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谋断九州-第3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铁鸢乃蜀王故交,君臣情契,想让他背叛蜀王,难。”

    “如果容易的话,我派一名使者前去劝降即可,何必求助于徐公子?我听说,徐公子四处劝人抵抗贺荣部,我也有幸领教,如今该是徐公子出力的时候了。当然,我不强迫,徐公子若觉得我的计策不好,必败无疑,或者觉得铁鸢宁死不降,那就算了,明天一早我就派人送徐公子前往益州。早走早好,再晚几天,怕是道路不通,也不安全。”

    徐础也被楼碍逼上一条进退不得的绝路上,认真地想了一会,“我愿意前去劝降,但是我想先问一件事情。”

    “请问,我必如实回答。”楼碍笑道,对这样的结果毫不意外。

    “传闻汉州官兵早在大乱之前就在搜刮粮草,以至民怨沸腾,是真的吗?”

    楼碍没料到徐础会问这件事,微微一愣,随即大笑道:“想不到乱世之中还有徐公子这样不忘百姓之人。”

    “非也,我只是想知道楼长史是有长远打算,还是只想占据一州以自保。”

    “我明白徐公子的意思,但你问不出什么。官兵的确早早征粮,但是也给百姓指出明路:全家搬进城里,男子为兵,妇人为佣,与官兵共保平安。可百姓受刁民蛊惑,不信官府,反而藏粮杀吏,只图眼前安逸,不顾将来大难。棍匪一至,百姓更是有恃无恐,竟拿造反威胁官吏。棍匪都说自己吃不上饭才要造反,是不是?事实上他们早早将粮食与妻儿老小运进山中隐藏,自己出山,四处趁火打劫。徐公子若以为百姓都是待宰羔羊,可就大错特错,真正的良善之辈,一直追随官府,从未生出异心,也得到很好的照顾。至于棍匪,有一个算一个,全是刁民。”

    “所以楼长史不要降世军,只要益州军。”

    “嗯,益州军至少没做棍匪,而且他们在益州本是客民,可以为汉州所用。”

    “明白了。”

    “怎样,徐公子觉得我有长远打算吗?”楼碍笑道。

    “楼长史的长远打算想必是恢复天成,自为宰辅。”徐础猜道。

    楼碍没笑,“朝廷虽有种种不是,但是待楼家、待我恩情甚重,我纵不能做复兴之臣,也绝不做乱臣贼子!”

    徐础拱手道:“佩服,像我,就是乱臣贼子。”

    “徐公子没受过朝廷与楼家的多少恩情,自然也无报恩之心。我今日所言,皆非出于兄弟之情,纯是相信徐公子之才,足以平定汉州之乱。”

    “承蒙高看。”

    “明天一早徐公子出发?”

    “不用等那么久。”徐础看一眼黑黢黢的栈道,那上面涂满了油脂,比平时加倍难行,稍有不慎,就会坠入深谷,“我现在就出发,铁鸢想必相距不远。”

    “夜深难以看清道路,这里又不能点火……”

    “我是习惯夜行的人。”徐础拱下手,“阁下忠于天成,但是朝廷在北,阁下居南,隔绝越远,恩情越浅。”

    “明白,天成若要复兴,第一步就是要让陛下脱离贺荣人的掌握。”

    徐础笑了笑,再不说什么,伸手摸着栈道木架,小心翼翼地走上去,一步一停,丝毫不敢大意。

    短短数十步栈道,徐础用时极久才走到对面,靴底沾满油脂,在路上蹭了好一会才不那么滑腻。

    远处传来楼碍的声音,“徐公子平安吗?”

    “平安。”徐础大声回答。

    “水无源必涸,树无根必枯,望徐公子勿在意小小恩怨,早日寻到自己的根源!”

    “多谢。”徐础迈步离去,至少明白一点,自己与楼碍道不相同。

    他早已不在意楼家,甚至不在意天成皇帝与吴国公主之间的陈年旧怨,他一路行走,求见群雄,只为找一点小小的光明,如同这条谷道,明明只有一条路,但是夜色笼罩,他也只能摸索前进。

