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本科生-第3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粮可以拿来酿酒,喂猪。”朱由检脱口而出。

    百姓都吃饱了,当然有条件喝点小酒了,看看后世满地的酒厂,就知道酒这东西对人还是有吸引力的。

    “不过,酒的征税不可能太低,要比一般商品高。南洋的粮食还是继续进口,只要不亏本,就养着他们。南边还需要稳定几年,如果不买他们的粮食,种植园的开发就会慢下来,这不是打击移民积极性嘛!”

    南洋的开发才刚开始,现在南洋的经济还得大陆这个市场来支撑,要不然,谈何开发?这笔生意就算有些亏本,朱由检也得多。

    但是粮食问题并不像陈子龙汇报的那么简单,在初步稳定之后,粮食必然增产,而劳力如果继续呆在土地上,粮食继续增产,实际上对大明不见得是好事。

    加上东北、台湾、南洋等地都只产粮,没有其他经济出路,那就是大明的危机了。

第630章 郑家的兴和衰() 
郑府这个冬天可谓荣耀王者,自从皇帝的敕封传来,府门前来拜访的宾客络绎不绝。

    大明,居然诞生了一个真正的王爷,这是多大的面子。而且还是一块化外飞地,正经的王侯,是郑家可以自己说了算的,比朱姓王爷们可实在多了。

    郑芝龙现在顶着南安伯的爵位已经在老家安享万年在,郑家大半的男人都进入了商场,但是真正做的出色的人才并不多,大多数也就是仗着家族的产业混一个安稳。

    郑成功的官位太高,有功高震主之嫌,郑家人不能有太多留在官场也是正常的,这一点每一个中国人其实都懂的。

    但是,自从对日贸易中断之后,郑家的生意就大不如前,最主要的贸易已经由倭国改为海峡两岸的往来。这样一来,几乎海峡之间的所有民间运输以及商贸,都被郑家垄断。其中当然包括移民。

    “大哥,外厅有好多官员乡绅想见您呢?”郑鸿奎来到后院,专门是来找郑芝龙的。

    “不去,这些人都是想来打听咱家什么时候重开对倭海运的,这事八字还没一撇呢。懒得见他们的。”郑芝龙睁开了眼皮,懒洋洋地说。

    “大哥,咱家这进账可大部如前了啊,有些后辈们已经开始埋怨,大伙都嫌月例银子不够用。”郑鸿奎说。

    “四弟,这个月为什么去台湾的人这么少啊?”听到说银子的事,郑芝龙这才把身子做了起来。

    “这可不能管我,现在是冬季,哪有那么多人朝台湾跑啊。”郑鸿奎回道。

    “这样下去可不行,台湾可是咱郑家的根基。要是森儿能像次郎一样敕封台湾,那咱郑家就。。。。。。”郑芝龙话到嘴边,瞄了一下周围。

    而实际上,整个郑家其实都有这个心思,这几乎是路人皆知的事。但是郑芝龙也明白,郑成功不可能像田川次郎那样封北海道的。但是,哪怕封一个世镇台湾,也已经满足了。

    “怕是不好办。那姚启圣是油盐不进,就是不待见咱们郑家,他要不是皇上亲封的巡抚,我就。。。。。。:郑鸿奎说着就要比划一下脖子。

    “糊涂。对待姚启圣不能硬来。你真以为咱们这个皇上是吃干饭的?他就是故意在台湾放一个和咱们对着干的角色。不是姚启圣,就是张启圣。要是万一把李家的人招来,我看到时候还怎么收场。”郑芝龙厉声呵斥。

    “不能吧!我看李家也没什么了不起的,那李年还在冰天雪地里熬呢,皇上也没见给他一个好位置?”郑鸿奎不屑地说。

    李家自然指得是李岩兄弟,当前朝堂,也只有李家是最得宠,别看李家明面上是两兄弟,可李家在军队系统可是竖立不少属下。可以不夸张地说,当初鲁中军两次改编出的年轻将领,现在最少占了大明军队的三分之一还多。这些课都是朱由检一手培养的,也是受过李岩调教的。

    “你懂什么?李年那是开疆扩土,这是皇上白送给李家功劳咧!”郑芝龙眼神冒着精光,对于朱由检的做法,在他看来全是政治手段。

    “那李岩已经当上首辅,哪有再向上升的可能?我看大哥多虑了。”郑鸿奎继续不屑。

    “未必。我观当今圣上自从离开北方的京城之后,像是完全变了一个人一样,突然就开窍了。你看他到处扩展土地,未必就没有别的想法。只是你哥我暂时还看不透而已。”郑芝龙说。

