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族长压力大-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地不多,桂重阳便没有勉强。这个时候帮工,也不好随便白用人,用人要预备伙食的。就算不是外客,也要多两盘菜。

    杜七还眼巴巴地看着桂重阳与梅小八。

    桂重阳道:“先到我家描字帖半个时辰,背书两段,然后去河边捞鱼!”

    杜七望向桂重阳,小眼睛肿都带了诧异。这捞鱼好玩,可这描字帖、背书算什么?

    “学习如逆水行走,不进则退,就算休假,也不能懈怠。”桂重阳道。

    这村塾除了识字,不能指望别的,桂重阳少不得给梅小八加课业。今日加了一个杜七,桂重阳还是老规矩。

    杨武则逃出一劫的表情,幸好他只上一学年,专门为了识字来的,否则说不得也被重阳表弟加了功课。

    梅小八习以为常,他本就不聪明,要是再不勤勉些,连村塾里的课业也跟不上。

    杜七可怜巴巴地看着桂重阳,小声道:“不用就今天开始吧?要不明儿再开始?”

    他也是个不爱读书的,听了这些自然觉得累。

    桂重阳正色道:“总共才一个时辰,很快就过去了。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杜七虽倦怠功课,可也不愿扫了小伙伴的兴致,眼见梅小八乖乖点头,便也将其他的话咽下,背着书包去桂家去了。

    *

    桂家老宅。

    看着杜七跟着桂重阳与梅小八回来,梅氏已经没有了第一次见他的惊诧,已经能心平气和地应对。

    “姑姑,学里放假三天,二十才开课,就先回来了。中午帮我们做些好吃的,杜七在咱们家留饭。”桂重阳道。

    梅氏笑着应了。

    反倒是杜七,带了腼腆道:“会不会太劳烦姑姑了,我饭量大呢。”

    梅氏道:“不过一顿饭,外道什么?早上割了韭菜,中午烙韭菜馅饼吃。”后一句是对桂重阳说的。

    桂重阳点头道:“这个好,是表姐最爱吃的。”

    却是没有见梅朵出来,桂重阳扫了旁边杜七一眼。怕是梅朵听到外头动静,故意不出来的。自从知晓多年的事情有杜家手脚在里头,梅朵就极厌杜家人。

    三少年去了西厢书房,桂重阳摆了笔墨纸砚出来,翻出两本字帖来,让两人抄写。

    杜七上了几年学,看字帖有几分眼力,看出这字帖不俗,比家里花了几十两银子买的那份都好,可是瞧着这字迹,又不像是旧的。他心中好奇,探头去看梅小八那份,诧异道:“小八临的是《三字经》?”

    梅小八点点头道:“就是这个啊,正好俺刚学这个。”

    “可是哪里有用《三字经》做字帖的?”杜七不解道。

    桂重阳不仅让梅小八与杜七临帖,自己默写一本《地藏经》,闻言撂下毛笔道:“哪里有不能用的规矩?”

    杜七一时哑然,是没有不能用的规矩,可字帖多是名人手书,这也是卖得贵的原因,可有几个名人去书了《三字经》卖?

    杜七看看自己手中的《大学》,又探头去看梅小八的《三字经》,看了好一会儿。

    “杜七哥看啥哩?”梅小八疑惑道。

    “这一个字的起笔收笔,差不多啊,这字帖是一个人写的?”杜七恍然大悟道。

    梅小八却是看白痴似的看着杜七:“当然是一个人,都是重阳哥写的啊!”

    “啊?”这回意外的是杜七:“这……这不是打外头买来的字帖?”

    梅小八指了指书房角落的一个书箱,满是骄傲道:“当然不是了,那里一箱子呢,重阳哥说了,俺学到哪一本,就换哪一本给俺临!”

    杜七瞪大眼睛,虽说没有见过桂重阳的功课学到什么地步,可只看着眼前这一笔不俗的手书,就远比县学里那些秀才写的好。

    “重阳,你怎么不下场,下了说不得你就是十二岁的秀才?”杜七赞叹出声。

    桂重阳苦笑,去年的童试他确实准备下场,可“老爸”不许,说他才十一岁,正是该撒欢玩耍的时候,天才太辛苦,不要去做什么“小天才”,就算好奇想要试试,也要过了十四岁再说。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文人相轻更是如此。“伤仲永”中做错的只有仲永他爹吗?那些以见识神童之名,扰乱仲永学习计划的人中有的是无意,有的则是故意了。