    将近天明,徐础遇见一拨益州军,他们走得极为匆忙,其中有人认得徐础,告诉他铁鸢就在后面不远督兵赶路。

    铁鸢率军日夜急行,眼见离汉州谷口不远,听说徐础赶来求见,不由得十分吃惊,立刻猜出不会有好事。

    徐础想了一个晚上,发现一切果如楼碍所说,铁鸢除了投降,已没有别的选择。

第四百二十九章 求盟() 
铁鸢亲眼见到了贺荣大军,却不是益州军按计划引诱来的。

    数不尽的贺荣骑兵突然杀到,之前没有任何预兆,降世军的少量哨兵来不及跑回营地报信,半路上全被截杀。

    铁鸢站在散关城头,看到汉州降世军疯狂逃散,不知是受到有意驱赶,还是慌不择路,大多数人都向散关涌来。

    这不是交战,而是猎杀,一部分贺荣骑兵在人群中来回穿插,将逃兵分割成若干分,另一部分贺荣骑兵则像大鱼吞吃小鱼一样,将猎物逐一歼灭。

    铁鸢看得清清楚楚,遭到分割的降世军却已阵脚全敌,只顾奔逃,少数人试图重整队伍发起反击,很快就被冲散。

    铁鸢长叹一声,传令撤军,因为担心汉州形势,他带兵跑在前面,命令殿后的军队尽可能毁掉沿途的栈道。

    他已经甩掉大部分军队,可还是晚了一步,没能及时赶到汉州谷口。

    见到徐础,铁鸢虽然意外,却没有表现出来,大笑相迎,带他同行,来到一片稍微宽敞些的地方,停在路边,看着兵卒陆续通过,他才道:“魏悬没能守住汉平城?”

    马匹在栈道上行进反而更慢,铁鸢率兵一路步行,风尘仆仆,嘴唇干裂,那些士兵更是一个比一个憔悴,徐础有些不忍,可还是要说实话:“魏悬未出汉平城,汉州军直接夺占谷口。”

    铁鸢微微一愣,随后道:“魏将军想必是要我等到达之后,两边夹击汉州军。”

    徐础摇头,“看上去不像,汉州长史楼碍猜测魏悬会带兵逃回益州,我也有同样的看法。”

    铁鸢大怒,“魏悬弃大军而逃,有何面目去见蜀王?”

    “事情尚无定论,以铁大将军对魏悬的了解,觉得他会逃走吗?”

    铁鸢沉默多时,“谷口真的已被汉州军占据?”

    “汉州军掘堑引水,用来阻挡魏悬军,又在离谷口最近的栈道上涂抹油脂,随时能够放火烧掉。”

    铁鸢脸色微变,他之所以急着跑回汉州,就是不太相信魏悬,结果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汉州军为何不立刻烧掉栈道?”

    “自然是有所请求。”

    铁鸢脸色又是一变,“敢情徐公子是给汉州军当说客,劝我投降吗?”

    “我只是将话传到,铁大将军自己定夺。”徐础闭上嘴,站到一边,专心看经过的兵卒。

    此次出征究竟带了多少兵卒,铁鸢一直没给实数,以徐础的粗略估算,少至两万,多不过五万,虽然不是很多,却是益州客兵精锐,此军一失,益北必生大乱,甘招入益未久,将很难镇压得住。

    这些道理,铁鸢也都明白,用不着再说一遍,他思忖良久,走过来道:“徐公子如果有机会前往益州面见蜀王,请代我谢罪。”

    “铁大将军心意已决?”

    “无论是降是亡,此军皆非蜀王所有,我奉命出征,纵不能得胜班师,也不至于转投他主。胜负无常,死生有命,我愧对蜀王,愧对麾下将士,但我宁死不降。”

    徐础轻叹一声,“如果有办法让这支益州军仍归蜀王所有呢?”

    “不可能,我相信徐公子口才了得,但是请不要用在我身上,汉州军此时无论做出怎样的许诺,都不可信,最后都是要夺取益州将士——他们要的不是我,是这些人。”铁鸢指向步履匆匆的兵卒,“我对不起他们,但是没办法,既要忠于蜀王,就不能存有太多顾虑。唯请徐公子慎言,不要乱我军心,待会我派人送你回去。”

    “汉州军……楼长史并无许诺,我是想,或许可以劝说汉、益两州结盟,铁大将军率兵助防汉州,事成之后返回益州,不失蜀王之托。”

    铁鸢苦笑道:“徐公子没看到吗?益州与汉州有过一次结盟,如今是谁也信不过谁,我倒不怨汉州军,只怪自己计划不周,信错了魏悬,又不肯听徐公子劝阻。”

    “铁大将军要怎样才肯相信汉州军?”

    铁鸢面露惊讶,“徐公子……是认真的?”

    “当然。”

    “可是汉州军……楼碍肯认徐公子为兄弟?”

