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第4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差不多。

    当年攻破大苏京都那一战,大苏楚室在皇宫中等死殉国,而大苏的将军们披甲在城头杀敌,在长街上巷战,寸步不让。

    要么死,要么还是死。

    只要还站着,那些大苏将军身前的大徵的士卒,绝对不能越过一步走向皇宫。

    冉闵从始至终没有招降。

    他只是带着绝对优势的兵力,不停的杀戮,杀光东门后,又去南门,杀光南门再去西门,然后是北门,最后是京都中央的大苏皇宫。

    那一日,大苏京都是真正的血流成河。

    但是来到皇宫正门,冉闵罕见的停了下来,下马,驻剑在身前,看着从皇宫正门一直延续到大朝会殿堂的那群读书人,冉闵沉默了很久。

    大苏亡国,地方不少文臣官吏也退到了京都。

    加上京都本有众多文臣,又有一些大儒和门生同来,再加上国子监、太学,以及一些野生儒才,这一日,皇宫正门到大朝会殿堂这一路上,读书人汲汲。

    竟有三千人之多。

    三千儒衫,浩然儒气。

    冉闵在杀掉那位宁死不退,哪怕已经身中七箭的楚室将军时没有下马,甚至连眼神都没有逗留一下,但此刻……

    他下马,沉默了许久之后,默默的对着众多读书人行礼。

    然后举起剑。

    杀。

    三千读书人,几乎有一半都是死在冉闵的剑下,彻底杀断了大苏的读书人种子。

    剑身卷刃,浑身浴血。

    那一战之后,冉闵再没换过战袍,然而无论那一身银甲如何清洗,始终会发出浓郁而陈旧的血腥气。

    自大苏灭国后,冉闵已经很久没穿战袍。

    今日却着战袍,而且来到了茅庐之外,倒也不让人意外,毕竟遗弃之地那个大凉藩王万里一剑来了,若是白帝城卧龙挡不住,武悼天王自然会接上。

    冉闵,不只是将军而已。

    出城一战后归来的白帝城卧龙诸葛亮羽扇纶巾,来到茅庐外,盯着这位武悼天王,神色淡然,“你杀不了那位大凉藩王。”

    冉闵冷笑,“我有雄师百万,数万可诛真神仙的九连神弩。”

    就连神弩,比床弩还更恐怖。

    当然,也是白帝城卧龙的手笔,真神仙以下,若是千支神弩齐发,必死无疑,真神仙的话,若是面对万支神弩齐发,也只怕是凶多吉少。

    诸葛亮云淡风轻,神态谦和淳儒,“确实,若是大徵全力出手,根本不需要我出发,你只要带着一众高手去掣肘住大凉藩王,再以就连神弩射杀之,看似不难,然而你只看见了遗弃之地的大凉藩王,却没看见大骊王朝的大燕太祖和百里春香!”

    冉闵蹙眉,冷哼一声,“我知道那俩货的龌龊心理,但我们为何还要等下去,等那大凉藩王回到遗弃之地一统天下后,那样的话我大徵雄师又要枉死多少好男儿。”

    诸葛亮点头,“当然不会如此。”

    来而不往非礼也。

    既然你这位大凉藩王代表大凉万里问了一剑,那么我大徵便让冉闵率领大军东出守望之地,百万雄师化作万里一剑。

    你大凉可接否?

    于是大袖一挥,“天王,陛下的圣旨随后就到,您可命将军,率十万人马过武州,奔赴守望之地,作为前锋,先行为大军开路,天王可帅雄师殿后。”

    冉闵有些讶然,“前锋过武州再入守望之地?”

    恍然,“莫不是洛阳王刘秀有了变故?”

    诸葛亮叹气,“不好说。”

    试一下而已,若是刘秀那边生了变故,那么这十万前锋过武州的话,应该能试出一些端倪——何况大军东出遗弃之地,武州本是必经之地之一,而守望之地则是必经之地。

    冉闵点头,转身而去。

    忽然侧首,“国师,如果本王猜的没错,当我大徵雄师拔寨之时,也是大骊雄师出兵大成王朝之时,亦是大凉女帝破八阵图之时罢?”

    武悼天王冉闵,两世皆豪杰,怎么可能看不透这些脉络。

    诸葛亮点头,“着实如此。”

    冉闵哈哈大笑。

    他不知道百里春香和大燕太祖究竟在谋划什么,但他只知道一个道理如果大徵能够彻底征服遗弃之地,回过头来,又能以浩瀚雄师摧毁大骊,再吞并大成,那么无论百里春香和大燕太祖在谋划什么都不重要了。

    任你千万谋略,在我冉闵看来,一字可破之。

    杀!