    “那我们怎么办?大哥以前那个跟班施琅,都已经当了南洋的土皇帝了,可我们郑家却连对倭国的海运都断了,这口气我实在咽不下去。”郑鸿奎愤愤不平。

    整个南洋战略,得利最大的就是施琅,而最没占到便宜的就是郑家。开始郑家仗着对倭国的贸易,根本就没瞧上南洋那点事。以郑芝龙的想法,大明也没那么容易从荷兰人手中得到东印度公司的,他可是跟荷兰人打了半辈子交道。

    谁知道荷兰人那么快就怂了呢,谁又料到朝鲜和倭国打起来了呢?结果,短短时间形势就发生了逆转,郑家完全看傻眼了。

    不过,南洋的局势也没想得那么好。虽然大明从荷兰人手里夺了东印度公司,但是整个经营也只恢复到了荷兰人鼎盛时期的七成左右,这主要还是大明的商业人才跟不上的原因。其次是欧洲的贸易线路没有彻底打通,最终还是要看九儿他们访问欧洲的成果。

    另一个方面,大明的船运行业才刚刚兴起,国内需要移民开发的地方有点多,而人口的恢复增长实际是一个慢过程。说到底,体量还是不够,限制了发展。如果有后世十亿人那种基数,朱由检敢进攻欧洲。

    当然,有人会扯到二战的德国,说机械化作战。嗯,朱由检认为大明姑且还没造出内燃机,就算有,从中原一路开到欧洲,你以为是二十一世纪的军工制造水准吗?

    话说回来,郑家因为收入锐减的问题,已经开始对朱由检有些不满了。要不是这一次敕封田川次郎的事,估计郑家的怨气更大。敕封一事让郑芝龙又恢复了对朱由检的好感,同时,郑芝龙调整了郑家的发展中心。

    “四弟,你派人去给次郎去封信,就说爹爹全力支持他。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另外,你想办法招募一些敢死之士,组成护卫队,一定要严密保护次郎的安全。我看咱家就暂时把森儿那边的月例减一减,先紧着次郎用,毕竟次郎那边才是大事。”家主郑芝龙直接发话,等于是把以前全部压在郑成功身上的希望挪到田川次郎的身上。

    这一点是个人也都看得明白,到底田川次郎现在是国主,没有人支持,是站不稳的。而郑家,恰好是有这个实力的。这也是朱由检的政治眼光高明之处。扶持一个傀儡国主出来,起码也不能完全指望大明吧。

    “大哥,我晓得了,我这就去办。”郑鸿奎转身就走了,郑家到底还是有底子的,召集一支军队都不在话下。

第631章 军火敲开贸易大门() 
大明最主要的造船研究,还是在南京。以将军山作为理论研究基地,八卦洲作为技术论证试验场。但是,大明主要的造船厂,却在长兴岛。

    很多有心人刺探军情,都去的是长兴,以为在那里可以刺探到大明的核心技术机密,但是大多无功而返了。从一开始,朱由检采取的就是类似后世的模块化生产模式。

    也就是说,长兴岛顶多就是个组装船坞,而很多核心件是在别的地方加工的。就连船体图纸,长兴岛都画不出来。你要是想把所有的配件工厂都找全,得费不少力气。

    “皇上,交趾、安南、暹罗以及色目人都想从咱们大明订购海船。只是,他们想要的是咱们那种战舰。”陈邦彦现在接替了高邢氏的一部分职务,这一类老夫子们终于也开始学着参与管理具体的事务,而不再座谈论阔了。

    从国家行政管理的角度而言,其实高邢氏并不能长期稳定地保持一个行业或者大企业的平稳运行,真正有管理能力的,还得这些读书人,尤其是到了一定年龄的老者,他们做事稳当。

    “卖。只要谁想要,咱们都可以卖。不要害怕他们买回去调转炮口打我们,我大明是坦荡荡的君子之国嘛!”朱由检大手一挥,毫无芥蒂的表情,看得陈邦彦直接心中吐槽。大流氓一般都喜欢标榜自己是君子。

    “那这价钱?”陈邦彦得到买卖的准许,心里早乐开花了。能卖东西就能产生绩效,这已经成为大明各级官员的共识。有些部门,比如进出口公司,还有那东印度公司,拿得奖金那叫一个眼馋。

