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甲午崛起-第7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议会否决了这个法案,因为法案的第七条,取消了未获政府认可的教派的办学权利,遭到了不少议会代表的反对。

    不过,他后来提出的费里法,则获得了议会支持,顺利通过,建立了免费、世俗的强迫性小学教育。

    他定法语为教学语言,使得一些方言濒近灭绝,遭到后人批评。

    不过,茹费理的决定,也团结了法国各地人民,稳固了法国民族国家的地位。

    在第三共和国历任总理中,茹费理的任期第二长的,仅次于他的政敌克卢孟梭,可见他的地位之高。

    英国人对华国的态度变得强硬起来,这肯定是伊藤博文从中起了作用,法国政府又变了天,强硬的茹费理上台,肯定会继续推行压制华国的政策,萌总裁进入了沉思当中。

    卡特莉娜卡芙公主见华皇不说话,也不敢说话。

    卡特莉娜卡芙公主悄悄的退了出去。

    “怎么了?”凯瑟琳见卡特莉娜卡芙公主的脸色一下子不好了,问道。

    卡特莉娜卡芙公主摇摇头,不说话。

    过两个小时,华皇依然没有想出什么好的办法,自己走出了房间。

    在没有得到华皇的指示之前,卡特莉娜卡芙公主不敢将这些最新情报告诉访问团的其他人,大家随意的聊着天。

    华皇道:“开个会,把刚才的情况,跟大家都说一说,一个人的脑子,肯定没有众人的脑子好用。”

    卡特莉娜卡芙公主站起身,点头道:“好的。”

    访问团中不仅有总裁秘书处的人,还有轩悦武和一帮外交部的人,还有十多名北重的华国科学家。

    科学家虽然对于外交没有什么帮助,但是能够进入北重的高层,都是华皇所器重的科学家,也可以听一听他们的意见。

    在这个年代,对于国外比较了解的,除了政治定层的极少数人物,就算是科学家了。

    其中,华皇最器重的自然是自己的二哥轩悦武,其次就是徐建寅。

    徐建寅字仲虎。江苏无锡人。其父徐寿为中国近代化学先驱。自幼受其父影响,热爱自然科学。

    1861年随其父在安庆军械所供职。

    1875年在山东机器局任总办。

    华国成立后,作为本土科学家的代表,一直在北重工作,早已经加入华粹党。

    1879年,这次又随同华皇出使欧洲,准备对德、英、法等列强强国进行技术考察。

    徐建寅在北重采用西法制成新式的总裁1878式步枪和铸钢。

    著译有《造船全书》、《兵学新书》、《化学分原》、《水雷录要》等40余种。

    华国的无烟火葯就是徐建寅首先开发,改进的。

    “现在的情况很严峻,本来刚刚跟希腊王国的王室,还有他们的内阁,取得了一点进展,正好借着筹备奥委会组委会的机会,和欧洲各国的政要多拉拉关系的,但是英国国内和法国国内的政治风向,现在对于华国很不利,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现在就是一个关键的时刻了,屁股往哪边坐,这是有讲究的,我们现在的随便一个决策,多会关乎到华国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几十年的命运。大家一起商量一下。”华皇沉重的道。

    与会的三十多人,每个人都是表情凝重,这么大的事情,谁敢随便说话啊?

    华皇看了一圈众人,心中焦躁,人就是这样,在想不出办法的时候,总是期待有人教自己怎么做,华皇原先大都是听取卡特莉娜卡芙公主的意见,但是这次的事情太大,卡特莉娜卡芙公主也没有了主意。

    凯瑟琳想说话,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这是一个很好的表现机会,轻轻的碰了碰赵轻萝的胳膊。

    赵轻萝知道凯瑟琳相让自己发言,但是赵轻萝对于欧洲的形势并不是很清楚,虽然这段时间看了很多的资料,仍然是一头雾水呢,哪里敢在这么重要的时刻随便发言?

