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霸业徐州-第1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又在琅琊国实行军屯制度,鼓励百姓多生育,又加大了医疗的投入,在开阳与莒县成立了徐州连锁的医药堂和大型的医院。又在莒县成立了医药学堂。

    这四年时间,随着彭城各项改革的进行,医药改革更是变化其大。这个时代出了名医华佗,但是华佗行踪不定,好在他大徒弟在徐州。

    于是陶应又派人四处寻找华佗,用了一年多时间才找到。然后本着悬壶救世的精神,陶应便在彭城成立了一家华佗医馆。又成立了华佗医药学堂,医药学堂的成立,让彭城医学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华佗本不愿留在彭城,因为世界上需要他的人很多。

    但是陶应跟他论医术,论麻醉药,跟他将现代的解刨学,跟他将西方医学,让这位东方医学智者震惊不已。没想这陶应不光治国打仗厉害,居然医术还有如此令人骇人听闻的见解。

    华佗是主张手术的,他跟曹操治病的时候就如此提出,可惜曹操不动,还以为他要害自己,就把他给干掉了。但是陶应不一样,他对解刨学的精致见解,让华佗震惊不已。而且陶应又写了一本未来医术给华佗看,让华佗受益匪浅,于是华佗便接受的陶应的邀请,在彭城开启了医学改革的浪潮。

    特别是对于解刨术的支持,古人皆重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过好在战乱不断,于是每次作战时,陶应都让华佗带上医学堂的学生前去收拾尸体,然后做成标本来研究。加上陶应资金的大力支持,加上助理医师的培养,陶应更是花了大价钱将各地的出名的医生都网罗来组件了华佗医学堂和医学馆,这些专家们擅长各类的治疗,加上解刨学,让他们更加了解了人体的构造,于是医学革命开展后,彭城的医馆几乎能看很多这个时代不可能治好的病。

    再加上化学的开创,西方医学也开始慢慢的在东方的彭城诞生了!华佗医学堂的诞生,同样打破了单纯的师傅带徒弟的祖传之术,医学堂开始出现了不同的专业,各种专业医生的出现,又为综合医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因此经过三年的发展,很多原本就是小有名气的医生毕业后,陶应便给他们整上了医学编制,让他们去各郡去组成新的华佗医学堂,然后一边教新医生,一边给病人治病。经过三年的发展,现在几乎每一个郡都有这么一所华佗医学堂和医学馆了。

    各地的改革依旧没有停住脚步,当彭城医学渐渐发展起来时,鲁肃便想到了一个好的办法,那就是在自己的徐州总商行里再成立一家华佗医学馆。这样不仅可以宣传彭城的医术,又能拉拢地方老百姓。而且悬壶济世与挣钱两不误!

    陶应答应了鲁肃的请求,鲁肃便开始组织华佗医学馆在诸侯主要城市开设了医学馆。这些来自彭城的新医生们终于渐渐走出彭城,在世界落了脚跟。

第二百五十九章 盛世徐州() 
198年的大钟,在一阵阵鞭炮声中过去了。没错,陶应又发明了鞭炮。过了这一天,就到了199年,转眼间,这已经是陶应来这个世界的第五个年头了。陶应也渐渐习惯了眼前的生活,身边有甘姑娘这样的白如玉的美人相伴,手下又有智谋出众的文人与武功高强的武将相随,当真是惬意无比。

    199年的大钟敲响,这是多事的一年。纵观如今的大汉朝,徐州虽然贵为一州之地,但是相比曹操和袁绍的地盘而言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就在陶应将所有挣来的钱建设大徐州时,此时南方战况传来,袁术终因奢靡**让其政治走到了尽头。

    纪灵从丹阳撤回,孙策跨江击袁术。因为淮南大旱和兵乱,这两年淮南百姓纷纷往荆州和徐州避难,江淮人口锐减。人口锐减,税收减少,袁术又养着这么多大军,很快粮食便不够用了。孙策这两年兵精粮足,又不停的从徐州进口武器,然后装备到了自己的部队中。

    所以现在孙策的兵力强悍程度是仅次于徐州的,就是北方的曹操都无法相比。曹操每年都在定制徐州的大炮,而且都是一代炮,威力不强大,更多的起到的是威慑作用。而且曹操定制的大炮多用来守城,并没有装备到进攻上面去。

    但是孙策则不同了,孙策将陶陵炮装在了战船上,而且又将投石车装在了战船上。在攻城的时候,孙策也将陶陵炮带上了,经过孙策的改良,现在陶陵炮已经具备轰炸城门的效果。而且孙策每次攻城时都乐此不疲的放炮,因此一放炮,巨大的响声便吓的城上没见过的士兵趴在地上不敢动弹。于是孙策便趁势攻城,很快便能爬到城墙上去。

    因此,在199年的二月的时候,孙策便跨江击袁术,经过两个月的作战,孙策便占领了袁术属下庐江郡。攻下庐江后,孙策又开始攻打九江郡。九江郡是袁术老巢所在,若九江郡被攻破后,袁术的帝都就没了!

