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第1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衣王妃浑身披雪。

    如披素衣。

    毫无生机的抬头看了一眼妇人和李汝鱼,眼神里所有妖媚烟消云散,只剩下哀莫过于心死的绝望和空虚。

    就这么安静的抱着岳平川。

    仿佛要一同死去。

    这一日,岳家王爷的王妃苏苏,亦是异人苏妲己,心死于大凉临安夕照山。8)

245章 庶民之剑() 
    妇人回身挥了挥手。

    有位持剑大内高手上来,在女帝示意下,绕到后面,悄然手起刀落,一个手刀将王妃劈晕过去,旋即又匆忙奔来五六宫女。

    然而谁也掰不开王妃抱着王爷的手。

    冻了这许久,怕伤了王妃。

    妇人叹了口气,说了句苏苏你若再不松手,我便烧了他的尸首,你知道我说得出便做得到。

    晕过去本来什么也听不见的王妃,竟然真的松开了手。

    让人感触不已。

    宫女们小心翼翼的将王妃抱进暖轿,大内皇宫里也有御医等候。

    山上飘来一袭大红袍。

    恐怕秽了陛下耳目,擦拭嘴角血迹后从山上下来的内侍左都知薛盛唐精神极其萎靡,一日之间苍老了许多。

    妇人看着这位老貂寺,叹了口气,轻声道薛都知且好生歇着,晚间朕会着人送几枚疗伤圣品来,将息着身子,朕的内侍省可离不开你呐。

    老貂寺感恩拜伏,大红袍伏在雪地上盛开成一朵娇艳红花。

    妇人却没有立刻免礼,怔怔的看着头拜手上的老貂寺,良久才道:“薛都知,可曾怨过妾身?”

    老貂寺身子一颤,慌不迭道:“臣惶恐。”

    妇人笑了笑说,朕知晓薛都知的一片忠心,但朕为女帝,欲昭彰天下,所以轻内侍省而立凤梧局,此其一;其二,朕欲为这天下女子树一型,不让人间才女埋于文墨间。

    又说,朕啊,想让女子入朝堂。

    这话很轻。

    不过落在薛盛唐和李汝鱼耳里,不啻于惊雷。

    让女子入朝堂,这是何等的壮举和大手笔,可以想象,会遭受到多少的阻挠,首当其冲的便是先贤定下的夫为妻纲等诸多礼常。

    这是一条漫长而颠覆的道路。

    会有很深远的影响。

    也许永远不会有那么一天,也许……妇人真的做到了呢?

    毕竟如今凤梧局的江照月和柳隐,俨然已有女子仕朝堂的雏形,也许等女帝弱了世家,再行此策,便真有达成的一日。

    李汝鱼看着妇人,这一刻忽然觉得妇人很近。

    又觉得她很远。

    近,她站在人间,为帝位着想。

    远,她站在云端,为天下着想。

    人间有此帝,岂不是亿兆生灵之福?

    薛盛唐则要现实得多,不过妇人没免礼,他依然跪着,有些话不敢说。

    陛下,您这壮举颠覆传统,谁人能懂?

    臣便不懂。

    妇人也没奢望李汝鱼和薛盛唐能知她心。

    薛盛唐,终究是世家出身,骨子的礼仪纲常持久日深,而李汝鱼又太年幼,他的世界观还没达到这等程度。

    懂自己的人死了。

    顺宗死了,死之前,将江山给了自己。

    岳平川死了,死之前杀赵骊。

    轻叹了口气,“免礼退下罢。”

    待薛盛唐退下,妇人和李汝鱼回到只倒了一间的小院子,在台阶上坐下,虬髯满面的汉子元曲尚在,有些拘束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妇人笑了笑,“就凭你元曲以万贯家财活十万灾民,别说在朕面前,即使在垂拱殿里,也该有你一席之地,不需拘礼。”

    元曲笑而受之,依然不坐。

    女帝给了脸,但你不能真的不要脸。

    妇人对元曲的态度,与岳平川一般无二,轻声赞道:“世间芸芸众生,皆为了功名富贵四字而沉浮一世,辛苦一生,蝇营狗苟几多时,虽知身后带不走一丝一帛,但上至天子君王,下至贩夫走卒,却前赴后继,存在的意义何在?”

