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第2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兄被心性仁厚的三兄贬谪到地方后郁郁而终。

    反倒是自己,三兄只是轻描淡写的象征性处罚自己,依然待自己如手足。

    在那之前,三兄曾说,九弟你心性不坚,胸怀大凉江山,初衷为善,只是耳根子软,总是经不住大兄劝说,才走上歧途,皇兄不怪你。

    又说,王爷之位皇兄是不能给你了,毕竟要服臣子心,但只要九弟你今生忠心赵室,皇兄必然给你一个安盛之生。

    那之后,自己才明白君子之交淡淡如水的真正意思,竭尽心力辅佐三兄打造了一个中兴盛世,可惜终究能力有限,不能成为大凉肱骨重臣。

    而皇兄执掌江山四十年后,英年早逝驾鹤仙去。

    待侄儿顺宗继位,又天妒英才,偏生自己这个一无用处的老人,苟延残喘到了今日,如今已是垂垂老朽,这八十几年的人生倒也没有虚渡。

    大凉天下,经皇兄的中兴盛世,再接侄儿顺宗的嘉定、符祥之治,在侄媳妇登基后又一手打造了永安、永贞盛世。

    江山繁华在目,这一生无憾。

    然而唯一放不下的是,待女帝百年之后,大凉的江山交给谁。

    满堂赵室宗亲子弟里,找不出一个有仁宗、顺宗才华的子弟,大多年轻人都声色犬马,享受着女帝带来的盛世富贵。

    承继江山?

    也就赵愭和赵长衣有此大才。

    然而赵长衣出身不正,且如今反凉,这大凉天下万万是不能交给他的。

    在女帝未曾告诉自己赵愭是异人的真相之前,自己也曾觉得,大凉的江山交给赵愭是最好的,只不曾想这一切都化为泡影。

    想到这,赵芳德有些愧疚。

    江山储君未定,自己有何面目去见皇兄。

    赵芳德又想起临出临安时女帝说过的那番话:“皇叔,今日之言,不是君臣,而是家人之谈,事关我赵家家业承继,赵长衣已不作望,赵愭更不能,那么叔父以为还有何人能承继?”

    赵芳德嗫嚅了很久,竟然说不出一个名字来。

    这是赵室何等的悲哀。

    如果赵芳德没有目睹仁宗的中兴盛世,没有目睹顺宗的嘉定、符祥之治,没有目睹女帝的永安盛世,那么在赵室里随便找一个庸碌子弟当君王也无不可。

    可赵芳德已经看见了大凉无尽辉煌的未来。

    只要能承接女帝的盛世,赵室将来必然能够平北蛮收大理,打造一个连大燕太祖多不曾建立的千古帝国,那是何等的辉煌壮气。

    赵芳德答不出,但女帝早有定夺,道:“若我没记错,皇兄赵麟半月前又添一字,皇叔亲自为之取名赵祯。”

    赵麟是赵芳德的小儿子,如今在临安国子监任职,无功无过也无雄心壮志,生儿诞子的事情,按说不至于被女帝惦记。

    赵芳德心中却开始颤抖,他隐然猜到了女帝要说什么了。

    果然,女帝继续说道:“如今已及冠或者将及冠的赵室子弟中,皆无才德者,庸碌者众,若是赵家交给他们,我不安心,只怕顺宗陛下也不安心,但是——”

    女帝深呼吸一口气,“若我赵家从小便培养祯儿,拜名士名师,习六艺,善明辨,观天下,体民情,将来未尝不能为储君。”

    赵芳德的心在颤抖。

    他做梦也没想到,女帝竟然有意栽培自己的孙子为大凉储君。

    但是旋即女帝的话,让赵芳德陷入沉思:“虽然我很想皇叔一直安好,但你我皆知天命如此,皇叔也是风烛残年,而我这个大凉女帝,也不知还能章国多少年,有些话就不瞒皇叔了,我确实想去看看世界之外的世界,就怕那一日,我离开大凉天下时,祯儿还没及冠,或者及冠了也不曾稳定心性,那时候大凉江山让谁兼国?”

    赵芳德沉默了一阵。

    若真是出现那种情况,只怕大凉生内乱,必将一蹶不振。

    女帝也沉默。

    最后说了句皇叔多想想,便起身回福宁殿,在出门时,女帝又回头,认真的说道:“皇叔此次北上,若是有机会,不妨多看看那少年。”

    赵芳德口瞪目呆。

    他怎么会不明白女帝话中的意思……

    但这合适吗?