    后来,没有后来,桂重阳守孝三年不能小场,后年能下场时就十四岁。这个时候下童试不算早了,也算是符合“老爸”的规划。

    杜七见桂重阳不说话,目光落到他眼前经书上,待看清楚是《地藏经》,才想起他还在孝中,是不能下场的,立时不安道:“重阳,对不起……”

    桂重阳没有放下心上,摇了摇头,看了下沙漏道:“快写,等临完字帖,你默个旧时文与我。”

    杜七老实应了,回去开始专心临帖。

    因为书桌足够大,三个少年都是埋头码字。

    梅小八才识字,虽是临字帖,可是每个字都写的很大,一张纸也写不了几个字。

    杜七毕竟开蒙五年,临字也不差的,不过不想要被小伙伴小瞧,格外认真了些,速度就放慢下来。

    桂重阳这里,再次提起笔,就是心无旁骛的境界,小脸绷得紧紧的,一笔一笔默写下《地藏经》。

    窗户开着,梅氏走到窗下,正看到几个少年的侧脸,看到梅小八与桂重阳时自然是欣慰骄傲。

    待看到杜七侧脸时,梅氏刚要移开视线,却正好扫到杜七耳后,神色一怔,露出惊愕……

第一百二十一章 仇人之子(第一更求月票)() 
杜七的右耳前,有个绿豆大小的突起。

    按照民间的说法,耳前长这个是“拴马桩”,主富贵。

    杜七的“栓马桩”不明显,只是个微微的小鼓包,所以正面看不出,梅氏要不是站在窗前,看的是杜七的侧脸,也发现不了这小小不同。

    桂远有“栓马桩”,桂重阳有“栓马桩”,父子一脉相承。

    没有几个人晓得,桂家还有一人有“栓马桩”,就是桂大。只是小时候桂大淘气,爬树摔过一次,蹭破了小半拉脸,“栓马桩”蹭掉了,只留下一个疤痕。

    桂家长房没有闺女,桂长海夫妇极喜欢梅氏这个亲外甥女兼未来小儿媳,梅氏小时候常被接来桂家长房小住,因此桂大长“栓马桩”的事,梅氏虽没有见过,却是听桂奶奶讲过一次。

    等到桂奶奶晚年卧病临终前,人已经糊涂了,更是时常拉着梅氏,翻来覆去唠叨起丈夫与几个儿子的往事,桂大这段“栓马桩”的往事更是说了又说。

    “都是我没有看好孩子,老大明明是极好的面相,那次却是破了相,断了‘栓马桩”,还断了眉。自那我就悬着心,直到他平安长大,还娶了媳妇,我这悬着的心才放下。老大两口子结婚几年两口子没孩子,我这心里真不是滋味,找人偷偷看了两人八字,说是儿孙上无碍,才又踏实下来。没想到到底不准,都是命,都是命啊!”老太太说到最后,已是老泪纵横。

    因为说的次数多了,梅氏记得清楚。

    杜里正有没有“栓马桩”?杜七的“栓马桩”到底是怎么回事?他真的是足月而生吗?

    梅氏只觉得心乱如麻,看看杜七,又看看桂重阳。

    两人相差不过七个、八个月,杜七却比桂重阳高半头,气色红红润润;桂重阳不仅个子比同龄人略矮,脸色也略带苍白。这两人似乎没有相似的地方,可是真要细看起来,两人眉眼之间却有依稀熟悉。只是一个胖成大白馒头,一个因吃素请瘦的厉害,三分相似不剩什么。

    梅氏的心“砰砰”直跳,不敢再看下去,怕自己失态,忙转身离开。

    桂重阳有所察觉,正看到梅氏仓惶而退的背影,不由疑惑。

    *

    一个时辰,说快也快。

    梅小八临完字帖,又按照桂重阳的吩咐,背了半个时辰的书。这半个时辰,杜七则是默写了一篇他的时文旧作。

    县学教谕说杜七学不会时文,也对也不全对。

    杜七还是能作出完整时文的,只是其中都是熟悉的字句,并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除去那些“借鉴”、“引用”的字句,剩下的东西干巴巴的。

    不过能背这这么多的例文,默写自己之前的文章也能不用草稿,一气呵成的默写完,说明杜七没有好笔头,却有个好记性。

    真要是童试的话,院试、府试先不提,县试有几分火候了。

    桂重阳心里疑惑,还是直接问出来:“再磨两年,说不得府试也差不多,县学那边,你家不想想办法?”

