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眼艺-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位是渔阳太守张凉,字子睿,他可是我手下第一能征善战的大将啊!”刘虞正在把张凉介绍给一个相貌异常的中年男人。

    此人身材魁梧,服装与众不同,发型怪异。

    刘虞给他介绍完张凉后,他表现得非常恭敬,嘴里一直说着:“久仰久仰!”

    张凉疑惑地问刘虞:“刺史大人,这位是?”

    “这位是栾提于夫罗,乃是南匈奴的左贤王,单于栾提羌渠之子,是下一任单于的继承人。”

    “久仰久仰!”张凉口中机械地说,眼睛却不得不再次打量这位于夫罗。

    原来是个匈奴王,果然与众不同,只是不知道跑来这里干什么。

    “请子睿和左贤王入席吧,我们再慢慢谈!”刘虞收到下人的汇报,酒菜已经准备好了。

    经过刘虞的介绍和于夫罗的自我陈述,张凉终于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此时的匈奴已经不再有当年的风光,由于内杠分为了南北两支,南匈奴归顺汉朝,依附汉朝的南匈奴人,被汉朝安置在河套地区。

    借着汉朝的军力多次大败北匈奴,接纳大量降众,势力大增。因此部族成分复杂,难以驾驭控制,造成内部不隐,时有叛乱,多位南单于被杀。

    前段时间,南匈奴的单于,也就是于夫罗的父亲也被部下杀害了,另立了一个势力较大的都候须卜骨为单于。

    这于夫罗带领一些亲信前来汉朝求救,可惜现在汉朝也是乱得像锅粥,天子都被大臣劫持着,让他不知道该往哪里去求救。

    最后想到了久在北方为官,且对待少数名族持友好态度的刘虞。

    而刘虞为了大汉考虑,如果放任不管,那这南匈奴一支就又脱离汉朝的控制了,到时候又会成为边疆之害,于是决定要趁早发兵帮住于夫罗。要发兵打仗,想到的当然是张凉了。

    “栾提羌渠既然已经向朝廷称臣,就是大汉的官员,如今遭须卜骨等杀害,我们自然要为他讨回公道。”刘虞义愤填膺,转而向张凉说:

    “子睿,你的军事才能我是知道的。如今朝廷被董贼控制,只有靠我们自己为大汉的威严出力。”

    “既然刺史大人有命,又是为了维护我大汉声威,子睿必当尽力,只是。。。”这场面肯定是没办法拒绝刘虞的,干脆爽快答应下来。

    而且据张凉的了解,南匈奴目前所在的区域是云中、九原一代,那里靠近上古,便于自己出兵。

    再者这两个地区虽然是匈奴居住地,但也属于并州,那是个地域广阔,又没什么强人的地方。

    如果自己控制了云中和九原,那要进入并州就简单得多了,就是为了这个,打这场仗也值得。

    敌人虽然是匈奴,但只是没落的贵族,凭自己目前的军事实力,要歼灭他们有点困难,但是要打败他们那简单。

    听到张凉愿意出兵,刘虞高兴极了,公孙瓒现在越来越不受管,基本只能指望张凉了:“只要子睿出兵,我立即上表朝廷,表你为扬威将军,让你扬我大汉天威。”

    接着刘虞又命属下收集粮草兵器,全力支援张凉。

    “谢大人,子睿必定剿灭那些乱贼,让他们知道藐视我大汉是要付出代价的。”得了这么多东西,张凉心里暗爽。

    接着又讨论了一些细节,定下了出兵的日子。

    190年7月,张凉被封为扬威将军,率领张辽、太史慈和三万大军,协同于夫罗一起从上古郡出发,朝着南匈奴的生活区域云中郡而去。

    “徐荣,你来我这也有一段时间了,怎么样,生活还习惯吗?”张凉本次出征带着徐荣,主要是因为发现这家伙的忠诚度老是徘徊在四五十,五十以下及容易叛逃,这个问题必须解决。

