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霸业徐州-第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驿馆街,虽然名字是一条街的名字,但是样子却远非街道那么简单。这里是一片大树林,紧靠在一座山脚旁,彭城城内有数座小山,这是其中的一座。因为这里修建了驿馆,因此这山又被称作迎客山。

    迎客山下有两条大路,然后在一个树林里,修建了数座小院,建设的很别致的院子便是一个个驿站。

    孔融所居住的院子远离了最北面的驿站街,这是张昭考虑到了袁谭使者的缘故。几人下马一路走到小院旁,孔融已经一脸颓丧的等在驿馆旁了。青石板路上有些湿漉漉的,早晨的露水刚散去不久,太阳升起来了,山脚下有些雾蒙蒙的。

    见到陶应,孔融慌忙稽首道:“融拜见主公,当初不停主公之言,固有夸口,实在后悔,今日特来实现诺言,来投主公,望主公接纳!”

    孔融说完就要跪拜,陶应慌忙急走过去辅助孔融说道:“孔太守多礼了,这非孔北海无能,一切皆天意也!天意让孔北海前来助我徐州,实乃我徐州的荣幸。应在陶陵镇日日盼得孔北海前来,今日想见,实不知该如何表我激动之心!”

    陶应说完便挽着孔融的往城内而去,他要在集贤殿招待孔融,然后招待同他一同前来的人。孔融见陶应如此欢迎他,心中甚是感动。

    于是孔融拉住了陶应然后开始介绍自己身边的人,第一个被推到陶应身边的是孔融在北海时候的功曹。眼前的是一位先生,看起来年龄不是很大,但是给人一种非常干练的感觉。

    那人先是朝陶应一稽首,然后说道:“见过主公!”

    陶应忙扶起来他,孔融在旁边介绍到:“这是我功曹王修,是有才之人,我从北海逃出,家人都落在了北海,唯有他们舍命陪着我逃出,希望主公能够重用他们!”

    一听是王修,这个名字陶应很是熟悉,却一时想不起了他到底是做什么的了。但是一想,既然在历史有名,自己都有印象,那肯定就不是一般人,于是陶应忙拉着他胳膊说道:“先生能来彭城,真是我彭城幸事!如今北方山阳郡已经被温候领兵攻下大半,还希望先生助我管理一方!”

    王修听闻陶应要重用自己,慌忙拜倒:“谢主公赏识,修自当舍命相随!”

    扶起来王修后,孔融又指着另外一人说道:“主公,这位亦是我功曹孙邵,他之才能可在朝廷任要职!”

    在朝廷任要职?

    这是陶应听到的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了吧!陶应仔细打量那人,那人站在那里先是稽首,然后施礼,仪表堂堂,不卑不亢。

    陶应点了点头,仔细想了想,陶应突然想起这个人来了。孙邵,这不是东吴的人才吗?怎么会出现在孔融那里?陶应知道他,就是因为他看过一本小说,那里写的东吴第一人丞相就是孙邵,果真是眼前的这人吗?

    这孙邵还真就是东吴的第一任丞相了。原本他就是孔融的功曹,后来沦落去了江东,投靠了孙策,因此才有了此后之说。

    如果算上此人,陶应都有些不知道该认命谁为丞相了,他这里已经有了能够当丞相的最可靠人选,那就是年幼的诸葛亮!虽然他依然在锻炼之中,但是诸葛亮的才能,那才是天下公认的呢!

    不过诸葛亮毕竟年轻,于是陶应想了想,既然孔北海如此名士对他都如此赞扬,如果自己不给他个大官当,若是寒了他的心,他去投靠了别人,自己损失了不说,关键是让对手强大了,自己就亏大了!

    于是陶应便忙朝孙邵施礼道:“先生大才可在朝廷,只是如今朝廷狼柴当道,如此贤才却不能任用,真是我大汉朝的损失啊!若先生不嫌彭城庙小,应愿求先生留在彭城,在陶陵镇任职,望先生答应!”

    一听让自己在一个小镇上任职,孙邵脸上虽然有一丝不快一闪而过,但是还是被陶应发现了。

    见孙邵误会了,陶应忙解释道:“先生莫要嫌弃陶陵镇小,如今陶陵镇之繁华亦不下于北海城。陶陵镇亦是应居住之所,请先生去陶陵镇,方便时时向先生请教学习!”

    陶应解释了一番,孙邵脸色这才好看了许多。旁便陈登忙劝道:“陶陵镇是整个彭城的心脏,距离彭城咫尺之遥,先生以后自然知道陶陵镇的重要性!”

