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火与剑之最后的国界-第2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伟大的成吉思汗曾经说过:不要想有人保护你,不要乞求有人替你主持公道,只有学会了靠自己的力量活下来!这位克里斯也说的很明白,只有自己身先士卒,自己的复位才有希望。在贝格齐萨莱我已经逃了一次,这一次我不能逃了,我是格莱伊家族的子孙,是伟大的成吉思汗的后代。”

    “好,就按你们说的办。”穆罕默德·格莱伊决意道。

    第二天,一群骑着草原马的信使将穆罕默德·格莱伊将在阿克曼举行忽里勒台大会的消息带到了草原各部落。

第422章 大草原之火三() 
整个大草原沸腾了。

    所有人都惊诧于被赶下汗位的穆罕默德·格莱伊竟然在阿克曼举起了反旗,并且一贯中立的巴耶济德汗也参与了其中。

    一些忠于穆罕默德·格莱伊草原部族的族长闻风而动了,但是大多数人的还在犹豫和徘徊,他们将目光都汇聚到了贝格齐萨莱,他们迫切想知道,克里米亚汗国的现任可汗,***·格莱伊的弟弟、篡位者伊始兰·格莱依会作何反应。

    贝格齐萨莱可算是最早得到消息的城市之一,当伊始兰·格莱依听说他的哥哥穆罕默德·格莱伊不仅举起了反旗,还要在阿克曼举行忽里勒台大会的消息,这位正在演奏马头琴的新可汗在众人惶恐和惊疑不定的目光下弹完了整首曲子,然后轻轻地将马头琴放到了一边,并站起了身来。

    伊始兰·格莱伊巡视了周围一圈,然后引用成吉思汗的名言说道:“你要战,便作战。”

    接着,便离开了。

    于是的,当汗国的其他地方还在游移不定的时候,整个贝格齐萨莱已经开始为战争做着准备。贝格齐萨莱城中的军械库被打了开来。一捆捆锋利的骑兵枪被拿了出来、一件件闪耀着耀眼寒光的铠甲被披挂到了战士们的身上,可汗穿戴起了镌刻有《古兰经》经文的小金属板链甲,每日带着重甲骑兵在城内巡视。他还去了一趟卡法,求见了迈哈迈德帕夏。虽然没有人知道二人谈了什么,可当伊始兰·格莱依回到贝格齐萨莱的时候,他的队伍中多了十辆马车,车内装着的是金灿灿的金币。伊始兰·格莱伊在贝格齐萨莱的广场打开了这些箱子,并将里面的金币分发给了参军的战士们。贝格齐萨莱的居民都说,这是迈哈迈德帕夏对可汗的支持,这也说明了远在伊斯坦布尔的苏丹一如既往地支持着伊始兰·格莱伊可汗。

    7月底的克里米亚半岛,土地变得干燥了,青草也蓬勃地长了起来。

    伊始兰·格莱伊可汗亲自统领着贝克齐萨莱的三千精骑,穿着由奥斯曼土耳其苏丹赏赐的土耳其长袍,竖起了六尾的马尾旌,队伍穿过了皮里柯普地峡,朝着克孜刻尔曼进发。那里将是***·格莱伊讨伐阿克曼的基地。

    “我要策马踏上战场,你们需做好准备随我出征。五人提供一辆马车,每人则要准备三匹战马……15岁以上男子都要参军,不得留在家中。拒服兵役者,便不是我的仆人,不是我儿子的仆人,也不是各位族长的仆人。对这种败类,要洗劫他,杀死他。”

    一名又一名忠于可汗的那可儿将伊始兰·格莱伊的命令带到了各草原部落、带到了各个村庄、带到了各座城堡。

    在那里,一切听命于克里米亚可汗意志、匍匐于可汗脚下的牧人兵们放下了套马杆、放下了锄头、放下了渔网,聚合成了一把利剑,朝着克孜刻尔曼进发。

    无数的一尾、三尾的马尾旌竖了起来,一名名帕夏、贝伊、米儿咱来到这里。克孜刻尔曼汇聚了自从别列捷斯科战役后从未出现过的庞大部队。三千汗国的重甲骑兵汇聚在可汗的营帐旁,这些士兵是汗国最精锐的力量,他们各个魁梧的如同巨人一般。他们装备着由或由贝格齐萨莱工匠精心打造、或由外国进口的板链甲、钢盾、长矛以及弯曲的弯刀,他们是可汗意志最重要的体现。他们由亚麻布和羊皮制成的帐篷围绕在可汗的帐篷旁,每一位觐见可汗的人在见到可汗前都会经过这些帐篷,也会见到这些战无不胜的勇士,所有人在走进可汗的营帐前都会油然升起恐惧和敬畏。当他们见到可汗时,不管是位帕夏、还是贝伊、或是米儿咱,都会匍匐在地,朝着他们的太阳奉献着自己的忠诚。

