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族长压力大-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桂重阳皱眉道:“杨二舅,小子之前只是不愿意杨大舅为难,多事了一把,可并没有兴趣做冤大头。既是杨二舅不领情,此事就作罢。”说罢,就要坐回糜子垛上。

    两个壮汉已经听出来,这小子姓桂,是桂五爷的侄子,自是有意卖好,黑了脸恐吓杨银柱道:“到底卖不卖?不卖就回去取那好地的地契去!”

    杨银柱实在无法,只好咬牙道:“卖,我卖!”

    桂重阳看出两个壮汉用意,微微点头道:“那就劳烦杨二舅与两位大叔随我去西集,直接去我五叔那里取钱!”

    能借此见桂五爷一面,搭上关系,两个壮汉自是没有意见,杨银柱却不得不头疼剩下的十两银子欠款。他当着亲大哥能耍混,逼着大哥去跟桂五借钱,可真到了桂五跟前他自己却是不敢得罪人的。

    难道真要再卖二亩地?

    一时之间,杨银柱还真的有些心动。

    等到独轮车回来时,腿脚不便的桂二爷爷就留在家中,回来的只有杨金柱与桂春。

    听说杨银柱答应卖地,桂重阳要去镇子上找桂五借钱,桂春就要跟着同去。

    桂重阳道:“有五叔在镇上,春大哥放心。倒是劳烦杨大舅,随小子走一趟为好。”

    衙门里交易,杨大舅就是“宗亲”,桂家是“四邻”,两人签字画押,这买卖契约才会生效。

    杨金柱自然没有意见,就由桂春、杨威带着杨武、梅小八运走剩下的糜子,其他人没有回村,直接往镇子上去了。

第一百三十三章 买地与买地(第二更求月票)() 
西集镇,百味香食铺,二楼。

    桂重阳本就不是小气之人,大中午拉着杨金柱出来,加上两个壮汉方才的示好,等到了镇上首先不是去找桂五,而是直接带众人来到百味香总店。

    此时已经过了饭食,可一楼大堂还是坐了八成满。

    杨银柱的眼睛已经不够看了,四下里望着,不知想什么。

    桂重阳看在眼中,并不当回事,有桂五这个招牌在,杨银柱有什么琢磨的也是白琢磨。

    众人刚进包厢,桂秋就得了消息过来,带了惊喜道:“重阳你怎么来了?!大舅、二舅也在,这两位是?”

    虽说杨银柱素来没有给过桂家两个外甥好脸,可看在杨金柱与杨氏面上,桂秋也没有不认这个舅舅。

    杨金柱看着桂秋体体面面的样子,欣慰地点头。杨银柱想要说话,又拉不下脸来,只轻哼了一声。

    桂重阳道:“有事寻五叔,着急赶路,还没有用饭,先过来用些。五叔那里,劳烦二哥打发个小伙计去请下,就说是买地的事。”

    “买地?”桂秋有些意外,可人多眼杂,却不着急询问,立时喊了个小伙计去请人。

    桂重阳没有客气,知晓这边的菜单,直接点了四碟卤菜,猪肉头、卤肥肠、卤海带、卤蛋,还有两碟肉包子,两只素包子。

    肉包子与卤菜是给杨氏兄弟与两个壮汉准备的,两只素包子是桂重阳自己的。

    起了个大早,又忙了一上午,桂重阳也饿了。

    其他人更是如此,饭菜上来,也不客气,都稀里哗啦吃了个肚圆。

    杨银柱的眼睛则是开始围着桂秋转,他可是听说了,这几个铺子虽是桂五的买卖,可出面打理的却是自己的外甥桂秋。

    是了,这会儿想起桂秋不是别人,是自己嫡嫡亲得外甥了。

    不说别的,就是偶尔带人来打个牙祭也体面。杨银柱一边用牙签剔牙,一边美滋滋的想着。只是之前的架子端得太高,对桂家人从没有好脸色,也包括这两个外甥。如今一时竟是找不得台阶下,杨银柱不由皱眉。

    杨银柱这点心思,都写在脸上。桂秋本就是通透之人,自是看出来,之前在周家铺子也历练出来,笑眯眯对桂重阳道:“难得你过来,本当给你打个折,只是铺子的吃食为了薄利多销,定价低不好打折,哥哥就送几碗羊汤,你也莫要嫌少。”说罢,吩咐包间的小伙计去端汤。

    桂重阳听他一开头,就晓得这话是给谁听的,便配合道:“谁不晓得五叔定下的规矩,小本经营、不打折不赊欠,就是他带朋友过来吃饭,都没有打折的说法,我怎么敢破例?放心,我带了钱出来,一会儿定会一文不少的会账,二哥放心,也谢谢二哥的羊汤了!”