    李汝鱼心绪有些不定,闻言不语。

    元曲却摇头,“陛下此等见解,草民不敢苟同。”

    妇人哦了一声,“愿闻其详。”

    元曲思忖了一阵,才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在其阶不懂其辛,陛下居大内皇宫,衣食无忧,看的是天下大势,但民间众生,蝇营狗苟者或有为己,亦有为子孙后代者,且居阡陌而心忧天下者,古往今来众之,对于我等庶民,暖衣、饱食、父健、子兴,便是一生。”

    顿了一顿,“无数一生汇聚在一起,便是陛下一手打造的盛世。此为天下细处,汇聚一起,这便是陛下所看见的天下大势。”

    妇人沉默。

    看向李汝鱼,发现少年心思依然远飘。

    知道他在担心青州那边的谢家晚溪和夫子,也便不问他,笑道:“也许你说的在理,朕举君王之剑,剑锋所在处,是天下为谋。”

    元曲点头,“所以,今日临安事,既有陛下的君王之剑,亦有岳王爷的诸侯之剑,更有李汝鱼、孤独鹫、西子船娘的庶人之剑。”

    “庶人之剑,蓬头突髻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此庶人之剑,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

    “此剑无国事,却处处是国事,天下黎民,无一不国事。”

    元曲一腔话,酣畅淋漓。

    “草民以些微家财而活灾民,在草民看来,是人之常情,是庶人之心,但在陛下及满朝百官看来,却是达则兼济天下的国事,此便是阶层之异。”

    “这便是存在的意义。”

    “不同的意义,却大多指向同一个方向:为了活下去,为了更好的活下去,为了子孙后代也能比自己更好的活着。”

    元曲没有说的是,我存在的意义,是寻找心之归宿。

    无关庶民,亦无关国事。

    妇人闻言有些动容,许久没有做声。

    雪花簌簌落落。

    “今冬的雪来得有些早。”

    妇人说了句莫名其妙的话,接着又道:“也许彩云之南也该下雪了。”

    元曲愕然。

    陛下这句话意味深长。

    难道是今次临安的事,还牵扯到大理了?

    莫不是……

    元曲猛然想到一种可能:也许大理真的在广西那边有动静。

    难道陛下想趁着和北蛮的暂时盟约,先平定大理?

    却听得妇人轻声道:“你的命是岳平川留下的,按说,朕应该给你找个事,比如保护王妃,不过不能,所以你去广西若何,如有战事,替岳平川取大理士卒头颅一千。”

    元曲怔住,旋即大笑,“有何不可。”

    虬髯汉子起身踏雪而去。

    今持庶民剑,寻我元曲一生彼岸。

    我的彼岸,是一袭红衣。

    她何在?

246章 大乱之世() 
    只剩下两人。

    穿着皇袍的妇人和身着长衫的少年。

    妇人看雪,单纯的看雪。

    忽然发现,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停下来安静的看过雪了,想起小时候,每次下雪时都会万分雀跃的跑进雪地里撒疯。

    当年陪自己撒疯的两个女子,一个已死多年,一个今日心死于夕照山。

    只剩下自己,寂寥若斯。

    妇人忽然觉得人生好是没趣。

    少年亦在看雪,目光透过雪幕,落在很远很远的青州。

    妇人忽然轻声说了句:“你可知晓?”

    李汝鱼茫然,“知晓什么?”

    妇人起身,从雪幕里捞过几朵雪花,落在手心处,化作滴滴冰水。

    “铁叔为什么会亲手杀了他那个异人儿子。”

    李汝鱼摇头,“他不曾说过。”

    妇人恍然,没有言语挑破,既然他不说我也不说罢,他如此看中于你,不是因为你雷劈不死,而是因为他在你身上,看到了同样的影子。

    起身走入雪幕,留下一句话:“剑房去青州那一剑不输赵骊之槊。”

    黄袍披雪,落寞孤单。

    李汝鱼心慰许多。

    ……

    ……

    临安一战后,天下形势骤变。

    同知枢密院事苏长今率五百骑兵前往广西矩州,欲要肃清西军之中的乾王党羽,适时临安尚未大战,西军将领纵然知道苏长今是来杀人的,可也不敢反。

    但有人敢。

    苏长今等五百人遭遇流寇截杀,五百铁骑和这位枢密院的副相公殉职战死。

    广西境内,西军坐镇何来流寇?