    “与兄弟无关。”

    铁鸢又想一会,“如果汉州军肯退兵,解汉平城与谷口之围,我想我可以相信他们的诚意,愿意留下来助守汉州,绝不让贺荣人从褒斜道入汉。”

    “铁大将军也得给汉州军一点诚意。”

    “我会将周围郡县的益州兵全都调至汉平城,或是遣回益州,我在此孤守一城,退路交给汉州人,算是我的诚意。”

    徐础点点头,“好,事不宜迟,请铁大将军放慢行军,待我再去劝说楼长史。”

    铁鸢伸手抓住徐础的一条胳膊,“我相信徐公子,此事若能谈成,我专心守城,抵御贺荣人,绝无二心,也恳请徐公子莫要设计诳我进入陷阱。”

    “我没有别的担保,只有这条命,我若设计,叫我受千刀万剐,我若被汉州所骗,甘愿陪铁大将军一同受死,绝不独活。”

    “唉,汉州人要的是益州将士,哪里在乎你我二人的性命?不过有徐公子的这句话也就够了。”

    铁鸢立刻传令全军停下休息,等候后面的将士赶上来,同时派人护送徐础回谷口。

    白天时道路比较好走,午后不久,徐础就已回到谷口,最后一段栈道是个圆弧,看不到对面的状况,但是栈道上的油脂清晰可见,只需一支火箭,就能燃起大火,令这里成为一条死路。

    护送徐础的益州兵告退,他一个人小心走过栈道,一拐过弯就见到对面密密麻麻的鹿角栅,上面牢牢绑着许多刀枪,益州兵即便侥幸通过栈道,到此亦是寸步难行。

    守道的汉州兵望见来者,立刻弯弓搭箭,喝问道:“报上名来!”

    “徐础,奉楼长史之命传信,回来复命。”

    士兵们允许徐础走过来,但是依然弯弓,直到确认他只是一人,身后没有追随者之后,才松开弓弦。

    谷口的小城里,楼碍正在发号施令,见到徐础回来,冲他点下头,继续传令,等到将领散得差不多了,他才向徐础道:“如何?”

    徐础听到几条命令,问道:“魏悬弃城了?”

    楼碍笑道:“他甚至没有派兵出来试探一下,只让斥候绕路过来,远远地望了一眼,不久之后就率兵出城,逃向益州。”

    “铁鸢不愿投降。”

    “铁鸢乃蜀王故人,忠心比魏悬要多些。”楼碍看上去并不意外。

    “但他愿意结盟,与楼长史共守汉州。”

    “哈哈,益州人的‘结盟’我已经领教过,实在不感兴趣,徐公子不必再回去了,让铁鸢直接率兵过来就是。”

    “铁鸢愿意让出所占郡县,只留汉平一城,如此一来,返回益州的退路尽在楼长史掌握之中。”

    “汉州军很快就能夺回郡县,尤其是汉平城,马上就要落入我手,何需他来相让?”

    “让出其他郡县,铁鸢孤守汉平,退无可退,唯有全力封者谷道,汉州军可专守东边,两军联合,能将贺荣人拦在外面。”

    楼碍摇头,“汉州只要降军,不要盟友,何况这只是铁鸢一人的想法,蜀王若是不认,铁鸢必要带兵返回益州,到时候我既得罪单于,又要分兵阻截铁鸢,必败无疑。”

    “我去益州,劝说蜀王接受结盟,绝不令铁鸢心生二意。”

    “哈哈,徐公子真是……昨晚你还是我的使者,替我劝说铁鸢,不过半天工夫,怎么就反了过来?”

    “阻挡贺荣人南下,才是第一等大事,只要有利于此,我无所谓是谁的使者。”

    “徐公子也知道贺荣人势不可挡,抱歉,正因为如此,我不能冒太大风险,铁鸢要么投降,将益州将士尽数并入汉州军中,我才敢封关抗拒强敌,他若是不降,我只好随众,暂且归顺单于。汉州虽小,却不能亡于我一时的决断失误。”

    徐础还要再劝,楼碍摆手道:“忙了一天一夜,我也有些累了,请徐公子先去休息,晚间到了汉平城里,咱们再谈。”

    “事不宜迟……”

    “对铁鸢来说‘事不宜迟’,对我来说,小睡片刻才最重要。”楼碍打个哈欠,露出明显的逐客之意。

    徐础无奈,正琢磨着哪个话题能够立即引起对方的兴趣,外面进来一名士兵,“禀告平西将军,汉平城里有信使求见。”

    楼碍原本脸上带笑,这时一下子僵住,过了一会才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