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骑马与砍杀大帝国-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西汉人和安西军将官心悦诚服的尊重服从,而他们苏家又是一个什么东西,百多年前,苏家不过是在大汉河内郡开酒肆贩酒卖酒的卑贱商人,要不是苏家生出了一个倾国倾城的女儿,进献给了汉皇,成为汉皇的宠妃,让苏家成为了外戚,要不然苏家在汉帝国内依然是无名小族。”

    “但即便是因为进献美女和溜须拍马的本事,苏家成为了大汉新勋贵,但暴发户就是暴发户,无论怎么样的用锦绣珠宝装点自己,他们也都是沐猴而冠,其家族中出产的也还多是文不成武不就的纨绔子弟,那苏章算是苏家最杰出一人,但志大才疏、薄情寡恩、心胸狭窄、也是难堪大任之辈。”

    “本来已经看清苏章真面目的汉庭,已经打算改任安西大都护了,但恰在那时,汉帝国开始盛极而衰,帝国本土农民起义等内乱开始爆发,河西走廊又被异族截断,汉庭改换大都护的诏书无法到达安西,所以这苏章便成为了最后一任由汉庭正式任命的安西大都护。”

    “但虽然苏章是被汉庭正式任命的大都护,具有大义名分和汉帝国权威的认可,但大部分安西六镇的将官兵士,都是不服这位没有任何值得称道军功,只是靠女人裙底才坐上大都护之位外戚的,安西将士们衷心拥戴的是当时正好率领期门军和横山军来援的李雄,但李雄为顾全大局,不想造成安西军的分裂内乱,所以并没有顺应当时的军心民意,将苏章赶下大都护宝座,而是自己屈居在苏代之下,做了副大都护。”

    “对于李雄的高风亮节,气量狭小的苏丈不仅没有心怀感激,反而心生怨念仇恨,暗地里一直思考着除去威胁着他大都护位置的李雄,还有他认为中站在李雄那一边,一直掣肘他的长史杜预,恰在这时西方的天主教国家见汉帝国内乱,于是兴起了第十一次十字军东征,将原本的大汉河中大都护府大半领土给夺了去,为了获取军功,增加威信好夺回权利,当时的苏章便鼓动安西汉军中的主战派,不顾李雄和我曾祖杜预的劝阻反对,率领几乎所有的安西汉军,兵进碎叶,与正好东进的十字军联军打了一场大战役,那就是碎叶之战。”

    说到这里,杜机又是停顿了一下,然后哀叹道:“战役的过程,我想不用向两位仔细述说了吧,因为当时的卡尔鲁克人也是参与了这场战役的,但其实如果没有你们卡尔鲁克人的反戈,安西汉军也是很难胜利的,因为当时有资格有能力统领安西汉军的李雄已经病重不起,指挥安西汉军作战的是苏章这个庸才和一堆只会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小人。”

    “最后十二万安西军精锐在碎叶惨败,只有四万逃回,最可恨的是对战败要负主要责任的苏章,知道这一次自己罪责难逃,一定会被赶下大都护之位,所以抢先一步回到当时的安西首府龟兹,然后发动兵变清除异己,我曾祖杜预还有整个杜家就是在那时蒙难的,只有在外任官的我祖父这一支才逃得性命,投靠了你们卡尔鲁克部。”

    “除了我们杜家外,当时最反对苏章的于阗都督路玄也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导致于阗的局势彻底崩坏,当地异族豪族尉迟氏起义,夺取了于阗自立成国,而后双河都督仆固元礼也以苏章残暴不仁为借口,立即占据双河自立,而其余的疏勒和焉耆,虽然没公开自立,但也已经不再遵从大都护府的命令行事,最后苏章众叛亲离,虽然坐稳了安西大都护之位,但他能发号施令之地也就仅仅剩下龟兹一地了,但他也是罪有应得,因为现在大汉安西这样各镇四分五裂的局面,其实都是拜那苏章所赐,要不是他为一己之私那样滥杀无辜胡作非为,原本强大的安西怎么会崩溃的如此的快,如此的彻底。”

    “不过我想不通的是,为什么与我们杜家一样,被苏章深恨深忌的李家,却是能安然的在苏家的地盘龟兹居住,并繁衍生息了三代,竟然没有遭到苏家的迫害,我想大概是因为李雄早在苏章发动兵变前就是因为安西军在碎叶的惨败,而悲愤病死,所以苏章才会放过势单力孤李家一马的,毕竟李家跟我们杜家不同,当时李雄只是刚刚才到中亚到任,而我的曾祖杜预,当时已经担任安西长史已经快三十年,早就在安西培养出一股势力,所以苏章才会对我根深蒂固的杜家斩尽杀绝,而放过在安西除了期门军和横山军这两支部队外,根本就再无其它势力的李家一马的。”

