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甲午崛起-第6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869年,湘军将领刘松山任陕西各部清军总指挥,以一点开花,中心突破的战法直接突破董福祥的外围防线,大胜董军于瓦窑堡。

    同年十二月,董福祥全军投降清军刘松山部。

    董福祥投降清军后,刘松山赏识其军事才能,委以前敌总指挥。董福祥所部经过精减,被编为“董字三营”。

    董福祥率领“董字三营”,冲锋陷阵,屡立战功,很快打消了左宗棠、刘松山等人对其的疑虑。

    同治八年(1869年)12月11日,董福祥在攻打吴忠的战斗中亲身肉搏,虽受伤不下火线,为夺取吴忠立下头功,左于是同意正式将董字三营编入官军序列,成为刘松山手下的一支劲旅。

    同治九年(1870年)2月,在金积堡战役中,刘松山不听董福祥的劝告,亲自前往马化龙营中受降,不料中弹身亡,临终前他将侄子刘锦棠托付与董福祥,董福祥遂忠心辅佐刘锦棠。

    同治十年(1871年)3月2日,马化龙在被围将近两年后投降,被刘、董以藏匿武器的罪名处死。董福祥其后受命镇守金积堡,将其改建成董部的大本营。

    同年,董福祥用开花炮猛轰马家滩回民军堡寨,回军死伤惨重,一日之内回寨尽毁。

    同治十一年(1872年),董福祥率部进军河州,打败甘肃回军马占鳌部,迫使马占鳌投降,被提拔为参将。董福祥在战斗中对待敌军十分凶残,“以鲜血染红顶子”这句名言便是出自董福祥之口。

    同治十二年(1873年)9月,董福祥进剿西宁回军,回军首领白彦虎连吃败仗,逃入中亚。

    光绪元年(1875年),左宗棠率大军以刘锦堂为先导,“董字三营”为主力,西征新疆,反击阿古柏侵略势力。“董字三营”系西北土生土长的部队,不惧风沙,冲锋在前,大破天山木里河、古牧地后,一举收复乌鲁木齐,攻克玛纳斯城,首战告捷。

    光绪三年(1877年)4月:左宗棠令诸军三路并进,直取南疆,董福祥率甘军翻越天山,急行军1200多里,攻克南疆门户达坂城,杀敌甚众。接着步马兼程,收复托克逊城,俘敌2万余众。五月,阿古柏被部下所杀,白彦虎向俄境逃窜。八月,清军开始追歼南疆残敌,董军任先锋,接连攻克喀喇沙尔、库车、阿克苏、乌什等城,接着又马不停蹄,穿越人迹罕至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收复了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以及和阗四城。至此,南北疆全部收复。阿古柏政权灭亡后,英俄对此并不甘心,仍然扶持残部不断窜扰中国西部边境,董福祥率军驻守喀什噶尔,屡歼入侵之敌。

    光绪四年(1878年)1月,新疆除伊犁外,宣告占领全境。董福祥自此名震新疆,被叙为战功第一,加封云骑尉世职,任阿克苏总兵,赐号阿尔杭阿巴图鲁。

    光绪五年(1879年),布鲁特酋阿布都勒哈反叛,董福祥在两日一夜之内,率部急驰300余里,在木吉击溃叛军,歼敌2000余人。

    光绪十六年(1890年),擢为喀什噶尔提督,总统南疆军事,光绪十七年(1891年)调任乌鲁木齐提督。

    董福祥在新疆驻守19年,御敌戍边,兴修水利,开垦屯田,整修道路,政绩卓著,赢得朝野赞誉。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董福祥晋尚书衔,奉旨率甘军入卫京师,屯驻蓟州一带,受到慈禧的接见和赏识。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甘肃河州、湟中等地又爆发回族和撒拉族的农民起义,董福祥被任命为甘肃提督,率部进剿,平定匪乱后加封为太子少保,赏赐骑都尉世职。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董福祥奉命率甘军进京。戊戌政变后,董军被编入武卫军,成为北洋三军之一。董福祥任武卫军统领,驻防直隶、山西。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董福祥复任甘肃提督。

