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族长压力大-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倒是之前打听梅氏是不是“再嫁”的人家,就此熄了声。梅氏将名下的田给了侄女,银子给了桂家盖房子,没什么油水,自然也就没人惦记。

    “虽花些钱,可到底是一劳永逸的事,以后姑姑与表姐用水也便宜些。还有就是二爷爷、二奶奶那边,咱们长房受二老看顾颇多,侄儿一直想着怎么孝顺二老一回,打井正好。二房那边正要开始修缮屋子,有了水井也便宜些。“桂重阳道。

    这可比吃穿孝敬有用,也能让桂春省些力气,毕竟二房那边一大小子的用水,也就只能靠桂春一个人。

    梅氏只是不愿意出风头,并不是手头上小气的人。不与其他地方的富贵千金相比,只同村子里长大的闺女相比,梅氏少年时家境富足,算是娇养大的。后来到了桂家,过了十几年穷苦日子,梅氏也没有添了穷酸小气。

    桂重阳回来两个多月,确实受二房看顾颇多,梅氏想了想便点头道:“那就选一日,打两口井!”

    梅朵在旁,看似端碗吃饭,却是留心姑侄对话,听到最后敲定要打井也跟着欢喜。

    桂五马上就要搬回镇上,两房只有桂春一个青壮,不打井的话挑水都是桂春的活儿。农闲还好,农忙的时候委实辛苦。

    此事有了定夺,梅小八在旁听得咋舌。

    现在大家吃水用的是村口的水井,有几家自己有的?桂家不仅要打井,一次还要两口,不知有多少人羡慕。

    吃罢早饭,桂重阳与梅小八背了书房、提了食盒去了村塾。

    梅小八身上自然脱下之前那身可笑的补丁衣裳,是梅朵之前给桂重阳缝的衣服,本就是防着桂重阳窜个头放大了些,倒是正合适梅小八现在穿。

    梅小八浓眉大眼,本就长的不难看,这样一拾掇,立时体面起来。

    等到桂重阳与梅小八进了村塾,蒙童们都望了过来。大家有些畏惧桂重阳的气势,不敢去看桂重阳,都打量梅小八。

    看着梅小八身上的新衣服、新书包、体面的食盒,小学生们隐隐地生出几分羡慕。

    嗣子是什么?小学生们还一知半解,只晓得不是爹娘的儿子,成了别人的儿子了。

    梅小八后娘心黑,不仅怂恿丈夫打梅小八,还收钱将他“卖”给了别的房头做儿子。这是梅小八过继事件在村民口中的“结论”,也是小学生们从爹娘八卦中听到的认知。

    爹娘不要啊,小学生们原本想要笑话梅小八两句的,看见他好好的似乎比原来日子过得还好,讽刺的话就说不出口。

    梅小八原本有些不自在,尤其是看到几个族兄弟与从堂兄弟时,不过看看中间坐着的桂重阳,重阳另一侧坐着的杨武,立时安心。

    梅夫子过来,见了梅小八的穿着打扮,先是满意的点点头,这才是梅氏子弟的装扮,不给自己丢人;随即想到这些衣服打扮都是梅氏出钱,说不得用的就是自家“勒索”过去的十六两,又觉得肉疼,气鼓鼓甩袖而去。

    梅小八来私塾这几日,每次都见梅童生各种撂脸子、耍脾气,从最初的惊惶不安,到现在已经是学桂重阳淡定从容。不过他心里不免嘀咕,这个“善爷爷”整日里黑着脸,就没有个笑模样,许是夫子都是这样说话的。

    却说梅童生回了夫子室,越琢磨越觉得闷气。

    给侄子选嗣子这件事,梅童生确实在族人面前挽回一点名誉,可随着他将梅小八送到桂家老宅让梅氏抚养,族人不免又有说辞。

    虽说以梅童生的厚脸皮,别人怎么说不会放在心上,可却依旧是觉得自己亏了。

    自己给了梅小八亲爹梅青木四两三钱银子,本打算“羊毛出在羊身上“,趁机多更梅氏那边多要些,不想哪个嘴欠的族人悄悄告诉了梅氏,最后梅氏只给了他五两银子。毕竟是多了七钱,当时梅童生虽惋惜,依旧是觉得赚了,可现下却觉得亏了。

    梅氏已经有钱给梅小八置办新衣裳、新书包,这手头上还有银钱啊,与其都便宜了几个小崽子,不是正好当孝敬自己这个大伯。

    被桂重阳要挟了一回,梅童生原本对于梅氏姑侄略有忌惮,现在却是想开了,没凭没据的,难道梅氏姑侄真的敢打官司不成?要晓得只要惹上了官司,那坏了可不单单是梅童生这一房的名声,整个梅氏族人都要受牵连。梅氏那样的话,得罪的就不单单是自己一家。

    “以后,还得走动啊。”梅童生自诩辈分在这里,摸着胡子,暗暗算计起来。

第一百章 过继后续(下)(第四更求月票)() 
一上午转眼而过,到了中午。

    小学生们三三两两坐了,却是都不约而同的望向桂重阳这一边。小学生们中的领头羊梅晨犹豫了一下,走了过来:“八哥,你还好吧?”