    萌总裁看向卡特莉娜卡芙公主,“公主,你说一说吧。”

    “一动不如一静,我看,先不管英国人和法国人,英国人要加大军事对于日本的军事援助,让他们加大,日本离华国近,现在已经过了华国最危机的时刻,我们如果只是面对日本一个战场,华国的工业并不是很吃力。”卡特莉娜卡芙公主采取了一个强硬的态度。

    华皇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他猜想卡特莉娜卡芙公主就是这样的态度,但是华皇需要一个办法,能搭上列强派系的班车才好。

    华皇甚至现在就想到柏林去见一见俾斯麦这老兄弟了,跟英法分家,必须得到德国这种国家的支持才有力。

    “还有没有?”华皇忍不住问道。

    卡特莉娜卡芙公主有点不好意思道:“嗯,没有了,暂时我只想到这么多,至于德国,奥匈帝国,现在我们即便是去找他们,估计用处不大,而且会显得我们太过着急了,不如按照预先制定好的行程来,先看看这次能有几个国家来参加共建奥委会组委会的会议吧?”

    众人正开会间,一名总裁秘书处的女秘书在门口示意。

    卡特莉娜卡芙公主知道是找自己的,急忙起身过去,又带回来一个不好的消息。

    华皇看卡特莉娜卡芙公主的表情就知道不是什么好事,果断道:“直接说吧,这里也没有外人。”

    “刚才,希腊王国宰相特里库皮斯让人传话过来,取消了在希腊召开奥委会组委会筹备会议的事情。”卡特莉娜卡芙公主失落的道。

    华皇黯然的点点头,“欧洲的消息传递速度到底是快的,他们虽然还没有无线电,却已经有有线电报了!一定是已经知道了英国政府对华国下的勒令了!”

【1174 英国霸主】() 
英国国会通过了议案,勒令华军和华国人,必须于1879年6月1日之前全部退出日本,不然,英国将加大对日本的军事援助。

    这个消息,就像是大石头一样,压得华皇有点喘不过气来。

    “他们凭什么对我们勒令?英国人真的当自己是世界警察吗?要打就打!华国不怕他们!”李提摩太倒是很少见的发言了。

    噗!

    凯瑟琳差点没有气死,李提摩太要么不说话,说话就是语出惊人。

    其实凯瑟琳还没有经历过李提摩太跟着华皇组建克林斯曼洋行的时代,李提摩太就只是华皇的一个翻译而已,华皇一般都鼓励李提摩太发表意见,只是很少听李提摩太的意见而已。

    华皇听完李提摩太的话,没有出声。

    凯瑟琳看出华皇对丈夫的话不以为意,连忙拉了拉李提摩太,示意他别再胡说了,打英国人?神经病了差不多。

    稍微有点国际常识的人都知道,英国人在19世纪末,是统治力的存在!

    真的惹得皇家舰队出动,华国那点只能在近海担任防御任务的小型舰队哪里够人家打?

    萌总裁又陷入了沉思,做老大就是这点不好,到了重大问题,谁都靠不上,只能靠自己拿主意,下决策。

    华皇其实知道怎么跟英国人搞好关系,服软,送钱,服软的话,华皇能做到,关键是满足不了英国这种头等工业强国的胃口,这得送多少钱才行?

    一亿?

    两亿?

    十亿!

    人家都未必能够看得上眼,英国人的胃口是很大的。

    19世纪80年代的时候,大英帝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世界霸主,两强标准,巡洋舰巡游整个世界,欧洲其他列强,法国不服,被干了,俄国不服,也被干了,世界上最强的工业国。

    高傲的英国人根本就不相信华国将来会能挑战他们,他们虽然不是很将华国看在眼里,但是内地作战,不是英国人所希望的,因为英国人也知道无法在陆地打败统一和强大的华国,华国实在是太大了。