    当时京津一带爆发了规模很大的义和团运动,清军中一些将领和义和团的关系很密切,董福祥就是其中之一。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事变爆发,慈禧太后为加强宫廷保安,召董福祥入京。6月9日董福祥率部进入北京,驻守永安门。6月11日,董部奉命开入永定门,刚好日本使馆书记生杉山彬乘车欲出城郊探望经清廷总理衙门批准到使馆区保卫日本使馆的日本警卫队24人,董军营官喝问“何人”,杉山彬据实回答,然未说完已被营官抽刀刺杀,其尸体被甘军肢解,并剖腹取出腑脏,塞入马粪,再弃于路旁。

    6月20日,清廷命令荣禄攻打使馆区,荣禄因怕当替罪羊负责任,先是装病交出兵权,后因懿旨难违,便命没有大炮只有土炮的董福祥部围攻东交民巷的使馆区,而按下自己有德式装备的武卫中军。董部甘军自6月20日至6月23日一连四天每日发炮三百多发,但无法对使馆区造成大损害。6月25日,荣禄奉旨停攻使馆,并派人送西瓜蔬菜等慰问品到各国使馆,又派人假扮走私贩将大量先进德制后膛枪等军火入使馆以加强使馆区的防卫。6月28日,甘军又恢复攻击,其后打打停停五十余日直至8月14日,始终未能攻下使馆区。

    8月14日,八国联军自通州攻打北京,董福祥率军在广渠门与英国军队作战,下午2时,广渠门被攻占,董福祥后撤至东便门、朝阳门、正阳门一带继续抵抗,击毙沙俄军团长安宁科夫,击伤其将军。8月15日,慈禧携光绪帝西逃,董福祥担任随扈大臣。10月26日抵达西安。

    清政府与八国联军议和期间,董福祥被八国指控为“首凶”,要求清政府将其处死。慈禧因其护驾有功,百般回护,最终以革职永不叙用论处。董福祥对此一决定非常不满,一度计划自行招募军队赴山西继续战斗。

    慈禧恐其破坏和谈,令光绪帝赐其手书“他日闻鼙鼓思将帅,舍尔其谁属哉”,要求他守时待变,以图再举,董福祥方才回乡隐居。

    从抗击外国人侵略的角度看,说民族英雄都不过分。

    不过,萌总裁也正是担心董福祥这种人,心中还存着对清廷的忠义之心,会反复变化,才害怕左宗棠又跑到甘肃拉着董福祥继续跟华国做对。

    左宗棠和他手下的这一大批战将,是一股一股不肯归附华军和华国的势力的最后的希望了!

【1047 加速还是不加速】() 
左宗棠和刘锦棠,还有一批亲信高级将领,带着两千多精锐骑兵,逃入宝鸡。

    “赶紧派人联系董福祥的甘军!甘军不让我们从甘肃过,我们过不去。”左宗棠进入宝鸡,还没有坐稳,便对刘锦棠道。

    刘锦棠对董福祥有招降活命的恩情,点头道:“甘军应该不会为难我们,很多都是末将的部下出身,又是我们老楚军的人马。否则,他们就是忘恩负义。”

    “没有什么不可能的,董福祥既然已经投靠了华国,我们必须小心为上。”左宗棠不放心道。

    “好,我马上亲自去写信,让他们放开一条道路。”刘锦棠答应道。

    左宗棠手底下的一帮将领还是很忠心的,大家十多年都在一起,关键的是,只要能够到达青海,左宗棠仍然有能力重新号召起来万人以上的大军,不管是在青海,还是在新疆,甚至到中亚去,楚军仍然有一定的地位,荣华富贵不成问题。

    清军就认钱,他们之所以死心塌地的跟着已经式微的左宗棠,就是不愿意到华国去当老百姓,或者接受华军的改编,华军的军饷是不少,但是军纪严明,哪里有现在活的这么自在,现在他们几乎过的是土匪般的生活。

    左宗棠一面让人去联系董福祥,轩建章则和奕劻,醇亲王一道,带着军队继续追击,西安一战,大烟军已经不剩一百人了,能活到最后的人,都基本能够戒除烟瘾,算是健康的人了,华军虽然不会接纳这些人,但是他们负责跟随奕劻和醇亲王,跟在华军的身边,也就是了。

    左宗棠给董福祥去信,肯定没有华军的电报联系速度快。

    萌总裁同意了奕劻的要求,下达了对左宗棠的通缉令,这样一来,左宗棠等于已经被华军判了死刑,左宗棠一而再再而三的错失投降机会,萌总裁一直忍耐,因为当初跟左宗棠的关系是不错的,但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更何况,萌总裁现在的一切行为,已经不再单纯的是代表自己,萌总裁代表的是整个华国。

