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谋断九州-第3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盛荫大笑,“徐先生不必含沙射影,盛家无论是西进秦州,还是过后北上冀州,皆循正道,是邺城女主当权,败坏乾纲、扰乱朝政,盛家不得已而有便宜之举。可惜天不佑本朝,赶上贺荣入塞,又有徐先生这样的人巧舌如簧,从中作梗,令盛老将军无功而返。”

    “盛老将军是这么说的?”徐础又显出一丝惊讶。

    “徐公子还是省些力气,莫问我们盛家的事情,只说梁王的意图吧。”

    “梁王邀盛家再来一次‘便宜之举’。”

    成荫沉默一会,突然笑出声来,“梁王想攻冀州,应该北上,为何往南来汝南?”

    “汝南乃洛州之城,梁王去那里征兵。”

    “鲍城主早奉盛家为主,汝南已属淮州。”

    徐础笑道:“九州界域分明,朝廷虽弱,皇帝尚在,盛家越州夺城,循的是哪条正道?”

    盛荫冷冷地道:“梁王还想再度利用盛家,告诉他,别做梦了。”

    “遗憾,本是天作之合,双方获益,盛十二将军……”

    “不送。”盛荫不愿再说废话。

    “天色将晚,我能在这里借住一晚,明天一早上路吗?”

    盛荫哼了一声,“天一亮就走。”

    “多谢。”

    徐础住进一顶普通的帐篷,好在只有他与昌言之两人,倒不拥挤。

    对盛家的态度,昌言之一点也不意外,“上次联军入冀虎头蛇尾,这次梁王又不顾旧谊,来攻汝南,盛家若能原谅他才怪。其实要让我说,公子白来一趟。总算是进入淮州,了公子一桩心事,如今只剩下吴州没去过了。”

    “了解一下盛家人,终归没有坏处。”

    “我看书上说,谋士足不出户,就能纵论天下形势,只凭一二事迹,就能判断某人强弱善恶,只有公子非要亲眼所见才行。”

    “远观有远观的方法,盛家事迹昭著,其实可凭此判断,不过亲眼见过之后,更踏实些。可惜只见到一位,还有两位不知是怎样人。”

    “公子觉得盛家有前途吗?”

    “远远观之,盛家既想要循道之名,又想要枭雄之实,前途堪忧。”

    “我觉得梁王其实不错。”

    “哈哈,你还在担心我会投靠宁王?”

    昌言之正色道:“我的确不希望公子为宁王所用,但是我说梁王不错,乃是真心话。”

    “怎么个不错法?”

    “我知道许多人经常嘲笑梁王的那句‘大梁帝胄’,若在从前,我也觉得这是个笑话,现在却以为难得。为何?乱世之中,有人趁势而起,称王称霸,可是一到需要冒险时,全往后退,皆存自保之计。跟随公子一路走来,敢于迎难而上者唯有汉州楼长史、荆州陈病才、东都梁王……江东宁王寥寥数人而已。凭心而论,楼长史与公子虽是兄弟,但无兄弟之情,陈病才对公子毫无信任,宁王残暴专断,不必我来多说,只有梁王以帝胄自居,志存高远,能用公子之计。”

    “你说得我快要心动了。”徐础笑道。

    “可公子还是另有打算。”

    “我并无打算,只是还没有下定决心。”

    昌言之叹息一声,正要再说下去,外面有人道:“盛家小辈,求见徐先生。”

    昌言之掀开帐帘,迎进来一名年轻人。

    年轻人的胡须刚刚遮住咽喉,长着一对极明亮的眼睛,和蔼可亲,进帐之后拱手道:“在下盛皑,拜见徐先生。”

    徐础记得此人是盛荫身边诸将之一,还礼道:“皑将军稀客,请坐。”

    盛皑坐在对面的铺位上,昌言之斟茶,见此人带刀,决定守在门口,没有离开。

    盛皑也没有单独交谈的意思,饮一口茶,笑道:“徐先生可能不记得了,咱们曾是诱学馆同窗。”

    徐础意外道:“恕我眼拙,真的想不起来。”

    “不怪徐先生,那是五年前的事情了,我在诱学馆只待了不到一个月,就回家守丧,三年期毕,诱学馆却已不在。”

    即便没有天下大乱,诱学馆也会被朝廷取消,徐础问道:“既是同窗,皑将军似又年长,我断不敢当‘先生’之称。”

    “徐先生不必谦逊,我虽离开诱学馆,与馆中诸教习常有书信来往,尤其是闻人学究,他曾在信中盛赞徐先生之才。”

    “皑将军可知闻人学究的下落?”