    杜机望着勃达关上绣着“李”字的将旗沉吟片刻后,又是说道:“但虽然苏家放了李家一马,但两家肯定是没有达成和解的,不然堂堂陇西李氏子孙,也不会被发配到勃达关这等苦寒凶险的边关驻守,而且龟兹军也不会一点都不援助勃达关汉军,连关墙都不帮助修葺一下,还要勃达关守军自己拆掉南墙来填补北墙,而且龟兹军更不会在拥有已经完美扼守山道勃达关的情况下,还去大力加强勃达关后的大石城,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因为苏家掌控的龟兹军,已经做好了勃达关被攻破的预想的,我想苏家也是有想借我们的手,除掉李家和李家那些死忠想法的,所以我们如果绕袭勃达关后方的话,肯定是不会受到龟兹军的阻拦或是偷袭的。”

    谋剌都兰听了杜机讲完,原本强大的大汉安西分崩离析的始末,还有各大家族势力间的恩怨情仇后,心中已经八分肯定杜机的料想,明白龟兹军是不会援助勃达关守军的,但谋剌都兰并没有立即采纳杜机的绕行偷袭的计策,而是笑着对杜机说道:“大军还屯驻在北山道口,而我们三个有资格发号施令处断军中大事的领头之人,却全部聚在此处,很是不妥,烦请军法官先回北山道口约束住大军,我与婆匐副将稍后就来。”

    杜机是极为机敏也是极为识趣之人,那里不知道谋剌都兰这是客气的赶人之语,于是杜机笑着看了谋剌都兰和婆匐干汗一眼后,以下属对上级汇报的口吻对谋剌都兰说道:“谨遵将令,那我就先行一步,回大军屯驻之地,为少族长准备五百匹能在山地行走的战马,还有够五百人吃三四天的粮食去了。”

    谋剌都兰目送杜机走远后,立即面上客气笑容收敛,很是郑重的向他最信任的婆匐干汗询问道:“如何?这个汉人的计策是否真可行?”

    婆匐干汗重重点了点头后,说道:“虽然这个汉人刚刚的言语中,说到汉帝国和安西时,语气中不自觉的带上一种向往和崇敬,而说到我们卡尔鲁克部和十字军时,语气中会带有鄙夷和厌恶的情绪,可见这汉人还没有真心投靠我们,还心怀故国,但现在已经背叛他的国家民族的他,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本欺骗背叛我们,毕竟只有依靠我族,才能让他报那血海深仇,所以我们可以信任他那绕路偷袭的策略。”

    “好!很好!那这一次我就亲自带队。”得到自己最为信任之人肯定后,谋剌都兰对杜机所提的计划再无怀疑,立即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起来。

    “不可,少族长,虽然在军法官合情合理的所料所想中,龟兹军不会助勃达关汉军,但如果出现意外了呢,如果龟兹军突然醒悟要精诚团结,突然就助勃达关汉军了呢,如果是那样亲自带队的你会陷入重围中的。”婆匐干汗一听谋剌都兰要亲自大队,立即大急,苦口婆心的规劝起来。

    但这一次一直很听从婆匐干汗劝告的谋剌都兰,却是突然刚愎自用起来,对婆匐干汗的劝告犹若未闻,很是决绝的说道:“干汗,我必须去,卡尔鲁克人最喜欢的是冲锋陷阵的头领,从来都是厌弃坐镇后方安享胜利的头领。”

    婆匐干汗见谋剌都兰已经将话说到这个份上,也是没有再劝,只是很是担忧的说道:“那好吧!我来主持大军,但少族长过山道时一定要多派斥候侦查,以防备敌人埋伏。”

    谋剌都兰重重的点了一下头,算是认可了婆匐干汗的谏言,而后立即叫身旁的旗手挥动令旗,号手吹起号角,开始带着卡尔鲁克骑士们,还有惨败的图斯人和德兰武士撤退,退回到广阔易于驻扎易于得到补给的北山道口。

第24章 识破与对策() 
看到原本强悍的敌人卷旗撤退,关墙上原本因为战胜德兰武士而欢呼雀跃的汉军,爆发出更大的欢呼声,舒发战胜强敌喜悦的同时,也是舒发着另一种死里逃生的喜悦,先前卡尔鲁克人大军压境时,勃达关的汉军将士们因为要守护身为汉军的荣誉,更多是为了守护关后亲人的安危,所以个个视死如归的与来敌拼杀搏斗,在敌我势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个个根本就没想过活命,都存在杀身成仁,以血荐轩辕的想法,但现在竟然能够击败敌人活得性命,所有的汉军怎能不欣喜若狂。