    于是把他带在身边,有空的时候和他聊聊,看看他心里有什么解不开的结。

    “回主公,属下原本就是幽州人,当然住的习惯。”徐荣表现的非常恭敬,这和他的内心是不一致的。

    “嗯,习惯就好,如果生活上有甚需求,都可以直接向我提,只要办得到的,我都会给你们办。”张凉大放厥词,搞得好像可以要求很多东西似的,其实抠门得要死。

    在张凉的治军原则中就有一条规定:每餐不得超过三菜,其中荤菜只能有一道。

    吃饭都这么节俭的人,哪里会有什么金银赏赐。

    塞外景色又是另一番画面,风大且夹带着沙尘,刮到人脸上还生疼。

    最要命的是缺水,这万人大军所需要的水可不是随便带几壶酒能解决的。幸好张辽久居雁门,熟悉这塞外环境,早有准备。

    在云中郡的定襄县,张凉的大军与匈奴都候须卜骨遇上,不过对方现在自称是匈奴单于,按照惯例,出阵大骂。

    “反贼须卜骨,你杀害单于已是死罪,现在我天兵已到,还不快快下马受缚,我还可以向天子求情,留你一命。”张凉动嘴巴还是很行的。

    “哼,这是我们匈奴人自己的事,不需要你们汉人来管。”须卜骨此时心里也是胆颤的。

    他当然知道于夫罗去汉朝申冤了,但是根据之前自己得到的情报,汉朝自己的国土上都乱成一锅粥,应该不会有能力再来理会匈奴人的事,没想到今天居然来了这么一大批刀枪林立的军队。

    这时于夫罗也来到阵前答话:“须卜骨,我父亲待你不薄,你居然密谋造反,你还有何面目在此说话。”

    “不是我要造反,而是你父亲忌惮我,想要杀我,我是被逼的。”须卜骨又向着张凉叫道:“汉朝的将军,我只是为了自保而已,并没有反叛朝廷,请将军不要插手我们族人自己的事情。”

    看须卜骨的表现,看来这件事情背后真的很复杂,张凉可没有那么多时间来帮他调查,于是大怒:

    “混帐话,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栾提羌渠是天子任命的单于,你为人臣子犯上作乱,还口出狂言。于夫罗乃是单于正统继承人,你居然将之驱逐。种种作为,令人发指。”

    说完命令张辽指挥军队出击。

    云中城乃是当年战国时期的赵国所建,面积虽然不大,但是地处边疆,原本城墙又高又厚,是个易守难攻的所在。

    但西汉以来匈奴崛起,此地连年遭受匈奴侵扰,是个战火常燃之所,城市陷于衰败,而且几乎都是匈奴人占领,他们不善修整,如今那城墙已经残破不堪。

    再加上须卜骨不善于守城,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这座城中的粮食储备也不够,被张凉围困了十几天后,突围逃往九原去了,张凉一路追击而去。

第67章 九原受阻() 
九原是秦始皇时期所建,也是颇为壮观的地方,当年城池建好以后,秦始皇去巡视,结果还没到九原,就死在了路上。

    其城南面长河,北背连山,地利优势太明显,张凉此次攻城器械准备不足,围城十数日,居然久攻不下。

    张辽、太史慈等人都来找张凉进谏:“主公,这城被匈奴异族经营时日已久,城中粮草充足,不出死力,恐难以攻下!”

    张凉最讨厌这种攻城战,此时也很烦恼,问道:“你等有何计策?”

    “请主公下达死令,限定时日破城,如此将士必定用命!”太史慈一向勇猛,看到张凉虽然围城十数日,但很少派人攻城,几乎就是围而不攻,内心瘙痒。

    “死命攻城?”张凉抓了抓头皮,“恐伤亡太大,容我再想想。”

    九原城在行政上隶属于并州,自从刺史丁原死后,并州一片混乱,如今上党太守张扬势力最大,招兵买马四处攻伐,迟早要把整个并州纳入麾下。

    张凉这次出兵,完全是奉命行事,帮忙于夫罗,打下这座边疆城池自己几乎捞不到什么好处,至少目前得不到好处,犯得着那么尽心尽力流血牺牲吗。

    因此张凉是故意采取了围困的办法,以希望能够熬到敌军粮尽,发生兵变。可没想到敌军还没什么动静,自己的粮草倒是快要被耗光了。

    另一边的渔阳郡,蔡琰的住宅内,丫头小红正迈着她那小碎步急行,边跑边叫:“小姐,小姐,老爷回信了!”

    听到声音,蔡琰也从厢房中跑了出来:“快让我看看!”