    “许久没联系啦,我一直有个猜测,以为闻人学究早早查知乱世将至,所以提前找个地方避难。”

    “有这个可能。”徐础笑道。

    两人谈论馆中往事,盛皑虽然只待过一个月,对馆中学生却很熟悉,说起一些姓名,连徐础都不认识。

    “令兄楼中军现在广陵城,我过些天要回去一趟,徐先生要带句话吗?”

    徐础摇头,“知道楼中军在哪里,就足够了。”

    两人闲聊多时,盛皑终于说到正事,“实不相瞒,我在帐中听到梁王的建议,颇感兴趣,当时不好开口,所以特意求见徐先生,愿闻其详。”

    “盛十二将军心意已决,皑将军……能说动他?”

    “盛家三主,十二将军这边说不通,还有另位两位。”

    徐础想了一会,说道:“梁王此次攻冀,与上次不同,天时、地利、人和全都考虑到了,计划周详,可有九成胜算,但是不得盛家相助,断难成功。”

    徐础将马维的计划大致说了一遍,尤其是功成之后如何防御贺荣大军的反扑,却将宁王的一部分省去,“梁王兵少,若得盛家相助,可连并州一同夺下,事成之后,洛州尽归盛家,梁王北据冀、并,再与江南群雄联合,贺荣人几面受敌,必然逃之夭夭。”

    盛皑边听边点头,“计划确实周详,可我们盛家最担心的不是贺荣人,而是南边的宁抱关。也是盛家一时大意,纵虎归山,让宁抱关在江东坐大。当初广陵王在吴州招兵买马,他一死,兵马分据各郡县,竟然全被宁换关笼络过去。宁抱关时时窥视淮州,盛家纵有北上之心,难解腹背之忧。”

    徐础沉吟不语。

    盛皑笑道:“徐先生还有什么话不能说吗?”

    “的确有件事,本应该等盛家稍稍赞同梁王之计以后再说,现在……有点早。”

    “徐先生这就多心了,既要说服盛家主事之人,又不肯将话说清楚,可有些难。”

    徐础又想一会,“宁王攻淮乃是疑兵,其实意在荆州,他想凭江自保。”

    盛皑长长地哦了一声,“如此说来,连梁军也是疑兵?”

    徐础笑着点头,“所以盛家并无后顾之忧,尽可与梁王一同北上攻冀。”

    盛皑起身,拱手道:“我已明白,观此形势,联手入冀确是妙计,我会尽量说服主事公,请徐先生回去转告梁王,让他先做北上准备,盛家稍后。”

    徐础将盛皑送到帐外,回来之后连笑几声,昌言之却极困惑,“公子刚才所说全是实话?”

    “一字不虚。”

    “可是……这么快就兜底,盛家人怕是不会相信吧?”

    “我此行是为梁王除一后患,不是来让盛家人信我。”

第四百六十三章 用人() 
马维深感焦虑,一时间忘记身边还有他人,不停地小声重复一句话:“谋士可以犯错,王者不能。”

    高圣泽就站在梁王身后,连听几遍之后,忍不住道:“帝王可以让别人去犯错啊。”

    马维悚然一惊,扭头看向老宦,脸色骤变。

    高圣泽明白自己多嘴了,立刻跪在地上,双手轻轻放在梁王膝上,这个动作可以理解为亲昵与说话方便,也可以随时转为谢罪,而且他知道什么话总能引起梁王的兴趣,“当初我在宫中守门的时候,曾听万物帝说过,帝王位居千万人之上,就要动用千万人之力,否则即是失去权柄,臣民无主,亦会成为一盘散沙。”

    这一招常常有效,马维脸色缓和,“万物帝真说过这样的话?”

    “我哪敢欺骗梁王?听到这番话的人不止我一个,梁王可以叫过来询问。”

    “用不着,话不在谁说,而在有无道理。”马维从未料到自己会如此在意万物帝,可是在东都皇宫里住得越久,他越想知道那个“暴君”的一切,对自己没能服侍过万物帝而感到遗憾。

    “我只是听过而已,没觉得特别,梁王以为有点道理吗?”