    杨银柱终于忍不住破功道:“这不是桂家的买卖吗?自家带人来吃饭都不能挂账?”

    他口里的自家人是指桂重阳,可只要桂秋敢说可以挂账,那少不得以后的自家人也加一个杨银柱。

    桂秋面上做无奈状:“也是没有法子的事,这里是五叔的买卖,五叔在镇上十多年,结交的朋友多,要是你也挂账、我也挂账,这买卖就没法做下去了。再说,也犯不着为了十个钱、二十个钱的去要账一回,又费事还伤情分,所以五叔才在开业的时候就立下这个规矩。”

    要是桂秋定的规矩,少不得杨银柱还能掰扯两句,眼下却只有怏怏的,看着桂秋又开始生厌了。

    杨金柱却是坐立不安,明明是为了兄弟的事,吃饭的人主要还是他们兄弟与杨银柱那两个“朋友”,本当杨银柱付账。

    杨银柱不提,杨金柱却不好装不知道,便对桂重阳小声道:“三儿,你先会上,等回去了大舅再还你。”

    桂重阳听了,忙摇头道:“大舅可莫要与小子争这个,到底是为了小子的事情赶路才耽搁了诸位饭时!大舅也晓得,这铺子看着体面,可吃食都极便宜,拢共没几个钱,您就莫要为难小子了。”

    杨金柱还是不安,几个大人占一个孩子便宜算什么?

    杨银柱却不耐烦听了,翻了个白眼道:“跟刚我哭穷,现在又充什么大瓣蒜!”

    杨金柱被说的满脸通红,桂秋陪坐在旁,脸已经耷拉下来。

    说到底,桂春、桂秋心中认的舅舅也只有杨金柱一个,自是不喜杨银柱待杨金柱的不恭。

    “重阳找我?”随着说话声,推门进来一人,不是别人,正是桂五。

    包厢里其他人都站了起来,包括杨家兄弟。

    “大表哥也来了?”桂五笑着对道:“难得,杨二哥也在。”

    桂五对杨银柱的称呼一直是“杨二哥”,杨银柱之前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之处,眼下跟自己大哥的称呼一对比,就有了远近亲疏。

    从桂奶奶那边论起来,桂五是当称杨家兄弟一声“表哥”。

    想着自己本也该是桂五的表哥,而不是连名带姓的什么“杨二哥”,杨银柱的肠子都悔青了。

    桂重阳道:“五叔,杨二舅手头紧,要卖与咱们家挨着的那四亩下田,我想着长房名下只有二亩地,不像份产业,就想要接手,寻五叔借钱来了。四亩地,三贯一亩,总共十二贯。”说到这里,想起一件事还没有确认,转过头问杨银柱:“杨二叔,那糜子你收不收?不收就直接作价五百钱。”

    这个价钱,桂重阳并不是随口胡说,而是估出来的。

    桂家八亩地,桂春精耕细种,沤了两次肥,可毕竟是下田,差不多也收七石左右糜子。

    杨银柱家的地,草比糜子茂盛,种的也不规整,四亩地能收两石半就不错。桂重阳是按照三石糜子的收成给估计,已经是厚道。

    杨银柱正凑钱的时候,自然是多点是点,立时道:“不收不收,就作价五百钱!”

    不管是中田下田,都是传家的产业,除非遇到大事,否则谁会轻易变卖?

    桂五满心疑问,却没有节外生枝,点头道:“你也不小了,是当添些产业,今天去衙门过户?那就去吧。”

    桂重阳点点头,想起还没有介绍那两个壮汉,道:“五叔,这两位是赵大叔与陈二叔,是杨二舅的朋友。”

    桂五望向两人,看着两人装扮有些眼熟。

    两人已经抱拳,恭恭敬敬道:“五爷。”

    桂五点点头,略一沉思道:“你们可是荣老大身边的人?”

    荣老大,镇上最大赌馆的主人,与铁和尚素来井水不犯河水。

    两人忙应是,桂五扫了眼杨银柱,立时明白他为何缺钱了。

    杨银柱眼见桂五阔绰,在镇上还有人情面,之前生出的念头立时又萌生,犹豫了一下,道:“老五,我再卖四亩中田,你看能不能收?”

    “老二!”不待桂五说话,杨金柱已经是急了:“不是有了十二贯了?作甚还卖四亩好田,两亩就够了!”