    在几个梅姓小学生中,梅晨与梅小八同曾祖,是从堂兄弟,血脉最近。

    虽说梅晨觉得这个从堂兄笨笨的,脑子不甚灵光模样,可到底是梅家人,少不得问上一句,省的桂家以为梅家没人了。

    梅小八点头道:“挺好的。”

    吃的好,穿的好,屋子里收拾的干干净净,不像家中只给自己安置在仓房边上。

    梅小八没有仔细说这些好处,可他身上的衣服,面前的食盒,无一不说明他在桂家的日子比之前要好的多。

    梅晨九岁,入村塾两年,知礼仪荣辱,只觉面上火辣辣的。八哥明明是梅家血脉,梅家却没人养,只能让桂家养,这叫什么事?

    梅晨讪讪而去,梅旭还摸不着头脑,问桂重阳与杨武道:“他到底来作甚?”

    桂重阳笑而不答,杨武吃了一大口饭,道:“还能有什么?担心你吃不饱、穿不暖呗。平日里看着傲气些,倒似个热心肠,比你那两个堂兄强不少。”

    梅小八的两个堂兄,也是村塾,就在隔壁大童班。

    按理来说,梅小八这个堂弟入村塾,身为两个村塾“老人”的堂兄当露个面照应一二,却是压根没有露面,不管是过继前,还是过继后。

    梅小八有些黯然,昨天他爷爷带他回去时,是想要留他在那边的,可没等开口提及,大爷就撂了脸子,大娘也说家道艰难,两个堂兄看到他,只做未见。

    “梅晨读书不错,坚持下去,说不得能读出来。”桂重阳说了一句,岔开杨武的话。

    梅小八一听,高兴道:“是吗?族人也这样说,说小九会读书,以后说不得是第二个四哥哩。”

    小九是梅晨的大排行,“四哥”就是梅家的光荣——“小三元”的梅晟。

    杨武羡慕地看了梅小八一眼道:“你们梅家人真会读书,村里的老人说了,咱们村里的灵气都让你们梅家人占尽了。”

    梅家出了两个童生,是村里最早的两个童生,梅家还出了两个秀才,是村里唯二的两个秀才。

    怪不得村里人这样看梅家人,梅家人也自诩为书香门第。

    桂重阳却是不免觉得奇怪,宋家也罢了,是医术传家,不走科举之路,可木家村另一个体面林家,怎么也没有听说子弟读书?

    林家是仅次于杜家的地主,不缺读书的银子;又有族人在京城为官,正是提挈子弟的时候。

    闲话中,三个少年用了午饭,这边刚将食盒收拾好,门口边有人喊道:“梅旭,有人找!”

    梅小八开始还没反应过来,直待桂重阳起身,他才明白找的是自己,便随桂重阳出去。

    来人在祠堂大门外,桂重阳眯了眯眼,心中有不好的预感。

    果然,等到桂重阳三人走到门口,门口已经站了几个小学生看热闹。

    大门外,站着一个牵了孩子的年轻妇人。

    那妇人穿着半新不旧的褂子,脸色蜡黄,手上牵着的孩子身上是带了补丁的旧衣裳,母子两个看起来带了几分寒酸。

    桂重阳挑了挑嘴角,梅小八却是面带迷茫,脚步迟缓。

    那妇人手中拿着帕子,盯着梅小八要哭不哭模样。倒是妇人手上牵着的孩子,透着几分机灵,见了梅小八,立时松了那妇人的人,扑了过来:“大哥,大哥!”

    梅小八扶住那孩子,看着妇人,嘴巴动了动,憋得满脸通红。他想要叫“娘”,可是话到嘴边想起自己已经不是原来家的孩子,而是成了六姑家的,以后要称呼自己爹娘做“叔婶”,可是他实是叫不出口。

    “大哥,大哥,你去哪儿了,作甚不回家?”那孩子不过五、六岁大,搂着梅小八的腰,连胜问道。

    那妇人闻言,红了眼圈,对那孩子招手,道:“莫要调皮,以后不要叫大哥,要改口叫‘八哥’。”

    那孩子忙不迭摇头道:“大哥是旁人的‘八哥‘,是俺‘大哥’!”

