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谋断九州-第1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弃小家而保大局,曹氏当得更大的名声。”

    曹神洗轻轻摇头,“吴王让我掌管东都,好,我接受,义军想要什么,你跟我说,要多要少随你开口,给个期限,我尽力满足。唯有一条,请诸王手下留情,不要祸乱百姓,皇宫我也会找人把守,等我给太后安排一个妥善去处,再将皇宫让给义军。”

    “全由曹将军做主。现在我就有事相劳,明天我需要一个地方,能容纳百人,大摆宴席,酒要多,肉要足够。”

    曹神洗一边叹息,一边点头,“唉,这个容易,鸿胪寺里有地方,唉,酒肉肯定够,唉,今后我在皇宫外面的吏部治事,你可以去那里找我。唉,我这是在做什么啊?”

    虽然心有不甘,曹神洗还是接下职责,带着太后的懿旨,召集更多隐藏家中的官吏,稍一点数,十缺其七,东都闲官多,剩余三成倒也够用。

    曹神洗选出三名副手,共同治理东都,一切倒也井井有条,皇宫以及户部库房一律封存,其中物品任由吴王调用。

    徐础给曹神洗留下一百名士兵,一是护卫,二是监督,自己去见宁抱关。

    宁抱关就住在城楼上,也不怕冷,开窗向外遥望。

    夜色已至,城外只见点点火光,宁抱关却看得入迷,好久才转过身,向徐础道:“还是你有办法,找来的东西不少啊,我这边都快堆不下了。”

    “这才只是一小部分,若治理得当,贡物当源源不绝。”

    “嗯,我得能活下去,才能享受这‘源源不绝’。听说你进宫了?”

    “是,向太后要来一份懿旨,安抚东都士民。”

    “你还让曹神洗忙你掌管钥匙?”

    “是,义军初到,未得东都士民信任,需要曹将军出面安抚。”

    “嘿,左一个安抚,右一个安抚,好像义军就是专门来讨好东都士民的。”

    “收买人心,有时候的确与讨好无异,但最后的结果绝不相同,一个是为己所用,一个是为他人所用。”

    宁抱关骂了一句脏话,“收买人心真难。你先不必管我,看看外面,明天一早,薛六就要带着晋王、梁王、蜀王进城,我不能拒绝,只能让他们进来。”

    “宁王做得很对。”

    “然后呢?让出东都,还是将他们杀个干净?”

    “诸王怕是不会孤身进城。”

    “各带三千人,加在一起,已经比咱们人多了。”

    “那就是没法杀个干净,但也不让出东都。”

    徐础等于什么都没说,宁抱关转过头,又向外面望去,“薛六与晋王,只能先除掉一个,晋王早有害我之心,应当先除,可薛六部下最多,我若再让一步,怕是永无退路……”

    宁抱关一整天都思考这件事,难下定论。

    徐础道:“五王联军,宁王是主帅,天下皆知。宁王本是降世王部下,王号得之于他,同样天下皆知。”

    “嘿,你总能说到点子上,既然是造反,当然先要除掉头顶上的家伙。那就是薛六了,待会你就出城,去见晋王,告诉他,天下九州,我可以给他秦、并、冀、汉四州。他若同意,大家一块杀薛六,他不同意,大家混战一场,看谁命大。”

    “还有梁、蜀二王呢?”

    “跟从前一样,梁王得淮州,蜀王得益州,至于你,我若得东都,吴州可以让给你,还剩一个荆州,算是给我养老吧。”

    “宁王若有此心,天下可定。”

    “我有此心,可惜你们不会相信。跟我说实话,晋王是不是已经将吴州许给你了?”

    “是。”

    “但他只是暗中许诺,没有公开,对吧?”

    “当然。”

    “很好,在你出城之前,我会召集诸将,宣布去掉吴越王之号,今后只称宁王,让你一个人当吴王,怎么样?”

    “宁王……”

    “这就对了。我若是不能得到你的信任,就得不到诸王的信任,更得不到天下的信任。徐础,你若助我得到天下,我必与你分享,何况区区一个吴州?江东是你的,我会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一点。”

    徐础佩服宁抱关,同时也越发忌惮,仅仅相隔几个时辰,宁王已懂得舍小得大的道理,而且用得炉火纯青。

第一百五十九章 釜底() 
(求订阅求月票)

    宁抱关说到做到,真的召集将士,就在城墙上宣布自己的决定:“从今以后,我不是吴越王,只是宁王,你们叫得顺嘴,我听着顺耳,大家都高兴。”

    将士们欢呼,他们的确更习惯称“宁王”,既亲切,还能少一个字。

    宁抱关指向徐础,“带‘吴’字的王只有这一位,再有敢用者,我第一个不放过他!”

