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霸业徐州-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个随从将绳子拆开,然后打开箱子,箱子里没有金灿灿的光芒,但是里面却堆满了珠宝玉器宝石之类的东西,这箱子的价值不属于刚才的那箱子金银!

    望见审配带来的礼物,原本对青州很不待见的陶陵镇官员顿时对审配尊敬起来。这或许就是财大气粗吧,亦或许是财多让人尊敬,很多人看审配,突然觉得他高大了许多了。

    见旁边很多人都惊讶的长大了嘴巴,再看看陶应,陶应却似乎并不为所动。也的确,陶应对金银麻木了,他现在需要的是整个彭城的发展壮大,自己有了再多钱,不努力都是被吞掉的命运,尤其是与袁绍和曹操袁术以及孙策这样的枭雄为邻居!

    审配望了陶应一眼,见陶应面无表情,于是又招了招手,旁边一个随从慌忙从身上接下来一个包裹。审配将包裹接了过来,然后打开包裹,里面是一枚大印,还有一封任命书。

    审配将这东西递给陶应随从,随从便端着送到了陶应面前。陶应打开任命书,上面写着认命陶应为不其县令。

    拿到任命书,陶应眼中有丝惊喜一闪而过。这惊喜让审配瞧进了眼中,审配指着面前的金银珠宝,然后对陶应说道:“我主备了点薄利,请二公子笑纳!”

    陶应望着任命书,依旧陷在了沉思中,他在思索这审配带着这么多的珠宝来,到底是为何意?

    而且他实在弄不清楚,这审配到底是大公子袁谭的人,还是三公子袁尚的人?这跟袁绍到底又有没有关系?这礼能不能收?

    旁边孙邵轻声唤了句主公,陶应这才回过神来。

    “大公子真是客气了,如此重礼,我岂敢收!”

    陶应忙将手中的任命书送还给审配,两个人客气了一番,最终陶应还是收下了青州送来的礼物。

    收了礼物,陶应请审配坐下,然后问审配此来是为何事?

    审配便将此行的目的给陶应说了起来,这此审配从青州来,是为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受青州刺史袁谭所托,袁谭对陶应很是崇拜,所以想请求陶应给他算一卦,然后再送些陶应写的书籍。

    这第一件事情,倒是让陶应很轻松的就能做到。他没想到的事情就是,这袁谭居然成了自己的小粉丝。

    审配将第一件事情说完,陶应便令人取了一张纸,然后在上面给袁谭算起了卦。当然这卦肯定是陶应根据后世的记忆来写的,袁谭虽是长子,却并没继位,因此陶应也是毫不避讳的就将这个写在了上面。

    写到其不能继位,陶应还想写以后青州最终被曹操夺去,但是一想,似乎自己说多了。因此便又写了一句,路途遥远,恐被人所知,欲知详情,以后可以前往不其,当面为他算上一卦。

    写完后,陶应便将纸张放到了一个竹筒里,然后将竹筒封上,又用拉住将竹筒封上。然后交给了审配,收了陶应为袁谭算的卦之后,审配又开始请求第二件事情。

    审配想问的第二件事,果然跟青州牧袁谭无关系了。他是代袁绍来请陶应为冀州算上一卦,现在袁绍在北方正与公孙瓒交战,袁绍知道陶应会算之后,原本想让陶应亲自去冀州为他算卦,但是听说陶应这人脾气古怪,于是便派遣了审配前来。袁绍这次前来,不为别的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让陶应为自己算算前途,再算算能否击败公孙瓒。

    公孙瓒是徐州的盟友,袁绍此话的意思自然有第二层意思。如果陶应说袁绍能击败公孙瓒,那言外之意,就是陶应不会干涉公孙瓒的事情。如果陶应说不会击败公孙瓒,那徐州言外之意就是不会舍弃公孙瓒这个盟友。

    不舍弃公孙瓒,那自然就会刀兵想见。

    审配此来,不为别的,倒是想替袁绍拉拢陶应,让陶应去投靠袁绍。即使陶应不去投靠袁绍,也能结为盟友,这也是好的。

    审配将袁绍的意思说了之后,陶应阴沉着脸不说话。在内心里,陶应是不愿意去投靠任何人的。但是,现在自己的处境,如果不找个强大的人投靠,似乎自己便会被周围的饿狼当成肉吃了。

    但是要投靠人,投靠一个即将被曹操击败的外强中干的袁绍吗?

