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无双魏帝-第1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吾家族精于董仲舒之学和《公羊春秋》之学,吾可以派族中子弟为幽州人讲这些经学,只是不知在何处讲?”司马懿说道。

    董仲舒是汉武帝时期的大学问家,“独尊儒术”就是他提出来的,算是汉朝的儒学大鳄,司马家族学他的理论也算是主流经学。曹丕笑道;“在吾的庄园里。”

    司马懿问道:“不知州牧庄园在何处?”

    曹丕答道:“在土垠和徐无之间,于徐无山山脉的山麓之下,至于仲达的三十万亩地,则在徐无山山脉之中,那儿尚有和活万人的膏腴之地,是吾幽州治中田畴田子泰当年带人隐居的地方,山脉之中少说有五十万亩地,吾全部给仲达,至于另外二十亩膏腴之地仲达可以用来赏赐给那些跟着仲达来的小家族。那烧石灰的地吾会另外分给仲达的。”

    自从田畴从徐无山出来之后,和他一起隐居的人不是进了军队就是在土垠城中经商,不然就是进了军屯和民屯安心过小子,那山中的土地倒是荒废了下来,曹丕早就有把这些闲置土地分拨出去的意思,现在正好给了司马懿。

    司马懿在河内的耕地也不过二十多万亩,但是现在在这里一下得了五十万亩,而且烧石灰的地还另算,自然大喜过望,连忙道谢。同时心里跟随曹丕的决心又更加坚定了,心中更是认为自己的长兄和三弟的看法极为正确,这位司空的宗祠长子确实是一位出众的人物。

    “稍后便会有文书送到仲达营寨,然后会有军士引路带仲达和族人去徐无山,那儿还有隐居百姓遗留的房子,虽然家什搬空了,但是房子仁在,足够安置仲达族人,租下来后再慢慢修缮吧,安顿好族人后仲达来土垠州牧府找吾便可。”曹丕说完后便起身,司马懿一边道谢一边送曹丕离开。(。)

第二百五十五章 举贤不避亲() 
司马懿带着族人往徐无山中田畴曾经隐居的地方而去了,那里应该是徐无山山脉中唯一一块宽大又平整的土地,虽然徐无山中还有不少可以用作耕地的地方,但是大的不超过百亩,小的只有十多亩,养活一家人都困难,更别说养活一个家族了。

    刘晔带来命令由曹丕麾下的斥候交给了张辽,现在张辽已经在回往右北平的路上,至于代郡的管理,想必张辽已经交给了当地势力较大的豪族了,现在曹丕还腾不出手去解决那边的问题,索性不理。

    从辽西郡一战中俘虏的乌桓人和中那一千八百多杀马杀得神经质的俘虏现在被充入了军屯,但是任务不是种田,而是养马,右北平草原不少,曹丕就圈出了两个马场,把缴获的两千八百多匹乌桓战马跳出了七百匹作为种马分到了两个马场里,同时划归祭酒从事田豫管理,至于另外那三百多个在在场败俘虏的乌桓人则编入了曹丕新成立的骑兵队。

    按照一个骑兵三匹马的配置,曹丕的骑兵队正好消化掉了剩下的两千七百匹乌桓战马,可以编成七百人的骑兵,这七百人中有三百人是乌桓俘虏,有四百人则是从阎柔、鲜于辅的骑兵降兵中选出来的。曹丕把这三百乌桓人打散到了各个屯中,让每五十人都有几个或十来个乌桓人,这样一来这群乌桓就不容易混在一起造反。

    同时曹丕把骑兵分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十屯五百人的骑兵曲,一部分是四屯两百人的亲卫队伍,五百人的骑兵曲由曹真统领,两百人的亲卫则由挛鞮统领。两人武艺其实都尚算不错,曹真更是执金吾缇骑的一员,挛鞮则是胡人,马术也非常好,让两人训练骑兵自然是如鱼得水。

    乌桓人的马都是健马,跟大宛良驹不相上下,若论马匹的素质,比起虎豹骑也不遑多让,若说兵员素质,阎柔本是护乌桓校尉,鲜于辅则是渔阳太守,骑兵跟乌桓人打过很多次大战,乌桓人本身更是天生的骑兵,自然也是不差的,他们更虎豹骑的差距一来在于装备,二来在于对马战阵法的理解。

