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密电码-第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旁的杨明坊躲的远远的,他不忍直视土坑里的遗骸。回填土坑的时候,伊藤走到杨明坊身旁,“杨副总,非常感谢你的工作,你辛苦了。”

    “没有,没有,我没做什么,这次的破译还是大家的思路,破译也没多大的难度,换了谁来做,都是可以的。”

    “杨副总过谦了,你做的这个坐标分毫不差,这说明你的能力,”见杨明坊面色难看,伊藤说:“战争就是这样的残酷,有一天真正实现了东亚共荣,就会像台湾一样的长治久安,那么类似今天的这一幕就会很少见到了,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因为战争而失去宝贵的生命,所以我们还需要更努力的工作,杨副总,你说是不是?”

    杨明坊没再说什么了,他只点了点头。

    杨明坊的破译结果中还提到了几个地址,显然伊藤没什么兴趣了,不过他也没轻易就放弃,他让松田带人到这些地方去查了一圈,后经搜查,并没有任何收获,就此算是彻底验证了杨明坊的破译结果。

第139章 新的物证() 
回特高课的路上,伊藤便开始思考这张字条记录尸体掩埋坑有什么意义。沉思片刻,他就给自己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这个尸体掩埋点是否属于机密?又有谁知道这个掩埋点?

    回到特高课,伊藤便询问此事。下属说,这件事是松田处理的,其他人并不清楚。

    等到松田执行搜查任务回来,松田汇报说,当时处理尸体的确没有外人参与,是他一手经办的。

    伊藤便问他,那么冯进晋是怎么知道这个掩埋点的?

    经过回忆,松田才想起来,当时在雨花台进山的路上是有警察在执勤,也许就是这个时候走漏的风声。

    查一下当时是哪些警察在雨花台执勤,其实伊藤是有这个想法的,他问了松田,当时大约有多少警察在执勤。

    松田回忆说:“那天下午正好新政府也在对几个死囚执行枪决,刑场就在雨花台的后山,这一路上都有警察在执勤,我们不想与这些中国警察有过多接触,所以就选择了雨花台前山东北角的一块地方,悄悄就把尸体给埋了。”

    松田还说,掩埋尸体时,除了特高课行动大队的人,周围并没有人看见,包括警察。

    伊藤明白,当时警察很多,时间又比较长了,现在再来排查当时的警察,无疑要消耗不少时间与精力,结果已经出来了,他想想也就算了,不必那么严丝合缝的追查当时是谁窥探了尸体的掩埋。

    至于松田说掩埋尸体时没有人看见,伊藤认为这显然是一种愚蠢的判断,你开着军用卡车,带着一队人,跑到雨花台前山干什么,有心人早就心里有数了,新埋的土坑被人发现,没什么好奇怪的。

    伊藤查阅的军统老阚、二扁的相关卷宗,此二人宁死不屈,至死未供出一个字,再看重点,老阚、二扁的被捕,是胡三举报的。

    伊藤又想到了胡三,胡三的案子到现在也还没有结案,结合现有线索,伊藤认为是到并案的时候了。想到这里,他又把胡三的卷宗调了出来,当时对胡三的尸检,伊藤也是有印象的,他还记得在胡三的指甲缝里发现了少许灰白色的粉末,他们当时做了对比分析,后判断这些粉末就是石灰粉。

    伊藤当时就认为,这是胡三在临死前有意或无意留下的一个重要线索,这些粉末将是对作案现场的有力指证,只是到现在也没找到那个作案现场。

    冯进晋逃亡时,身上除了枪、现金,就带了一个箱子,箱子中的一块怀表的包装盒里夹带着一张字条,而且上面的字迹是经过比对的,这就是冯进晋的笔迹,再看冯进晋杀害胖瘦两人的现场是在他家,如果胡三也是他杀的,那么现场会不会也是在他家呢?