    也难怪,她一个女子,离开了父母,生活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幸好还有个从小一起长大的丫头和可以算是半个父亲角色的管家。

    自从上次张凉派人把她的亲笔书信送去长安,到今天整整过去了两个月,终于收到了父亲的回信,让她迫不及待地打开阅读,看着看着眼泪忍不住留了出来。

    蔡邕在信上先是表达了得知自己女儿平安的欣慰,同时阐述了当前长安朝廷的状况。

    认为董卓弄权,年幼的汉献帝十分可怜,需要人陪伴,他作为汉室老臣,不能够在这个时候为了自己的安危而独自逃离长安。

    最后蔡邕也关心起蔡琰的终身大事,根据他在朝中听人谈论起天下诸侯,张凉的口碑还不错,年纪又和女儿相配,如果可以,让女儿争取自己的幸福。

    古语有云:男大当婚,女长须嫁。这是亘古不变的传统,古人本来成婚就早,如今蔡琰已经十八岁,老父亲虽然不在身边,也想要给她做主。

    “那个人长得倒是还可以,只不过除了在战场上特别精神外,平时都是懒洋洋的,嫁给他?”静下心来的蔡琰已经在想这件事了。

    回到九原,围城战仍然没什么进展。这天早上,张凉正在感受大漠风光,突然感觉鼻腔一痒。

    “哈欠!”柔了柔鼻子,张凉骂道,“是哪个不知死活的在背后说我!”

    这时一个亲兵突然赶到,大声报告:“周校尉有急事求见!”

    “周仓!”张凉疑惑道,“他不是去刘州牧那里催粮草了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属下不知道,周校尉匹马而回,十分疲惫,言道有紧急军情上报!”

    张凉一惊,翻身上马,朝身旁的典韦一招手:“走,回去!”接着虚空扬鞭一响,坐下大宛马扬蹄而去。

    在营寨里终于见到了周仓,只见他一脸疲惫,嘴唇发干,一身尘土。

    见到张凉,立即下跪道:“启禀主公,大事不好,北平太守公孙瓒与刘州牧交恶,如今起兵五万,杀奔广阳郡。”

    “什么!”张凉大惊,虽然早就知道公孙瓒和刘虞迟早要闹翻,但此时得知这个消息还真是吃惊,更重要的是渔阳地处广阳和北平中间,公孙瓒要去刘虞所在的广阳郡,必定要经过自己的渔阳郡。

    周仓接着道:“公孙瓒大军攻破我渔阳郡狐奴与潞县两城,大军直逼广阳,且分兵一万进攻渔阳城,赵校尉兵少不敢异动,唯有坚守城池,特遣小人八百里流星马前来汇报。”

    张凉听了大怒:“公孙赞老匹夫,居然想要破我渔阳,简直欺人太甚!”

    原来刘虞和公孙瓒在对待北方外族的政策上历来有分歧,刘虞要采取怀柔政策,多次给乌桓首领赠送礼物。

    而公孙瓒却是用铁血政策,自从当上了北平太守,厉兵秣马,对乌桓多次出兵。刘虞屡次劝说,毫无效果。

    本来公孙瓒和张凉一样,属于刘虞的部下,居然公然不遵法令,刘虞岂能不怒,直接上表朝廷控诉其罪,且准备消减公孙瓒的权利。

    公孙瓒得知后大怒,也上表朝廷,诬陷刘虞办事不利,勾结外族。

    两人互相指责,谁也说不清楚。此时朝廷由董卓专政,哪有精力与能力来管这些破事,直接导致两人关系越发紧张,矛盾日益加深。

    就在前不久,公孙瓒公然反抗,派兵将刘虞准备给乌桓首领的礼物给抢劫了。

    刘虞一怒之下准备征兵讨伐公孙瓒,不料机事不密,泄露了风声,于是公孙瓒先发制人,率先起兵。

    刘虞不善军事,手下多是文官,历史上就没度过这一次劫难,兵败被公孙瓒所杀。但如今张凉的到来改变了格局。

    张凉本次征讨九原,除了留五千步卒给赵云和斐元绍守渔阳,其他兵将全都带在身边,总共三万人,其中轻骑兵两千,武将有太史慈,典韦,张辽、周仓、徐荣,文官是田畴。

    张凉大骂了公孙瓒一番,心中恶气才稍有缓解,然后召集众将,让周仓再把情况向大家汇报一番,接着问道:“诸位看,如今我军该当如何?”

    此时田畴进谏道:“主公,刘州牧兵微将寡,恐难以抵挡公孙瓒的围攻,况且渔阳乃我军之根基,万一有失,我等将无处安身。属下建议尽早拔寨,回军相助。”

    张凉点点头,又询问其他将领,全都一致同意罢兵回幽州。

    张辽又道:“既然已经决定退兵,应当速行,避免消息泄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