    中原之地城池多,不利于骑兵漫山遍野的冲锋,很多地方甚至只能在驰道冲锋,有限的空间注定了虎豹骑只能进行紧凑型的阵型冲击,这种阵型凿穿敌军的能力比起乌桓人的长蛇阵更狠,解决战斗也更快,乌桓人的长蛇阵有包抄、骑射、冲锋多种变化,但是无一不阵型散乱,布局不合理,若非如此也不会被吕玲绮以一人之力断了乌桓人的阵型,现在曹真和挛鞮的任务就是训练他们熟悉虎豹骑的战阵,曹丕给这支骑兵队起名为“幽州骑”。

    在幽州下起第一场雪的时候,张辽带着大军回到了右北平,除了他的军士和于禁的民夫之外,还带回了上千匹从代郡乌桓处缴获的战马,以及两千多头驴、牛等牲口,曹丕向他道贺了一番就请他和于禁回邺城了。曹彰和司马朗在张辽回来的第三日也回到了右北平,同样带回了上千匹战马和一千多头牲口,让曹丕感到意外的是,曹彰居然把这些战马和牲口送给了自己,说是感谢曹丕之前把降军战马让给他筹建骑兵的礼物。

    这让曹丕有些感动,心想自己这个弟弟依旧对自己有这兄弟之情。

    两人回来之后张辽和于禁就还有曹休开始整装,准备离开右北平回到邺城,现在虽然是寒冬,但是军队粮草充足,沿路又有补给,所以冬日启程问题也不大,和三人一块走的还有司马朗、司马孚。

    司马朗要离开那是因为要给曹操派来的刘晔腾位置,而司马孚要离开则是曹丕自己的想法,毕竟现在司马氏举族搬迁到了幽州,司马懿就给人终身不为官的假象,司马家最出众的两人必须要送到曹操身边才是,省的曹操有想法。

    两人离开之前司马懿还特意跟他们在右北平见了一面,长谈了一夜。建安十年的十二月,曹丕送张辽、于禁、司马朗、司马孚离开了右北平。司马孚张辽在代郡俘获的战马和牲口也随军带走。

    张辽和司马孚一走,幽州别驾和典学从事就空了出来,曹丕直接把曹彰提拔为别驾,地位仅在自己之下,毕竟这幽州最后是要落在他手上的,不如早点给他一些权力,曹丕相信自己的作为远在邺城的曹操会看在眼里的。

    至于点学从事一职,曹丕本想从司马懿的兄弟挑选一人,但是司马懿却说另有人选,曹丕问何人时,司马懿说此人还没有请到,等到请来土垠再来见曹丕,并指出此人在幽州有盛名,如果能够得他来做幽州典学从事,加上司马氏的助力,又有曹丕可以发展书院,幽州经学之风必然大兴。

    曹丕听完便不再问,任由司马懿去操持。这一日,送完了张辽、曹休、于禁和司马氏兄弟,又任命了曹彰之后曹丕在回城路上对曹彰说道:“子文,现在为兄在幽州只有两事挂于心间,其一,灭袁氏兄弟,其二,幽州官吏太少,依靠当地大族子弟终究难以让朝廷实实在在地控制幽州,是以兴办书院刻不容缓,至于其他事情,可以由子文和田治中、田祭酒操持,为兄只要钱粮军队调度之权。”

    曹彰闻言说道:“为弟年纪尚幼,官封别驾已经诚惶诚恐,如何操持一州之政?幽州能有今日局面全靠兄长,还望兄长莫要把担子放在为弟身上,况且为弟只爱打仗,不喜政事。”

    曹丕却笑道:“这幽州迟早都是贤弟的,贤弟不喜操持政事可以让刘子扬操持,此人乃是父亲心腹,胸怀韬略,经略幽州绰绰有余。”

    曹彰也知道刘晔是曹操派给他的军师,听到曹丕如此说,也就答应下来。说完这些事后曹丕跟众人分道,现在挛鞮也要练兵,夏侯尚又走了,所以曹丕现在身边的亲卫田畴挑选出来城守军,这些人都是跟着田畴隐居之人的子弟,非常淳朴,能够跟着曹丕这样的大人物他们都觉得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忠诚自然不是问题,看众人都走远,曹丕想身边一个亲卫问道:“城中可有槐树?”(。)

第二百五十六章 丘郎将() 
跟着曹丕的亲卫只有五人,是从田畴隐居族人中精挑细选出来的精壮,武艺算是不错的,当然比起吕玲绮之流,那就差得很远了,不过现在土垠完全在曹丕掌握之中,要亲卫其实也就是跑个腿和帮他拿剑而已,何况若不是面对千军万马,况且一对一的话以曹丕尚有自保之力。

    五个亲卫中有一个伍长,田畴叫他王大眼,因为这个汉子有一双铜铃一样大的眼睛,而且非常有神,身材也很壮硕,就算在幽州这种出壮汉的地方,王大眼也算是高大的了,曹丕目测他应该超过了两米,只比吕布差那么一点点。

    王大眼凑上前:“州牧,我们这右北平槐树可真不少,不过嘛都在城外驰道两侧,土垠城中只有城西有八颗大槐树,附近的百姓没事都会给他浇浇水,夏日会在下面纳凉,现在到了冬季,叶子掉光了,恐怕没人在那儿。”

    曹丕说道:“去哪儿看看。”

    王大眼大声说道:“诺,请州牧上马车!”

