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必将悬名咏絮录。

    谢家有男,名长衿,字留月。

    来年大举,必然一甲中第。

    巧的是,这是一对叔侄,陈郡右谢,欲要大鹏展翅,同驰左谢于陈郡。

    温润如玉的谢长衿一本正经,“十一本没有。”

    崔笙顿时觉得越发肉疼并且心疼,就要黑脸,却听得这位青年笑眯眯的道:“倒是有春意浓一册,非手抄的珍本,不知道崔大人有没有兴趣借阅,借阅,借阅而已。”

    崔笙顿时眉开眼笑,“当真?”

    春意浓,看名字似乎是文集,然而大凉读书人谁不知晓,这是当年大燕兵圣百里春香的著作,堪称旷世精品。

    谢长衿却不言语,只是看着远处李汝鱼消失的方向,道了声勿负所望啊

105章 纪晓岚你个大傻逼() 
老铁看着抱回来的那一堆玩意儿,没好气的道:“不如卖了换几壶好酒。”

    李汝鱼怒其不争,没好气的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你这老头子,就因为没读过书,才吃了大亏,这些年后悔的还不够么!”

    话落地,老铁明显僵滞了刹那,站在那里定定的看着李汝鱼。

    许久许久,才无力的叹了口气,身子佝偻着默默的离开房间,走到院子里掏出旱烟杆,抽了两口,索然无味,沉默着离开江秋房。

    背影萧索。

    李汝鱼沉默的看着老铁离开,暗暗叹气,话重伤人心。

    但老铁该走出那摊泥泞了。

    这些年日子,李汝鱼道听途说,加上最后从君子旗处拼接出来的消息,皆证明一件事:《大凉搜神录》中《蜀中工仙传》里永安二年的异人鲁班,是老铁的独子。

    那一年后,老铁子亡妻散,背井离乡调任梓州路,最后成为江秋房总旗。

    这一夜老铁彻夜未归。

    李汝鱼秉烛夜读,从崔笙府上借来兵书,共计十二本,《武穆遗书》、《五阀兵事》、《守城录》、《策林》、《权书》、《百战奇略》、《兵制》、《三略》、《握奇经》、《武经总要》、《素书》,这十一本中,除去《武穆遗书》、《武经总要》、《握奇经》是手抄本,其余皆为珍本。

    只是有一本书让李汝鱼有些意外。

    《将苑》。

    很薄的一本书,纵然是名贵材质纸张,岁月侵蚀下也有些泛黄,书极薄,不过三十四页,扉页无字,亦无著作人等落款。

    翻开书页,字迹娟秀而工整,洋洋洒洒数万字。

    这书和其余十一本迥然不同,正如一群汉子里混进了个娇俏姑娘,李汝鱼也没多想,只道这是某套兵书中的一册,崔笙漏拿了其余册本。

    先看《武经总要》,这是官修书,当初建炎南渡,高宗麾下千古名臣岳精忠恢复半壁河山,仁宗抛弃与文人共治天下的祖制,促成大凉文武并盛后,责翰林院、兵部、枢密院、军器监四部门中通晓军事的人才数十人,共同编修此书。

    是对天下军事的总要概述。

    临行前崔笙刻意说过,此书应是初学兵道者第一读本。

    《武经总要》第一卷,详细介绍了大燕自大凉朝诸多兵器、防护装具,细致入微,皆配有插图,又讲解了北蛮、大理等邻国军事概述,详尽到连大理滇马的优缺点也一一并举。

    第二卷则介绍介绍古今战例,详细讨论了军事制度、军事组织、选将用兵、阵法、山川地理等军事理论和规则对战争的影响。

    第三卷则是细致阐述选将用兵、教育训练、部队编成、行军宿营、古今阵法、通信侦察、城池攻防、火攻水战等军事常识理论。

    并无任何兵谋之策,只是将军事理论常识一一铺展开来。

    正如读书人的蒙童书籍。

    李汝鱼读得很细。

    万家灯火下,江秋房里有个少年,秉烛夜读不知更鼓声,沉浸在文墨世界,少年懵懂无诗才,今入兵家事,意在大凉谋一城。

    但为青梅竹马说小小。

    悬浮于江秋州,普通人肉眼不可见的紫气如鱼,悄然摆动了一下大尾。

    风云起漩。

    江秋湖畔,与知州府邸遥相对应的另一岸,灯火辉煌的醉香楼里,有座偏静小院,不大,但这是一般女伎无法享有的待遇,就是江秋州首富宠溺的那位魁首,也只能在顶楼有层豪华闺卧。