    “伊始兰胡阿克巴。”

    他们如此念唱着祝词。

    数万武装牧民、十万的战马也汇聚于此。一些贫困的牧民卖掉了家里正要产崽的母羊、将妻子典当给了巴伊老爷,购买了一匹劣马和一根长矛汇聚到克孜刻尔曼城下。他们希图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立下战功,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像木华黎(成吉思汗手下骁将、开国功臣。生于阿难水东,早年被父亲送给铁木真做“梯己奴隶“。木华黎沉毅多智、雄勇善战,被铁木真誉为“犹车之有辕,身之有臂。“四十年间追随铁木真,无役不从,辅佐铁木真统一蒙古诸部,战功卓著,与博尔术、博尔忽、赤老温并为“四杰“之一。1206年,封为左翼万户长)那样。

    克孜刻尔曼城里早就住不下了,绝大多数的牧人和牲畜便在克孜刻尔曼城外的牧场上喧嚣嘶鸣,数千头牛和羊以及骆驼在马群之侧放牧场。无数个民族和语言汇聚在一起,白色皮肤、深色皮肤和黑色皮肤交相辉映,来自亚速堡的诺盖人、来自克兹列夫的索卡西亚人、来自阿斯特拉罕的中亚游牧民族……无数的射雕儿和扎萨克,几乎让人以为,又一场“长子西征”就要开始了。

    赫梅利尼茨基的使者闻风而动,他们带来了丰厚的礼物,向***·格莱伊表达了哥萨克酋长国对可汗的敬意,并隐晦地询问道:“可汗聚集如此多的兵马意欲何为。”

    在伊始兰·格莱伊谋夺了汗国的汗位后,赫梅利尼茨基便几次三番地要求克里米亚汗国同他一同出兵波兰共和国,并且开出的价码一次比一次高。可是每一次,伊始兰·格莱伊都让赫梅利尼茨基的使者失望而归。

    对于这一次哥萨克使者来的目的,伊始兰·格莱伊是心知肚明的。但***·格莱伊在收取了礼物后,对赫梅利尼茨基的使者回道:“他要去阿克曼,讨伐背叛汗国的巴耶济德汗。”

    攘外必先安内,伊始兰·格莱伊不会再犯自己哥哥曾经犯过大错误。

第423章 大草原之火四() 
对于前可汗穆罕默德·格莱伊,伊始兰·格莱伊只字未提,似乎在他眼中,他的这位哥哥无足轻重一般。

    大酋长的使者带着欣喜和失望的情绪离去了。

    汗国的领土和势力范围遍及黑海沿岸,如果是其他的势力,要将一个如此广阔的国家的所有的力量在短时间内汇聚到一起,那简直是不可能的。

    可克里米亚汗国不一样。一直以来,克里米亚汗国的动员体系依旧是典型的游牧民族方式,那就是要动员速度极快,如果哪位可汗要是花上一个月的时间动员,那是要被底下的鞑靼战士鄙视到死。况且克里米亚的鞑靼人不需要专门的指挥官,族长就是天然的指挥官,目力所及、双手所指找到的男人就是队友。

    在等候了七天,汇聚到了三万兵马后,伊始兰·格莱伊终于可以出征了。

    长着一张极具欺骗性的文弱的娃娃脸的伊始兰·格莱伊很清楚在阿克曼的哥哥在做什么。他知道,自己在汇聚力量的同时,自己的哥哥,穆罕默德·格莱伊也在招兵买马,加固着阿克曼。时间对两方实力的增长是同样公平的。虽然失去了汗位的穆罕默德·格莱伊绝对没有自己一呼百应的号召力,可是草原上从来都不缺野心家、冒险者和赌徒,巴耶济德不就是一个例子吗?

    况且,鞑靼骑兵本就不善攻城,越拖到后来,阿克曼的防御越巩固,自己平定的难度也就越大。

    所以,伊始兰·格莱伊认为现在就应该立即进兵阿克曼,打乱穆罕默德·格莱伊和巴耶济德的防御部署。

    伊始兰·格莱伊可汗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乌曾贝伊和巴伦贝伊,这两位是伊始兰·格莱伊最忠诚的拥护者,推翻穆罕默德·格莱伊的谋划就是在这两个人的帮助下完成的。

    听完伊始兰·格莱伊的话,年轻的乌曾贝伊率先说道:“伟大的汗,你是智慧的化身。”