    大徵雄师将留部分驻留国土边境,谨防大骊和大成打到一般的时候,跑来觊觎大徵国境,剩下的雄师将要全力倾泻到遗弃之地。

    这样的倾国之力,遗弃之地能挡否?

    必亡无疑。

    随着大徵圣君刘禅的一纸“讨罪诏书”,随着冉闵的军令频下,大徵国境上,百万雄师迅速开动,奔赴守望之地。

    山河变色,两座世界的大战一触即发。

641章 大凉天下,需要一个人!() 
藩王已死,外敌将至。

    然而大凉,并没有就此海晏河清,西军和镇北军多有接触,小规模的斥候战打了不少,真正死人的战事一场没有。

    双方都不愿意过火。

    北方,镇北军和铁脊军倒是打了几场,岳单似乎真有心抢夺燕云十六州,镇北军的徐骁和君子旗,则是寸土不放。

    这样的混乱局势,大凉赵室并没能成为号召天下的中央政权——尽管名义上,赵室依然是皇室。

    天子还是幼帝赵祯,左右相公也还在,枢相公依然坐镇枢密院,坤王赵飒也依然坐镇朝堂,诸多政事,赵晋亦可批驳。

    然而却深陷困境。

    赵室所掌军队,只有禁军,兵力不过十余万,拱卫京畿和南方区域。

    蜀中西军,已经完全被高丽仙和霍姓武将掌控,尽管这两位依然尽忠,但枢相公曾行文至蜀中锦官城,问两位将军忠在何处。

    霍姓武将只回了一句话,六个字忠于天下众生。

    也许有人会怀疑。

    霍姓武将和高丽仙不过是表面言辞文章。

    但大凉朝堂之上,知晓一些异人隐秘的重臣却知道,这六个字真是霍姓武将的真话,西军,依然是拱卫大凉国境的百战雄狮。

    蜀中多悍卒。

    论战,西军真不怕谁。

    哪怕是这些年历经过诸多战事的镇北军,提起西军儿郎,也会由衷的翘起大拇指。

    可惜的是早几年的西军毁在了徐继祖手里。

    过去两三年,则残于赵长衣之手。

    如今霍姓武将和高丽仙重振西军,军纪严明,日夜操练不停,如今西军再次焕发出当年风采,战力飙升,哪怕是未曾驻军到广西边境,哪怕是如今在和禁军对峙,也压得大理边军喘不过气来。