    陶应又不甘心。

    见陶应一时难以抉择,旁边孙邵忙劝道:“今日之事,不如且聊到这里,我看这中午将近,不如今日再次设宴,主公,咱们也要尽地主之意啊!”

    孙邵提醒着,陶应这才想起了不能冷落了审配,以为他在袁绍那里可是个举足轻重的人啊!

    于是陶应忙招呼起来:“是啊,审先生远来疲惫,不如咱们先好好尝尝我彭城的特色菜,然后喝两杯解解乏!”

    陶应说完,小环早已经然厨房准备了。好在这一年是丰收年,百姓养的猪样比较多,所以招待还是能招待的起的。

    让陶陵镇官员陪伴着审配,陶应与孙邵忙走出大殿去上商讨问题了。

    站在宽阔的半山腰上的平台,望着午后慵懒的阳光,陶应心想,如果没有战争,不用多想该多好,到时候再把甘氏接来,人生难得如此痛快的活着。

    “主公,袁氏四世三公,天下英杰皆欲投靠。今袁公派亲信前来,说明他很重视主公,主公何不投靠之?”

    孙邵劝着,陶应摇了摇头。

    “袁绍不能投也!天意不在袁,在曹也!”

第一百四十四章 袁绍的阴谋() 
中午时分,陶应在陶陵镇招待了审配。这一路舟马劳顿让审配有些疲倦,于是陶应便让人请审配去驿馆去休息。

    审配去休息后,天到下午时分,曹纯才从彭城返回。中午的时候,陶应便让曹纯去彭城请张昭等人前来议事。陶应想在审配没醒来之前,做好这个是否投靠袁绍的想法。

    到了快傍晚,张昭等人才坐着马车从彭城赶来。赶来后,陶应便在自己的书房里接待了他们几个。

    陶应书房不是很大,有三间屋那么大,里面放满了陶应写的书,还有很多纸张放在桌子上,陶应都没来得及写呢。

    小环让佣人搬了许多椅子放在书房里,大家分地位坐好后,陶应望着左右,似乎自己在彭城的得力助手都在这里了。

    这次比上次聚集的更齐了,就连于禁也从淮南赶回来了。从淮南赶来的于禁,听闻曹纯也投降陶应了,心中又开心,又羞愧。

    开心的是在彭城终于有一个同自己一样出身的人了,虽然大家不说他,但是从心里,彭城人还是瞧不起他们兖州投降来的将领的。虽然于禁与曹纯,都非常被陶应重视,每个人都给了他们非常高的官职。

    于禁现在是彭城的兵马元帅,一直都是掌管着彭城的兵马。曹纯掌管着陶应的亲卫队,所以都是陶应最为信任的人。

    吱呀一声,陶应推开门,屋里立刻安静了许多。

    孙邵跟着陶应身后走了进来,屋里众人忙起身喊道:“见过主公!”

    陶应点了点头,众人又坐了回去。陶应坐下后便说道:“今日着急请诸位前来,是有要事相商。因此才如此着急,今日青州派来了使者,袁绍欲招揽与我,诸位有何意见?”

    众人想了想,又皆望向了张昭。张昭在陶应群臣里,最有地位,因此他不说话,别人又不敢言语。

    张昭站起来稽首说道:“主公,此事还需商量。袁绍势大,先不能拒绝,不然招惹了袁绍,对我们没有好处。”

    张昭站起来表态了,严峻又说道:“主公,我看不如先依他意。如今淮南袁术四处征伐,势力也称雄一方。如果我们依附于袁绍,想必袁术也会忌惮三分,更不用兖州曹操与大公子了。”

    说道这个问题,陶应想了想,似乎也真有这个道理。自己这几年寻求的是什么?不就是和平发展吗?然后就是生产出更多的东西,然后销往别处,如果跟周围一圈人关系都闹的特别僵硬,自己生产出来这些东西没地方买,难道还要自己用吗?

    严峻说完,孔融却不愿意了。孔融站起来说道:“袁绍狼子野心,主公莫不可助纣为虐啊!”孔融说的也又道理,因为他原本在北海当太守,当的好好的,结果就被袁谭给赶走了。

    他由一个国家级的公务员,现在变成地方势力的一个谋士了,虽然待遇上,陶应给他的反而更高,但是地位毕竟相差甚远。

    孔融说完,陶应依旧不作声。

    陶应望向陈登,陈登也起身说道:“主公,我们的土壤与袁绍并不接壤,若投靠,如何投靠?是舍弃彭城,主公前去追随袁绍,还是如何?”