    孙邵听完这才稽首说道:“谢主公信任,邵自当相随!”

    收了孙邵,孔融又介绍了许多人,陶应一一给他们在山阳郡安排了差事。反正现在山阳郡已经有一半都在了温候吕布的手上,这次正好可以将这些人才都利用上。

    这孔融,打仗虽然不行,却不想还能聚集起这么多可用的文臣在身边,当真不枉自己当初为他算了一卦。

    而且自己名声远不如孔融和张昭,但是张昭被自己硬逼着来的,孔融却是自愿而来,这传出去,名声就是不同的。虽然孔融前来,多半是自己信誉的羁绊,但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道理,他还是懂得,谁让他是君子呢?

第一百三十六章 接纳孔北海() 
(谢谢刘其武的打赏,我会更加努力!)在驿站街一直等到中午,原本骄傲的青州来使也等的有些不耐烦了。他奉命从青州来找陶应为袁谭算卦,原本以为这小小的一郡之长会屁颠屁颠的就来抱袁家的大腿,却不想陶应居然将他们晾在了驿馆之中不闻不问了。

    原本还有张昭这位名士跟自己作伴以示尊敬,这一上午都过去了,就连陈登都不来探望自己了,使者有些焦急的丢掉了原本的高傲,反而是给了驿站的小哥一块银子,托他前去张昭府上走一走去一探究竟。

    驿站小兵哪里有能力去张昭这种重臣家中去走动?他也只不过是取了银子,然后逛了一圈后,回来随便拿两几句糊弄下了使者。

    话说当陶应将孔融等人宴请到了府衙后的大院之中后,几人觥筹交错,完全没了战败的阴影。

    孔融见几个手下都被安排了差事,反而唯独自己还空闲着,想问,却又好面子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这时倒是孙邵眼尖,在敬了陶应一杯酒后孙邵忙稽首拜道:“主公,我等被孔北海介绍而来,主公给予大用,是在是感激不尽。然孔大人却无差事,若我等在此效命,恐非……”

    孙邵低着头不语,陶应将孙邵扶起来后哈哈大笑起来:“孔先生有大才,我岂能委屈?孔先生于我彭城,如虎添翼,我又岂能闲置?”

    孔融赶紧过来稽首道:“主公过奖,融才学疏浅,望主公……”

    孔融还想再说,陶应却扶起他道:“我彭城国之境虽不如青州辽阔,然,我亦深知国富民安的道理,光靠武力不足已让国家永久昌盛。若想壮大彭城,要的不光是硬实力,软实力更是决定其能否持续强大的根本。而眼前唯有教育才能提升软实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如今张功曹已经前去主政彭城,教育这块一时空缺,却无人堪当如此大任。如今盼来孔先生,真是天赐良贤!”

    也的确,陶应知道这个乱世里,似乎每个诸侯最为重视的都是武力。这个乱世,也唯有武力才能夺取更多的地盘,有了地盘说话的口气才大,别人才会畏惧你。

    而陶应想要的社会不是充满武力的,他想要一个文风昌盛的彭城,从他搜集典籍兴建学校,广纳贤良便可看出。

    但是自己身边的大学者,毕竟太少,张昭已经出仕,能够纯粹去教化百姓的人却少之又少了。如今孔融来了,正好补上了这个空缺,孔融是建安七子之一,这等名望和才气,不让彭城在文坛上异军突起才怪呢!

    更何况建安七子,自己彭城就已经有了两位,只不过另外一位太小了,还只会天天哭呢。那惹人烦的小曹植,一说到曹植,陶应这才发现自己貌似已经很久没有见到曹植与曹丕兄弟了!

    孔融还想推脱,但是张昭等人也来相劝,孔融只好谢恩。在彭城的官僚体系中,与别处不同的是,教育是专门的一个系统,就例如后世的教育部一般。而孔融所担任的官职亦相当于后世的教育部长,他享受的待遇是正部级待遇。这待遇在彭城,唯有主管政务的张昭以及主管农业的陈登方有。

    就连一直为彭城忙碌,甚至将全部家财捐给彭城建设的严畯也只是副部级待遇。

    按照俸禄标准,跟随自己的孙邵也是副部级待遇,在彭城,能够有副部级待遇的人也是寥寥无几了。

    见孔融真心归降彭城后,陶应觉得自己真的在一年中渐渐壮大起来了。只要外面有持续不断的战争,就会有越来越的文人避乱来彭城,而自己似乎也得扩大地盘才能容得下这么多人了吧!

