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眼艺-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子睿之言甚是!”刘虞觉得选择这个折中的办法,而公孙瓒官阶比人低,也没有办法再要求什么。

    接下来的日子里,军队除了基本的训练就没有什么任务。派出去的探子回报,乌桓首领丘力居身染重病,带领大部分乌桓族逃亡东北方向的昌黎郡。

    那里已经是大汉疆土的最北方了,名义上虽然还属于大汉,可实际上早就被乌桓族控制着,当作大本营用。

    刘虞考虑到去昌黎郡的路途遥远,且山路难行,既然丘力居没有烧杀抢掠,那就大家恢复原状,不准备出兵追击。

    既然他幽州牧这样决定了,别人也只有遵守的份,何况这么些人中,除了公孙瓒这个民族主义激进者想继续打仗外,其他人巴不得在这里混吃混喝。当然刘备三兄弟肯定不是这样的。

    再过了半个月,朝廷的封赏下来了,刘虞平寇有功,除了幽州牧外,又封为太尉,位居三公了,虽然实权都在十常侍手中,但名义上已经到了官途的巅峰。

    封完大的然后就是小的,除了刘虞手下的酱油角色外,重点要说三个人。

    首先是公孙瓒,他出身士族,虽然他母亲是个身份卑贱的婢女,但终归还是大族的血脉。

    公孙瓒早年就在辽西太守孟益的麾下任骑都尉,此次讨伐叛乱,公孙瓒可谓功不可没。

    要不是他凭借五千人阻止住张纯五万大军,那等刘虞到来的时候,说不定整个幽州都被张举控制了。

    因为右北平太守刘政已经被张举的叛军所杀,于是这次刘虞和孟益都表公孙瓒为北平太守,朝廷批复同意。

    接下来是张凉,朝廷居然封张凉为渔阳太守,以张凉一个黄巾降卒,祖宗十八代都是贫民的背景,居然当上了太守一职,不说别人眼红,就连刘虞也很奇怪。

    心想是不是朝廷搞错了,自己原本推荐的可是刘备这个汉室同宗为太守。心里虽然这么想,但圣旨都在自己手上看三遍了,也不敢质疑。

    最后是刘备,由于是同宗,刘虞表奏刘备大功,不仅将之前鞭打督邮的事情解释了一番,更推荐为渔阳太守。公孙瓒和刘备也是同学关系,通过关系将刘备剿灭黄巾的功劳一并向上陈述。

    可是刘备倒霉就倒霉在被十常侍头子张让给惦记上了,本次虽然立了很多功劳,但是被他随便找了理由给驳了回去。

    最后朝廷赦免刘备鞭督邮之罪,除下密丞,迁高堂尉,令守平原县,继续当县令。这圣旨一读完,张飞气得咬牙作响,一甩手,将一个瓷碗砸得粉碎。

    圣旨已经说明了,让刘虞遣散部队,在治所广阳负责幽州的战后民生建设。

    对于乌桓,既然他们没有继续作乱,朝廷也没有精力和他们开战。

    众人在渔阳又喝完一顿宴席后,各就各位,刘虞回广阳,公孙瓒回北平,刘备远赴青州平原。

    张凉送至城门,看着那么多马匹远去背影,长吁了口气,又不爽地说:“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眼看就要走了,还想着在这渔阳城搜刮点东西带走。”

    身边藤鹰笑着说:“主公,你都已经是太守了,怎么还在乎这么几匹马啊!”

    “嘿,你小子才吃了几顿肉啊,怎么养出了一幅地主老财的口气。”张凉给他头上轻轻地来了一下,看看身旁没人,接着说,“你以为我这太守的位置真是天上掉馅饼捡来的,这可是老子拿出了全部家当向张让买的。”

    “啊,买来的?”藤鹰吃惊自己时刻不离张凉,这么大的事自己居然毫不知情。

    “那还能有假!”看着藤鹰的吃惊样,张凉给这个心腹道出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当初从安喜县出发的时候,张凉心知这次出战必定获胜,于是就打起了这渔阳太守的主意。