    毫无疑问,若是大理敢犯境,西军必然放弃禁军这边,回兵强势弹压。

    在李汝鱼时候,西军就不遵从临安的军令——确却的说,是不遵赵晋和赵飒的军令,对于枢密院那边的态度倒是缓和的很。

    按说,这应该是没差别的。

    枢密院狄相公,这位女帝手中的枢相公,如今也是幼帝手中的枢相公——从来没有人怀疑过枢相公对大凉赵室的忠诚。

    问题在于,一旦赵飒和赵晋提及让西军挥师北上进逼凤翔府等地时,枢相公总会用各种理由拒绝,偏生还都在理。

    赵飒和赵晋为此没少吃瘪。

    又找不出枢相公的矛盾,这使得赵晋和赵飒两人恼怒万分。

    倒也不全是枢相公的功劳。

    还有枢密院副相公王竹书。

    这位读书人鬼点子实在太多,而且……还有那么一点点不要脸。

    当一个读书人不要脸的时候,是他最可怕的时候。

    对于赵室而言,最大的敌人不是霍姓武将和高丽仙的西军,而是驻扎开封一带的铁脊军,自李汝鱼死后,镇北军和西军没少打。

    然而打来打去,镇北军有岳单,有虞弃文,有郝照,有白衣枪王,然而就算如此,进攻燕云十六州却进展缓慢,几乎可以说毫无进展。

    铁脊军中的人才,不输镇北军,甚至更胜一筹。

    君子旗、白起、徐骁,拱卫开封西南方向的徐秋歌、谢长衿以及手持丈八蛇矛的猛将燕人等众多大人物,哪怕是要双线开战,在寿州一带再开一线战事对上禁军,也绰绰有余。

    当然,前提是西军保持当下态势。

    若西军和镇北军一样,也趁机吞噬开封的势力范围,那么铁脊军输的概率就大多了。

    毕竟都不是善茬。

    所以目前大凉境内很乱,境外,还有大理之王白愁飞,这位包藏祸心想飞之新不死的大理新帝,很可能在等待时机。

    对于赵室而言,目前不算灭顶之灾。

    比起当年的半壁河山,还算幸运很多,但比起之前黑衣文人布局,女帝顺势而为打造出的天下三分局势,则要险恶一些。

    毕竟,如今赵室天子压不住人。

    仅仅依靠一个赵晋和一个赵飒,哪怕加上枢相公,分量也还是差了些。

    须知西军的霍姓武将、高丽仙,镇北军的岳单、虞弃文、白衣枪王,铁脊军的瘸子徐骁、白袍将军君子旗,再加一个横空出世的白起,哪一个不是百年难逢一出的天骄。

    除了女帝,谁能镇得住?

    是以实际上这一次的天下乱势,比起之前女帝打造出的天下三分,更危险。

    女帝的天下三分,一切尽在掌控。

    如今的乱势,没有一个人能掌控,谁也不知道最后会发展成什么样,毕竟短期内西军态度含糊,镇北军在南下,铁脊军有反叛迹象。

    可没准时间一久,西军也反了呢,镇北军独占北蛮草原,岳单裂土称帝了呢?

    那时候,将是天下群雄共逐鹿。

    赵室便真的名存实亡了。

    直到此刻,大凉天下的一些人,分外想念东去的女帝,也有那么一些人,开始想起了一个已经死去了的人。

    不止是开封铁脊军中,蜀中、北蛮草原,甚至于禁军和临安朝堂,也有那么一些人,想起了那个死在了琅琊山的藩王。

    ……

    ……

    蜀中,已经从当初的地动之灾中恢复了不少生气。

    匆匆去过渝州防线又返回的蜀中锦官城的高丽仙和霍姓武将,很快就重心放到了灾后救援事宜上,他俩明白,铁脊军一日尚存,禁军就绝对不会对西军下刀。

    索性回蜀中高枕无忧。

    救了无数灾民,本该松懈放心一下的两位西军统制,此刻却齐聚在霍姓武将那座不算豪华,征用了一位小土豪府邸作为办公用的统制府。

    两人看着公事桌上那封谍报,面目凝重。

    高丽仙叹气又叹气。

    霍姓武将也沉默不语,两人都被谍报上的内容给压得喘不过气来——尽管两人都是绝世名将,可谍报上的内容实在太过骇人听闻。

    许久,高丽仙才问道“你怎么看。”

    作为副手,高丽仙和霍姓武将相处得还不错,如今了解更多,才知史书没有骗人。

    而霍姓武将也分外欣赏高丽仙。

    闻言没有回答,反问“我并无惧战之心,但仅靠西军,此事难于登天,然而如今的大凉天下局势,你觉得能共心御敌否?”

    高丽仙冷笑了一声。

    不是笑霍姓武将,他在笑目光短浅的赵晋和赵飒——当然,也不能说两人目光短浅,只是立场不同,看到的东西不一样。

    道“铁脊军我倒是不担心。”

    霍姓武将颔首,“镇北军那边倒也有可能,毕竟岳单姓岳,大凉的岳。”

    高丽仙也是同意此言。

    两人对视一眼,那么问题在于临安和西军。

    不能服众啊!

    不能服众,那么西军、镇北军和铁脊军就会散沙一团,很难发挥出最强的战力。

    这倒不是皇权的问题,论服众,坐拥皇权的赵室自然得天下之心,然而女帝打造出女帝之剑,又有一系列神鬼莫测的手笔,却早将这个天下之心敲碎了。

    说到底,这个局势还是女帝一手打造的,而且是有意为之。

    但落到最终,还是异人的出现。

    西军、镇北军、铁脊军中,掌控大权的几乎全是异人,而且都是名垂青史的百战名将,能够忠于这个天下已经很是难得。

    何况要忠于一个幼帝?

    这就让皇权这个东西变得有些尴尬了。

    两人几乎同时叹道“天下,需要一个人啊。”

    如果是女帝最好。

    女帝不再,那就只能是另外一个人。

    因为他,代表女帝!

    可惜那个人死在了琅琊山。

642章 我赵晋后悔了!() 
燕云十六州的战事,怎么说呢。

    确实是真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