    “有点道理?这里面有大道理。”马维笑了笑,没说道理究竟是什么。

    高圣泽暗暗地松了口气,给梁王捏了会腿,然后起身悄悄站回原处。

    马维再次陷入沉思,逃过一劫的高圣泽这回连大气也不敢喘。

    “请潘将军来。”

    “遵旨。”高圣泽如蒙重赦,立刻跑出军帐,很快请来将军潘楷,自己则留在外面待命。

    潘楷是梁军地位最高也最重要的将领,在梁王面前却十分在意礼数,即便穿着盔甲也要下跪。

    “免礼,坐吧。”马维比平时都要客气。

    潘楷抱拳行礼,坐在旁边的小凳上,双手放在膝上,抬头看着梁王。

    “我有一件极为难的事情,思来想去,无人可以托付,必须是潘将军才行。”

    “梁王请说,再难的事情,我拼了命去做。”潘楷慨然道。

    “我想让你守卫东都。”

    “义不容辞,可是冀州……”

    “我亲自带兵去攻冀州。”

    潘楷脸色微红,他虽是大将,迄今为止却从来没经历过方面之战,有些名不符实,还以为自己因此不得梁王信任。

    马维道:“按理说,本应是潘将军攻冀,我守东都,可我仔细想过之后,觉得不妥。”

    “梁王天纵之才,用兵如神,攻冀大业该由梁王亲征,梁王必能马到成功,我宁愿为梁王马前之卒,以效微劳。”

    听到“马到成功”四个字,马维笑了笑,随即正色道:“恰恰相反,攻冀比守都要容易些。为何?冀州几经战乱,又遭贺荣人掳掠,现已空虚,邺城担大城之名,守兵不过数千,渔阳守军稍多,但也不足为惧。攻冀唯求一快,只要能在大雪封路之前攻下各处关卡,便算大功告成。守卫东都却不一样,梁军一直未能夺占洛州全境,北边尚有孟津,其它方向皆无险可守,敌人长驱直入,须臾即至城下。”

    “梁王担心贺荣大军由秦州入洛?”

    “不是担心,贺荣人必然来攻东都,然而冀州未稳,无法留下太多士兵,而且整个冬天可能都没办法回援,全要靠潘将军一人坚守。”

    潘楷拱手道:“梁王放心,只有我死在东都的消息,没有我放弃东都的可能。”

    “潘将军不能死,东都于大梁至关重要,东都一失,冀州亦危,而且我将王妃与诸子全都留在东都,请潘将军多加照看。”

    潘楷大惊,“这怎么行?王妃与王子应该去往邺城……”

    马维抬手,“王妃一走,大家都以为我要放弃东都,必无坚守之志,倒是潘将军两子,选一个随我去冀州,虎父自无犬子,希望潘家还能再出一员大将。”

    潘楷离凳跪下,“梁王,我……我死也要……我不能死,无论如何,我要守住东都!”

    马维没有搀扶,微笑道:“我相信潘将军,且东都虽无险要可守,但是墙高池深,天下无双,不怕守不住,只怕不敢守,或是中敌人奸计。”

    “大梁兴危,在此一举,我不敢自称善战,但是胆量还有几分,绝不至于不敢守。至于敌人奸计,我只专心守城,无论如何也不出城迎战。”

    马维按住潘楷的肩膀,“希望潘将军记住今日之言,无论如何也不要出城,敌军若是绕城北上,就让他们过去,不必阻拦,即便城外已无一兵一卒,也不要出城追击。或是有人叫门,哪怕对方是孤身一人,也不要打开城门,除非是我亲至。”

    “铭记于心,东都乃梁王之都,绝不会落入他人之手。”

    马维点头,扶起潘楷,让他坐下,又聊几句,当场写下军令,加盖王印,亲手交给潘楷,千叮咛万嘱咐之后,才放他走。

    马维只向徐础一个人交过底,东都能守住当然最好,守不住也无妨,但一定要坚持得久些,好给他喘息之机。

    潘楷是个不错的人选。

    马维叫进来高圣泽,命他去请鲍敦。

    鲍敦命族人在城中征兵,已凑够八千之数,再多的兵卒则留下来守卫汝南,他这几天一直住在梁军营中,以示忠诚无二。

    他来得也很快,同样要下跪,马维起身上前,伸手挽住,与他并肩在帐中边走边聊。

    “我与鲍将军虽是初识,但是一见如故,我在东都时,常常听说汝南鲍三爷大名,只恨无缘得见。”

    鲍敦忙道:“鲍三而已,在梁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