    很快,南镇抚司秘密送回临安的谍报揭秘真相:所谓流寇,是大理国的一位精锐武将段威率领的大军,足足三千人,杀了苏长今等人后,便隐秘的进驻在柳州。

    临安朝野群愤。

    尤其是出自同安苏氏的官员,纷纷上奏,言称乾王勾结大理而反凉,请女帝出兵平叛西军,再灭大理为苏相公雪恨。

    一时间折子如雪飘。

    但女帝却力压重议做了个很出人意料的决定:闲安王赵长衣,就藩广西柳州。

    事实上在岳平川死的那日,赵长衣便已赴往柳州。

    随行之人,有阶下囚徐秋歌和沈望曙。

    闲安王的就藩,让很多人品出了不同的意思。

    如今广西那边是个什么状况,整个临安几乎没人知道——南北镇抚司自送了关于苏长今身死的消息出来后,便断了联络。

    整个广西和蜀中的南北镇抚司都似已经被西军连根拔除。

    再没有丝毫消息传出。

    西军那边,赵骊的残党是不是反了?

    不知道。

    大理的三千士兵,是否还在广西和西军勾搭起来了?

    不知道。

    蜀中那边,徐继祖率领的摧山卒是否也反了?

    不知道。

    什么都不知道,女帝却让赵长衣带了区区数百府兵和随从奴仆,就这么前往广西就藩。

    她是有多心大?

    她就不怕赵长衣进入广西境内,就被叛军杀了么。

    她就不怕赵长衣为了活命,成为叛军的傀儡,被拥立为王么。

    但有人揣摩出了另外的意思。

    如果西军真的叛了,那么赵长衣的就藩,很可能就是另外一种意义:孤身平叛!

    赵长衣孤身平叛成功,其在大凉天下的威望,将会塑造成另外一个枢相公或者岳平川,远远凌驾于东宫太子之上。

    若真如此,只怕今后便会有人提出改立储君的折子。

    女帝此举,俨然是为赵长衣铺路。

    这是何等的大手笔,俨然孤注一掷的赌徒心理。

    但是赵长衣能孤身平叛?

    没人相信他做的到。

    西军有兵马十数万,更有良将无数,别说赵长衣一个人,就是让枢相公率领镇北军去平叛,也绝非三月半年的事情,一个不好,这把叛逆之火很可能烧出广西,危及临安。

    历史上又不是没有这样的事情。

    在大燕之前曾有一朝,立国祚数十年后,藩王割据之势隐隐危及江山社稷,于是当朝君王登基之后,在文臣建议下采取削藩之策。

    手段过于血腥,不少藩王落了个凄凉下场。

    一位藩王不甘心束手待毙。

    于是当朝天子发兵平叛,兵力、民心皆无优势的那位藩王,竟然鬼使神差般屡战屡胜,打出了诸多莫名其妙的大胜,如野火燎原一般壮大起来。

    最后更是挥师入京都,皇宫大火,当朝天子生死不知。

    那位藩王登基为帝。

    国号还是那个国号,但江山却换了人。

    不过倒也是幸运,那位藩王是位治国贤帝,一手打造了出锽锽盛世,直到后来军镇割据致使天下陷入纷乱,最后被大燕太祖得到兵圣百里春香后一统了天下。

    以史为鉴。

    赵长衣孤身平叛,若是成了傀儡,指不准历史便会重演。

    毕竟赵长衣虽然不是女帝所生,在宗正寺的族谱上,出身也有些黯然,但他确确实实是大凉顺宗的血脉。

    叛军拥立他为帝正国本,还真有大义之辞。

    朝野争论如何,无法更改陛下旨意。

    于是大家便等着。

    只不过多多少少有识之士,心存悲观,而王琨等有心人,则乐于见到这种局面——总得有一个契机让太子赵愭参政分政。

    而在闲安王赵长衣就藩之时,临安发出讣告,岳家王爷和岳家王妃皆死于叛王赵骊之手。

    岳平川的尸骨被三世子运回开封。

    连带王妃的尸首,只不过让人不解的是,运送王妃的棺椁,被三世子下令严禁任何人靠近,是以棺椁里的尸首真是王妃,无人得知。

    只有负责押送棺椁的儒将虞弃文见过一面。

    棺椁尸首着翠裙,梳少妇髻。

    身畔有古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