    “不放!”吴军将士虽少,喊声却大,带动其他将士一块呐喊。

    宁抱关命人送上酒肉,犒劳将士,又惹来阵阵欢呼。

    将一块自己从未得到过的土地让与他人,以巩固联盟,宁抱关做到了。

    徐础也必须做出相应的回复,趁大家争抢酒肉时,向宁抱关拱手道:“我见过的英雄不少,有帝王之相者,唯宁王一人。”

    “嘿,你又不是相士……以后你留下来专心帮我打天下,我不会亏待你,你也不必再四处逃蹿。”

    徐础微笑道:“我的毕生之愿是找一位可劝之人,既已找到,绝不弃之。”

    宁抱关点点头,“你出城去吧。”

    徐础告退,只带两名卫兵,悄悄出城,奔往外面的军营。

    出城不久,空中飘下雪花,待到军营门口时,雪势纷纷扬扬,遮天笼地。

    守门士兵认得吴王,十分惊讶,立刻前去通报。

    徐础站在营地门口回头望去,已看不见东都的身影,心中忽生一阵茫然,急忙忍住,他现在需要的是决绝果断,而不是多愁善感。

    身后突然传来一阵大笑声,徐础转身看去,只见沈耽穿着单衣单裤,大步迎来,居然还是赤脚,边走边笑,朗声道:“吴王来访,瑞雪先知,倒先我一步迎接佳客!”

    与宁抱关相比,沈耽的笼络之术更加随和,令人不由自主地生出好感。

    徐础也迎上去,笑道:“瑞雪虽然好客,却比晋王冷三分。”

    沈耽来到近前,执臂查看,好像两人已经多年未见,“快随我进帐,外面的确有些冷。”

    沈耽的帐篷与士兵无异,只是温暖许多,没地放置桌椅,沈耽拉着徐础坐在床上,又以兄弟相称,嘘寒问暖,问的都是个人私事,然后才谈起夺取东都的过程。

    徐础没提起谭无谓,也不谈自己的劝说,将功劳尽数归于宁抱关。

    沈耽听得明白,笑道:“若无四弟相劝,宁王断不敢冒此奇险,义军能攻下东都,多半是四弟的功劳。”

    “动嘴终究不如动手,我怎敢与宁王比功?”

    外面突然响起一个声音,“是执政到了吗?我要见见,现在就见!”

    “四弟有一帮忠臣,可喜可贺。”沈耽起身,到门口掀帘道:“几位将军请进,吴王在此。”

    孟僧伦带着几名吴将进帐,跪下磕头,徐础急忙上前扶起,“诸位辛苦,吴军伤亡几何?诸位有谁负伤?”

    孟僧伦起身,稍显激动,“还好,晋王与谭将军智勇双全,大家运气也好些,伤亡一千三百多人,折损十一名将领。”

    孟僧伦报出将领的名字,徐础叹息,他借出三千人,伤亡近半,对这场大胜来说,损失不算严重,对于初创的吴军来说,却是伤筋动骨。

    徐础出帐,抚慰等在外面的一些吴将,孟僧伦知道吴王有事而来,见他安全,也就放心,带众将离去。

    回到帐篷里,沈耽已经穿好衣靴,笑道:“孟将军对四弟可谓忠心耿耿,每次激励将士,必以四弟为名,但有功劳,也全归于四弟。”沈耽稍一停顿,“就像四弟将功劳归于宁王。”

    为臣与为王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沈耽得弄清楚,徐础究竟要选哪一样。

    徐础道:“江东偏居一隅,人民习于水战、步战,难与北方争雄。当初吴国最后一个被天成所灭,原因无它,乃是太弱,天成先除强敌,再扫其余,反给吴国几年喘息。我欲兴复吴国,首要之务就是联络强豪,附龙骥而升天。”

    附龙骥就是要为臣了,沈耽大笑,“四弟志向当不止于此。”

    “我所愿者,天下太平,吴国兴复,能成此两事之人,便是达我心愿者,志向至此已足。”徐础轻叹一声,“吴人虽忠,却非问鼎之利器,与其强而迫之,不如顺天知命。”

    沈耽微笑点头,“四弟总是比别人看得开。”

    刘有终掀帘进来,“我听外面吵吵嚷嚷,还以为发生兵变,半天没敢出来,要不是有人通知,我还不知道四弟来了。”

    “有劳大哥挂念,快来坐。”

    床沿已没有位置,刘有终拽一只小凳坐在两人对面,道:“四弟是来给宁王当说客的吧?”