    曹丕闻言跨上了马车,王大眼上前驾车,是个亲卫在下面步行跟随,不一会,就到了土垠城西,曹丕下了马车对王大眼说道:“吾要在槐树下静思一番,汝等去远些,不要打扰,另外把剑给吾。”

    王大眼点点头,对于曹丕的话没有丝毫怀疑,事实上,在徐无山中,他们视若声明的田子泰先生也市场在徐无山的属下驻足静思,或许大人物都喜欢这样。王大眼把“衍”给了曹丕,随即招呼是个亲卫走远。

    这八颗槐树是呈八角星排列的,到了夏天,八颗槐树的枝叶更好可以挡住中间七八仗的地方,就像一个天然的凉亭,确实是一个纳凉的好去处。曹丕来到一颗槐树之后,拔出剑,在树干上画出了一个复杂的图案。完事之后曹丕走到王大眼身边说道:“走罢。”

    王大眼一脸惊讶:“州牧果真是神人,这静思的时间可比治中少得多了,治中可吾等讲学的时候说过,静思是要求索不解之事。州牧在片刻之间就能把不解之事想通,可比治中厉害多了,当年治中在徐无山中一站就是半日。”

    曹丕笑了笑,问道:“汝今年几岁了?”

    王大眼笑答:“今年十八,过了冬便十九了。”

    “汝听田子泰讲学有多少时日?”曹丕又问。

    “只有两年而已。”王大眼答道。

    “听汝说话,倒是识得字,读的什么经?”曹丕问道。

    “读的《公羊传》。”王大眼答道。

    “《公羊传》?说一段经意来听听。”曹丕一边说一边上了马车,王大眼答应一声后一边赶着马车一边说《公羊传》经意。

    《公羊传》也称作《春秋公羊传》。乃是儒学经典,在汉朝也是一个比较普遍的读物,其实就是基于《春秋》内容而来的。《公羊传》是把春秋里面的字句以作者的看法解释了一遍,说得文雅点就是挖掘《春秋》之中的微言大义。这《公羊传》主张的乃是“大一统”,拨乱反正,为后王立法。可以说是给汉朝量身打造的治国经典,后来董仲舒的“三世说”也是受到了公羊传的启发。

    王大眼讲起《公羊传》虽然没有多么精深,但是大致的道理却是讲得清楚,曹丕也读过公羊传,而且对其理解非常精深,但是这都归功于那个没有被魂穿的曹丕,也归功于曹丕的讲席都是天下一等一的饱学之人,像荀悦这样的人都是著书立说之人,若说学问,比田畴更甚,所以曹丕的起点自然是很高。

    等王大眼说完之后曹丕说道:“虽然不算了解其中的微言大义,但是汝也是一个识字之人,我幽州很却文吏,向汝这般人物应该可以在州牧府某个掾吏,俸禄可是当城守军多,为何却弃文从武?”

    王大眼笑道:“小仆这等身板若去从文岂非让人看不起?我们北地的汉子只要高过马脖子,若不从军,姑娘家都不会喜欢的。”

    曹丕大笑:“北地民风确实彪悍。”随即曹丕又说道:“汝既然读了两年书,就对公羊传这这等了解,也算是一个聪慧之人了,吾传授汝一套剑术,能学会多少,那是汝的造化。”对于这样一个直爽、缺心眼、智商却不低的汉子,曹丕认为可以把史阿的剑路和剑意传授给他,毕竟自己的剑路和史阿的已经背道而驰,若是让史阿剑路失传,着实可惜。

    况且史阿的师傅乃是王越,也姓王,还是幽州人,和王大眼的姓氏和籍贯都跟王越相符,曹丕心念一动之下自然觉得或许这是一种缘分。

    王大眼没有见过曹丕出手,但是他也听过给他交接工作的夏侯尚说过曹丕剑术极强,听到他愿教自己,自然大为欣喜,立即停了马车下来磕头,曹丕笑道:“上车吧!”

    回到府中,曹丕当即传授王大眼剑术,到得晚间,曹丕和甄氏、淑儿用饭之后练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