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甲午崛起-第9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浪花之间,水天相接,景色美不胜收。

    控制了伊兹密尔和阿达纳,等于华军已经控制了整个土耳其南部地区,统计局加紧活动,联络组织,土耳其华粹党活跃起来了,各地的民众被唤起,要求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收归国有,期盼华国能够向对待其他地方的民众一样对待他们,能让他们有天有地,解决温饱。

    华皇也下令暂时停止进攻,积极防御,组织各地的城市政府,警备司令部和建设兵团,并且加紧建设道路。

    为什么是各地的城市政府?因为华军所过之处,所被纳入的被保护国,华国都没有像是殖民者一样对当地进行野蛮掠夺,除了废除他们原有的政治体系之外,就是将各地的衙门弄起来,科举制度弄起来。

    华国早就废除了科举,统一了新学,但是华国之外的地区,全部照搬明清那一套,尤其是清廷对汉人的统治,华皇认为极具借鉴意义,满人才多少?百万人控制几亿人,国土疆域之大,不是平安了几百年?

    老百姓要的就是安居乐业,至于这个过程中发生的冲突,那都是各地衙门(当地贵族牵头)同民众之间的矛盾,华国各地的督抚衙门只是帮助协调矛盾而已,并不介入,倒成了各地希望华国政府人员加大在当地的执政人数的比例。

    华国在各地主要要的是城市的控制权,广袤的农村,随便当地人自行去搞,帮他们将封建社会顶峰的一套制度弄起来,就这么简单。

    这个过程,显示的华皇的爱民,华皇的气度,显示的是华国要带领亚非各国民众过上温饱生活的美好蓝图,错综复杂的民族纠纷,也在强大的华国协调下,大为缓和,有纷争,就划分好各自宗教信仰的区域就是了,互不干涉,没什么好吵的,矛盾都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有一个强有力的老大,下面没法吵起来,而且这个老大还不介入当地的历史矛盾,一碗水端平,就更加吵不起来,正常人还是盼着过上温饱生活,就满足了的。

    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没有想到华皇能不打,这种局面下,任何一个人肯定都是大举进攻嘛,更没有想到,在华国一句要控制整个亚洲和非洲之后,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居然真的做到了?

    这里面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统计局的功劳,华国的本体和华国外部的发展,还有华皇对待各地民众的姿态,都是统计局不停的散布到这些落后地区去的。

    让这些地方的人,原本脑中就有一个概念,华国的好,和列强殖民者的‘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而且,华国从来没有说过要统治这些地方的人。

    善于利用宣传机器,正确的使用政策,带给当地人民更多的利益和安定的生活,这些都是华军和华国的法宝。

    华军一面修整,等到凯瑟琳又送了五个师到苏伊士运河地区的时候,整个战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非洲,整个亚洲,包括中南半岛,各地都悬挂上了华国的黑红两色五角星旗。

    现在只差马六甲海峡对岸和伊斯坦布尔这一小块亚洲地区没有悬挂华国国旗了。

    华国分布在各地的建设兵团和警备司令部,人员数量达到了两千多万,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各地民众中亲向华国的人。

    这个速度,再次震惊全世界。

    一直在观望的各国,原本以为华国这种极速的扩张会导致全线崩盘,却没有想到,这么错综复杂的地域关系和民族关系,宗教矛盾,被华皇一道圣旨就全部搞定了。

    法军总指挥特雷弗克莱夫诺特在埃斯基谢希尔的日子不好过,城内城外,到处是被唤醒的民众,要求英国人和法国人滚出去,要求向华国一样,取消苛捐杂税,农民拥有土地耕种的权力,不再缴纳农业税。

    这些事情都是政府的事,关军队什么事情?他一个外来军官,更搞不定也搞不懂这些事情,在害怕之余,下令弃守安卡拉和埃斯基谢希尔,全部往伊斯坦布尔集结,等待英法政府的下一步指示。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很不满法军总指挥特雷弗克莱夫诺特的做法,但是他一点办法也没有,土耳其军队大量倒戈,逃走,回家分地去了,跟着华国,有地种,有饭吃,跟着他这个暴戾的统治者,随时成炮灰,谁都懂得取舍。

