有机会吗?他很清楚刘琮在消灭了曹操之后,势必会对自己下手。

    与其苟延残喘,坐等败亡,不如赌上一把。如果能在顶住曹操的进攻,或许还能在刘琮攻破邺城,曹军大乱之时浑水摸鱼。

    刘备不是没有想过,在刘琮如此强势的今天向其示弱,以韬光隐晦,以待时机。然而沮授给他分析的很清楚,即便委屈求全,只怕机会也不会再出现了。

    曹军的进攻从一开始就显得极为疯狂。很多曹军将士也很清楚,只要能够早点消灭刘备,或许就能够回师南下,增援邺城。

    和荆州军攻城时的套路相差无几,曹军也是先以霹雳车轰击城墙的战术。而刘备军中并无此物,范阳城墙再如何坚固,也抵挡不住连续数十日的石弹猛攻。更何况曹军还间以火弹,给城墙和城内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刘备并没有困守城内,他派出关羽等将数次出城反击,然而曹军对霹雳车保护严密,关羽亦无可奈何。

    就是在这样的猛攻之下,范阳城墙终于被轰塌,而曹军抛射的石弹,都几乎将护城河填满。

    惨烈的城墙攻防战,就在这样的情形下,展开了……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第二百二十四章 魂梦千载开纪元 (终章)() 
刘备败亡的消息传来时,已是阳春三月,正率兵围攻邺城的刘琮闻讯之后,不由有些唏嘘感慨。

    这绝不是鳄鱼的眼泪,对刘琮而言,刘备其人在他的心目之中,是颇为复杂的。在他刚到这个时代之时,因后世的影响而认为刘备是个大奸似忠的伪君子,但随着刘琮自己逐步步入争夺天下的道路上之后,他便意识到,刘备的不容易和厉害之处。

    在乱世之中白手起家有多困难,刘琮是完全可以想象的。即便是他自己,初到南阳也遭遇了许多棘手的问题,那还是在有刘表的支持之下。设若不是他的身份,就算说得再如何天花乱坠,又怎会得到王粲等人的相助?

    从这一点来说,刘琮对刘备的态度是逐渐转变的。然而认知和态度可以转变,在如何对待刘备的问题上,却始终不会改变。

    乱世之人,内心都充斥着巨大的矛盾。一面是仁义道德以及心怀天下的个人理想,一面是尔虞我诈腥风血雨的残酷斗争,既有权势扩大带来的内心膨胀,也有高处不胜寒的畏惧。

    对于刘琮来说,刘备是个可钦佩的前辈,并不因他的失败而有损自己的敬意,甚至还有某种不足为外人道的遗憾——如果可能,亲手击败刘备当如何?

    曹操攻克范阳消灭刘备的消息,使得邺城内的曹军上下士气大为高涨。然而他们并不知道,刘琮之所以没有倾力进攻,正是为了等曹操领兵回援。

    越快结束这个乱世,对刘琮来说就越好。他不想让天下大乱持续的时间更长,也不想让更多的人,死在异乡的土地之上。

    春风和煦,阳光明媚,使得原本肃杀的军营,也不知不觉变得柔和起来。

    自从得知曹操正领兵南下,回援邺城之后。刘琮便下令对邺城围而不攻,静候曹操大军返回。事实上曹操所领人马虽然看似与北上之前,在数量上没有什么变化,甚至还略有些增加,但刘琮很清楚曹操此次进攻刘备,损失也不小。

    至于多出来的人马,除了原来刘备所部之外。还有一大批诸如吕旷等袁绍旧部。他们能对曹操有多少忠诚度,实在是个值得怀疑的问题。

    所以实际上曹军的战斗力。是大幅度下降了的。对此刘琮并不怀疑,不过刘琮也没有因此而掉以轻心,毕竟对手可是曹操和他麾下的谋臣武将。

    从综合实力而言,刘琮相信己方占有压倒性的优势。无论是军心士气,还是军队的数量、质量以及粮草军械等,都不是疲惫的曹军所能抗衡的。

    然而越是如此,刘琮就更加担心部下将领和士卒,因为这种优势而产生轻敌之心。现在的形势已经非常明朗了,西路军在赵云的率领下。从并州长驱直入,不但掩护了刘琮所领大军的侧翼,也将战火直接燃烧到了冀州、幽州与并州交界之处。