    倒不是拦着兄弟卖地,而是看不得他败家。

    二十两的赌债,十二贯钱现在能换十两银子,剩下就差十两,每亩中田现在七、八两银子一亩,两亩地足够,还能富裕出来不少。

    杨银柱打定主意卖地,却不是为了继续翻本,而是看着这百味香的铺子,生出在镇上做小买卖的念头。

    做买卖就要有本钱,卖四亩地,除了还债的十两,剩下的做本钱也勉强够了。

    要是杨金柱不拦着,说不得杨银柱还心疼祖产,迟疑几分;这大哥一劝,他又偏执上,立时道:“卖多少怎么卖,是我的事,大哥莫要惦记那几亩地!”

    杨金柱也恼了,道:“不行,我不同意,要卖只能卖两亩!”

    想要红契,杨金柱不同意的话,杨银柱还真没办法。

    杨银柱皱眉道:“大哥非要跟着添乱么?这地不经官也能卖,只是白契会被压价,难道大哥非要我将八亩地都卖了还债才高兴?”

    这却是夸张了,杨银柱又不是傻子,价格压得太低不卖就是。

    杨金柱却是实在人,信了弟弟的说辞,只能痛苦地捶捶头,不再阻拦。

    桂五神色不动,心中却自有思量。虽说他早就有买地给两个侄儿置产的想法,可谁家的地都能买,却不能是杨家的地。

    不管杨银柱认不认两个外甥,桂春、桂秋两个做外甥的,却不能不认舅舅,否则就是不孝,为人诟病。要是二房买了杨银柱的地,杨银柱过后反悔,仗着长辈的身份,就能闹得桂家二房不安生。

    可四亩中田就在眼前,错过可惜,因此只能是桂重阳买。

    桂五望向桂重阳,桂重阳也想到这点,立时道:“要是价格合适,劳烦五叔再借侄子些银子将这四亩地也买下,侄儿暂时还不上银钱,刚好有两块砚台,是前朝传下来的古物,之前在南京淘的,送到典当行也能值几个钱,劳烦五叔帮我出手。”

    没有堂叔置办下田,不给亲侄子给堂侄的道理,所以田还是得桂重阳出面买。桂重阳不缺钱,可财不露白,便只能做手中银钱窘迫状。

    叔侄两个这一说话,彼此心中有数,别人也听明白了。

    杨银柱刚与桂重阳打了交道,晓得不是能占便宜的,生怕节外生枝,忙从怀中掏出一物来,急道:“真的不多要,就按照外头的行情,每亩中田八两银子。要是能行,今天就一起过户!”

    原来他之前也晓得那四亩糜子地不好糊弄过去,已经揣了另外一张地契在身上。

    桂重阳看了桂五一眼,见他点头,才道:“那就这个价,四亩中田三十二两银子,四亩下田十二贯折银十两,总共地钱四十二两银,糜子钱五百钱。”

    杨银柱家的八亩中田自家没种,而是佃给族人种了,所以不提今年的收成。

    杨银柱想着还清债还能剩下二十二两五百钱,小本营生买卖本钱尽够了,立时精神一震,点头道:“对,走吧,衙门过契去!”

第一百三十四章 难兄难弟(第一更求月票)() 
县衙户科有桂家的老熟人钟小吏在,换个契自然十分便宜。

    买地也好,买铺子也好,都是日子红火蒸蒸日子的表现,钟小吏也为桂家高兴。

    读书认字不难,可为什么“寒门难出贵子”?就是因为生活所迫,使得人不能心无旁贷读书。

    如今桂五的几个侄子都起来了,木家村那边无需桂五操心;就是岳家江氏这边,江老爷也终于明白过来,不再像之前那样怨愤度日,开始调理几个女婿,让他们无暇烦桂五这边。

    这样下去,给桂五的时间就从容了,就算几年读书无成,也没有后顾之忧。

    杨银柱到底只是村里的无赖,进了官府却是发憷,待见桂五与钟小吏相熟,心中更悔,怎么之前没有烧桂五这个热灶,就寻思怎么跟桂五缓和关系。

    桂五却没有理会杨银柱的态度变化,因为桂重阳将他拉倒一处,说起想要赠杨家“辣条”方子的事。

    桂五早知桂重阳给周丁香食谱,并不是没有异议,可因周丁香成了桂家的准媳妇,不算是外人,总算是皆大欢喜。

    杨家,到底是外人。固然桂重阳是好心,可却要提防好心办坏事。

    “这个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