    “冬季时,孔先生来彭城相送我父灵柩。那时我便答应,只要孔先生前来,我就修建一座以孔先生明明的学堂,今日我定要实现自己的诺言!”

    陶应说完,便让人拿自己的纸张来,然后墨墨亲自挥洒一笔,在一张纸上写上一句话——孔融大学堂。

    孔融大学堂只有名字,却未新建新的学校,因为彭城学堂已经够多了,而陶应一直都在琢磨着要不要合校以壮大实力呢!但是眼下,每一个学堂都负责着不同的事情,他们需要的经费都是相同的,如果合校,将他们从一个学堂变成了一个系,那么经费肯定会减少。

    所以思来想去,陶应还是决定将原来的彭城大学堂改为孔融大学堂,反正彭城大学堂就是为了培养综合人才的,正好文学也算其中的重中之重吧!

    题写了校名,然后陶应又颁给了孔融任命书。一切忙完,天已经快到了旁晚十分。望着西天的云渐渐的浓密了起来,一道道金光刺穿云边洒下大地,就连墙边都有些金影浮动着。

    时间不早了,想必青州的使者也等急了吧!

    陶应想了想便起身对孔融作揖道:“孔先生初来彭城,还是晚几日上任,这几日就让张大人陪着孔先生在彭城四处走走。孔先生的住处,张大人已经安排好了,不如孔先生先去看看如何?若不满意,我便让人前去替换!”

    见陶应有事要忙,正好自己也初来彭城,什么都不懂,还正想去看看那些自己即将负责的学堂呢,于是孔融也忙稽首回答道:“主公费心了,融先告辞,融想趁张大人在,想去一览集贤殿风采。在北海时,民间便有人四处搜集书本,后来才知原来是集贤殿珍藏,如今正要去看看!”

    孔融说完,他手下一些人也忙告辞想去看看。孙邵也想告辞,但是陶应却将他留下了,他是要跟自己回陶陵镇的,算作是自己的亲信了吧,因此得留下他!

    “孔先生随意去看,彭城即是先生之家,晚上在此设宴,只是先生别误了时辰便可!”

    陶应说完,孔融便随张昭去了。

    孔融走后,陈登在身边忙说道:“主公,咱们该去驿站街了。刚听闻,青州使者已经催了许久了!”

    一听说青州使者,孙邵脸色一变。陶应忙安慰道:“先生不要害怕,我非要害你们,实为救你们也!”

    孙邵依旧有些警觉的问道:“主公,此话何意?”

第一百三十七章 嚣张的青州来使() 
此时的许邵以为青州使者是袁谭派来威胁陶应的,毕竟陶应虽然是个小诸侯,但是相对于用兵几十万的甚至上百万的河北袁绍家,他还是弱小的如同蚂蚁与大象一般。因此袁谭听闻孔融投降了彭城,他若派使者让陶应交出孔融,陶应又岂敢不从?

    见孙邵依旧有些怀疑,虽然如果陶应要抓他们,他们哪里都逃不掉,可是这几个人还是想垂死挣扎下。

    “孔先生家人皆陷在青州,先生家人恐怕也在青州吧!今日,就让先生随我一同交换回你们的家人吧!”

    陶应说完便拉着孙邵朝门口走去,到了门口,石狮子旁边有两颗杨柳,杨柳树下停着几辆马车。陶应上了马车,马车一路朝驿站街驶去。

    从集贤殿到驿站街,整整用了近半柱香的时间,到了驿站街时,天已经到了黄昏了。气愤的青州使者将屋里的罐子都摔了,然后收拾东西正准备返回青州去复命呢,刚出门正好碰到了陶应等人。

    身后五十多精锐丹阳亲卫队士兵们堵住了驿站街的门口,使者先是一愣,紧接着陶应穿着一身素衣出现在了眼前。这时的陶应依旧在守孝,所以穿着素衣,一眼就能认出来。

    使者见到陶应,也不行礼,反而是陶应呵呵笑着说道:“终于赶来了,今日未曾食言吧,天还未黑,幸而赶上了!”

    使者抬头望了望天,太阳已经落在了山顶上,似乎只需要再稍加等候一会,夜幕就会垂下来了。

    “陶彭城倒是真守的时间啊!”

    使者有些讥讽,陶应伸手请他到驿馆说话,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