    小院里有个老头子,烂醉如泥。

    那个身姿算不得窈窕甚至有些丰满的女子,面容也算不得多姣好,中人之姿,此刻安静的坐在床头,将老头子的头放在自己腿上,眸子里有些柔情。

    喃语着说老铁啊,这些年来多亏了你,我才没有被老鸨扫地出门,有这么一个栖身之地。

    这些年你来小院,只是喝酒,说着一些我也听不懂的话,我是个不懂大道理的小女子,可多少懂情理。

    又说老铁,你说过的那些事其实我都记着呢,你说你家那个小兔崽子是个仙人不是妖孽,我信,我真的信,你又说你不怪离家出走的娘子,说她比你更心痛,其实老铁,两口子有什么槛是过不去的,要依我说啊,你早就应该去找她,而不是在江秋州窝着。

    喃语的小红一脸温柔,从一旁扯了锦衾盖在烂醉如泥的老头子身上。

    轻轻拍了拍那张有些贼眉鼠眼的脸颊。

    老铁,你是个好人。

    小红的手上,闪出一抹寒光,一柄尺长短剑,如雪,悄无声息的抹向咽喉,“可是好人大多不长命。”

    短剑光寒,夺命。

    只是那只手忽然被抓住,原本烂醉如泥的老铁睁开眼,依然醉意熏熏,怒其不争的哼了一声,“生活不易,为什么不好好珍惜!”

    小红僵滞。

    老铁翻身坐起,“还有柄如墨的长剑。”

    小红苦笑,“原来你早就知道。”

    夺过小红手中短剑,老铁沉默了一阵,才道:“被君子旗刺杀的原江秋州主簿,只是江秋州青龙会明面上的龙头,这一次被老子杀了的银钩赌坊大当头王吉,也一样,江秋州青龙会真正的龙头,其实是你,我想,教你黑白双剑的那位师傅,在青龙会地位不低罢。”

    谁也想不到,江秋州青龙会的龙头,会是一位女伎。

    小红默然不语。

    老铁继续说道:“其实老子一早就知道,一直不动你,是青龙会和北镇抚司井水不犯河水。”

    老铁起身,拿起床畔的绣春刀,将如雪短剑丢给小红,“明日离开罢,江秋州不是你们青龙会可以肆意妄为的地方,也顺便告诉你师父,别妄想再对李汝鱼出手,这个少年啊……”

    沉默了许久,才道:“不是青龙会可以扼杀的。”

    转身出门。

    站在院子门口回望,叹了口气,再也不能愉快的喝酒了。

    有些话没说。

    小红,其实你很像当年的某个人,可惜她已远走天涯,世间再无音讯,我也想过去找她,可她会原谅我吗?

    小红看着空荡荡的房间,失声痛哭。

    师父,我对不起你的救命之恩,可是,我真的不忍心啊,老铁这样的好人,不应该死……

    江秋湖畔,临湖的幽静院落里,有个青衣如花的年轻读书人,负手捉书站在窗前,听着蛙声一片,闻着城外飘来的稻花香,数着天上的星星,忽然笑了起来,哭笑。

    将手中书猛掼在窗台上,说了句纪晓岚你这个酸儒傻逼。

    真以为天下读书人都愿意朝闻道而夕死?