    于是袁术忙向陶应求救,而此刻贾诩劝建议趁孙策北上,不如赶紧挥兵南下会稽郡。

    因为袁术救不得,第一他是反朝廷的,第二,江淮之地已经如此贫困,根本无法在同自己做生意。彼弱时,当击之,但是袁术终归在自己最贫困的时候率先买了自己的东西,因此击之不义。

    于是陶应便听从了贾诩的建议,暂不出兵帮袁术,但是对其进行粮草上的支援。这边孙策跨江击袁术,那边陶应便让孔融出使会稽,劝会稽太守王朗来投徐州。王朗本是陶应父亲陶谦的部将,而且又与孔融交好。如今天下之势扑朔迷离,孙策雄踞丹阳,有程普、黄盖之勇,又有周瑜之谋,若会稽不降,孙策早晚会攻下会稽之地。

    更何况现在会稽是连接豫章的陆地通道。因此会稽之地对于豫章尤为重要,所以陶应才派遣孔融对王朗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为表达诚意,陶应更是邀请王朗来彭城做官。

    孔融出使会稽,一月前往,顺着水路一直赶到会稽。王朗见孔融来当说颗,故友重逢,难免有些激动。如今孔融身为教育部的部长,再加上他的文章,早已是蜚声海内外。而王朗却依旧是守着会稽,上次若不是陶应相救早就被孙策吞掉了。

    在孔融的劝导下,王朗毕竟是陶谦的部将,因此见陶应统一了徐州,要重现陶谦在世时的辉煌,于是便聚众北投陶应。临走之时,王朗又举荐了会稽一将,姓董名袭,身高八次,力大无穷。孔融便先举荐他为会稽郡军长官,然后再回彭城后别有他用。

    于是王朗便随同孔融一起前来彭城做官,享受了下大汉繁华之都的魅力。而且这里医疗条件又好,教育又发达,当真是理想的养老居住天堂。

    王朗投降后,为了能够保住会稽郡,打通会稽与豫章的陆地通道,陶应便任命陈宫为会稽太守。为了守住会稽,陶应便启用了董袭,然后又令吕布部将曹性随陈宫一起驻扎在会稽。为了防守北方的青州袁谭,陶应采用了刘晔的计策,将吕布的部将四散开来,让其不能联络。于是便派遣高顺为琅琊郡军政长官,令张辽领兵前去豫章郡担任军政长官。

    徐盛则担任九江城县令兼彭泽湖水军都督,九江城从豫章划出,单独归徐州直管。自此之后,九江成了一座军事之城,里面居住的皆是水军的家属和水军士兵们。

    将吕布部将分散安顿在各处后,陶应又加快了徐州城市化的建设。如今,徐州水路已通,唯一不足的地方便是战船行驶速度缓慢。不管是战船,就是商船亦如此。于是陶应便又亲自投入到了蒸汽机的继续研发。随着钢铁技术的提升,蒸汽机在陶应亲自率领的队伍建设下,已经初具模型。

    这半年的时间里,陶应更是第一次将蒸汽机装在了船上进行实验。为了能够将蒸汽机放在船上而不把船烧着,陶应跟铁甲舰学堂的老师们一起研究出来一种结合船。如今造船技术还不够发达,说要打造一艘纯铁甲舰不太现实,于是陶应便准备打造一艘半木头半铁的战舰。

    船厂的工匠们日夜不停的开工,炼钢厂也是日夜不停的打制铁舰的部分。终于在五月份的时候,第一艘半铁半木头的战舰便打造而成。这种战舰,前头和后头多用铁器打造,船两侧容易被攻击的部分也是用铁器镶嵌。而且第一艘半铁舰上装备了八枚改良的战舰专用炮。这种炮比较轻盈,而且体长,射程更远。

    火药的研制,也渐渐更加精纯了,经过两年多的研发,加上陶应这个军工硕士的指导,威力稍微巨大的灰色炸药便诞生了。陶应用它制作成了第三代炸弹,然后率先装备在战舰之上。

    而船的蒸汽机仓库则设置在了船的中央位置,船舱中有装煤的地方,然后当一切装备好了之后已经是五月份的时候了。

    (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有同志说想两更,等到九月一号过后,我准备点时间,一定满足这个要求。同时,希望大家能去三国之霸业徐州的百度贴吧去聊天,也可以加qq群,群号:44、69、98、843。谢谢大家支持,也谢谢那些打赏本书的亲们!)