    自己一个平民背景想当郡守,首先就要靠钱买,于是先派了周仓和陈华带了五百两黄金到洛阳等着。只要一收到这边获胜的消息,就立即通过督邮徐毅向张让贿赂。

第52章 新官上任() 
十常侍早就在卖官了,不过考虑到影响,也基本只是将官位卖给和大族有关系的人,而郡守以上的位置更是如此。

    张凉知道自己身份达不到要求,于是就在金钱上翻了两翻,整整五百两黄金,张让心动不已。

    除了花钱贿赂十常侍走偏门,在正道上张凉也很有自信能够凭借这次战事获得功劳。

    原本心想刘虞手下没什么大将,自己手上有赵云,头功肯定跑不出自己的手掌心。

    后来出现了刘备三兄弟,虽然带来一些威胁,不过在张凉努力下,在军功这方面也没落下风。

    而且刘备还有鞭打督邮的罪责在身,又不得张让的喜欢。尽管这样,张凉心中还是很忐忑的,当圣旨封他为渔阳太守的那一刻,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下了。

    这件事情一直压在张凉的心中,这时说出来给别人听,浑身都感觉轻松了不少。

    不过,张凉又叮嘱道:“如今十常侍臭名昭著,我是没办法才走这条路,虽然我当官不会去迫害百姓,但说出去终究不好听。我这是看在你是我心腹的面上才告诉你这个秘密,你可千万要守口如瓶。”

    “主公请放心,藤鹰绝不会对第二个人说起这件事!”

    186年9月,年仅十七岁的张凉正式当上了渔阳太守。

    圣旨让就地遣散军队,刘虞这文人没认识到天下即将大乱,到时候手中没有军队可不好办事的状况,真的就在渔阳附近将原本五万人的队伍给遣散了,每人只发了二十两的白银。

    这些人中有一些是刘虞家族中的私人队伍,大概三四千;还有一些是其他大族资助刘虞的,大概有一万,被遣散后各自回家族中去了。

    其余的公孙瓒带走了五千,刘备带走两千,最后剩下近三万人。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刘虞从冀州和幽州南部招来的贫苦农民,因为天灾人祸活不下去了才投军的,毕竟生命诚可贵,不是逼不得已,一般的人怎么会加入军队当炮灰呢。