    大明江南造船厂好歹也是大企业,说出去每个月奖金少的可怜,有点丢人。这次,陈邦彦本来想像以前那样直接找朱由检要钱的,但是在有心人的点拨下,终于从外交部那边得到了这么一条发财的消息。

    “价钱你们定。定多了你们拿得多,定少了朕扣你们月俸,不管你们怎么卖,都不能少了朝廷该赚得那一份。”朱由检直接耍赖皮,当甩手掌柜。

    “可问题是这些小国,他们没钱啊!”陈邦彦一阵羞愧,其实他早就打听清楚了,南洋那些小国,谁不想弄个能开大炮的军舰玩玩,可是谁玩得起?

    炮声一响,黄金万两。这不是小国家能耗得起的。

    “没钱?没钱谈个屁我。”朱由检眼珠子一瞪,心想:老子又不是开施舍店铺的。不过,他眼珠子一转,立刻接着说:“没钱拿东西抵债也可以。如果实在是没东西抵押,还可以用关税抵押。大明的货物进入他们国内做买卖,用关税扣除。”

    “我替那些小国叩谢皇恩浩荡!”陈邦彦跪下就磕头。

    为什么呢?因为大明以前都没做贸易的意识,就算官方去做点贸易,小国哪敢收税,从来没有关税这一说。何况大明也瞧不起小国的物产。在大明官方看来,也不屑去那些小国经商。

    但是今天朱由检的话却不一样了,这已经算是大明天子把南洋小国当做平等对待了。而且还拿军舰来换取市场,这在所有人看来,是朱由检亏本在贴补别人。大家都觉得这是不平等条约,是对大明的不平等。

    朱由检见陈邦彦给自己磕头,楞是没搞明白自己做什么天怒人怨的事了。

    在朱由检看来,大明的商品要走出去,当然是要寻找市场的。丝绸、瓷器这一类商品可以远销欧洲,但是并不适合周边国家。人家宁愿用陶罐,也不买你的瓷碗,怎么办?

    工业化大生产的前提是什么?有人说是技术,是机器。朱由检认为都不是。工业化的前提应该是市场,没有市场,你生产得商品再多,也是废物。大明生产的所有商品,不可能都指望能销往欧洲,所以,不如先开发周边市场。周边市场除了朝鲜和倭国,最近的就是南亚啊。再远点,就是印度和阿拉伯。

    从寻求市场讲,朱由检没有搞什么不平等条约,反而很客气地和大家平等对话。

    “也可以让他们拿人口来换嘛,壮劳力,女人,奴隶都可以。但是不要老人啊!”陈邦彦刚刚还在心里夸朱由检,转眼间朱由检就开始不说人话了。”陈邦彦一听朱由检要开始搞人口交易,就问。

    “南洋开发,当然需要很多人啊。这些人卖给咱们,一定要签卖身契约,不干足二十年,不准回家。干满二十年,不准留下。”

    朱由检这话是狠毒的,那个壮劳力干二十年后还能干什么?而且二十年后还要遣返回乡,这比黑人奴隶还苦啊。

    “皇上这是害怕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陈邦彦不住地点头,他也认为这件事朱由检没有做错。

    世上国主千千万,真正为民谋福利者有几人。这些小国买武器,真的是为了保家卫国吗?不,这些人购买一两艘军舰,可能只是为了保护自己和耀武扬威。

    试想,一两艘军舰能干什么?所有这一切,朱由检看得明白的很。何况,大明的新一代战舰又快研发出来了。作为技术更迭的必要,朱由检不可能不重视战舰的研发。

    在上一次的海战中,大明的造船技术只能说是追上了世界的平均水平。但是这一次,的的确确是超越了世界平均水平,甚至可以说领先正常发展一百多年。

    因为大明最新研制的战舰,已经采用钢制龙骨,另外,在吃水线以下,开始采用包铜皮工艺。这种战舰对抗炮击,抗腐蚀,防渗水等方面都要先进得多。

    但是,造这样的军舰,需要的成本显然也要高不少,所以,朱由检的策略就是慢慢把大明现有的军舰卖出去,正好可以更换新式的军舰。这中间,应该是不会亏本的买卖。

    另外,用军火贸易,打开商品贸易的市场,让大明的商品,慢慢打开消费这扇大门,为启动工业发展,做铺垫。

第6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