    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和法国总理茹费理已经没有能力再派出军队,虽然他们很想打!但是只能筹集一些粮食弹药,用舰队送完伊斯坦布尔,并且派人找华皇商谈停战事宜,仅此而已。

    华皇识破了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和法国总理茹费理“先停火,后谈判”,争取喘息时间,卷土重来的阴谋,命令王大山集中9个师的优势兵力,对伊斯坦布尔进行试探性攻击。

    华军集中9个师,总兵力超过18万,再配上土耳其当地的警备司令部的人,超过100万人协同下,总兵力到达了120万以上这么一个可怕的数字,声势吓人。

    不用法军总指挥特雷弗克莱夫诺特汇报,光是华粹晚报的欧洲版报纸上的图片和文字,就足以让英法两国民众和官员触目惊心的了。

    为什么说华军和警备司令部的人只是试探性进攻,并没有出死力去打,因为不值得打,攻打城墙高厚,防御坚固,且有上百万人口的伊斯坦布尔,破坏力太大,对自己这边的伤亡和经济消耗也将巨大,华皇只是要求持续给压力就可以了。

    就这样,华军边佯攻,边加快对整个亚非各地的行政体系建立,恢复社会秩序,驱逐列强的零散军事力量。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英法,德国,奥匈,美国,比利时,意大利,甚至包括西班牙和荷兰,都多多少少的开始对华国抗议,虽然这个时候,各家列强还看不出经营非洲有多重要,不过,随着世界已经瓜分结束,非洲大陆将是各家最后的竞技场,这一点,所有国家都是清楚的。

    法军总指挥特雷弗克莱夫诺特连日向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和法国总理茹费理称述厉害,说他们一天也坚守不下去了,华军随时会攻破伊斯坦布尔,不过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和法国总理茹费理却期盼着用国际的力量来阻止华皇。

    他们不信华皇敢冒着犯众怒的危险,继续坚持要控制整个非洲,至于土耳其以外的伊斯兰地区,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和法国总理茹费理已经打算维持现状算了,但是非洲和土耳其,决不能放,那样的话,华国的地域面积太大了,这么大的面积,这么多的人口,将促成一个多么广阔,多么可怕的市场?就算是这些地方始终保持封建经济农业经济,甚至保持奴隶社会的形态,但是这么的市场用来供养华国的工业发展,会使得华国的工业发展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速度,所有人都很清楚。

    有脑子的人,都很清楚。

    法军总指挥特雷弗克莱夫诺特怒道:“这日子没法过了,让那些老爷们自己来试一试这种生活!”

    “将军不要生气,生气也没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也像是霜打的茄子一般,他现在很后悔当初对华皇的冷淡对待,恨不得时光倒流才好,那样的话,他会对华皇无比热情的。

    全世界都在盯着华皇的下一步。

    华皇用一次总攻命令回答了全世界,只用了不到5个小时的时间,18万华军就攻入了已经是强弩之末的伊斯坦布尔防御体系,30万联军投降。

    法军总指挥特雷弗克莱夫诺特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一起向华皇献上降表。

【1394 大结局16】() 
法军总指挥特雷弗克莱夫诺特此时无比落寞,当初带着5万虎狼之势的法军过来,没有想到今天会落得如此局面。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汗——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更是惶恐无助,都不敢抬头看一眼华皇。

    “没事,我不会把你怎么样,如果这里的人将来投票拥戴你,你还可以继续成为这里的管理者,只是华国的被保护国中,没有王爵和任何爵位,你不再是苏丹了。”华皇的声音很平静。

    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却紧张的一边擦汗,一边点头称是。

    华皇和卡特丽娜卡芙公主手拉着手,表情一片轻松,到了这个阶段,所有的战争目标都已经完成,只剩下善后工作了。

    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经济、文化、金融、新闻、贸易、交通中心,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之一。位于巴尔干半岛东端,博斯普鲁斯海峡南口西岸。扼黑海入口,当欧、亚交通要冲,战略地位极为重要。面积5343平方公里,人口上百万。