    伊藤想到这里,当即带人又去了冯进晋的家,沈砚白也跟着一起去了。

    关于那张字条上的笔迹,这实际是齐联杵手写的,当然,这是他的模仿笔迹,为此他专门在警察厅档案室去查了资料,借机就查看过冯进晋写过的案情总结报告。而现在特高课的技术人员将这张字条鉴定为冯进晋亲笔,也不能说他们的结论很草率,有很大原因还归结于字条上的汉字太少,总共就两个汉字,其它也就剩下几个数字,取来冯进晋的原字迹一对比,发现没有大的出入,也就出鉴定结果了。实际这也是技术人员先入为主了,最后报给伊藤的结果就是字迹来源于冯进晋的亲笔。

    陪同伊藤前往冯进晋家的,除了沈砚白、石川,还有行动大队的松田浩雄。松田还是有些小紧张的,因为此前冯进晋家他已经带人搜过了一遍,他当时回复伊藤说,没有重要发现,现在再次来到冯进晋家,松田真怕伊藤有重大发现,因为这种情况出现,自己一定是很丢脸的。

    整个房子,包括院子,全面做了一番搜查,而伊藤的目标更具体、更直接,那就是墙壁。终于伊藤在厨房有了重大发现,一块大圆桌面子靠在墙壁上,挪开这块桌面,伊藤发现这块墙壁上有五条不同程度的刮痕,伊藤用自己的手做了几次比对,又叫来有一个特务,让特务将手放在背后,然后坐在地面上,反手去触碰这块墙壁,结果特务的手指刚好可以覆盖这几条刮痕。

    按照伊藤的意思,技术人员刮了一些墙壁上的白石灰,放进的证物袋里。后在特高课的研究室里,经比对,取来的白石灰与胡三指甲缝里的残留粉末相吻合,属于同一种物质。至于这个结论,也许是技术条件还不够完善,也许还是先入为主,也或是技术人员觉得伊藤过于严谨了,这些涉及中国人的案子差不多就可以结案了,没必要那么的追求完整的证据链。

    关于特高课技术人员的那些想法,也许齐联杵比伊藤认识的还要深刻一些,在警察厅时,齐联杵就和这些人打过交道,所以齐联杵才敢做这样的局,如果这些技术人员都像伊藤那样的严谨,齐联杵就不会做这样的一个细节,现在看来,齐联杵的预判是对的。

    松田的小紧张似乎是多余的,伊藤发现了重大线索,却也没有对松田说一句难听的话,只是松田自己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见伊藤没什么表示,他便装作什么事都没有。

    回到特高课,伊藤、沈砚白、石川,还有松田等人一起召开了案情分析会。伊藤说,现在可以确定冯进晋就是杀害胖瘦两人,以及胡三的凶手,现在最重要的就是确定冯进晋的身份问题。

    松田发言说:毫无疑问,冯进晋就是军统的人,胡三出卖了军统老阚、二扁,没过多久冯进晋就杀了胡三,这就是在替军统报仇,而且冯进晋还记录下老阚、二扁的尸体掩埋点,这是他怕以后没人找得到这两个人的尸骨,这说明冯进晋还想着将来给这两个人树碑立传,这就更说明冯进晋与老阚、二扁的关系很不一般;杀胖瘦两人也同样有作案动机,冯进晋发现胖瘦两人是假冒的反抗分子,还威胁到齐联春的安全,所以就提前下手了,也只有军统的人才会这么干。

第140章 结案定性() 
石川表示认同松田的观点,伊藤又问沈砚白是如何看,沈砚白说,她同意松田的观点,但有一点补充。沈砚白认为从冯进晋的资料来看,他是军统的人,这个证据还不够充分。

    沈砚白刚说到这里,松田立刻反驳说:“你懂什么!军统的人都会洗白自己的身份,让你从资料里就看出他的身份有问题,那他十条命都不够他死的。

    被松田说了这几句,沈砚白显得很弱势,弱势之中似乎又透着强势,“好了,算是多嘴了,抱歉,我不说了。”

    看到这个场面,伊藤很不高兴,“松田,你有没有一点男人的风度,不管什么观点,你总得让人家把话说完,你再发表你的看法不迟。”

    松田显然很不服气,但他还是点了点头,不再作声了。

    伊藤转而对沈砚白说:“松田是个军人,说话比较直来直去,你不要介意,你刚才说的很好,你继续。”

    看到伊藤很诚恳的目光,沈砚白又看了一眼松田,说:“我是一个新来的,我也只是说一下我个人的看法,没有别的意思,刚才我可能没说清楚,还请各位多多见谅,我的意思是说,冯进晋有可能的军统组织的人,但也有可能是军统的外围人员,也就是军统的线人,这样的线人替军统干活,目的只是为了钱,他们没有信仰,没有政治,只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一类人,当然,这也仅仅的猜测,我没有证据支撑我的这种猜测,所以刚才松田君说的还是有道理的,我就说一下我的这个看法,以后我会注意,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我尽量少发言。”