    沈耽道:“我与四弟正谈得高心,大哥非来扫兴。”

    刘有终笑道:“是我的错,光想着三弟之苦,却忘了四弟之苦,该罚我三杯,眼下无酒,四弟先记账吧。”

    刘有终是为臣之人,而且精擅此道,极能活跃气氛。

    徐础道:“大哥无错,来得正好,也的确该说正事了。”徐础咳了一声,“宁抱关刚刚去除吴越王之号,改称宁王了。”

    刘有终看了晋王一眼,开口道:“宁抱关终归是个草莽之人,事到临头,才来抱四弟的佛脚,其心不诚,于此明矣。”

    徐础点头道:“宁抱关野心极大,而疑心甚重,除了秦州旧部,轻易不会相信他人。但他此时的建议,值得三哥、大哥考虑一下。”

    “宁王有何建议?”沈耽问道。

    “他愿与晋王联手,一同对付降世王。”

    刘有终冷笑,“宁抱关独占东都不够,还要杀主夺军不成?”

    沈耽道:“大哥别急,听四弟说完。”

    徐础拱手,也不隐瞒,将宁抱关的建议全说一遍,“宁抱关已经猜出三哥有杀他之意,但他仍觉得降世王才是最大的威胁,愿与三弟尽弃前嫌,共襄大计。”

    刘有终又在冷笑,却没有开口。

    “他真愿让出秦、并、汉、冀四州给我,让出其它各州给诸王,自己只留洛、荆两州?”沈耽问道。

    徐础点头,“他是这么说的,当众去掉吴越王之号,算是一份证明吧。”

    沈耽沉思,刘有终道:“不用想了,宁抱关险恶之心昭然若揭,先利用诸王除掉降世王,接下来就是晋王,然后是吴王、梁王……他与降世王一样,容不得别人称王,连说辞都差不多,降世王不也声称只要秦、洛两州吗?东都已被攻下,当然人人都想要现成的。”

    刘有终说得没错,沈耽却没有全盘接受,向徐础道:“四弟以为呢?”

    “天下只有独得,没有共享之理。但事有轻重缓急,与天成交战时,诸王尚且能够联手,若是再有共同敌人,何妨再度耿手?可先难而后易。”

    “我已与降世王谈妥,明日聚会上……”

    刘有终连咳几声,沈耽笑道:“在四弟面前,大哥不用那么小心,若是连结拜兄弟都不能相信,晋军不如散伙,各自投奔明主去吧。”

    刘有终道:“非我不相信四弟,实在是……四弟在宁王身边待得太久,怕是会受他蛊惑,舍不得离开。”

    徐础道:“我与三哥在东都一见如故,晋阳再见而结拜,情比金坚。宁王虽是枭雄,如大哥所言,终是草莽之徒,对部下唯以小利安抚,我留在他身边不过寥寥数日,便是一年、十年,我终不为他所用。”

    刘有终起身拱手,“又是我错了,四弟休恼,欠多少酒你都记着,以后一并补上。”

    “四弟好说话,还是我来记着吧,至少六杯了。”沈耽道。

    刘有终大笑,请徐础继续说下去。

    徐础道:“三哥与降世王明日要如何?”

    “诸王各带甲士入城,酒过三巡,降世王以弥勒佛祖的名义,宣布宁王各项罪状……”

    刘有终插口道:“我们凑了十条。”

    沈耽点头,“然后看宁抱关部下做何举动,众将士若是义愤填膺,降世王就公开赦免宁抱关之罪,再赏他夺城之功,若是惊慌失措,我与蜀王、梁王立刻挥甲士上前,斩断其首,传示全军。”

    “别人尚可,三哥军中的罗汉奇等人,由秦州追随宁抱关至此,必然不服。”

    “他们人少,倒好对付,只要城中将士别大乱即可。唉,虽然入城只有一日,足够宁抱关拿东都之物收买人心,我与四弟、梁王借给他的兵,怕是很难收回来了。”

    宁抱关收买人心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