    这番马屁,无疑是代表乌曾贝伊对伊始兰·格莱伊计划的支持。

    伊始兰·格莱伊笑了起来。他并非不知乌曾话里马屁的成分,可是他却很享受这样的吹捧。

    伊始兰·格莱伊又看向了年迈的巴伦贝伊。这位老贝伊在伊始兰·格莱伊的父亲在位时期就为汗国效力,是真正的老臣,并且德高望重。

    “汗,”满脸白胡子的巴伦贝伊说道:“我们的确应该派出一支部队在大军进发前赶往阿克曼扰乱敌人。可是这件事情不应该由汗你来做,我认为派出一名贝伊带领数千兵马即可。汗您还是应该在此等候所有汗国各地王公贵族的到达,毕竟这是您继承汗位以来的第一次军事行动,也是您即位以来第一次召集汗国的所有贵族。”

    ***·格莱伊明白老贝伊的意思。自己继承汗位不过数月的时间,虽然得到了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的承认,可是却还没得到汗国各地贵族正式的立誓效忠(每位克里米亚可汗即位,汗国的贵族都要汇聚到贝格齐萨莱向新可汗宣誓,伊始兰·格莱伊由于匆忙发动政变,几个月来又一直忙于镇压都城内地反对者,所以一直没有进行此项仪式)。这一次自己以可汗的名义召集汗国的贵族参加远征,正式一次举行即位仪式的大好机会。只要汗国的贵族也承认了自己,那么自己的哥哥,穆罕默德·格莱伊就成了真正的废汗,再无威信可言了。

    “还是老贝伊您考虑周全。”伊始兰·格莱伊赞道。

    巴伦贝伊坐着的身子微微屈身,谢过了可汗的赞扬。

    如此一来,伊始兰·格莱伊最终决定由乌曾贝伊率领三千牧人兵先行,扫荡阿克曼周边。

    当然,过分的劫掠同样也会造成伊始兰·格莱伊所率领的大部队补给匮乏,所以伊始兰·格莱伊专门给予了乌曾贝伊一份“箭筒钱”,并在地图上专门划定了几块区域分配给乌曾贝伊,以避免自己行军路上征集不到物资。

    克里米亚鞑靼战士继承了他们蒙古先祖的优良传统。他们随身带的食物不多,在极端条件下,8磅烤过的小米和少量的奶酪和熏肉就是他们单兵50天的随身口粮。在做出决定的当天下午,乌曾贝伊便带着三千牧人军出发了。

    而在阿克曼,彻辰也准备登船前往卡法。

    克里斯蒂娜在码头上和他告别。这一次。彻辰只带了法蒂玛和黑森子爵以及一百雇佣兵,其他的人都留给了克里斯蒂娜。

    之所以将绝大部分的人留下,也是源于对阿克曼防守的不放心。毕竟要面对超过五万的牧人军,阿克曼将经历前所未有的巨大考验。

    比起彻辰的紧张,克里斯蒂娜倒显得轻松很多。

    “放心吧,姐姐知道分寸的。我去看过巴耶济德汗的仓库,里面堆满了粮食和火药,足够我们使用半年以上的。我还在里面发现了六门火炮,虽然是老式的弗朗机,拿来对付没有火炮的鞑靼人应该是够的了。再说,如果真的事不可为了,我们还可用从海上撤退。”

    “阿克曼还有火炮?那为什么他们进攻码头的时候没有使用?”彻辰惊讶道。

    佣兵团的战车虽然能够防御子弹和弓箭,可却挡不住炮弹,哪怕是小口径的火炮炮弹。如果当时这些鞑靼人用弗朗机炮轰开一个缺口,哪怕不能攻下码头,在码头的黑森雇佣兵们伤亡绝对不会如此的轻微。

    对与这个疑问,克里斯蒂娜也想不明白。她只能归结于阿儿浑米儿咱太托大了。

    其实,巴耶济德汗和阿儿浑米儿咱托大轻敌的确是原因之一,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们缺乏使用火炮的技术人员。巴耶济德汗以为打炮就像使用火枪般的容易,可却没想到,要将炮弹打得远、打得准,没有相关的技术人员是做不到的。而克里米亚汗国普遍缺乏这样的人才,他们一直是借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炮兵作战的。

    彻辰、法蒂玛和克里斯蒂娜等留在阿克曼的同伴互道了一声珍重,便登上了前往卡法的帆船。他们将在卡法开辟第二战线,齐心合力完成为穆罕默德·格莱伊复国的任务。

    而在千里之外的华沙,另外一场战争也正在慢慢地拉开序幕。

第424章 再战华沙一() 
正当彻辰扬帆远航,前往卡法的时候,在华沙城下,卡尔十世以及弗雷德里克·威廉选帝侯的军队正与卡齐米日国王率领的波兰共和国的军队展开一场空前的大会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