    但作为汉军获得胜利的最大谋划者和指挥者,居功至伟的主将李铮,看着撤退的敌人却是没有露出任何如释重负的笑容,而是依然眉头紧锁,双眼锐利,蓄势待发,如一直随时要面对敌人的豹子,不敢有丝毫懈怠。

    李铮用异常严厉的口气制止了手下将士的狂欢,让所有汉军继续谨守岗位,摩剑擦甲,严阵以待,不得有任何懈怠,而后对向自己走过来的李赛和姜恪说道:“卡尔鲁克人的撤军十分可疑,我总觉得对方主帅是不会如此轻易善罢甘休的。”

    军人耿直思维,不怎么会绕弯的李赛直言道:“少主,卡尔鲁克人和米尼公国联军的主攻方向是疏勒,进攻我们勃达关的这一支只是偏师,只是为了牵制龟兹军不去支援疏勒,他们其实不必做出实质进攻之举的,只要屯兵在北山道口,就能牵制住相当多的龟兹军,他们攻打我们勃达关我看也是试探之举,看一看能否攻下,如果攻下就能进一步向龟兹军施压,多牵制一些龟兹军,而如果攻不下,对于卡尔鲁克人来说也是不打紧的,我们后方的龟兹军也不会因为卡尔鲁克人在我们勃达关下损失了一两千人,就放松警惕,多派军队去支援疏勒的,所以这一支卡尔鲁克军还是能达成原来目标,牵制龟兹军,既然这样,在已经遭到惨败的情况下,又为什么要再攻我们已经证明不是软柿子的勃达关,多损失人马呢?”

    听了李赛的乐观推论后,和李铮同样面色凝重的姜恪,却是摇了摇头,很是忧心的反对道:“李屯长,我不认同你的想法,如果卡尔鲁克人是其他人领军,那么是有可能在吃了一个大亏后,安分守己,打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主意将军队屯驻在北山道口,安心平静的牵制龟兹军,再不会兴风作浪的,但我已经审问过被我们俘虏的图斯人,已经确认这一支卡尔鲁克军的主帅,正是现任卡尔鲁克叶护谋剌坚卢最器重,视之为接班人的长子谋剌都兰。”

    听到这里,李铮很是意外的看了自己原本当作刀笔吏和普通谋士的司马姜恪一眼,很是诧异对方竟然如此心细,连自己没有想到去做的都去想了和做了,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大才,李铮因为得到一个好帮手,而一直愁容满面的脸上出现了笑容,但语气仍然很是慎重的向姜恪问道:“确认了吗?”

    “我将几个图斯俘虏分开审问,然后将所有这些俘虏说得差不多的的情报全部挑选出来,我想这些应该是真正可信可用的情报,已经确认了对面领军的正是谋剌都兰。”姜恪对李铮十分肯定的保证。

    一听姜恪竟然会无师自通的用二十一世纪审讯犯人的手法,来审讯那些图斯俘虏套取情报,李铮格外感到震惊,暗自叹服自己司马姜恪的心智和手段,同时也是认定了姜恪收集来情报的准确性,语气沉重的说道:“如果是这样,那卡尔鲁克人就更不可能真正撤退了。”

    “这是为何?”依然想不透彻的李赛问道。

    姜恪和李铮对望一眼后,由姜恪对李赛解释道:“李屯长,那卡尔鲁克部虽然先追随我大汉,后又投入十字军怀抱,外表看上去已经是文明人,但他们内里其实还是当初那个野蛮部落,卡尔鲁克人不像我们大汉或是其它文明国家那样有一套制度来确保权位的传承,希望得到德才兼备的明君统领,他们这些野蛮人选统领标准,就是有勇力还有军功,那谋剌都兰生得魁梧高拔,性格又凶蛮,经常带头冲锋陷阵,在勇力方面自然是不缺的,至于在军功方面,谋剌都兰追随他父亲南征北战快十年,立下的功勋也是极多,本来谋剌都兰已经可以坐稳继承人的宝座了,但可惜,谋剌都兰还有一个不安分的弟弟和比他更勇武更为战功彪炳的叔叔,卡尔鲁克人可是没有父传子和嫡长子继承的传统,所以谋剌都兰的弟弟谋剌斯兰和叔叔谋剌普卢时刻都是威胁着他的地位,谋剌都兰必须得有大军功,更不可能承受失败,哪怕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