    董福祥看着华国总裁秘书处发出的电文,这是最高指示了,不容更改,除非,他不想做华国的官员,想再度反水。

    “传令,三千骑兵,今日前往天水城,堵截左宗棠部,不让他们进入甘肃!”董福祥下达命令。

    副将嘟哝道:“将军,咱们虽然现在投靠了华国,但毕竟都是老楚军的,这么做的话,弟兄们心里有点不痛快啊,这是忘恩负义。”

    董福祥四周看了看,轻声叹口气,“你这样的话,已经不要再说了,现在甘军上下都有华军派来的指导员,整个甘肃都已经是华国的干部在管理,你还在三心二意?”

    “我知道,其实根本没有机会再反水,我就是不想打老楚军的人,都是弟兄,下不了手。”副将轻声道。

    董福祥叹口气,“我何尝不知道?但是现在收到的是华国最高指示,做人不能三心二意,既然降了华国,他们说怎么办,我们就必须怎么办!”

    副将见董福祥这么坚决,不敢再说什么,下去传令去了。

    虽然董福祥的甘军,现在有三千多人,加上华军骑兵部队两千多人,但是,六千人也未必打的过楚军的两千多骑兵!

    楚军的骑兵本来就很厉害,现在这两千多人,又是死里逃生,等于新的一轮筛选出来的人马了,这可全部是精锐中的精锐,不可小觑。

    董福祥带着三千骑兵往天水城赶去,要堵住左宗棠从甘肃通过的道路,这已经是董福祥能够做到的极限了,主动去攻击左宗棠,这种事情,董福祥做不出来,他手下的兵也做不出来。

    轩建章做的出来,但是轩建章的力量有限。

    轩建章带着奕劻,醇亲王,李鸿章留在西安治伤。

    醇亲王和奕劻手下的一百多八旗子弟,其实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所以,奕劻索性让这些人提前回北京算了,给每个人亲笔写了一封联络书,让他们拿着到北京政府去,看看能不能帮忙安排工作。

    随着清廷倒台,旗人的日子是真的难过,其实华国并没有整治旗人,只是让他们和普通的汉人老百姓一样,这就要逼死很多人啊。

    因为大部分的旗人,早已经不是当初入关的时候的旗人了,两百年的骄奢淫逸生活,让他们退化成了软骨动物,很难适应社会变化,只有少数被生活压力冲击的,还算是有点斗志的旗人,才试着重新像人类一样求存。

    加上现在华国的大民族化制度,所有人的身份证上,不再特别标识民族,所有人,都是汉人,这也让一大部分旗人不再称自己为旗人,本来他们就早已经被汉人同化了,生活习俗各方面都一模一样,现在更是以当旗人为耻。

    “部队加速。”轩建章不满部队的行军速度,下令道。

    随着轩建章的命令传达之后,两千多骑兵滚滚向宝鸡方向开拔。

    “轩师长。”奕劻叫了轩建章一声,却没有想好要说什么。

    轩建章笑道:“劻郡王有话尽管直说便是,总裁不是下了命令吗?以后怎么做,我都听你的。”

    “别,轩师长这么说的话,我可担待不起。”奕劻赔笑道:“我是说,咱们实际上不用走的太快,到了宝鸡,也不用马上攻城。”

    轩建章奇道:“这是什么意思?”

    醇亲王也好奇的看着奕劻。

    奕劻笑道:“因为,如果我估计的不错的话,我那个义弟董福祥应该已经带人往宝鸡赶了,他即便是不先发动进攻,应该也会堵死左宗棠去甘肃的道路,不用华军动手。华军要是去的太快,左宗棠继续往甘肃逃,情况反而会变的复杂。”

    轩建章点点头,“还是劻郡王老谋深算,说的很有道理,反正现在左宗棠已经穷途末路,我们最需要防备的是他往青海,往新疆,往中亚逃,早一天晚一天抓住左宗棠,倒不是太要紧了。”

    奕劻笑道:“我就是这个意思。”

    “部队扎营,今天不走了,休息。”轩建章笑着又下了一道命令。

    卫兵差点没有郁闷死,刚刚才去传达快速前进的命令呢,急忙大声的吆喝着,“大家互相传令,师长让扎营啰。”

    宝鸡城中的左宗棠府邸,这是一处临时的府邸,以前就是县城的衙门,清廷的官员跑了,华国还没有伸手到宝鸡来,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