    杜七回来已经好几日,不过因有杜梅联姻之事,将其他的事情都盖住了,并不曾听闻杜家有什么动静。

    杜七笑道:“什么办法?我觉得村塾更好,有你们,大家可以一起做功课,也能一起玩。”

    “村塾到底只是社学,识字罢了,正经学五经还需要名师为好。”桂重阳建议道。

    杜七吐了下舌头,道:“名师哪里看得上我?我爹娘费劲力气将我送进县学旁听,可有什么用?夫子个个都傲气着,就是增生也不入眼,平素只留心二十个廪生的课业。像梅晟这样资质出众的,更是被他们当成了大宝贝,恨不得见着就要夸一顿,何曾搭理过我?我现在会的,全是之前镇上私塾里的先生教的。就是我之前笨,背不进去书,也是先生耐心教授才开进去的。”说到最后,脸上带了恭敬与感激。

    桂重阳闻言心中一动,道:“可是袁先生开的学馆?”

    袁夫子就是梅二爷爷的同窗,梅晟的伯外祖父,桂五的老师。

    “就是袁先生!”杜七忙不迭点头:“我在那里学习四年,再没有这样好的先生,真要论起来,实不比县学的先生差。”

    桂重阳虽没有见过这位先生,却是听桂五与钟小吏提过,也知晓袁先生与梅家的渊源。

    袁先生就是梅晟的外公,当年与梅二爷爷同窗,两家要做亲,因梅青竹不爱读书,袁先生没看上,最后将挑中梅青竹的堂兄梅青松。

    袁氏后来得了产后症,梅晟半岁的时候就死了。杜家亦看中梅青松,不等袁氏下葬,就说通了梅童生,将女儿杜二娘说给梅青松为继室。

    袁先生因为这个恼了梅家,与梅家断了往来。后来梅青松死于“九丁之难”,杜二娘就直接嫁了梅青柏,两家继续做亲。

    真要论起来,袁家与杜家也是当有嫌隙的。可是袁先生只疏远梅家,并没有迁怒杜家,对待杜家子依旧耐心教导,心胸不可谓不宽广。

    桂五能有这样的老师,实是幸事。

    杜里正素来看中独生子杜七,却敢直接将他送到“仇人”的家里开蒙,是知晓袁先生的人品?还是在镇上有眼线人手,能确保杜七不会吃亏?

    只凭着镇上铺子的掌柜?

    袁家可是镇上的老户,一个下人身份的掌柜怕是没有那个份量?

    似乎有一条线,快要穿起来了。

    桂重阳压下心中激动,随口道:“你那么小就去镇上读书了?你爹娘也舍得,十八里路呢,每天折腾好辛苦。”

    “没有走读!”杜七摇头道:“我家在码头边有处宅子,我不回来时就歇在那里。我五天回家一次,不回家的时候,我娘也会隔一天就去镇上照看我。”说到最后,带了几分羞涩。

    别人家十二岁大的少年,都不是孩子了,只有他娘还是当他是奶娃娃照看。

    桂重阳叹息道:“可怜天下父母心,不外如是。那你爹呢,也隔一日就去照看你么?如此一来,你在镇上与在家里也不差了。”

    杜七摇头道:“不去,我爹不耐烦人多,鲜少去镇上。”

    桂重阳心中道了一声“果然”,嘴上却岔开话道:“我虽比你小,倒是比你早开蒙两年,也读过一些时文,要是你不嫌弃我班门弄斧,以后咱们就一起学习!”

    杜七忙不迭点头道:“一起一起,我乐意去村塾,就是冲着你与小八去的,自然要一起啊。”

    少年圆润的大馒头脸上,是一双被挤得小了一圈却依旧盛满真挚的眼睛。

    桂重阳莫名有些心虚,顿了顿,笑着点头道:“就这样说定了!”

    梅小八在旁听两人说话,有些不安,小声问道:“重阳哥,俺是不是太笨了?字写得丑,背书也不行。”

    桂重阳指了指杜七道:“你这是与杜七比?真是刚站着就想要跑!杜七是七岁开蒙,距今已经五年,你才上学半月,要是就超了杜七,那他岂不是要羞死了!”

    杜七也道:“作甚着急?学问这东西,学一点就是一点,半点做不得假的。重阳比我开蒙早两年,就能指点我时文。等你过几年,自然也就比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