    陈登说完,陶应突然有些感慨,看来,自己真的是低估了袁绍的影响力。在自己印象里,总是觉得袁绍很弱,因为官渡之战,他数倍兵力与曹操,结果还是被曹操战败了。

    却不想在官渡之战前夕,听闻袁绍大军南下,就连曹操手下无数将领都私下私通袁绍,准备投靠。整个兖州人心惶惶,欲投降者不可计数。

    就连残忍弑杀的曹操都害怕了,最后为了稳定军心,不得不当众烧了那些将领私通袁绍的信件,以此来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相对于四世三公的袁绍,陶应占据着一个城池,地方又小,又处在四战之地,袁绍亲自抛出了橄榄枝,大家都觉得陶应没有拒绝的理由。

    说到归顺,让自己舍弃彭城去冀州,陶应打死不干的。彭城是他家乡,他的梦想就是建设自己家乡。

    “我不会去冀州,彭城是我的根基。”

    陶应说了句,屋里又安静了下去。

    于禁站起来问道:“主公,袁绍此番前来,定是先礼后兵。如今袁谭已经攻破了青州,他这番前来定是想让主公与大公子不合,到时候他在青州站稳了脚跟,定然会挥兵南下,到时候徐州不保也!”

    于禁说完,陶应望了望曹纯,曹纯本不想说话,但是陶应既然示意他说,曹纯也只能硬着头皮说道:“袁绍此番前来,只不过是想用主公牵制住兖州曹公而已。袁绍与公孙瓒争夺幽州,袁绍不敢两面作战,又怕曹操偷袭他后方,因此便想结盟主公。他知主公与曹公不合,因此便联盟主公,让曹公不敢北上。”

    曹纯说完,陶应点了点头。于禁与曹纯说的无疑都是正确的。陶应又望了望王修,王修无话说。陶应又转头问了问身边的孙邵,孙邵是一文臣,对于军事不在行,因此也无助的摇了摇头。

    文臣们总是不希望打仗,他们苛求安宁。武将们总是盼望打仗,因为不打仗,他们如何建功立业?他们的功劳都是用无数生命和献血换来的,因此他们看的东西往往与文臣不同。

    “内事问张昭,外事,我又能问谁也?”

    陶应心中有些感慨起来。

    见陶应有些心事,张昭又劝道:“主公,不可与袁绍为敌。如今袁绍既然愿意接纳主公,为何不投之?如今彭城四面都是敌人,就连大公子也欲对主公用兵,若大公子与袁术和曹操结盟,我彭城岂非瓮中之鳖也!”

    陶应想了想,张昭说的也有道理。

    但是投降袁绍肯定不行,就在陶应左右为难时,这时孙邵忙说道:“既然张大人主张投靠,而于将军与曹将军说这是阴谋。我观,此不过相互利用罢了!”

    说道相互利用,陶应眼前一亮。是啊,这不就是相互利用吗?袁绍无暇南下,于是想团结他敌人旁边的人来之约自己的邻居。但是自己呢,自己何尝不被邻居困惑呢?

第一百四十五章 五子良将() 
孙邵总结了一下张昭等文臣与于禁等武将的综合意见,最后得出了一个属于陶应的特殊的归顺方法。

    于是,天快黑下来时,陶应便令人在半山腰的大殿上摆宴来款待青州来使。休息了一个下午,审配等人明显精神多了,于是再次聚集在大殿之上,这次晚宴,陶应更是倾其所有,让审配等青州来客狠狠的大饱一次口服。

    大殿内,陶应左侧依次坐着张昭、孔融、孙邵、陈登、严峻等文臣,文臣旁边又坐着于禁与曹纯等武将。右侧则坐着审配等客人,每个客人桌子前都有一个小桌子,小桌子上摆放着酒肉,旁边还有丫鬟专门负责给斟酒。

    陶应举杯再次欢迎青州来使,审配等人道谢。酒过三巡,审配便稽首问道:“二公子,配中午所问之事,二公子考虑的如何了?”

    问道归顺之事,陶应便示意了一下孙邵,孙邵起身说道:“我主愿投靠与袁公,但是,我主之地与袁公之地并不接壤,我主不远舍弃家乡,远走他处,因此……。”

    孙邵停住了,审配忙回到:“但说无妨。”

    “我主愿与袁公结盟,我主留在彭城之敌,可以帮帮袁公制约周围之敌,不知冀州以为如何?”

    陶应的意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