    现在刘虞突然把他们遣散,虽然每人发了二十两的白银,但是也不足以让他们以后吃穿啊,所以有些人就来投奔张凉。

    张凉得到报告后才重视起这件事情,自己手中兵力不多,虽然有一万,但精锐只有五千人,要保护好整个郡八个县确实太少了,正好趁这个机会将这些人吸收了。

    这都是经过战事洗礼的老兵了,只要再经过赵云或太史慈这些统御超高的神将训练一下,绝对可以成为精锐。而且收编他们也可以避免一大群无业游民在自己属地内闹事的可能性。

    于是张凉命令周仓和斐元绍,先在城门口张贴榜文,然后摆下招兵摊位,开始对那些被遣散而无家可归的人开始筛选。

    最后挑选出了两万精壮之士,张凉看过他们的属性,经过几次战斗,这些幸存者武力都达到了正规军20的要求。

    剩下还有五千人老弱,由于无家可归,张凉也把他们收编了起来,充当民兵使用,主要负责各县城的巡逻和站岗。

    加上从张举的投降部下中挑了五千人,这样张凉手中的部队人数就达到了四万。张凉将其中一万人安排到各县中维持治安,剩下的三万人交给赵云训练。

    原本张举手下有五千骑兵,可惜在狐奴一场恶战,被张凉杀了一半,渔阳城破后又逃了一部分,还被刘虞公孙赞刘备等人瓜分了一些。

    最后张凉自己只留下了一千余匹战马,加上原本自己手下的,勉勉强强凑够了两千的骑兵队伍,平时这些人交给赵云训练。

    部队人数多了,就得好好重新整理。渔阳原本还是张举的老巢,如今虽然解放了,难保不会有个别死忠分子搞破坏。

    要管理军队,还得靠将领,自己已经升为太守了,也得给他们升一升。于是张凉让人翻开功劳簿,这段时间来每人的大小功绩都记在上面。

    赵云仍然是张凉最喜欢的将领,封为儒林校尉,一切和军队有关的事务都有权过问,主管训练。

    张凉对军队组建的一些想法也经常和赵云探讨,对于能够实现的,赵云负责安排,是张凉手下二当家。

    封太史慈为武尉校尉,协助赵云负责军队的训练,赵云和太史慈两人都是弓马娴熟,实在不好取舍,最后张凉决定步兵日常的基本训练交给太史慈。

    而赵云负责骑兵的组建和训练,还有就是一些阵法的演练。太史慈加入张凉的时间虽然还很短,但是张凉十分信任他,其余人也见识过了他的厉害,作为三当家没人有异议。

    封斐元绍为赞军校尉,负责城防安全,除了渔阳城外,其他的小县也要经常去巡逻查看。斐元绍虽然是山贼出身,但是为人也很忠义。

    自从跟了张凉,大小数十次冲锋陷阵,都是身先士卒,忠诚度也不断上升中,目前都有80了,张凉也将他重用。

    封周仓为忠义校尉,代替藤鹰和杜雷,负责张凉的安全。张凉组建了一批五百人的亲卫队伍。

    这些人武力都在30以上,忠诚度都在90以上,取名为警卫营,这些人都是张凉平日里从赵云训练的队伍中挑选出来的,除了负责张凉的安全警戒,张凉还安排了人给他们上课。

    队伍人数越来越多了,张凉无法再亲自任命每个伍长都伯的低阶军官,于是将这个警卫营当作学校,除了教他们认字,还要学习孙子兵法,有时张凉也亲自给他们上课,讲一些行军打仗需要注意的事情。

    对于表现好的,张凉都会给他们发一个牌子当作毕业证,下放到大部队中担任基层军官。平常这些人就交给周仓带领。

    封苏非为屯骑校尉,负责对骑兵的管理。因为苏非是贩马家族出生,张凉准备让他掌管属地内所有与马相关的事情,除了自己军队里的战马,还要负责各处收集良马,因为渔阳地处边疆,与草原民族互有贸易来往,可以用东西和游牧民族换马匹。

    经过几次战斗,张凉对骑兵的威力有了更深的认识,所以收集战马组建骑兵也是件大事。

    以后的敌人可能就不像张举这么无能了,毕竟苏非是富二代,不能让他死在战场上。

第53章 走上正确的轨道() 
而藤鹰回归他的侦察连,经过张凉的不断提点,总算明白了自己管理的侦察连的主要职责。

    除了培养传令兵、斥候外,也要开始发展细作,也就是间谍,深入到敌后去窃取情报、破坏敌人主要设施、离间书信的递送。如果有可能,最好是刺杀敌方首脑人物。考虑到能力问题,目前张凉的要求主要还是让他们打探消息。

    杜雷和杜斯兄弟两是最早跟随张凉的,但是天赋不好,再怎么训练也就是个合格的士兵,张凉让他们两负责后勤去了。

    大家都升为校尉,对于他们的出身来说,已经算不错的高度了。想当初曹操孙坚这么雄厚的家族背景,在黄巾起义之时也都还只是个校尉。

    刘备这么枭雄人物,现在还是个县令,论起官阶,还比不上他们这些校尉,所以大家都很高兴,干劲十足。

    武将的职位任命完了,还有更重要的文官。渔阳郡下大小有8个县,分别是渔阳、犷平、安乐、狐奴、平谷、潞县、雍奴、泉州,这些地方的民生建设可都要靠文官人员。

    张凉自己目前的班底是无法管理好的,于是想到了田畴。田畴已经被张凉用各种理由从刘虞那里长期租借了,封为主簿,掌管渔阳郡内大小文事和民生建设。

    王邦资质也一般,跟着田畴帮忙。至于陈华,他家人都在安喜县,不愿意来到更加苦寒的渔阳,所以并没有搬来,为了对他忠心办事表示感谢,张凉花钱帮他买下了安喜县令一职。

    反正十常侍的好日子就要到头了,也不需要人再去洛阳送礼了。

    田畴是幽州本地的士族,重用他对本地的一些文人有拉拢的作用。

    田畴也推荐了一些相熟的文人给张凉,张凉全都热情招揽,一一查看过他们的属性,虽然没什么大才,但帮忙管理郡下的小县还是可以的。

    随着一万人的民兵队伍安排到各个县城中去,整个渔阳郡终于被张凉掌握在了手中。

    接下来就是要发展,渔阳地处偏僻,面积虽然辽阔,但是人口不多,根据记载只有不到十万户,人口才三十多万。

    这与中原地区是不能比的,像冀州的渤海郡、兖州的陈留郡、徐州的彭城等都有近百万人口。想要发展起来,首先就要解决人口的问题。

    张凉首先在自己的军队里宣传,动员那些家在其他地区的士卒将家人带来渔阳,不论男女老幼,只要肯来的全都盖新房安排住处,并给予土地耕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