    大傻逼。

    恨铁不成钢。

106章 兵道,重楼() 
一  人来人往。

    江秋州来了个青年,住在知州府上,又走了个女伎,出城后频频回望,终究腰间挂如雪短剑,背负如墨长剑前往蜀中而去。

    她不再负责江秋州青龙会事宜,改尊师命,脱离青龙会后,去蜀中保护一个剑出青城的女侠。

    或者说是小师叔。

    那位小师叔去了蜀中,先是被一个小萝莉欺负得天天以泪洗面,又被蜀中锦官城里那些个地痞用小把戏骗掉了所有盘缠,日子凄苦。

    只是没有人在意,在女侠被骗去盘缠的当夜,锦官城黑暗混乱的地方,有三个地痞流氓发出临死前的哀嚎,久久不息。

    第二日,锦官城不见了几个地痞,没有荡起丝毫涟漪。

    女侠在蜀中日子凄凉,却打死不愿意和那位在一场诗会后名声鹊起,有意无意之间帮衬她的谢家晚溪和好。

    豆蔻与芳华,就这么成了冤家。

    哪怕数十年后,那个当年豆蔻萝莉已妇人,从京城赶到她隐居的山庄里,这位女侠也悍然拔剑,把妇人身旁的护卫高手打得落花流水。

    若非那个男人出来谄笑着求和,女侠是断然不会让他俩进山庄的。

    老铁萎靡了几日。

    李汝鱼问起,这个贼眉鼠眼喜欢流着口水细说江秋州哪些小娘子腰大臀宽又和哪家野汉子勾搭在一起,更喜欢八卦哪家闺秀好勾兑的老头子,只是摇摇头说了句有个老朋友已远去。

    眸子里的失落隐藏得很深。

    大人的世界,尤其涉及深奥的情感,李汝鱼不懂,只觉得和小小青梅竹马的简单,才最幸福。

    因此对老铁那种失去朋友的感情难以感同身受。

    也没去管他。

    老铁吃过的盐比自己吃过的米更多,哪需要自己一个少年开导,不见四五日后,这老头子又生蹦活跳起来,整日里和那些混迹在整个江秋州地盘的线人们吃喝嫖赌,不要太惬意。

    有钱的老铁,挥金如土。

    鲜明对比下的李汝鱼,日子枯燥而充实。

    上午看书,下午劈剑,晚上看书。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兵书这东西又和诸子百家经典不同,终究要落到一个天赋之上,熟背万卷兵书,若无用兵驱将天赋,也只能做个纸上谈兵的无用书生。

    李汝鱼并不知道自己兵谋天赋如何,只是简单的看书,将所有东西背下来,在脑海里理顺,按照框条罗列,形成一个条理清明的框架体系。

    纸上谈兵和用兵如神,其实仅一墙之隔。

    欲要用兵如神,首先你得先能纸上谈兵,而纸上谈兵,首先你得有一整套的理论——这些理论,就来自看书之后的整理和认知。

    最后,才是所学与实时战势结合下的运用。

    纵观古来历史,善用兵者不计其数,可称之为兵圣兵神者,大燕百里春香、大凉岳精忠两人耳,当然,大燕之前亦有人杰,太过久远。

    而在这两朝,多少有一些军事大家,比如今时的枢密院狄相公,便是一位兵道大家,坐镇枢密院和开封岳家王爷南北相望,并称大凉重器。

    大国重器。

    只不过在百里春香和岳精忠的耀目光辉下,这些军事大家便成了萤火之辉。

    除了这些人,亦有无数庸将碌帅,最为出名的当属大凉太宗朝时,率领二十万大军前去征伐草原北蛮的枢密使,高估自己,曾对太宗夸下海口,只需三月,兵锋可在草原落雪前抵北蛮京都,然而并没有做到。

    入冬后一场大雪下来,二十万精锐全军覆没。

    那位枢密使门阀出身,幼读诗书,深谙兵法,曾于朝堂之上把镇守北方的某位赵姓王爷说得哑口无言,胸中有一整套的军事理念。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兵事理念脱离实际,皆是空中楼阁。

    李汝鱼如今看书,便是先要建立一座空中楼阁,其后才是游览大凉天下,或者去北方疆场,为这空中楼阁衍生出焊地之基。

    所以李汝鱼看得很慢,很仔细。

    他还年少,心中那个框架需要积累而蜕变,急不得。

    只是,崔知州似乎很急。

    这位借书李汝鱼的清河读书人,按说应有名门世家读书人的雍容气度,不至于才借出几日便来催还,但他偏生来了,坐在李汝鱼面前,笑得看似坦然,只是眼神多少有些闪烁,“李小旗,近来看书若何?”

    李汝鱼自嘲的笑了下,好读书不求甚解。

    夫子教导自己的皆是诸子百家,兵道一事从无涉猎,所以看书只是囫囵吞枣,先走马观花建立一整套的常识理念,至于说感悟,大概是没有的。

    头疼的揉了揉太阳穴,“有些慢,堪堪将《武经总要》看完,也有诸多不明白之处,可惜无名士指点,只能摸瞎过河。”

    崔笙大失所望,“这样啊……我也无能为力,若是诸子百家,虽然不敢狂傲,但自恃可以为你指点一二,但这兵道诸事,确实力有未逮。”

    自己看过的兵书不少,但却是个只会谈兵纸上的书生。

    不敢误人子弟。

    心中又暗暗摇头,看来这个少年于兵道一途没有可塑之才,可惜了谢长衿对他的期待,终于难以忍住心中的瘙痒,不着痕迹的轻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