第二百六十章 战舰彭城号() 
六月份,徐州第一艘蒸汽机船在泗水上实验,宽阔的泗水河,蒸汽机舰发出轰鸣的号角声,然后士兵们点燃了煤炭将蒸汽机发动起来。蒸汽机发动后,一阵阵白烟生气,巨大的动力带动机械轮子,沉重的蒸汽机船便开始在泗水河上奔跑起来。

    战舰无风自走,顿时惊呆了泗水河上的客商。而且这战舰的速度果然比靠风力行驶的船要快上很多,见实验成功后,陶应更是激动万分!

    第一艘蒸汽机船成功后,战船行驶到彭城,陶应给他赐名——彭城号!彭城号在彭城呆了两天供百姓参观,尔后又重新开回下邳船厂继续改进。

    有了第一艘蒸汽机,陶应便又开设了蒸汽机厂。蒸汽机厂设置在了距离下邳特别近的郯城,因为郯城目前人数众多,然而大型工厂却没有一个。而反观彭城国与下邳国,这两个地方大型工厂众多,招工都成大问题了。于是只能在郯城招收工人,将郯城顺便也发展成了重工业之城。

    随着蒸汽机厂的设立,第一批战舰也开始进行生产起来。按照陶应的计划,第一批战舰生产出五艘,最大一艘可容纳近两千人,这一艘称为徐州舰,其主要停驻在海上,负责维护大连、旅顺、营口、铁城与青岛郡这一代的海上商贸安全。

    这一艘海船由驻扎在青岛郡的船舶厂建造,蒸汽机由驻扎在下邳的蒸汽机学堂亲自制造。徐州舰另外配给三艘护卫舰。

    第二艘战舰名为巨野号,巨野号由停驻在巨野的造船厂建造,设计图纸由铁甲舰学堂设计,这一艘战舰能够容纳五百人。另外巨野号同样配给能够容纳一百人的护卫舰三艘,同样由巨野船舶厂修建。陶应限期两年内完成,两年后装备巨野水军,负责巡视泗水河山阳段的安危。

    第三艘战舰名为下邳号,下邳号由下邳船厂修造,然后同样装备三艘护卫舰,两年内完成,负责守护下邳到广陵段河道安全。

    第四艘战舰为江都号,在广陵造船厂修建,负责守卫长江之上的安全。江都号同样为一千人的大船,但是江都因为其需要守护长江的安全,所以任务特别重要,于是陶应准备给他配备了五艘护卫舰,组成了一个江都战舰群。

    这些战舰由江都船舶厂与广陵船舶厂同时动工建设,因此限时同样是两年完成。南方有江都战舰群守护长江,因此陶应便将太湖水师基地重新改造,在太湖成立新的水师基地,这个基地不光要负责苏州郡,同时也承担会稽郡的安全护卫。

    这边是徐州第五战舰群——杭州号!

    为了方便苏州与会稽的水路联系,陶应便令两郡发动军民挖一条河流从乌程到新成立的杭州城。杭州交通地里位置较好,然后在杭州设置海港,将会稽郡的治所也搬迁到了杭州城。

    会稽郡另外一个治所山阴则成为第二大城市,从杭州港同样能够抵达这两个地方。

    然后蒋钦的任务就是负责杭州号,让其巡逻新苏州到杭州的苏杭水道。这两个地方的战舰同样由钱江船舶厂和太湖船舶厂共同制造。

    成立了杭州号之后,陶应又在豫章成立了第六战舰群——九江号。九江号由工业基础最为薄弱的彭泽湖船舶厂建造,为了能够建造好九江号,陶应更是从江都和太湖调去了很多的船工。

    一共六个战舰群,外加一艘彭城号,彭城号的任务就是停靠在彭城外,专门负责守卫彭城的安全。

    张昭看完计划书后,又对陶应在建造一个战舰群负责守护淮河的安全。于是经过近半个月的讨论,众人一致决定着力发展睢陵,将淮水与泗广河交接的十字路口城睢陵发展成中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