    梅小八已是红了眼圈,拉着小孩不愿撒手。

    不用说,眼前这母子两个不是别人,正是梅小八的后娘秋氏与异母兄弟。这个弟弟比梅小八小四岁,虽说秋氏不愿意两兄弟亲近,可这小的却素来亲近哥哥,梅小八也是真心疼爱这个弟弟。

    这算什么?既是舍不得,作甚给了旁人做嗣子?

    看热闹的小学生都糊涂了,杨武到底年岁大些,去看桂重阳的脸色,担心他会不高兴。

    桂重阳确实不高兴,这个秋氏当旁人是傻子?不想要养梅小八,却还要牵着手中的线,想要做什么?不过是以亲情血脉为绳索,任意所求罢了。

    梅小八却是寻常的十岁少年,哪里受得了这个?他哽咽道:“娘……婶……你们作甚不要俺了?俺以后听话,俺也可以不来读书……”

    旁人听得心酸,那个小孩不知是提前得了吩咐,还是真的与哥哥感情好,立时“哇哇”大哭起来,边哭边道:“大哥,要大哥……”

    村塾毕竟是读书所在,这般喧闹立时引得更多的学生出来探看,却不见夫子室有动静,显然梅童生不在。否则以梅童生的酸腐性格,少不得要将扰乱村塾的秋氏骂个狗血淋头。

    眼下梅童生既不在,这秋氏便没有将围观的这些毛孩子放在眼中,随口道:“娘有什么法子?谁让咱们家不如人家有出息,人家缺儿子,自是任由他们选么。”

    梅小八身上的伤痕犹在,秋氏就说这样的话,委实可笑。饶是素来老实的梅小八,也只有露出苦笑来,放开了小孩的手。

    秋氏哪里瞧不出梅小八的不对劲,立时不提那边,只道:“你也莫要埋怨你爹,昨晚上他一晚上没睡着。他心里难受,你是他亲儿子,但凡他是个能赚钱的也不会真的舍了你。如今只是名分差了,难道骨肉情分能断了?如今你跟着你六姑,穿的比家里好,吃的比家里好,还有学上。你也莫要埋怨你爹,他真的不是不疼你。”说到最后,已经带了哽咽。

    倒是避重就轻,将她的挑拨、梅青木的迁怒都抹去,显得是他们为了梅小八才不得不得送他出继,好一个“慈父慈母”之心。

    桂重阳在旁听到这里,忍不住嗤笑出声:“梅家婶子,你这说的也太轻松了,你们养孩子花钱,我姑姑养孩子就不花钱?你们家有地、青木叔有手艺,赚的钱还不够养活两个儿子的;我姑姑能凭借的只有针线,却要养活表姐与我,如今又加上小八,这眼睛都要熬瞎了。按照婶子这样的说法,姑姑也该将我们都送人了。”

    秋氏去桂家长房吃过暖锅酒,自是认识桂重阳,忙道:“瞧重阳小哥这话,我们如何能与桂家相比。桂家盖得起松木宅子,吃得上白面馒头,我们小门小户可吃不上。奴晓得,小八去了你们家,你们肯定也不乐意,可到底是从善大爷的意思,我们也没有法子。小八素来是个懂事的,不会吃的太多。等过几年小八大了,就是个好劳力,你们表兄弟也能彼此帮衬。”

    这又开始挑拨梅小八与桂家的关系了。意思是桂家嫌弃梅小八能吃?桂家将梅小八当劳力?

    出来围观看热闹的小学生们都带了好奇,齐齐望向桂重阳。

    桂重阳却是不动声色道:“怎就没法子了?正如婶子说的,你们只是名分上不是父子母子,到底是血脉亲人,如何能真的不管小八。姑姑这两日正犯愁,桂家名下只有二亩下田,前两月又被野猪糟蹋,今年的口粮还不知在哪里,阖家吃饭不是靠姑姑针线活儿,就是我家五叔贴补,可也没有一直靠着人贴补的道理。既是你们不放心小八,那正好可以帮着预备一份小八的口粮,也无需太多,每年两三石就行,准备个几年就行,等过几年小八大了,就是一个好劳力,正好可帮衬你们家儿子,名份成了族兄弟,可到底是亲兄弟,也能彼此帮衬。”

    秋氏是不甘心白养了梅小八一场,故意来做戏化解关系,为以后做准备的,哪里会愿意掏粮食?立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