    周瑜所率领的东路大军,也已攻略徐、青,与刘琮大军和赵云所率之西路大军,犹如三支利箭,只是两翼更显突出。呈包围合击之势。

    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曹操的选择并不多。

    曹操虽然消灭了刘备,可自身的实力也损失不小。从地盘上来说,丢失了根基之地豫、兖两州,外围的关中、徐州和青州也不必说了,就连侧翼的并州。都已经被荆州军所占。

    什么是两败俱伤?这就是两败俱伤

    四月初,曹操领大军返回邺城,十万步骑连营百里,与荆州军对峙于邺城。

    一方师老兵疲,另一方蓄势已久,双方接战数次,曹军将士虽拼尽全力。却仍遭败绩,损兵折将,被荆州军攻破数十座大营。

    刘琮并没有因为兵力占优便一味强攻,反而应对的颇为谨慎。他小心翼翼的控制着进攻的节奏,以不断削弱曹军的实力。

    战争进行到现在,可谓大局已定,依附于曹操的颍川、兖州士人虽然尚未凋零,但其根基已断。如果他们不改弦更张,等待他们的,必然是步审配等人的后尘。这一点是世家大族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而

    曹操在军事上的核心——沛谯集团也已元气大伤,无力支撑曹操在这场战争中继续前行。

    而从荆州军的实力来看,仅刘琮亲自率领的围城大军就有十八万之多,再加上西路赵云所率的五万余众,东路周瑜所率的七万余众,从兵力上已完全占优。不过刘琮很清楚,自己的优势并不仅仅在于人马众多,军械精良,粮草充足。

    抛开这些对比不谈,刘琮认为荆州最大的优势,其实是来自于内部的平衡。无论是世家和寒门,文士和武士以及各方面,都在荆州新政的指引下趋于平衡。这种平衡是各阶层之间团结的基础,是刘琮统治稳定的基础。

    在刘琮看来,之所以会有如今这个乱世,原因并不复杂,皇权的衰落和帝国的分裂,也绝非“久合必分”这样简单概括就能够直指核心的。

    当时的农耕技术和科技水平,是没有办法维持一个以自耕农为基础的大一统帝国的。且不论是什么导致了东汉的衰亡——人祸也好,天灾也罢,不过是外因罢了。事实上,即便没有黄巾,没有张让等十常侍弄权,没有何进没有董卓,也必然有别的诸如红巾,黄巾,绿巾,有李进张进李卓张卓。

    说到底,不过是谁统治谁罢了。虽然统治的形式在历史的进程中,看上去不断演变,但其内核呢?内核是掌握了大部分资源的精英统治罢了。掌握了经济和文化资源,才有可能跻身于精英阶层,才可能成为世家大族,而不是庶族寒门。

    从原有的历史看,当下这个时代的知识极为昂贵,不可避免的集中到一小部分人的手中,皇帝要想挑选官吏,只能从这个群体里面选,这个趋势到了西汉末期已经不可阻挡了,光武帝刘秀起家就是靠的这个群体。这一批人就成了三世纪帝国崩溃后历史舞台的主角。

    对于皇帝来说,当然不满意这个现状。所以他们尝试过用宦官东汉、王族西晋来制衡,以维持帝国的统一,但是他们都失败了。士族政治在东晋达到了顶点。但是到了南北朝中后期,伴随着技术的发展,庶族地主开始崛起。皇权有了其他的选择,士族开始逐渐变成花瓶,尽管他们依然为世人所重。

    再往后随着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普及。到了唐宋时期,他们就离开了历史舞台。作为一个群体。他们有功绩,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有他们的贡献。他们也有罪恶,三世纪到六世纪是中国最黑暗的时代。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是庶族寒门发出的怒吼,贯穿了几乎整个历史。

    对现在的刘琮来说,要改变的不仅仅是提前结束这个乱世。他试图从历史这条大河中,避开诸如“五胡乱华”之类的礁石。他并不妄想着跳出这条河流,他只是希望中华文明可以避免被阉割、被侵略被虚无的命运。

    在这个时代生活的越久,刘琮就越能感受到这个时代的特质。那种只属于中华民族的高贵气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