    那少年身上没有一丝赵室血脉啊,女帝为何会生出这种想法?

    赵芳德从没见过李汝鱼。

    但这一次,那夜在颖昌府见过赵飒后,赵芳德便和西皇后去了寿州,其间,关于摘星山庄所有的事情,都通过颖昌知府杜源的人传到了寿州。

    赵芳德确实有些心动。

    摘星山庄里有美貌丫鬟无数,还有不少西门大官人的妖媚人妻,那少年养伤期间,却将那些妖娆人妻散去,更不曾调戏丫鬟行那巫山云雨之事,每日里只是读书善其身,和那个叫阿牧的女子也守礼秉性,着实是个不错的孩子。

    想到这,赵芳德对其中一个少妇道:“冬云,你去请西皇后来一下。”

    车队短暂的停滞。

    片刻后,性格比较温厚,又稍有软弱的西皇后掀开车帘,温婉的上车,对赵德芳行了礼,安静的坐下,“皇叔若是无聊,婉秋愿侍奉膝前。”

    赵芳德笑了笑。

    侄儿顺宗这辈子生儿子不行,倒是找了两个好皇后。

    一个皇后成为大凉女帝,打造出偌大的盛世,一个皇后恭谦孝顺,哪怕是女帝登基后,也没曾依靠西皇后的身份在后宫折腾。

    着实让人省心。

    笑道:“且坐罢,也无甚事,就是有些事想和你商量一下。”

    姓陈名婉秋的西皇后出身诗书世家,只不过她的家族并没有因为她成为西皇后而辉煌腾达,这也是大凉赵室的一贯宗旨:绝对不让外戚专权。

    西皇后有些不解,“皇叔有什么事?”

    赵芳德犹豫了下,还是没有让春梅和冬云离开,毕竟这两丫头是自己看着她们变老的,对西皇后道:“临出临安时,女帝曾说过,有意培养祯儿为未来储君。”

    西皇后口瞪目呆。

    赵芳德就知道她会如此反应,叹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赵长衣反凉,赵愭是异人,而其余赵室赵室子弟皆是庸碌之才。但饶是如此,我也从没想到陛下她会选择赵祯。”

    西皇后许久才叹气,“也只能这样了。”

    赵芳德知道西皇后是个优柔寡断的人,她也没有看遍天下的能耐,但既然是大凉的皇后,自己如今也只有和她商量了,于是轻声道:“但陛下迟早是要去看看世界之外的世界,就怕那时候赵祯还没登基为帝的才德,那时候的赵室又该如何?”

    西皇后啊了一声,“妹妹她就不能多等等几年么?”

    赵芳德苦笑,“她不会。”

    她是千古奇女子,她现在的目光在大凉天下,等天下一统以后,她的目光必将落在世界之外的世界上去,那时候的她又怎么会虚度光阴。

    而且,恐怕她的离开也等不到赵祯及冠了,按照当今天下局势,南北平定,蜀中降服,接下来必然是平北蛮收大理。

    最迟十年的时间,天下将彻底归凉。

    而那时候赵祯还是个稚童。

    西皇后有些茫然了,“那可如何是好。”

    赵芳德沉默了许久,直到马车一阵颠簸,才将他的思绪拉回来,咳嗽了一声,春梅慌不迭倒了杯温水递给老人。

    赵芳德浅抿一口,示意春梅端开,这才对西皇后道:“你看那少年如何?”

    西皇后一时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

    赵芳德点头,索性说了出来,“可兼国否?”

    西皇后毅然而绝然的摇头,“当然不可!”

    赵芳德叹了口气,“我也认为不可,但这段日子在寿州,知晓那少年在摘星山庄的行事,我倒是觉得,这少年心性确实上佳。毕竟赵骊已死且不提,还是个异人,而赵飒么,大家心知肚明,赵长衣必然是要死的,否则大凉不平,至于愭儿……”

    说到这,赵芳德不再言辞,赵愭毕竟是陈婉秋的亲生儿子,说得太直白,她终究会有些伤心难过。

    西皇后越发茫然。

    感情偌大的赵室,竟然找不出一个可以在女帝离开后,赵祯不能章国之前兼国的人?

    赵芳德长叹了口气,“我大概是见不到永贞三年的春日了,赵室那边,待回到临安后,我会一一叮嘱,至于此事究竟若何,你们将来看着办罢。”

    西皇后沉默不语。

    赵芳德挥挥手,“就这样罢,先再看看那少年,莫要再为大凉养出个王琨,倒宁愿他是大凉的又一个岳精忠!”