    沈砚白最后一句话,显然有所指,伊藤说:“我强调一下,观点碰撞没问题,这是分析会,没有证据,难道就不讨论了?沈助理,你不要有顾虑,还有题外话就不要再讲了,还是回到分析问题上来,我认为刚才沈助理的观点还是很有启发性的,无论冯进晋是军统特工,还是军统的线人,他背后肯定是有人的,现在问题是我们如何去找到他背后的人。”

    伊藤提出的问题,显然短期没办法解决,所以议题还是回到了冯进晋的身份认定上。伊藤的秘书石川提出冯进晋会不会就是“巡抚”,松田也赞同这种观点,但伊藤说,冯进晋作案时的“巡抚手笔”明显区别于之前的“巡抚手笔”。

    松田说,这会不会是冯进晋故意改变了字体,一是为混淆视听,影响特高课的判断,二是他冯进晋还想着留下“巡抚手笔”,以此可以向重庆邀功。

    其实伊藤明白大家的意思,把冯进晋确定为“巡抚”,这无疑是功劳放大了,但伊藤似乎接受不了自己骗自己,他更明白,今天确定冯进晋是“巡抚”很容易,如果明天真正的“巡抚”又出现了,那又如何解释今天的这个结论呢?伊藤最终只把冯进晋定性为军统特工,至于“巡抚”,只能暂时避而不谈。

    “敲山震虎”计划完美收官,伊藤已经认可了沈砚白的工作能力,可是伊藤内心里还是有一道坎,沈砚白曾经是一个军统,可是她并不像那些投诚过来的军统,她来这里没有任何的“见面礼”,而且被逐出军统的理由似乎又太有故事性,当然,伊藤也考虑到沈砚白只是军统的一个教员,或许她根本也接触不到什么机密,这种情况下,没有“见面礼”,似乎也是说的过去的。

    伊藤打算重用沈砚白,在这之前,伊藤又创造了一个检验沈砚白政治立场的机会,当然这说来也是一个巧合,也算是伊藤的临时起意。正好上海那边过来一个并不是很知名的汉奸,此人到南京是去新政府作述职报告。伊藤仔细看过他的档案,认为没有问题后,便与此人进行了一次深入交流,最终此人同意伊藤的提议,他答应伊藤,对沈砚白进行一次测试甄别。

    ……

    伊藤这边的“敲山震虎”计划获得成功,同时军统的“排爆计划”更是获得了成功,老金随即向重庆汇报战况。随后重庆分别给参与行动的所有人员予以嘉奖,贡献最大的自然是沈砚白,其次是齐联杵。

    对于齐联杵的能力和经验,重庆早已经是有认识的,所以不需要对他再进行总结和评估。而沈砚白就不一样了,这是沈砚白打入特高课后,首次完整的策划并执行的一项任务,结果大家都看到了。重庆的绍处长更是感到无比的欣慰和骄傲,人是他挑的,一个毫无特工经历的教员,一上阵就立功,这无疑是对沈砚白最大的肯定,绍处长认为这也是对他自己的一个肯定,知人善用嘛。

    进行了这次任务的解析和评估,绍处长认为沈砚白就此应该可以获得伊藤的信任,此后沈砚白将有机会执行既定的任务了,对此绍处长充满信心。

    沈砚白确实得到了伊藤的嘉奖,不过她却暂时没感受到实质性的信任,这一天沈砚白被叫到了伊藤的办公室。伊藤说,刚刚南京新政府请来了一位文化学者,伊藤说着把这位学者的简历档案递给沈砚白,他让沈砚白好好研究一下,说是下午就去拜访这位学者。

    伊藤的意思是,自己毕竟对中国文化了解的不是很深刻,而这位学者又是传统国学方面的专家,与之交谈,怕是比较吃力,所以让沈砚白一同前往,必要的时候,沈砚白可以代为交谈。

    沈砚白问,交谈的目的是什么。

    伊藤说,这位学者目前处于在重庆政府与南京新政府之间的摇摆状态,新政府有意邀请他在加入和平阵营,而中日友好协会就承担这方面的工作。伊藤让沈砚白好好研究一下此人的资料,也就是在为谈话做准备。

    拿到这位学者的资料,沈砚白回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