    看看日德兰海战时候英国海军的阵容,拉来五个同时期的日本也打不过。

    没有相应的工业化基础,不可能像英国一样维持那么大的海军。

    定远镇远,在铁甲舰里无疑是优秀的,但是离让英国看得上眼还远远不够,并且十几年以后,铁甲舰已经被更强大的战列舰取代了。

    就算是二战的时候,如果日本人不是慌不择路,用起飞了飞机炸威尔士亲王和反击,单纯用战舰迎战,整个日本海军也只有长门和陆奥可堪一用。

    可是这两艘舰在日本本土。那可真是过去多少沉多少了。

    这还是经历过大萧条,削弱过的英国海军。

    如果说英国人输了,那也是输在骄傲和观念,绝不是海军实力。

    那个年代,飞机歼灭活动着的舰队似乎还没有先例。如果单纯拼水面舰艇,就算是二战时期,英国似乎也没有想过自己会输。

    至于说战略博弈,在明治维新和大清国的洋务运动时期,英国想要扶植两个东亚小国来对付强大的俄国,似乎是不现实的。

    并且扶植也不是这么个扶植法啊,如果真的是战略扶植,看看英日同盟那会,英国人借钱卖东西。

    但是洋务和明治那时候,英国人可是哄抬物价的好手。

    定镇二舰在德国订造省了不少银子。

    英国的想法大概是,把我用不着的破船高价卖给你,我捞一笔回去接着发展工业造船。

    华国如果这个时候大量找英国买军舰,买人家要淘汰的,用高出生产价格十倍,二十倍的价格去被宰,再放弃保护周边小国家的权益,不说允许英国人过来继续卖鸦片,也得恢复大清国时期的一系列对外通商的不平等条约,这些,都是华皇的底线,根本不可能做到。

    所以,华国和英国的矛盾,几乎是不可调和的。

    但是华国和德国,目前也没有多少利益交汇点,想攀上新兴的德国这颗大树,也是难。

    近代以来,大国的兴衰无不与海军的发展密切相关。

    数百年来,从西班牙到荷兰,从英国到美国,几乎每个大国的崛起与发展都与海军的强大、海权的巩固息息相关。

    在人类历史上,要了解海军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英国无疑是最佳样本。

    曾拥有世界最强海军和最多殖民地的英国,对近现代人类历史和文明投射出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力。

    大英帝国“日不落”的辉煌,虽已随其海上霸权的失去而终结,但英国海军由小到大的历史,就是最好的供华国借鉴的地方。

    地处西欧一隅的英国,是个不折不扣的海洋岛国。

    从上古时代到中世纪,罗马军团、日耳曼人、北欧海盗……接踵跨过英吉利海峡踏足不列颠,在相互碰撞与融合中形成了英吉利民族。

    近代以前,易遭大陆方向侵袭的梦魇,为英国的对外政策烙上了深深的“大陆印记”。

    英国积极地介入大陆政治,在建立“跨海峡帝国”的梦想中耗费了几乎全部热情和精力。

    16世纪初,随着英法百年战争的结束和都铎王朝的建立,无奈离别大陆的英国人,方才开始明确地朝“岛国民族”的方向发展。

    此时,地理大发现正使欧洲经贸重心从地中海向“西欧-大西洋”方向转移。

    为对付外敌入侵,都铎王朝的君主们开始组建和加强一支正规海军,并自觉地把视野转向海外。

    正式成立于1546年的英国海军,在与海上强国西班牙的财富争夺中找到了发展的催化剂。

    1588年,被英国海军海盗式的打劫勾当所激怒的西班牙君主,出动庞大的“无敌舰队”,意欲一举踏平不列颠。

    殊不料,以大海盗德雷克、豪金斯为骨干的英国海军不畏强敌,一改传统的接舷战法而采用远距离炮战,一举击溃“无敌舰队”。

    这是英国人在夺取海上霸权征程中的第一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会战。正如英国人富勒在《西洋世界军事史》一书中所言,这场胜仗“如同一个耳语一般,把帝国的秘密送进了英国人耳中:即便是资源和势力都极为有限的小国,只要控制了海洋,照样可以赢得和守住巨大的海外领土”。

    此后,英国人满怀必胜的信心和对海权的强烈渴求,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

    至17世纪上半叶,以海军为后盾的英国不断扩大海外贸易规模,积极向印度和美洲渗透,基本确立了其欧洲强国的地位和英帝国的雏形。

    随着西班牙走向没落,为争夺海上霸权,英国相继与荷兰和法国这两个重要的新兴海洋国家展开竞争。

    从1652年起,英国与“海上马车夫”荷兰连续进行了三次大规模海战,虽互有胜负,但通过转口运输贸易谋利的荷兰深受打击,最终耗尽了国家的元气。

    法国是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国家,17世纪后期直到19世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