    西皇后欲言又止,终究只是幽幽叹了口气。

    我不是妹妹。

    没有她那般的魄力,若非是顺宗之皇后,我大概也就是个普通官宦人家的夫人,持一家尚可,持一国难,所以将来赵室君王怎么样,我这个小女子真的只能相信妹妹——相信这个自己一度害怕得要死的千古奇女子。

    这一次听她之词出临安来颖昌府后,西皇后第一次觉得,她其实是个好君王。

    顺宗将江山交给她,很好。

    至于江山不交给赵愭,她虽然一度怨念无比,但如今知晓愭儿是异人,心中的怨念早已消散,只剩下一些介怀。

    但将大凉江山的命运,交给一个外姓人兼国,这样真的好吗?

    西皇后不知道。

    她只能选择相信。

    相信女帝,相信赵芳德。

    一旁的赵芳德当然能理解西皇后的心思,只不过他和西皇后陈婉秋不一样,他一直觉得女帝很好,这一次,也觉得那少年挺好。

    可惜,少年终究还是个少年,不能看透他今后的心性,所以还需要赵室再观察数年。

    更可惜的是,少年终究不姓赵。

389章 大凉天下无韩信,亦无霸王,唯有九江王() 
    颖昌府、寿州和蔡州呈三足。

    寿州在东,蔡州在南,其实皆是战略要地,只不过今时大凉临安更谨慎北方镇北军,是以寿州有大凉禁军驻守,蔡州反而比较咸淡。

    颖昌府东南偏南方向,有座观云山,山极高且峭陡,对于这一片广袤平原来说,出现这样一座山极其不合地理常势。

    观云山几乎全是石体,山上无甚土泥,风吹日晒雨淋之后,山体越发劲拨,只剩下峥嵘巨石遍布满山,远远看去,宛若平地而起的一根撑天之柱。

    站在观云山上,周围数百里风光一览无遗,不仅可以俯览不远处的蔡州城,甚至也可以远远看见颖昌府地界。

    只不过没几个人真的能欣赏此等雄浑壮景。

    观云山太过陡峭,几乎是笔直的峭壁,整座山体几无一颗草木,但大自然鬼斧神工,观云山巅上,那不过方圆二十米的地方,竟然有一颗青松倔强的活了下来,傲然挺立。

    只是又被雷电劈过,树干黝黑而残碎,显出了岁月的狰狞感,却依然活着。

    如此山势,寻常人哪能上得了山,是以世人只知观云山之雄壮,却不知观云山之风光,倒也在这片原野上搏了个小泰山之名。

    观云山在之前并不叫观云山,叫秃山。

    光秃的秃。

    只不过近百年前,名声还没有显赫于大凉的范文正公出仕蔡州时,在一位游侠儿的帮助下登上秃山,这位注定要成为大凉圣贤的范文正公对秃山风光叹为观止,又觉秃山之名过于粗鄙,于是大笔一挥,将之改名为观远山。

    也是那一次范文正亲手带了一颗青松幼苗上去,栽在山顶。

    如今成了挺拔老松。

    倒也是奇怪,圣贤手栽的老松一直傲然山巅,却在范文正公仙去的那一日,被惊雷所劈,成了如今的狰狞模样。

    而也正是范文正公仙去之日,观远山巅半腰上便第一次出现漂浮着团团流雾白云,之后长年累月再不消失,端的是诡异难解——明明是一片平野,观远山的山势也并非高得不可攀登,竟然会出现流雾白云。

    久而久之,观远山便成了观云山。

    几乎从无人迹的观云山巅,此刻却有人站在那颗老松下,一身襦裙,却有诡异的发束道冠手持拂尘,腰间配了剑。

    正是澜山半腰蛰伏的道姑,亦是一名刺客。

    伤势已好。

    道姑站树下,以手抚树,神情微惘,良久一声长叹:“世人皆知你范文正公为儒道圣贤,驾鹤仙去,今日见过先生手栽之书,才知先生非圣贤,而为圣人矣。”

    圣人不死。

    老松不灭。

    道姑倏然有些震惊莫名,难道范文正公尚在世?

    这大凉的天下究竟是怎么了。

    异人的出现,本来就不符合常理,如今连范文正也可能还活着,这就诡异得让人有些猜不透了,难道这世上真的有神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