    公元前658年始建在金角湾与马尔马拉海之间的地岬上,称拜占庭。公元330年改建为东罗马帝国首都,改名为君士坦丁堡。别称新罗马。1453年成为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之名在奥斯曼帝国征服之前至少存在百余年历史了,如1403年西班牙国王遣使觐见帖木儿大帝,使臣途径君士坦丁堡,在回忆录中提到,希腊人也称此地为伊斯坦布尔。

    但西方国家认为奥斯曼帝国是此地的侵略者,所以依然坚持称此地为君士坦丁堡。

    华皇当天将伊斯坦布尔更名为卡特丽娜卡芙公主城,并且住进了卡特丽娜卡芙公主城中的托普卡帕宫。

    托普卡帕宫自1465年至1853年一直都是奥斯曼帝国苏丹在城内的官邸及主要居所。托普卡帕宫是举行国家仪式及皇室娱乐的场所。

    把托普卡帕宫翻译过来就是“大炮之门”。昔日碉堡内曾放置大炮,故以此命名。

    征服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堡的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在1459年下令动工兴建托普卡帕宫。

    皇宫由四个庭院及其他矮小的建筑物组成,有大约四千人居住,以往的皇宫覆盖著一个广大的海岸地区。

    华皇望着这座童话宫殿一般的宫殿,将它的名字也改成了卡特丽娜卡芙公主宫。

    卡特丽娜卡芙公主娇羞道:“陛下,要改就改你的名字,改我的干什么?我有什么值得纪念的地方?”

    “当然有,就这么定了,这是你应该获得的荣耀。”华皇微微一笑,“还有一点,可以让全世界看见华国的兼容性,我们发动战争都是有原因的,都是正义的,而且,我愿意接纳任何一个从内心中认同华国的人。”

    卡特丽娜卡芙公主点头道:“好,陛下说怎么办就怎么办,我只是怕洁格格和其他的贵妃会有想法。”

    华皇笑道:“这能有什么想法?洁格格和李泰熙她们才没有你想的这么小气。”

    “呵,陛下欺负我。”卡特丽娜卡芙公主撒娇的摇晃着华皇的胳膊,两个人的心情极好。

    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和法国总理茹费理的心情就好不起来了,华军拿下伊斯坦布尔,战争告一段落的消息传回,茹费理内阁当天就倒台了。

    伦敦,白厅,唐宁街10号,英国首相府内,本杰明迪斯雷利木呆呆的看着华粹晚报上的图片,华皇和卡特丽娜卡芙公主郎才女貌,在卡特丽娜卡芙公主宫前举行记者发布会的照片,像是锥子一般扎入老头的心脏。

    最近本杰明迪斯雷利一直处于失眠中,大选保不住,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现在华军获胜,很有可能会让他的内阁像法国的茹费理内阁一样提前倒台。

    他现在已经不是在考虑怎么挽回局面,而是想着该如何善后,免得他因为这件事情而成为历史的罪人,对于每一个政治家,尤其是到了最高层的政治家,更加看重的是身后的荣誉。

    本杰明迪斯雷利也不例外。

    华军全面占据了非洲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消息,迅速的向全世界传播,引起了各国的震动。

    不是大英帝国和法兰西衰落的厉害,而是他们被经济危机给缠住了,同时也能证明,华国真正的崛起了,所有国家的执政者都很好奇一个问题,为什么华国似乎完全没事?就凭着没有炮兵的陆军,而且是跨越大洲长途奔袭,就能以少胜多?

    不管怎么说,现在华军的国际地位,一下子就达到了第一梯队,在世人的心中,至少是和大英帝国,和法兰西,同等高度。

    法国人很自觉的全部撤出了亚洲地区的法军,法国商人们也纷纷返回,除非是以前和华国商人建立了友谊的,没有做过什么违法勾当的商人才敢留下来,只是,要满足这两个条件,尤其是最后一个条件的这种人,微乎其微,少的可怜。

    英国著名报纸《泰晤士报》随后的几天,全文报道了英法土联军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重大失利,整个英国都震动了各地开始集会,游行,反对本杰明迪斯雷利的政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